收藏 分享(赏)

艺术人文工作坊.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626744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人文工作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艺术人文工作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艺术人文工作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艺术人文工作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艺术人文工作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藝術人文工作坊,藝術人文工作坊主題:1.淺談閩南語歌謠2.習唱歌曲山頂一隻猴主講人:柯堪佩,淺談民閩南語歌曲,台語創作歌曲,從二年代發展至今,已歷經七十餘年的歲月,產生了兩萬多首作品,其中絕大部分是流行歌。雖然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歷久長青的歌曲可能不到百分之一,但卻適時地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政治、社會和生活現象。儘管過去的台語歌,總是委婉、哀怨、無奈的表現居多,在異族統治與貧窮的年代,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閩南語演唱的樂曲分類,在台灣,品種繁多,就其產生的方式而言,大體上可分為傳統歌樂與創作歌曲兩大類,傳統歌樂,(一) 民歌(民謠) (二) 戲曲:包括亂彈戲、南管、九 甲戲、歌仔戲 及車 鼓、牛犁

2、仔 等歌舞小 戲的唱 腔部分。(三) 說唱(曲藝)音樂的唱腔。(四) 宗教歌曲,創作歌曲,一般稱為台語歌曲,它的產生,應是在西式音樂傳入台灣之後。 清光緒二年(西元1876 年)起,基督教長老會先後在台南設立了台南神學院、長榮中學、長榮女中等學校,這些學校都採取宗教與教育合一政策,非常重視音樂,在台灣割讓給日本人之前,便已為台灣播下了西洋音樂的種子。,日本人統治台灣之後,便派遣著名的教育家 伊澤修二來台,規劃台灣的教育方向,並將唱歌列為師範教育及國民教育的必修學科,為台灣西式音樂的普及,奠定了有利的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耕耘之後,造就了一批學習西洋音樂的台灣青年音樂家,其中大部分是到日本留學回台

3、的。這些都為日後的台語歌曲創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台語創作歌曲的產生,民國十年,台灣人發行唯一的中文報紙台灣新民報,激發了台灣人的民族意識,掀起非武裝的抗日民族運動,當時台灣文化協會的外圍組織-電影放映隊美台團,便有了自己創作的團歌;大正十三年初(西元1924 年),抗日知識分子蔡培火,在獄中寫了一首台灣自治歌 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留日音樂家李金土根據賴和的詞,作了一首農民謠,這些雖只是少數知識分子的社會運動歌曲,影響層面有限,卻可能是最早的台語創作歌曲。,台語流行歌的創作,台語流行歌的產生與興盛,應歸功於三年代電影和唱片等娛樂工業的興起。 當時,電影仍是默片時代,每部電影都需要人員在

4、一旁解說,稱之為辯士。上海聯華影片桃花泣血記輸台放映片商為了好好宣傳,以招徠觀眾,特別邀請台北著名的 辯士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製作一首宣傳歌曲,在樂隊遊行宣傳時,吹奏桃花泣血記,成為最早的台語流行歌。,昭和十四年(西元1937 年),日本積極展開侵華行動,並在台推行高壓政策。為壓制漢人的民族思想,禁用漢文,唱片業遭此打擊,紛紛停業,到昭和十四年(西元1939 年),流行一時的台語流行歌,終於完全停擺。,作詞者,前後不到八年的時間,灌製了五百首以上的台語流行歌,但造成流行的,只有三十首。 李臨秋:望春風、四季紅。 陳達儒:農村曲、白牡丹、心酸酸、青春嶺、滿山春色、港邊惜別等 周添旺:月夜愁、

5、雨夜花、河邊春夢 等。 黃得時:美麗島、田家樂等。 詹天馬:桃花泣血記。,作曲者,鄧雨賢:河邊春夢、望春風、滿面春風、雨夜花、四季紅等。 蘇 桐:農村曲、日日春 等。 王雲峰:桃花泣血記 姚讚福:心酸酸、悲戀的酒杯等。 陳秋霖:海邊風、白牡丹、滿山春色。 吳成家:心茫茫、港邊惜別。 林綿隆:心驚驚。,較受歡迎的作品,依年代排序如下,昭和七年(西元1932 年):桃花泣血記 昭和八年(西元1933 年):月夜愁、河邊春夢、望春風。 昭和九年(西元1934 年):雨夜花、春宵吟。 昭和十年(西元1935 年):河邊春夢、滿面春風。 昭和十一年(西元1936 年):青春嶺、日日春、白牡丹、心酸酸、心

6、驚驚、悲戀的酒杯。 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 年):農村曲、一翦梅。,光復以後的台語流行歌,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台語流行歌又開始在原有的基礎上恢復生機,適時地反應了當時的社會情況與人們的願望。比較流行約有:民國三十六年:望你早歸(黃仲鑫詞、楊三郎曲) 民國三十七年:補破網(李臨秋詞、王雲峰曲) 民國三十八年:燒肉粽(張邱冬松詞曲) 民國三十九年:淡水暮色(葉俊麟詞、洪一峰曲) 民國四十年:安平追想曲(陳達儒詞、許石曲),民國四十年代之後,台灣漸漸工業化,社會也日漸城市化、多元化。這時的台語流行歌,加 入了一股翻唱日本流行歌的浪潮,不但誤導了台灣人的認知,麻木了台灣人的心靈,造成很 大的負面影

7、響,而且還喧賓奪主,反而變成台語流行歌的主流。 例如:黃昏的故鄉 、 媽媽請你也保重 春風歌聲、孤戀花等都是這類日本流行歌填上台語歌詞的代表性產品。,民國五十六十年代,國語歌曲主宰流行市場,加上當局在政策上對台語歌曲有所打壓和限制,少見出色的作品。直到民國五十九年,中視製作金曲獎節目,產生了送君珠淚滴、心內事無人知、西北雨等好歌,為台語流行歌注入一點創作活力。之後,校園歌曲風行的年代,相思海、半暝行等,也為台語流行歌增添風采。,民國七十六年宣佈解嚴之後,社會更加多元化,各色各樣的風格,都可能出現在流行歌曲之中,不論是民俗色彩濃厚的倒退驢,或搖滾風格的向前行;繞舌歌式的抓狂歌,都充分說明當前的台

8、語流行歌,是不斷地隨著時代的潮流,在調整腳步、改變面貌的。從近幾年甚受歡迎的一些歌曲,可以看出本時期的台語流行歌,已較注意到旋律和語言聲調配合的重要性,這是十分可喜的,例如:故鄉、車站、野鳥、風真透、歡喜就好等。,八年代以後的台語流行歌,過去的台語流行歌,不論詞或曲,風格上以典雅淒婉為主。八年代之後,情況開始有所轉變,歌曲的內容常加入表現社會陰暗角落的酒女、舞女等聲色場所,及黑社會人物的心聲,做為表現的題材,例如:舞女、心事誰人知、誰人會了解等。這些歌曲引起社會的議論和反思,隨之而來的則是愛拚才會贏、我一定要成功等勵志歌曲,也引發一陣流行熱潮,幾乎成為各行各業的口號和座右銘。,台語童謠的創作,

9、過去的台語童謠,幾乎部只是唸謠,很少用唱的,目前市面上傳唱的一些童謠,也幾乎部是台灣光復以後,由作曲家根據民間唸謠,加以譜曲而成的。,台灣光復以後,從事台語童謠創作較,林福裕,早年有林福裕的天黑黑、白鷺鷥、烏面袒師公、一的炒米蔥、板橋查某林福裕談台灣童謠創作之父為台灣兒童寫過許多好聽的歌曲。,施福珍、簡上仁,在三十多年前便努力從事台語童謠創作的作曲家,目前已創作了二百多首台語童謠,他創作的點仔膠、捉毛蟹等,也都甚受歡迎。近十幾年來,簡上仁則是在這方面最努力耕耘的鄉土作曲家,作曲之外,並灌錄了三集台灣囝仔歌唱片,甚受好評。,習唱 山頂一隻猴,作詞 王金選先生 作曲 許芳雄先生歌 詞山頂一隻猴爬樹仔伊上豪(他最棒)。山腳一隻狗上愛扒扒走(到處逛)。狗學猴爬樹頭猴學狗扒扒走無張遲無張遲跋落樹仔腳 (不小心不小心摔到樹下)煞嗎嗎嘯煞嗎嗎嘯。 (就哇哇哭),展望,為今之計,詞曲作家應該要有所覺悟,擺脫過去的窼臼,擴展視野,豐富創作內涵,進而將群眾的心靈,引向美善的境界;音樂方面,則應以傳統歌樂的精髓為根,運用各種作曲技巧,創作符合現代人審美感覺的時代新聲;並且要兼顧各個層面欣賞者的需求,通俗性與藝術性的歌曲齊頭並進。如此,台語創作歌曲才能不斷地精進,不斷地成長,才能成為人們喜聞愛唱、引以為榮的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