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中课改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江宁区教育局教研室 叶平.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1、六条基本目标构建特色结合江苏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 ),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提供经验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途径,保证高中教育质量,为国家新课程的实施、推广、完善和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创新机制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形成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提高国家课程的执行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营造课程实施的交流
2、平台,形成先进的课程文化。改进教学改进教学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校本研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有利于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高考改革方案,建立学业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2、七项重点工作加强学习与培训; 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创新课程管理机制; 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推动学校自主发展;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3、五条实施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安排课程,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高度重视新设的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保证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实行学分管理。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 .二、高中新课程的设置 与建设21、高中课程设置特点高中课程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经验;强调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不同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2、普通
4、高中的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学习领域 科 目 必修学分(共计 116 学分) 选修学分工大于 22 学分 选修学分(至少 6 学分)语文 lO语言与文学外语 10数学 数学 10思想政治 8历史 6人文与社会地理 6物理 6化学 6科学生物 6技术 技术(含信息技术和 通用技术) 8艺术 艺术或音乐、美术 6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l研究性学习活动 15社区服务 2综合实践社会实践 6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根
5、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 8 个领域,合计 116 个学分,所有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选修工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不少于 22 学分。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和选修 I 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
6、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技术等 12 一 13 个,每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有特色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3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发若干模块,供学生选择,不少于 6 学分。3、普通高中的课程的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包括制定科学的计划,执行国家必修课程,指导学生选择选修 I课程,开发和实施选修课程等。学校应当建立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士参与的学校课程建设机制,共同确定学校课程目标、进
7、行课程实施准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主要依靠学校和教师开发,因此,应当重视课程开发,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重视教学改革,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的先进性和有效性。要注重课程管理,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高度重视新设的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保证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技术课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造力” ,加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要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保障学生活动安全有效。准确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及内涵,倡导学生积极投入、主动探究、亲身实践的学习方法,不得以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来代替
8、研究性学习。三、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与管理1、学校在课程改革与管理中怎样提高自主发展的能力?学校要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课程自主权,确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办学理念,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程发展规划,不断丰富和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特色和品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课程改革与管理的组织机构: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统筹负责学校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估。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由本学科任课教师或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审 定。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课程改革与管理的运行机制:充分利
9、用、挖掘、扩展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资源的重组、优化和放大, 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的、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新机制。要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管理平台,实现课程开发、教学常规管理、学生学习评价管理信息化,实现教师教学研究与交流网络化,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课程管理网络平台既要发挥管理职能,又要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阵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伙伴。学校怎样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4学校要主动与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研修工作。教师要制定个人学习研修计划,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等形式,不断
10、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努力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反思,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要认真研究新增科目以及传统科目在新课程中的变化,探索基于模块的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能力和开发选修课程的水平。各级教研、科研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服务和学术引领的作用。2、学校制定课程计划时有那些基本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
11、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安排课程,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选择权,不得指定科目、指定模块。三星级以上学校应能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开设规定选修模块的 100,其他学校应当至少能够开设 80,并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选修 II 课程具有选择的空间,所有学校至少应当提供 12 学分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制定课程计划时,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指导学生、选择课程时,先指导学生选择科目,后指导学生在科目内选择模块;应当允许学生选
12、择科目或者模块后有调整性的重新选择。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鼓励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灵活的课程计划供学生选择。一个模块三年中可以重复开设,每个学科每学段可以开设几个必修、选修模块,部分必修课程可以跨时段选课。允许特殊原因的学生跨年级选课,也允许部分课程例如选修 II 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年级安排。学校要安排一定时间,对秋季进校的高一新生进行新课程实验的专门教育,可以让新生在开学时提前一周左右时间到校集中学习。3、怎样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生选课是新课程选修课开设的
13、基础,是学生学习和进行人生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选课工作,尊重学生的选择,切实加强对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通过选课指导,让学生了解目前学业、大学专业和社会职业的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发展愿望和潜能。5学校要鼓励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并学会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学习计划,使其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需要。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明确规定选课指导工作的工作程序,明确选课指导责任机构、责任人,安排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
14、选课指导手册,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学校向学生提供的选课指导手册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江苏省高中课程计划的介绍,学校三年课程方案,各科目模块的学分、内容简介、毕业和升学要求;选课指导工作程序,选课登记方法,意向性科目选择登记表、意向性模块选择登记表、调整性模块登记表等。教师具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在选择专业课程的时候,专业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4、实施新课程的班级组织与班级管理。为了保证学生选择课程,必然会打破行政班为主的授课方式,出现行政班、教学班并行的情况。多数必
15、修课一般按照行政班安排课程;选修课则应当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组织教学班,允许学生跨班或跨年级上课。在学生选择选修科目和模块之前,学校应当向学生公布教学班的班额控制数。如果某些科目或模块选择的人数偏少,学校难以安排,可以动员指导学生重新进行选择。教学班级的班额控制,一般以学校班级平均生额为依据,但每班不要超过 54 人。有条件的学校,班级人数尽量能够少一些,尽可能满足学生选择的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由学校自己开发与实施。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每学年安排一周。社区服务建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小组,学校要认真组织、检查,并争取社区和家长的配合。学校应积极探索综合实践
16、活动的实施方式,尤其要重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机整合。学校应当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管理体系,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方式。重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建设好两个班级集体。保持行政班相对的稳定,保证教学班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尤其要重视教学班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教学班的基本任务是完成模块教学,因此教学班级的任课教师应当组织好教学班的教学活动与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学生的发展和进一步选择课程提出建议,同时,要加强与班级组织以及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当从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状况出发,改革不适应的管理模式。四、关于学分制1、普
17、通高中的学分是什么?怎样计算学分?学分用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学6分。学分由学校认定;允许补考合格后获得学分。每个模块通常为 36 学时,相当于 2 学分。为减少并学科目, ,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每周安排 4 学时,在 1 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每周安排 2 学时,在 2 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教学的任务。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 18 学时,相当于 1 学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题研究,应当保证 270 学时,计 15 学分;社会实践共 3 周,合计 6 学分;社区服务按照工作日计算,10
18、个工作日计 2 学分。选修课程按照模块开发,每个模块可以设计为 18 学时 1 学分,也可以 36 学时2 学分。2、学生修习有那些要求?高中学生在校修习课程三年,按照 5 学期学习计算,可以修习 170 以上学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达到毕业所需的 144 学分后,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意愿安排课程,凡是新选学课程并通过考核的,继续计算学分。8 个领域的必修课程必须获得 116 个学分。其中:语文、外语、数学各 10 个学分;政治 8 学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 6 学分;艺术(或者音乐、美术)6 学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各 4 学分,体育与健康 11
19、学分 其中田径 1 学分、健康教育 1 学分、选学 9 学分) ;研究性学习 15 学分,社会实践 6 学分,社区服务 2 学分。选修 II 课程至少 6 学分。选修课程,根据各科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修习。在高校招生方案公布之间,建议至少选修以下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领域中的 2 个科目,同时,在这两个科目之外的领域也应选择有关科目修习若干学分。希望在艺术、体育方面发展的学生,在修习语文、外语、数学选修课程基础上,可以修习艺术、体育选修课程为主,但在其他领域也应选择修习若干学分。3、实行学分管理,对学分的要求是什么?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
20、。学生 3 个学年必须获得 116 个必修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 2 学分,社区实践 6 学分)。选修学分在 28 分以上,其中在选修中要至少获得 6 个学分。总学分达到 144 个方可毕业。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4、怎样进行学分认定?认定的主体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认定的机构7学校在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统部署下,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置若干个学分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负责学分认定过程的监督和检查。认定的方式学分认定是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的组成部分,学校要遵循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
21、系,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服务。模块开设前要提出一个细致的学分认定方案。方案中要着重解决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及其权重、学分的分布与具体评定程序等问题。学分认定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就,又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素质和潜能发展,最终的认定要涵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方面的结果。要重视对学分认定实践工作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学分认定方案,以保证学分认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5、学分认定的条件是什么?给予学分认定的课程(模块)是指学校已经开设、学生已经修习并且经过考核已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 )。认定学分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学生修习时间至少须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 45,其中研究性学习每个
22、学分必须要达到 18 课时,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不得少于一周,社区服务每个学分不低于 5 个工作日。实验操作、日常作业(报告 )等多方面过程表现合格,文化课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研究性学习活动须以研究报告、总结等形式呈现;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认定须有实践和服务过程中的详实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6、学分认定的程序是什么?学生在按规定完成课程(模块 )修习并经考试、考核后,方可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提出学分认定申请。教学班任课老师要综合学生出勤、过程表现、考试考查等情况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的是否予以认定的初步意见。同时提交给学分管理小组审核。学分管理小组对任课老师提出的初步意见和学生相关的资料进行复审,向课
23、程指导委员会提交书面认定意见。课程指导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课程指导委员会在对学分确认后,由负责人签署学分认定的意见。公示获得学分的学生名单。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书面形式通告本人,并告知其原因。 、学分认定中可能产生的情况及处理办法:未获得学分认定的学生对学校认定结果如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 15 日内向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自接到复议申请 15 日内召集教学班任课老师、学分管理小组有关人员复议,作出书面决议并通知申请人。学生若对其他学生的学分认定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反映,阐明提出异议的理由并有权得到答复。87、怎样进行学籍、学业
24、、学分成绩的管理?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使用统一的学籍管理号,便于选择不同课程后的学籍管理、学生学习记录、查询。模块教学后进行的考核、成绩登记、成绩统计、学分认定,都应当反映出领域、学科、模块等信息。学分反映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学习经历和发展水平。学生完成模块学习,经测试合格,应当计算学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学生活动记录计算学分。每 18 学时学习合格为 1 学分,每 36 学时学习合格为 2 学分。经学习未能获得学分的学生,允许重修和补考。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补考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所获学分仍可记录在学籍管理卡的相应栏目内。补考仍不合格者,允许重修或另选修其他模块(必修课程和有必修学分要求的选修
25、课程不能放弃) 。重修要在接到学分不被认定通知后 1 年内完成( 高三年级要在本学年第一学期内完成)。学校不得以学分奖励学生。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或在某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可在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和学籍管理卡的相应栏目内予以真实记录。学生在学校修习的所有课程的情况、获得的学分、个人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要分别记入学校学籍管理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和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学生毕业除学分要求外,还应具备毕业规定的其他条件。学分认定权在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对学校学分认定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行监督。学校要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学分管理的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学分管理。本省普通
26、高中之间学生所得学分可以互认。外省转入本省的学生,如有学分予以承认,依据转入市、区的学籍管理规定确定。普通高中学生经学校同意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修习课程的过程记录和考试、考查成绩可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8、怎样强化学分的管理?校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学分管理的工作制度,特别要建立学分管理诚信制度。学校要为任课教师、学分管理小组成员、课程指导委员会成员建立诚信档案。在学分管理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的要严肃查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学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并对学分管理质量作出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公告学校学分管理质量情况。学分管理质量的检查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普通高中贯彻教育方针和课程方
27、案情况及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估普通高中是否达到江苏省星级学校标准的重要依据。对学分管理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暂停认定资格和取消认定资格的处理。五、关于校本课程1、怎样加强课程资源建设?2、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9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学校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地发展;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因地制宜,
28、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开发的课程要体现科学发展观,注重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融合及渗透,农村学校应紧密联系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与城市化进程等实际。3、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是什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采用模块的方式,各模块的学时和学分设置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规定相同。学校要保证开发足够数量的模块,保证相应的课时,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获得所需学分。校本课程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或校际联校开发,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学校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要避免和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简单重复、加深、拓展。校本课程的实施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
29、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防止单纯以纸笔考试成绩为依据评价学生和教师。4、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程序是什么?学校应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研究、分析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评估可提供的教育资源,调查、分析学生的需求。在校情分析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做出整体安排,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应包括需求评估、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及保障措施等。学校要依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方案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习培训,并及时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目录和说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模块。 学校要适时对
30、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作出客观评价,并加以调整、完善。5、怎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学校应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教务部门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检查与评估,协调各学科组与年级组的工作。承担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学科组和教师要制订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反映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为课程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须获得 6 个校本课程学分,具体修习时间及要求按照学分管理指导意见执行。学校要切实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基地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1、。要建立校际资源共享机制,积极争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和支持。10学校要投入一定的专项经费,保证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充分考虑具体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师的工作负担,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相应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积极支持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学校制订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方案须经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审批不得在学校中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范围内实施的课程,除教师使用的材料外,不单独编写面向学生的教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选聘具有经验的教师和课程专家成立学校课程建设支持小组,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给予指导、评价
32、和激励,要设立专项经费,帮助学校与教师解决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六、课堂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 1、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怎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规范、高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查与考试等各个环节,引导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
33、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积极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要转变教学行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意识与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2、怎样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原则: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评价载体: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
34、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评价重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评价目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评价原则: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11评价目的:促进教师课程执行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增强评价过程中的对话、交流和理解;发挥评价对实施新课程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健康环境。加快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步伐,研制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 ,建立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能够为高等学校提供更多学生成长信息的高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