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峨眉山月歌.ppt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621157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峨眉山月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峨眉山月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峨眉山月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峨眉山月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峨眉山月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峨眉山美景,看一看,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作品概况,(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

2、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4)君:指峨眉山月。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注释,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

3、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作品赏析,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想一想,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

4、.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左右),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名家评价,刘禹锡和李白的名言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