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科学的见证一、进化论是尚未证实的假说地球上的上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这些从来就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归根结底可分成两大类:神创论和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地球上先出现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然后是物种进化。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它的错误。(一)、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很早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下面是中学生物教材的一种观点。根据科学推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 46 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地球上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绝对不会有生命存在的。最初的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
2、,一步一步的而成的。这种关于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进化过程可以分成下列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根据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开始进行的。请注意氰化氢有巨毒。关于原始地球的情况都是推测。 地球的历史有几十亿年,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不过几千年,对于几十亿年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人们只能根椐一些间接材料进行推测,很难进行有关地质变化的精确的科学试验。原始地球的情况到底如何尚无定论。(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目前只是推测,没有实验证据。(3)、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目前只是推测,也没有实验证据。(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
3、生命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这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发生。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验证这一过程。教材在论述进化过程中,多次用到“根据推测” 、 “可能”等词语。根据推测能定人的罪吗?用的是不确定、摸棱两可的话。最后的总结是: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实验只集中在第一阶段,有些阶段还仅仅限于假说和推测。因此,对于生命起源问题,还必须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尚无定论。其实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根本不成立。有人推算过,从杂乱无章的有机物自然构成有高度复杂、高度严整结构的原始生命的概率几
4、乎是零。概率论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所谓随机事件,直观地说是指这样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它出现与否具有偶然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它却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即规律性。所谓随机试验就是指这样的试验,它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试验,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已知的,但每次试验到底是其中的那一个结果预先是不能确定的。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中必然出现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必然不出现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虽然有其偶然性的一面,即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人们还是可以发现它是有内在的规律性的,即它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5、是可以“度量”的。随机事件的概率就是用来计量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字,它是概率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由 51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排列形式有 2051(2.2517998x1066)种可能性,但只有一种排列是牛胰岛素。如果地球的年龄是 46 亿年(6.0444x10 15秒),每秒产生 100 万个不重样的蛋白质,46 亿年仅能产生 6.0444x1021种蛋白质,还不足以产生一个牛胰岛素。更不用说是一个生命体了(在现在的条件下,核酸没有酶不能复制,而酶没有核酸也不能产生出来。故核酸、酶同时产生并形成原始生命根本不可能)。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础上,这与人的有目的性相
6、矛盾.有谁见过一堆砖头、瓦块、木材等建筑材料自动变成房屋,一堆机械零件自动变成机器?难道一堆杂乱无章的有机物就会自动变成生命体并且有生命?即使按细胞结构做成一个细胞,也不见得有生命。正如一辆摩托车,如果不发动,它是不会跑的。(二)、物种起源的进化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对这个问题,自古就存在争论。特创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2的各种生物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按照特创论的说法,最初创造出多少种生物,现在就只有多少种生物,而且这些生物是都是一次创造出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圣经的创始记第一章。进化论者则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
7、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从先后次序讲,先有生命起源,后有物种起源。现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尚无定论,就无资格谈论物种起源。我们暂且撇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来看看物种起源的进化论的错误之处。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最重要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为什么老虎就那么少呢?这是过度繁殖无法解释的。另外,有些动物集体自杀怎样解释?生存斗争 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但是事实,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使后
8、代的数量及剧增加,而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空间等)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在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时,进行斗争。这种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就叫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但是,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来呢?这就涉及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问题。遗传和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变异现象。适者生存 生物虽然普遍具有变
9、异性,但是,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产生后代,而那些与不相适应的变异类型
10、则被淘汰。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的变异被定向积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新类型。但是,分子遗传学根本不支持上述观点。根据分子遗传学的观点,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物种。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 DNA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在自然状态中,对一种生物来说,突变率是很低的。据估计,大约在一万到一百亿个细菌中才会产生一个基因突变的细菌。高等生物中,大约在十万到一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并且生物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害的,甚至是致死的(参见生物教学参考书),故不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实现物种进化。以下用极限推导:limA(B. 1. 2)n=
11、Alim(B. 1. 2)n =A.0=0n nA某种生物父代的个数;B某种生物父代每个个体的后代数; 1基因突变率; 2有利的基因突变率;n代数一般人都认为,化石为进化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其实,达尔文主义的最大困难正是化石的证据。进化论最大的敌人不是宗教领袖而是研究化石的专家们。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不久,在德国的一个石灰岩层发现一个动物化石,被取名为“始祖鸟”,兼具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特征,被认为是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中间类型。进化论者为之雀跃,以为进化论已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而达尔文本人十分清楚,化石的证据显明中间类型的缺失,对他的理论是致命伤。但他推委于化石记录的不完全。3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
12、,科学家已经发现许多保存相当完好的地层,对其中所保存的化石也作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中间类型的化石仍难寻见。 “始祖鸟”的化石到目前为止仅发现两例,这是很难解释的。如果动物真是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鱼到两栖类、爬行类,然后再到鸟类和哺乳类这样进化来的,那么中间类型的活物或化石应该随处可见,俯首皆拾才对。如果说达尔文当年尚有借口,那么今天达尔文进化论面对化石的难题再不能自圆其说了。虽说这些极为罕见的中间类化石,如始祖鸟和介于鱼类和两栖之间的“总鳍鱼”,有很多可疑之处,但总还可以被当作是进化的中间环节。骨骼在外、肉质在内的软体动物(蜗牛)如何翻了个个变成了骨骼在内、肉质在外的脊椎动物的,一点线索都没有
13、。单细胞生物进化到软体动物的证据也找不到,连借口也难寻。按自然选择理论,适者生存。因此,始祖鸟应该比爬行类更进化,而鸟类又较始祖鸟的适应力强。可是为什么比始祖鸟原始的爬行类和比始祖鸟更进化的鸟类现在都存活于世,而唯独始祖鸟被淘汰了呢?推而广之,在现今的地球上,从原始的病毒到高级的人类,各种类型的动、植物都共存着,恰恰中间类型都没有了。在生存的物种中没有,在化石中也找不到。这是进化论违反常理之处。符合逻辑的解释是,这些中间类型的生物也许根本没有出现过(类似核外电子的量子化分布)。高中生物教材中举了一个基因突变的例子镰刀型贫血病,教学参考书上讲这是在黑人中发生的遗传病。古实人即今埃塞俄比亚人,Et
14、hiopian,泛指黑人耶利米书 13:23 古实人(黑人)岂能改变皮肤,豹岂能改变斑点?。古实人是含的后代,受了咒诅。 人口科学教程的优生的遗传学基础一节中讲,人类目前查明的遗传病有 3500 多种,都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难道这就是进化吗?进化论不能解释的问题很多。如果人是从动物进化来得,那么为什么人身上的毛很少,身上的毛多,不穿衣服不是更省事吗?为什么动物地震前有反应,而我们人类就没有震前反应呢?除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外,还有间断平衡理论、莱伊尔学说、新灾变论、中性进化论等等。但这些理论都是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发现能概括一切的生物进化事件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二
15、谁是真神?(一)佛教:佛对人生、宇宙的真谛的觉悟者。释珈摩尼也没自称是神,我们也不必勉强他。(二)伊斯兰教:创始人默罕默德自称先知,没有自称是神。 (三)基督教:(1)、圣经中的科学知识 有人认为古人的科学知识贫乏,其实并非如此。许多科学知识两三千多年前的圣经早就有记载,现举几例。创始记 38 章 9 节记载:“俄南知道生子不归自己,所以同房时候,便逸在地,免得给他哥哥留后” 。这就是体外排精避孕法。我们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知道避孕了呢?。这说明古人并不笨。利未记 17 章 1015 节禁食血,现在已知道血中有毒素、病菌、病毒。利未记 13:52、55 还有高温消毒的记载等等;以赛亚书 40:22
16、“神坐在地球的大圆上,地上的居民好象蝗虫,他铺张穹苍为幔子,展开诸天为可住的帐栅” 。大地的形状;约伯记 26:78“神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将水包在密云中,云却不破裂” 。地球的位置;地球上的时差路加 17:3035;传道书 1 :6 “风往南刮,又往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季风、大气循环;传道书 1:7 “ 江河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还何处” 。水的循环;约伯记 28:2325“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空气有重量;诗 62:9“它们一共比空气还轻”空气有重量;诗 8:8“海里的鱼,凡经过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洋流;约伯记 33:35 “你能发出闪
17、电,叫他行去,使他对你说,我们在这里” 。电磁波。(2)、人类的起源(创始记第 1、2 章)、语言的多样性(创始记 11:18)、肤色的多样性(古实 人(黑人)岂能改变皮肤,豹岂能改变斑点?耶利米书 13:23),圣经上都有记载,而科学或其它宗教则无解释或牵强附会。4三、科学的局限性 科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局限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事物它无能为力。例如两人的关系就不能用几斤几俩、几尺几寸来表示。四、我们如何对待神?既然神是造物主,我们是被造之物,就应该敬拜神。(1)、达尔文结局 达尔文与其表姐埃玛结婚,共生了十个孩子,都有问题:长子威廉,1839 年生,无生育能力;次子乔治,1845 年
18、生,有神经质,爱谈论别人的病痛;三子弗朗西斯,1848 年生,患精神忧郁症;四子伦纳德,1850 年生,无生育能力;五子雷勒斯,1851 年生,多病,一直由母亲照料;六子小查理,1856 年生,两岁时死亡;长女安妮,1841 年生,十岁时患猩红热而死;次女玛丽,1842 年生,出生后即死;三女亨利埃塔,1843 年生,无生育能力;四女伊利莎白,1847 年生,终身未嫁。近亲结婚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也不是后代个个都有问题。中外历史上近亲结婚的很多,其后代并没有都出问题,说明了什么?难道这不是神对他的惩罚吗?(2)、名人宗教观举例 哥白尼生于波兰西部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城,父亲是个富商。他十岁时父亲
19、去世,由在教会任职的舅父抚养成人。其舅父去世后,他自己长期在教会任职。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写道:对数学一窍不通的空谈家会曲解圣经来对我的著作进行非难和攻击,我对这种意见决定不予理睬,我鄙视他们。(选自简明科学技术史话申漳著,P141145)牛顿没有解释开始推动行星运动的外力是从哪里来的,就接受了笛卡尔关于上帝是第一推动力的观点。牛顿在晚年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神学。笛卡尔是法国数学家、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的创始人。(选自简明科学技术史话申漳著,P174。)孟德尔是天主教神父,遗传学的奠基人。在和达尔文的方向和观点的不同的另一条道路上,孟德尔(18221884)和摩尔根(18661945)实验基础上
20、,遗传学发展起来了。(选自简明科学技术史话申漳著,P274) (3)、基督教现状及不信神的国家的结局 例如在今天的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十发达的英、美等国,有不少人,其中包括一些自分然科学家在内,否定进化论,竭力宣扬上帝造人的“特创论”摘自中国通史讲稿上册绪论 张宝玺编。科学发达的国家信神,科学落后的国家不信神,这正常吗? 列宁创建的苏联不信神,现在已解体,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论述: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落空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并入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也门民主共和国并入阿拉伯也门联盟。这都说明了什么?朋友:阅后有何感想?还把进化论当真理看待吗? 参考资料简明科学技术史话申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人口科学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 人民教育出版社概率论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游子吟里程博士著科学1997 年第四期,分子进化中的生长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