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进化论习题.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7218357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化论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进化论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进化论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班级: 姓名: 1970 年以前,未发现植物对除草剂有抗性,但到目前为止则已发现有百余种植物至少对一种除草剂产生了抗性。下表是苋菜叶绿体基因 pbsA 抗“莠去净” (一种除草剂)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 DNA 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下列有关苋菜抗“莠去净”的说法正确的是( ) 抗性品系 CGT 丙氨酸 GGT 脯氨酸 AAG 苯丙氨酸 TTA 天冬酰胺敏感品系 CGA 丙氨酸 AGT 丝氨酸 AAG 苯丙氨酸 TTA 天冬酰胺氨基酸位置 227 228 229 230A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第 228 号位的脯氨酸被丝氨酸取代B其抗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DNA 模板链上

2、决定第 228 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 A 被 G代替D是由于密码子由 AGT 变为 GGT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 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单基因病高 21 三体综合症属于性染色体病 只要有一个基因缺

3、陷就可患软骨发育不全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病 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A B C D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09 年江苏卷)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 2 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班级: 姓名: 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

4、色体变异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 B C D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 、 “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 DNA 数之比为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水稻(2N=24)的一个

5、染色体组中有六对染色体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叫三倍体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可育的二倍体,而雄峰是可育的单倍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单倍体细胞,所有的单倍体都不可育1、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 个体为 24%,aa个体为 4%。乙种群:Aa 个体为 48%,aa 个体为 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6、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 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D.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5、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物种形成20 (2009 上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 1 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 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班级: 姓名:

7、(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这是生物进化的。(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 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 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 2 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加剧。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3)图 2 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图 2 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答案:(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 (合理即给分)3)基因频率 (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