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王海亭13093397726,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国际贸易重要性一、必要性1.资源禀赋差异(资源配置)各国的科学技术存在差距。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性缺乏2.需求差异(满足需求提升福利),具体利益:1、互通有无2、促进经济繁荣3、调节国际收支4、实现资源有效配置5、拉动GDP 6、创造社会福利7、促进经济发展3、政治发展,中国有关年份的出口总额及GDP情况比较,中国5.879万亿美元 日本5.474万亿 美元,中国外贸总额7年增长了4倍;.顺差额7年增长了12倍。,2008,25616,17.8,14285,17.2,11330,18.5,2954.7,二、学习国际贸易的重要
2、性(一)原因国际国内贸易差异:1.货币2.法律环境3.分工基础(贸易=分工)4.市场信息(不畅通)宗旨:掌握技能与方法,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比较,多多种语言、文字;多种消费文化;多种货币换算;多重交易环节;多种价格表示形式;多种法律法规的约束。,长交易距离长;履约时间长。大风险大;规模大;收益大。,(二)经济学的重要部分(理论原理)重商主义,斯密,李嘉图(三)对外贸易依存度. 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 发达国家20%,我国许多商品50%以上,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对象:研究国际贸易规律、政策与实务内容:原理,政策,实务,第三节 基本概念一、出口、进口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他国1.复出口:
3、指外国 商品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2.复进口(Re-import)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由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3.国际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国际贸易额:以货币表示的和用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世界各国(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又称国际贸易值 。对外贸易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向国外出口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二者相加就称为进出口总额。,4.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
4、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相比的差额。有顺差和逆差之分顺差: 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叫做“顺差”,或“盈余”或“出超” ;逆差: 反之,则叫“逆差”或“赤字”或“入超”,各国政府一般的外贸发展目标是“平衡中略有顺差”。,二、总贸易和专门贸易1、总贸易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2、专门贸易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 进出口贸易。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两概念完全重合。但也有不一致:自由港、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虽在国境内,但在关境外,三、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产品)贸易,
5、其用于交换的商品主要是以实物形态表现的各种实物性商品,是有形贸易。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运输、保险、金融、通信、旅游、专利转让、资本移动、劳务贸易),四、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主要是看是否有第三国参与贸易;例:A为出口国,C为进口国,B为第三国(中间商)A的货物可以直接运输到C,也可以先运到C,但不经过加工再运到B,这其中,A和C是直接贸易,而C转口贸易注:不经过加工(改换包装、分类、挑选、整理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转口贸易的发生,主要是有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的、历史的、政治的或经济的因素,其所处的位置
6、适合于作为货物的销售中心。如新加坡、香港、伦敦、鹿特丹等,都是国际著名的中转地,拥有数量很大的转口贸易。转口贸易的利益:除了可以得到可观的转口利润和仓储、运输、装卸、税收等收入外,同时也推动了当地金融、交通、电讯等行业的发展。,五、自由结汇贸易、易货贸易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为清偿工具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六、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为“进出口交换比价”。,1.净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假定以2000年为基期,即为100。到2012年,该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为11
7、0。 N=95/110100=86.36 净贸易条件从2000年的100下降到2012年的86.36。2012年与2000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3.64。,如果计算出的贸易条件指数如果大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改善了;反之,则是恶化了。,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一切影响价格的因素)(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相互需求变化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2)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结构。垄断力量影响价格。(3)汇率。(中庸,双刃剑)。需求弹性较大可改善贸易条件。供给弹性大,贸易条件恶化。 (4)进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因而出口产品的价格很低;出口市场
8、过于集中,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受到较大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处于无序竞争中,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入世后,进口需求扩大,影响贸易条件;我国进口产品结构升级和世界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了进口价格指数的上升。,2、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出口收入获取进口的能力(进口数量Qm)。 公式:I=PX /PM Qx I代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Qx代表出口量指数。,3、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反映单位生产要素的贸易利益 。公式:S=PX/PM Z
9、xS代表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Zx代表要素生产率指数。 生产率越高,贸易利益越大。,(2)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反映出口商品中多少单位生产要素换取进口商品中1单位生产要素 。公式:D=PX/PM ZX/ZM 100D代表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Zx代表要素生产率指数。 Zm代表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七、对外贸易依存度外贸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外贸系数”。对外贸易额在GDP中所占比重来表示。表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公式: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总额/ GDP例如:2008年中国GDP为44022亿
10、美元,外贸总额为25616亿美元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25616/44022 = 58.2%,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14%至20%之间。2002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51%,2003年为60.2%,2004年伴随着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大幅度攀升,外贸依存度达到了近80%.,八.贸易商品的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52%,25%,18%,2003年中国出口商品的构成单位:亿美元,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一、国内法:,二、国际贸易条约: 1)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CISG 2)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 3)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
11、联运公约,三、国际贸易惯例 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年) 2)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3年) 3)托收统一规则(1995),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一、重商主义经济政策1货币政策(奖入限出):(1)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一国国力源于贸易顺差所能获得的财富。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2)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2.重视对外贸易: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
12、(出口大于进口),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一个国家的收益(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付出(贫穷)为代价。(以邻为壑he),3.奖出限入:顺差4.保护关税:进口高关税5.发展工商业: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6.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战争手段),二、重商主义两个时期 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即重金主义)。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要求外国人来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贸易
13、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为托马斯孟。必须做到顺差。,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自由贸易理论),一、斯密绝对优势理论 又称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1723-1790)在他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抨击重商主义,提出绝对成本说。理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1.两国可以通过专门化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2.这样,资源可以被最有效地利用,两种产量会有很大增长。3.产量增长的收益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在两国间进行分配(贸易条件)。,国际分工前世界产量:6+1=7小麦。4+5= 9棉布国际分工后世界产量:6x2=12小麦 5X2=10棉布国内贸易
14、:美国 1.5小麦:1棉布 英国: 1小麦:5棉布 国际贸易: 1:1 美国 出口小麦: 1. 小麦=1棉布(节省0.5小麦)英国出口棉布: 1棉布=1小麦(节省4棉布),高生产率意味着低工时,绝对优势论的模型分析(2x2模型),主要论点:分工能提高生产率 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分工的基础是自然禀赋政策结论:自由放任,即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生活(包括国际贸易),自由贸易会使贸易双方获得贸易利益。贡献: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 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遗留问题:没有解释当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优势(劣势)时,国
15、际贸易能否继续开展的问题。,第三节 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利益论(自由贸易理论)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于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比较优势(成本)原理内容:即使一国两种产品均处于劣势地位,但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参与国际贸易,可以获得相对利益。 “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比较优势论的模型分析(2x2模型),二、基本评价:贡献: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与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1952年,麦克杜格尔对比较优势论进行了经验检验,使用了英、美两国25个产业的生产率和出口数
16、据。验证了比较优势论的正确性。遗留问题:该理论未对国际贸易的交换比例如何确定做出合理的解释。,第四节 比较优势的现代经济学分析,一、分析工具(一)边际分析(边际效用、边际成本),(二)机会成本与比较成本原理1. 机会成本概念及分析法1936年,哈伯勒(Haberler)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择一成本):生产1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机会成本是选择的代价。最优化决策概念。2.以机会成本比较优劣势比较优势:一国在某种商品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较低的资源消耗)。,基本分析工具,供给与需求曲线(supply curve, demand curve ),Production Pos
17、sibility Frontier PPF:一个国家在充分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生产可能性边界 PPF,基本分析工具,机会成本的变化,有三种可能:不变、递增、递减。由此决定PPF有三种形状,布,小麦,布,布,小麦,小麦,机会成本不变,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O,O,O,基本分析工具,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表,X,生产可能性曲线图,Y轴是x的3倍,点表示低收入国家几乎把所有资源用于生产食品,很少生产奢侈品。经济增长使PPF向外移动。, 低收入国家(穷国), 高收入国家(富国),食品,奢侈品,不同收入(穷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同,基本分析
18、工具,机会成本,基本分析工具,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就是这一产品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递增,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第次增加,即机会成本递增,此时PPF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基本分析工具,X,Y,每增加一单位的X,所必须放弃Y的数量逐渐递增。,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边际转换(替代)率,增加X产品生产,X机会成本(放弃的Y)递增,增加Y产品生产,机会成本( 放弃的X )递增,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中庸原理:过度专业化比如过度从事粮食生产,违背分工利益)要素的替代能力
19、有限。道德(边界?范围)?,机会成本=相对价格。美国小麦专业化。总产量6x2=12蒲式耳。其中国内自用10 ,用于出口的2,换回2码布。英国棉布专业化:总产量2x2=4. 国内及外贸各2.,机会成本分析举例,专业化以前总产量:麦7,棉布6.专业化以后总产量:麦12,棉布4.,(三)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边际转换率生产可能性曲线: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边际转换率MRT,基本分析工具,X,Y,A,B,O,生产可能性曲线亦称为转换曲线,X对Y的边际转换率是指每多生产1单位x而少生产y的数量。生产可能 性曲线在A点的X对
20、Y的边际转换率是过A的切线的斜率。 A点的切线的斜率是 1/2,即在A点增加1单 位需减少1/2单位Y 也 即,此时X的边际成 是1/2个Y。 在A点生产时的相对价 格是1/2;在B点生产 时的相对价格是2。,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X,Y,X,Y,0,0,A国,比较优势在生产X产品,B国,比较优势在生产Y产品,(四)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同满足水平下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等效用线。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斯数学心理学中提出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在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引入经济学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的比率。如果要减少一种商品的量,就必须增加另一种商品的量。 无差异曲线的
21、斜率是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比率。特别是,由于人可以更愿意放弃他所丰富的商品。,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CIC),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基本分析工具,O,X,Y,A(10,40),B(25,15),UA=UB,布,食品,无差异曲线。在偏好既定条件下,由效用相同的两种不同物品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IC),社会无差异曲线CIC的用途,(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基本分析工具,(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大米,小麦,CIC1,
22、CIC3,CIC2,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社会无差异曲线CIC的用途,基本分析工具,图中,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偏向表示:美国消费者比较偏爱小麦,中国消费者喜好大米。在各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图中,CIC2都比CIC1有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基本分析工具,边际替代率MRS(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基本分析工具,O,X,Y,A,B,UA=UB,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弃Y的数量。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表示。,XY,Y,MRS,X,=,例 题:,Y,18,4,O,X,8,11,A,B,MRSYX=,-7/10,= 0.7,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
23、举例,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MRSXY = Y/X,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二、均衡分析,(一)贸易均衡 1.贸易均衡:封闭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本国(A国,图1- 8)与外国(B国,图1- 9)同时存在的情形:,图18,图19,中国出口大米,美国进口大米,国际市场,S,D,S,D,E,E,ES,ED,ac,am,Q,Q,Q,P,P,P,E,ac,am,a,m,(A)美国小麦市场 (B)国际小麦市场 (C)中国小麦市场,am,ac,Y,O,X,X,Y,O,(A)美国市场,(B)中国市场,A,B,PA1,60,40,30,50,
24、30,50,40,60,EA,EB,SA,SB,CA,CB,出口,进口,进口,出口,PB1,出口X 机会成本30/60 PB 0.5 国际1:1,出口Y 机会成本30/60 PA0.5 国际1:1,40,40,中国 美国,贸易前后产量与价格的均衡,2布:1麦,S1,CIC1,C1,1:1,C D 小麦,布匹 A B,CIC0,进口,出口,布匹 A B,C D 小麦,进口,S1,C1,CIC1,2布:3麦,1:1,CIC0,A,A,出口,美国出口麦国内:1麦:0.67布,中国出口布国内:1布:0.5麦,国际:1布:1麦,1布:1.5麦,美国国内比价,国际比价,小麦,布匹,0,中国国内比价,1布:
25、0.5麦,1布:1.5麦,1布:1麦,国际贸易条件的范围,中国,美国,2018/5/7,4/15,古典贸易理论的贸易均衡,小麦y,大米x,国际贸易条件(消费可能性边界),1小麦:1大米,2小麦:1大米,2大米:1小麦,OA和OB分别代表A、B两国的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的每一点代表一个贸易条件,即曲线上任意点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之比,也就是Y产品与X产品的交换比例。从O点到A点延伸表明随着专业化的进行,A国的X产品的替代成本(即A国的国内交换价格TA)不断上升。B国的Y产品亦然。当A、B两国的国内交换价格达到相等时,专业化就停止。这时TA=TB=T,T就是国际均衡价格条件,也叫均衡贸易条件。
26、,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二)隔离均衡 封闭经济下的一般均衡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国内生产与消费的均衡。交换替代率与生产转换率恰好相等。等于两商品的相对价格。形成生产者满意和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隔离均衡条件,机会成本不变,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与比较优势,中国 美国,2:1,0 400 小麦,布匹 500,CIC0,PPF,布匹 750,0 600 小麦,E,2:3,CIC0,E,(三)开放贸易均衡,Y,开放条件下,A国增加X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直至达到均衡点B,PW为世界价格线(其斜率边际转换率机会成本相对价格交换比率,用PX/PY表示), 该价格下,A国在E点消费,由此形成贸易三角形ECB. X的出
27、口为CB,Y的进口为CE,Y1,Y2,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交换利益:没有专业化分工而参与国际贸易,价格结构变化,可支配收入提高,单纯由价格变动效应所带来的收益,称为交换利益。国际分工利益:单纯由专业化生产比较优势产品所带来的收益称为国际分工利益。,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赫克歇尔与俄林的要素禀赋论,一、相关概念(一)要素:资本、劳动、土地等 要素价格:利息、工资、地租(二)要素密集度:产品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 要素密集型产品:略,(三)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
28、稀缺的国家。,要素的价格之比:(w/r)1 (w/r)B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B国是劳动丰裕国家注: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图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AB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A国,B国,K,L,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X,Y,B国,A国,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而X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度量商品X的横轴。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且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度量商品Y的纵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要素占世界总要素的比例(20世纪90年代),部分国家2011年人均资本存量(1
29、985年国际价格计算),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 5.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二、HO要素禀赋论,(一)要素禀赋模型的基本假设,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A国资本丰裕,B国劳动丰裕;X、Y的技术不同,X是资本密集型,Y是劳动密集型;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既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可流动,在国家之间不流动;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收益不变完全竞争没有运输成本及其他交易费用,(二)基本内容1.要素禀
30、赋不同,是产生贸易原因。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要素禀赋决定.一国将出口其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2.要素价格差异决定价格差异。3.要素供(特别是供给)求决定要素国际相对价格。4.贸易是互利分析过程: 要素禀赋不同要素供给不同要素价格不同产品成本不同产品价格不同贸易产生,HO模型的基本内容,HO理论一般框架,生产要素的分配,偏 好,商品的最终需求,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价格,商品价格,要素供给,技 术,表示由要素相对供给量的差异导致的要素价格差异和商品价格差异的过程,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B国(资本丰裕)
31、,A国(劳动丰裕),(资本密集型) Y,X(劳动密集型),P76-2,资本丰裕的B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劳动丰裕的A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提示:1.两国用相同生产技术,2.消费偏好相同,以同一无差异曲线表示,3.隔离均衡点分别为A 、B,4. PA 1,实证检验的结果,表3-2 美国国内生产1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1947年),资料来源:W. Leontief(1954):“Domestic Production and Foreign Trade: The American Capital Position Reexamined”, Economi
32、a Lnternaionale.,(K/L)X /(K/L)M = 0.77,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日本对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进口的多。印度对其他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但与美国双边贸易,印度出口产品的K/L高于进口。,1951年,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由此,里昂惕夫指出:“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生产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按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推断,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实际验证结果却与此相反。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推论与实际验证之间的矛盾,被
33、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1962年美国进出口产品包含的要素,二、有关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一)劳动效率差异 里昂惕夫认为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在1947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是外国工人的3倍,如果把美国的劳动数量乘以3,再和国内可用资本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劳动丰裕型国家。所以它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与要素禀赋论揭示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有在美国出口商品比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更高时才成立。这一解释并没有被广泛接受,里昂惕夫自己后来也否定了它。,(二)人力资本差异人力资本是所有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教育投资、工作培训、保健费用。里昂惕夫只计算物质资本,
34、忽视了人力资本。如果将人力资本增加进资本总量中去,美国是资本密集国家。因而应是出口资本密集产品,进口劳动密集产品国家。,(三)自然资源里昂惕夫忽视了自然资源禀赋。许多产品是自然要素密集产品。美国进口60%-70%是初级产品(木材、矿产品)。去掉19中自然禀赋密集产品。结果支持里昂惕夫。 里昂惕夫用双要素模型来进行分析的,未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而实际上,一些产品既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不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型的商品 ,在两要素模型中将其划分为资本或劳动密集商品,显然是不正确的。 另外,许多生产过程需要使用自然资源,如采矿业、钢铁业、农业等,同时也需要 大量
35、实物资本。美国对许多自然资源的进口依赖性很强。里昂惕夫后来在对美国的贸易结构进行检验时,在投入产出表中减去19种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结果就成功地解开了“谜”。,H-O模型中,只考虑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忽略了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资本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四)关税结构(贸易壁垒)美国严重保护非熟练劳动。限制非熟练劳动密集产品。由于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国际间商品流通因受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使要素禀赋论揭示的规律不能实现。美国的关税政策导致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关税实际上是对进口征税,它减少进口,刺激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鲍德温的研究表明,如果美国对进口商品不加限制的话,其进口品中资本和劳动之比率将比实际
36、高5。克拉维斯(Kravis)在1954年的研究发现,美国受贸易保护最严格的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影响了美国的贸易模式,降低了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这对解释里昂惕夫之谜有一些帮助。,(五)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密集度颠倒 ) 要素密集型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同一种产品在劳动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当两种商品生产的替代弹性(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差异较大时,即随着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一种产品的生产中极易用一种生产要素代替另一种要素,而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则很难用一种要素代替
37、另一种要素,这时就可能发生要素密集型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一种给定的商品(如X)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如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如B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H-O理论假设,X在两国都是资本密集型,Y都是劳动密集型。但在现实中,要素密集度可能发生逆转,例如农产品。,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图示,X,Y,L,K,(w/r)A,(w/r)B,商品要素密集度逆转,如果产品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则H-O定理就会被颠覆。,(w/r)A (w/r)BA国资本丰裕,B国劳动丰裕,(K/L)X,(K/L)Y,A国X是资本密集型 Y是劳动密集型,(K/L)X,(K/L)Y,B国X是劳动
38、密集型Y是资本密集型,回顾: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最优要素组合时的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之比最优要素组合的点位于原点发出的一条射线上,其斜率代表该产品的要素密集度X为劳动L密集度产品,Y资本K密集度产品。,交换比率(相对价格、贸易条件),O,Y,X,A,B,C,D,E,1X = 1Y,1X = 2Y,3X = 3Y,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就是图中直线的斜率。 交换比率线重要的是斜率,而不是位置。比如AB与DE的位置不同,但斜率相同,表示同样的交换比率,要素密集度逆转,同质产品在要素丰裕度不同的国家其要素的密集度不同。,L,K,X商品替代弹性较大,Y商品替代弹性小。资本丰富国家将用资本密集生产X产品。X在不同国家分别成为劳动密集或资本密集产品。如图曲线X、Y分别是两国单位产值等产量曲线。X富于弹性、Y缺乏弹性。当国1为要素相对价格为P1时,X、Y产品的生产分别为 X1、Y1 ; X是劳动密集产品。当在国2为要素相对价格为P2时,X、Y产品的生产分别为 X2、Y2. ; X却是资本密集产品。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