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讲鸦片战争.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98341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讲鸦片战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试讲鸦片战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试讲鸦片战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试讲鸦片战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试讲鸦片战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讲 鸦片战争第 10 课 鸦片战争1、教学目标知 识 与能力1.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二次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史实、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内容及影响。2.理解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失败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过 程与方法1.主要采用“ 情景创设 问题提出探究学习” 的课堂教学模式。2.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3.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概况、归纳、 进行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情感 态 度价 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英雄壮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

2、生价值观与历史责任感。2.反思鸦片战争的失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 “御侮必先自 强” 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必然失败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对中国的影响。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影响。3、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齐读 49 页单元简介内容,找同学概况本单元线索。1.外国侵略者的侵华史。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史。3.中国人民对救国之路的探索史。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本单元外国侵华史的第一部分,鸦片战争新课讲解:一、背景1.中英战前基本情况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乾隆皇帝给英女王的回信,以及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两年后

3、仍不知英国在哪儿的内容。思考道光帝时期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对比(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填出表格国际(英国) 国内(中国)政治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封建专制统治 吏治腐败经济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为主,土地兼并,财政困难军事 船坚炮利 军备废弛 军队战斗力弱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综合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 危机四伏英国-正当贸易-逆差-走私鸦片-鸦片的危害中国 -正当贸易-顺差-虎门销烟2.虎门销烟1.时间:1836 年 6 月2.经过:湖广总督林则徐上书禁烟(弛禁派、严禁派)3.结果: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过渡) 请同学们思考:有人说没有虎门销烟,鸦

4、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说法是否正确?结合课文引言部分,播放多媒体显示英国在亚洲殖民地情况分析,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的是: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材料产地。(主要是商品输出)总结:所以虎门销烟只是一个导火索,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一个借口。二、鸦片战争1.时间:1840 年 6 月2.经过: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ppt 战争示意图)镇江保卫战、广东三元里人民抗战3.结果:失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学生活动)讨论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4.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割地香港岛;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五处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定关税。讲述:结合课文 52 页历史纵横

5、部分,分析这些条约破坏了中国哪些主权?割香港岛领土主权开放口岸领海协定关税关税自主权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5.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概念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过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

6、迫打开国门,开放口岸,理论上英国英国满意了。但实际情况是?多媒体展示(1844 年1854 年)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英国的商品输出并没有达到英国预期的目标,英国政府以为原因在于开放口岸太少,要求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 年经过:结果:中国又败,1858 年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内容: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3.赔偿英法巨额赔款,4.允许外国人道中国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5.外国军舰和上传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1860 年同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内容: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坿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7、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利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五、板书设计第 10 课 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2、过程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战火再燃1、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 3、结果: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4、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6、课后小

8、结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封建落后,导致了自卫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使发生了,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根本性变化,而且也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思想观念的转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中国的爱国军民在不断进行着英勇的抗争,中国历史也已经掀开谋求社会进步的不懈探索。学习这课后,我们要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英雄精神,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七、课后作业:本课测评八、教学反思:你 必修 1 第 10 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9、与反思 教材分析:18 世纪到 19 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二、过程与方法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2、

10、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基本知识点(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第十课 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二、教材

11、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引言概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加紧对亚洲进行殖民侵略的史实。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其获得了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更雄厚的经济基础。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推动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其生产力水平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经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能忽略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历次侵略战争后列强强加给中国政

12、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虎门销烟”一目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探讨鸦片战争的背景,需要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既处在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处于后人所说的“虚假繁荣”状态,阶级矛盾激化。更为严峻的是,长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国人昧于世界大势,盲目自大,不能以一个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世界。与此同时,世界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英国在 19 世纪二、三十

13、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外来的商品经济有天然的抵抗力。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英国倾销其工产品的梦想破灭,长期以来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一些不法英商遂转而进行非法的鸦片贸易,以求减少中英正常贸易中的逆差所带给英国的损失。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又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为导火索,诉诸武力。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罢了。?“鸦片

14、战争”一目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各项条款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应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而中国社会因此发生的巨变主要体现在社会性质的转变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说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两个问题。?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

15、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认定 1840 年到 1949 年的中国历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因为:政治上,由于受列强侵略,中国的领土、司法、贸易等主权不断遭到破坏,已不再完整,但名义上的中国政府从未被列强灭亡;经济上,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在不断增长中产生了近代企业和资产阶级,并且资产阶级有了自己独立的政治主张,并登上近代历史舞台后,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文化运动。这一切都说明 1840 年

16、以后的中国已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但同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增长,却在近代始终未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而居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这一问题涉及到相对艰深的理论层面,但是事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学习,高中学生应该对此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战火再燃”一目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并没有在被迫开放的中国获得它们战前所期望的巨大市场,因此要求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这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史学界认为,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而用“第二次鸦片战争”

17、命名之。?需要特别讲明的是,鸦片战争结束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反而仍旧以自欺欺人的态度继续生活在传统当中。而英国在五口通商之后,并没有获得它所预期的那种巨大的经济利益。其原因包括中国的自然经济具有自保性、中国国民的普遍贫穷及英国商人的带有一定盲目性的商品输入等。但是英国政府认为一切的问题都源自于中国政府“开放”程度不够。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政府提出修约,被清政府拒绝。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出兵侵略中国。?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本课的导入,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因为学生初中学习过相关知识,即便作为常识也该对

18、鸦片战争早有了解,所以可以采用传统的提问导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什么事件为标志??利用单元导言,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先试着把近代列强侵华史的线索串出来。?利用视频材料导入,例如选用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相关片段。?采用倒叙法,用补充的材料制造疑问,引导学生从学习的最初时刻即开始思考。?“虎门销烟”一目可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特点。教师简单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对于这两者的冲突与碰撞,可选用英使马戛尔尼来华的事例,由学生自行总结鸦片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林则徐虎门销烟一题可引导学生讨论“林则徐禁烟主观上为了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能否算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19、由此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能力。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禁烟运动是不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一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形成透过历史现象看其本质的能力。?“鸦片战争”一目是本课的核心内容。战争经过不是高中教学的重点所在,建议使用动态地图或者相关计算机课件,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对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分析是本目的重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都丧失了哪些方面的主权”之后,对“哪些条款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其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最后,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讨论题目,即:“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能否避免?”或者,“假如道光皇帝信任并重用林则徐,鸦片战争中国有无可

20、能取胜?”这是培养学生唯物辩证史观的思辨素材,只要条件许可,建议使用。?“战火再燃”一目主要应突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一主题。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逐条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所签条约的内容,还可以从两场战争的起因、参与者、战争经过等方面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本目相关内容中,可以推荐的旨在培养较深层次历史思维能力的问题还有:总督叶名琛的表现反映了什么深刻的社会问题?(参考答案见上文教材分析)英法美等国家侵略中国的特点与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特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英法美等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它们在本阶段的侵华特点是以武力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

21、岸并签订有利于列强的通商贸易条款为主;而沙俄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具有浓厚军事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侵华特点是以掠夺土地为主。不同的索求反映了列强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但是侵略者的本质则是一致的。)?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东北师范大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1 第十课鸦片战争 本次说课,我将分四部分向大家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即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内容、教材地位、教学对象、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五个部分来进行分析。来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必修) 政治文明历程中第四单元第

22、一课也是全书第 10 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部分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部分略述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因此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在浏览过必修一的课程目录之后不难发现,教材将几次侵华战争都放在了政治文明史中,足见教材编写专家组的深刻用意,那就是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 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忽视了这种影响,就不能正确的指导中国未来的发展。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此类的思考,而不是以往教育中单纯的

23、让学生们记住民族仇恨。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这是我对教材内容和地位的分析,再来看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我说,这一时期的学生还缺乏四个度,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这是我对

24、教学对象的分析。 历史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和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2.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是否可以避免失败” 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和辩证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虎门销烟等事件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来源: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方面,首先讲述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

25、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其次,对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针对这一点我将采用与以往教学不同的全新视角关注这场对中国人来说刻骨铭心的战争。因为过去的教学实际效果是,学生们对鸦片战争唯一的记忆是耻辱与灾难,但是一个民族只知道灾难与耻辱,心中充满仇恨,那么这个民族将长久的生活在过去没有 未来。因此,从鸦片战争带来中国社会的第三次转型,开始中国近代化进程这个视角,去客观正确剖析鸦片战争的影响,才能找出挨打的根源,让未来的中国避免继续落后与孤立于世,主动的融入 世界,赶上并引领世界的潮流。这将是我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想要在学生身上实现的

26、教学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再看难点: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师以此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 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来源: 到这里我就结束了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下面进入第二部分:教法分析。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

27、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通过情景设置法激发学生感情,引起学习兴趣。 2. 多媒体演示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能够增加课容量,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形象和直观,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它不如板书能够引起学生 对知识点的足够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会将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用多媒体演示出黑板上不易实现但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的图片及表格后,我会板书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弥补演示过程中的缺点,使二者

28、能够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效果。此外,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也是当今中国教育界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话题,我在这一方面也将做一些探索。 3.引导讨论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阶梯设疑法。这一方法是问题探究的模式。体现了大纲中的“ 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既考虑到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 度、广度、深度、活度上 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在确定了教学方法后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学法指导。来源:学科网

29、来源: 卢梭说过: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 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教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会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基于这些,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学习,他们是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意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能够学会认知,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指导学生采用勾画圈点法使学生勤

30、动笔墨,积极读书;采用自主探究法使学生自主思考寻求答案获得巩固提高;采用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更利于识记。 作为国际大教育支柱的协作学习,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反馈意识。在教法中我会采用引导讨论法,配合以对学生协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及认识,拓展他们的认知领域,达到协作学习的学法指导。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对以上三部分的综合运用阶段,即本次说课的第四部分教学过程部分。由于时间原因我只对新课中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内容进行举例讲解。 首先是导入。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观察、猜想,引入课题这一部分将用时两分钟。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对

31、鸦片战争的初步认识,所以我会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两个问题: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提问后我会留出一分半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一设计是由于,它是本节课的启动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就使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 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观点论证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同时通过给学生时间来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32、打下基础。接下来是授课部分,我会采用多媒体与教师讲授的方式相结合来讲解新课,期间教师将与学生共同探讨,深化思维、得出结论。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既要学生间互动又要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要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层层推进,互相启发,使学生拓展了联系的纬度,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这样也就部分实现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分析,学会了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一下,教师会充分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比如用多媒体打出鸦片战 争前中国和世界的对比表格、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两国贸易对比

33、的表格以及鸦片战争过程图等。 在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时,由于它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会放手由同学在通读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所提供的多媒体课件独立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和地理的空间能力,而且通过鸦片战争过程中林则徐等爱国将领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讲解,部分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新课讲授结束后,教师将设立一道思考题: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历史评价方法,即把评价的历史对象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辨证地进行评价,强调史论结合,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方法。通过对林则徐的评价还可以使学生巩固鸦片战争发生的

34、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区别,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到这里我的授课就已经结束了。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下课之前我会 用 2 分钟的时间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在需要识记的重点部分前画出星号的重点符号以提示学生注意,使板书更加明晰,详略得当。再用一分钟的时间布置作业:设置问题“为什么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放口岸的增多是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表现,而今天改革开放地区的增多却使中国日益发展?”,使学生课后思考。来源: 结合本课教学我有些许认识和想法,权当是此次说课的总结吧:本课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对学生评价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

35、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达 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是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水岭,中国近代发展的三条线索均可在本课找到源头,鸦片战争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和创伤的身心, 让人心碎。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的镜头、侧面或片段: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 ”、 “东亚病夫”到“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 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一个民族,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是在沉没中死亡。 “血与火”的往事时刻警示我们永远引以为戒。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