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2)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耕作方式的进步: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 唐朝: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提醒注意: (1)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青铜器基本是是供国王和贵族使用,用于农业的只是极少量。) (2)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使用范围扩大是在战国。 (3)中
2、国农业技术史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牛耕。 (4)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2)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工简单,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提醒注意: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巩固:“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人,强(勤勉)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日: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3、 ) A、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有勤劳的美德 B、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C、历代帝王赋税征收的沉重 D、古代农民认识到勤劳可以脱贫致富,B,巩固: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 B C D,D,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原始社会时期: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
4、国被称为“丝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纺织业中心。,(2)冶金: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商朝的司母戊鼎) 春秋战国:铁器时代的到来。 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制度,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东汉: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是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3)制瓷: 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成熟是在东汉,先烧出青瓷后烧出白瓷。 唐朝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著名的有景德镇窑。 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5、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技术在雍正年间达到顶峰。发明的珐琅彩瓷,效果如同油画。,巩固:“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这里的“水排”是( ) A耕作工具 B灌溉工具 C冶铁工具 D运输工具,B,巩固: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B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 C唐朝时青花瓷、彩瓷大量行销海外 D清朝时期生产的珐琅彩闻名中外,C,古
6、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 (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 (3)知道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巩固: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渭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C,(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西汉:长安与洛阳。 隋唐:除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长江流域的扬州(广陵)、益州。(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 宋代:开封(汴京)、临安(杭州)。 清代: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
7、下”)。,(3)知道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明代中后期。(清朝缓慢发展)。 产生的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最早出现的地区江南。(苏州、杭州)最早产生的行业丝织业。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形成雇佣关系)。,巩固: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4)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重农抑商”含义:重视农业,限制
8、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目的:保证财政收入,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它在稳定小农经济、推动农业发展、确保国家赋役摊派、安定社会秩序、维护政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海禁”政策:含义:明清两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原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下令实行海禁,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对外贸易。影响: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突破:闭关锁国政策。指严格限制(不
9、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原因: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一定程度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巩固:“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人。”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 ) 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于外国进行贸易;倭寇会掠夺沿海地区; 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 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 A B C D,B,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了解
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3)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地点: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投资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著名企业: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注意:近代民族企业的出现,说明了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
11、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2)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时间:19世纪末。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家:张謇(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保兴面粉厂) 、周学熙; 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3)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12、民族工业的状况。,(1)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特征:短暂春天。 时间:一战期间(民国初年,1912-1919) 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轻工业) 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发展的原因:见知识点第18页。 短暂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19271936年)较快发展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措施(1935年实行的法币政策的实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限制因素: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官僚资本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而艰难
13、的;,(3)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沦陷区);官僚资本的压榨(国统区)。,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法币政策的影响;外贸逆差影响;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官僚资本的压迫;繁重的捐税负担;美国的经济侵略;,提醒注意: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工业发展概况。19491952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和平赎买政策),把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难点突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2)推动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