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罐疗法简介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拔罐历史源远流长,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是最早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的文字记载。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 100 多种疾病。由于拔罐疗法所具有的独特医疗机理,其治疗疼痛性疾病更为见长。目前我院内科采用拔罐辅助治疗于咳喘、腹痛、头痛、肩颈部酸痛等不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穴位贴敷疗法简介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
2、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运用透皮吸收原理,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无痛穴位疗法。从原始时代使用植物等外敷治疗蛇毒、虫咬,到近代穴位敷贴治疗胸腹水、咳喘、发热、腹泻及腹痛、腰痛等各种疼痛疾病、冬病夏治等,穴位敷贴治疗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具有作用直接、适应证广,用药简便安全、诛伐无过,简单易学、便于推广,取材广泛、价廉药俭,疗效确切,无创无痛等优点。耳穴压豆疗法简介耳
3、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具有调节患者脏腑功能、镇静止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患者体质,调解患者心态,帮助患者康复之功效。 其方法一般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12 组耳穴,先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 12 分钟。每次以贴压 57 穴为宜,每日按压 35 次,两组
4、穴位交替贴压,每次留置 36 天。适应症包括:咳喘、眩晕、失眠、各种痛证、便秘、心悸、中风等。艾灸简介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艾炷灸疗法、艾条灸疗法、药卷灸疗法、温针灸疗法、灯火灸疗法、瘢痕灸、直接灸、间接灸如隔姜、隔盐、隔蒜等多种类别。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5、近代对于灸法做过许多科学研究工作,国内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证实:灸法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祛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刮痧治疗简介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用以治病及预防保健的方法。本疗法具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疏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适应症包括“痧证”如中暑、感冒、喉痛、腹痛、吐泻、头昏脑胀等病证以及行排毒、舒筋通络的预防保健。刮痧疗法理论基础源于五脏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根据现代医学分析,本疗法首先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其次可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据研究证明,本疗法还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目前在内科方面,刮痧疗法已被广泛用于感冒、咳嗽喘、胃痛、呃逆、呕吐、泄泻、便秘、胁痛、淋证、癃闭、遗尿、遗精等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