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全册教材设计思路;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相应可操作性的新教材,新教材的;(一)编者的话;本册教材的开篇就是编者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对话,改变;(二)目录;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每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如第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可爱的;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个问题;老师们都知道,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培养良;另外本册教材中还设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全册教材设计思路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相应可操作性的新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创新。下面我就
2、谈一谈第一册教材怎样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与以往的教材有什么不同?(一) 编者的话本册教材的开篇就是编者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对话,改变了过去“编者的话”、“说明”的版面。为什么这样做呢?首先体现了角度的转变,由成人的角度转变为儿童的角度, 这本书是给小朋友读的,拉近了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学段 16 册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的对话,提出了各册的学习主题。第一册的主题是“数学就在你的身边”。采用对话形式: “我认识 5个小朋友”(数)。“汽车的轮子是圆的”(形)。“嘻嘻,这就是数学”。这种类似于三句半的形式,使刚入学的儿童对数学有亲切感,喜欢学数学。老师们可
3、以利用这一情境,作为新学期师生谈话的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数学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二) 目录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主要知识点有 10 以内数的认识,1120 各数的认识,10 以内加减法,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多少、高矮、轻重;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认识整点钟,几点刚过,快到几点了,以及简单的象形统计图。与以往教材对比,知识面扩展了。另外计算与其他内容穿插安排,主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并体现计算教学的循序渐进。每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如第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玩具”、“
4、小猫钓鱼”等,是以活动方式和情境出现的。体现要通过组织数学活动来学习有关的知识并获得情感的体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提高组织数学活动的能力(有效有序,让创新走进课堂,把思考还给学生),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参加数学活动。教师要培养和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这是我们教研、科研着重研究的课题。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个问题。老师们都知道,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按照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应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
5、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新课程的教学形式,很多情况下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座位的排列可以因地制宜,但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小组的组织。根据一些专家的实验,建议以异质分组为好(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在一起),要有组长,对组长要有指导,轮流担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教师布置小组活动时,要求要明确,分工要合理,指导要具体,评价要及时。培养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另外本册教材中还设计了很多小栏目,有:3 个实践活动;9
6、 个数学游戏;4 个数学故事;3 个小调查。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来学好数学;小调查与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就各部分内容进行具体介绍。一、 数与计算部分1生活中的数(10 以内数的认识)为什么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第 2、3 页“可爱的校园”,教材创设了一幅动物学校的情境,开学了,小熊坐在大象的头上摇铃,很有童趣。从一般的角度来看这幅图,这幅图真美,色彩真鲜艳。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幅图,观察到图中有数量,1 只大象、2 只白兔、3 个蘑菇,这就是数感。通过这幅图可以了解
7、学生数数的情况。其中第 3 页一只小动物提出来“到校园里走一走,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说明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学习数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上的数、教室内的数、校园里的数。第 4、5 页“快乐的家园”学习数数,认数。“说一说”、“练一练”都是学生活动的指导性的语言。第一幅图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1 个萝卜,1 筐萝卜,1 座山,1 棵草,它们的数量都是 1,用“1”表示,这就是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1”可以表示 1 个个体,还可以表示 1 个群体,1 可以表示很大 1 座山,很小一棵草,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从 1 引伸到 2,3,4,让学生数运动员的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运动
8、员衣服上的数是他的代号,“练一练”把实物的个数与符号联系起来。在教材第 6、7 页中的“玩具”,认数 15,重点是练习写数,要求写字姿势端正,笔顺正确,整齐,匀称。第 8 页“小猫钓鱼”,认数 0,一条鱼也没有,可以用 0 表示,0 还可以表示今天最低气温摄氏 0 度,0 还可以表示尺子的一端从 0 开始,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 0,如:电话机上有 0,房间号 302 室有 0,车牌号有 0,第 9 页思考题,多样化的数数,可以 2 个2 个地数,3 个 3 个地数,4 个 4 个地数,5 个 5 个地数。第 10、11 页“文具”,认数 610 主要练习写数,6、8、9 这些数
9、都不容易写好,教师要指导起笔,运笔,落笔的环节,我们要求学生把字写好。第 11 页第 3 题,根据发射火箭倒计时的情境,应当要求学生会把10 以内的数倒着数。2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加减法(一)是 10 以内加减法;加减法(二)是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些都是以往教材有的内容,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课标中对此也作了明确要求,达到“正确,熟练”,第一学段结束时每分钟独立完成 810 道计算题。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有什么特点呢?(1)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第 22 页中的加法,有两幅图,图 1 中的儿童左手有 3 支铅笔,右手有 2 支
10、铅笔;图 2 中她两手合起来有 5 支铅笔。列式是:2+3=5第 26 页减法,通过连环画,树上有 5 个果子, 摘下 2 个,还剩几个?列式是:5-2=3并有相应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形象、具体的体验加减法含义,请注意!这里不要求学生叙述一些程序化的语言。(2)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正确计算加减,逐步达到熟练。例如教材的第 22 页“摆一摆”通过桃子的画面,学习加法。第 26 页“做一做”,通过划掉圆片,学习减法。过去是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来学习加减法,例如:3+2=5,教师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因为 3 和 2 组成 5,所以 3 加 2 等于 5。认真
11、想一下,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 3 和 2 合起来是 5,更生活化。过去讲数的组成和分解也是通过摆一摆得出来的。过去要让学生熟练背诵,花费很长时间,实际上绕了一个弯子。加法就是合,减法就是分开。新教材关于数的组成与分解不单设一项,作为加减法练习形式中的一部分,例如:第 29 页,有 4 只鸡,有 2 个盘子中放鸡食,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际上就是练习 4 的“分”和“合”。第 33 页“数学游戏”通过出示卡片:6,画面上儿童的三组对话:“我出 1。”“我出 5。”“我出 2。”“我出 4。”“我出3。”“我出 3。”都可以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又如第 35 页第 3 题:凑成 9。第 40 页“练一
12、练”中的第 1 题“哪两盘合起来是 10 个? 连一连。”第 41 页“数学游戏” 通过两人出示手指的个数的游戏等,都是在练习数的分解与组成。10 以内加减法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不要一刀切,不要过早地提出统一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逐步达到熟练,不要过早地搞速算比赛,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纵向比较,不要横向排队,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3) 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在过去的教材中,第一册有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半图半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根据课标的精神,应用题不在教材中独立设章节,那么是不是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呢?不是的。教材是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的。首先教材的呈现形式:创
13、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两头都是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这样,彻底打破了把应用题分成类型和套用公式。例如第 23 页第 4 题:说一说、算一算。题中的信息量是丰富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小调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第 29 页“数学故事”:差几只杯子?画面中有 5 个人,4 只杯子,学生列出:5-4=1 就可以了。差几只杯子 我们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不必强调相同名数才能相加减。第 38 页第 4 题:一共有 6 人,船棚外有 2 人,船棚内有几人?列式是 6-2=4,如学生列成:6-4=2 也可以,只要在答案 4 的下面划一道线。第 42 页“操场上”,按过去说法,就是求差应用题,
14、老师们可能还记得,过去教材第二册中曾有这样一道题:白兔有 12 只,黑兔有 8 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列式:12 - 8 = 4(只)教师要问各部分数表示什么?学生在回答“8”表示什么时,说:把白兔分成两部分,式子中的 8 是和黑兔同样多的 8 只白兔。仔细想一下,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上学前,比多少的问题,孩子们能解决的。小红有 5 块糖,小绿有 4 块糖,小红比小绿多 1 块。新教材在情境图中呈现:老师有 2 人,学生有 8 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生活化的语言) 三个综合性活动:大家来锻炼、快乐的星期天、迎新年,都综合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4)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独
15、立思考,因为我们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不像以前那样复习准备学习新课巩固练习。学生在自己探索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个性有差异,所以会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有些方法我们成人看来好像是笨拙的,但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创新,应予以鼓励,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要忙于择优。学习进位加法时,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所以凑 10 仍是一种基本方法,我们强调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凑 10 法,不要求学生说程式化的语言。用自己鲜活的语言叙述凑 10 的过程。另外具体题目,具体处理,9+2=?数数也很方便,6+5=?可以拆大数。计算 8+6=?,可以用
16、 9+6=15,类推出:8+6=14。例如在退位减法中,究竟用破十法好,或用加算减法好,很难肯定,他喜欢用哪种,就用哪种。有的一个一个地减,显然不是最高明的,在实践中当学生发现自己算得慢,又不准确,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别人好的方法;另外有些题目:如 11-2,一个一个地减,也能很快算出得数。在提倡算法多样化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是方法越多越好,老师要注意调控,不要求学生所有方法都掌握。二、关于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五单元 分类。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思考,
17、有效的合作交流。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多少”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第五单元,分类。 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哪些是学习用品?”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渗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
18、育。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三、 关于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 “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习。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
19、好的情感体验。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材通过一年级(1 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
20、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欢吃的人多。四、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有的老师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也是很好的方法。总之,新课程,新教学,要我们做的事很多,要研讨的课题也很多,我们面临的是机遇与挑战,老师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为老师们搭好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老师不仅是红烛,也是明灯。祝老师们在课改中取到辉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