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盈余操纵一般是指盈余操纵主体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甚至违反法规,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财务盈余或获利能力进行操纵的行为。上市公司的盈余存在很大的操纵空间,而上市公司的盈余影响了股东、债权人和中小企业的投资者等的利益。但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涉及到了会计准则体系、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系统、公司治理结构、法律环境等多个因素。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现象很难根除,只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遏制。本文在此进行了说明。关键字:上市公司 盈余操纵 对策反映经济的真实性是会计上主要功能之一,基于此,会计报表上反映的获利能力受到股东、债权人、中小投资者等人的普遍关注,因此,粉饰会计报表便成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盈余
2、操纵手段,2009 年,财政部的公检报告中指出,尽管监管力度一再加大,但会计造假案件仍然层出不穷,71.2%的上市公司或多或少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现象。盈余操纵俨然已成为上市公司虚造投资价值,掩盖经营成果的有效手段,更进一步加大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风险。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遏制。一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1.1 获得融资资格企业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许多企业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强烈。根据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备三年盈利的条件,于是一些本不符上市条件的企业,为了能上市,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操纵,甚至造假:股票已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配股或
3、增发新股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1.2 提高新股发行或配股价格。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大限度地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公司所能够募集资金的数额取决于股票发行数量和每股发行价格两个因素。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数量有额度限制,在有限的额度内要获得最大限度的资金量,只有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上市公司都有意提高每股收益,一些券商为了争取到公司的承销资格,承诺帮助公司进行利润包装,在公司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就产生了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此类问题在配股过程中同样存在。配股价格一般按该上市公司股票一定期间市场收盘价平均数的一定比例进行确定。为了尽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进行配股,上市公司往
4、往配合庄家推高股价或将股价维持在较高的位置,但股价需有业绩支撑,因此,需配股的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盈余操纵来提高公司业绩。1.3 二级市场炒作(操纵股价)企业股票上市后,为维持股价或为使股票价格能达到预期的波动,常利用不实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目的。股票价格预期的波动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价作暂时的下跌,以便操纵者得以廉价购进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权或待价而沽。1.4 扭亏为盈,改善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形象或避免处罚公司上市对于企业的另一个影响就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许多公司在上市以前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但上市之后却成为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企业的知名度大幅提高,作为企业的大股东和经营者的声誉,能力也和
5、上市公司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控股股东与管理者的形象往往与上市公司的形象俱荣俱损。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甚至亏损,公司的股票就会进入“垃圾股” 的行列,公司的形象也随之受损。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的“特别处理” 和“摘牌”制度更是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形成巨大的压力。按照我国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当年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就要被实施有别于其他股票的交易制度,在股票名称之前冠以“ST”符号以示区别;如果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即被“摘牌退市” 。为了避免公司股票被戴上 ST,一些公司会竭力操纵粉饰其经营业绩,尽可能避免连续亏损情况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
6、出现的上一年巨额亏损,第二年扭亏,第三年又亏损等奇怪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有些上市公司如果已被带上 ST 帽子,为了不被退市,这些带帽公司一般都表现出强烈扭亏为盈的欲望以达到摘帽的目的。如果正常的经营不能保证上市公司摆脱困境,相关的利益关系人必然会进行利润操纵借以扭亏。二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手段2.1 通过非真实的销售收入 有意提前或推后确认销售收入来操纵盈余通过这种方式操纵盈余在年终表现的最为明显,因为在年终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不能完成当年的盈余目标。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通过非真实的销售收入来操纵盈余。一是,通过与别的单位互开增值税销售发票,这样虚增销售收入。然后,再利用增值税的抵扣政策,抵扣所
7、要交的增值税。这样既达到了虚增销售收入,虚增盈余的目的,也没有多交税,可谓是“一举两得”二是,利用出口货物可以自制销售发票的条件,虚增外销业务,以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提前或推后确认销售收入以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有些企业为了树立一个平稳增长的社会形象,错误地运用会计期间,不安有关的确认销售收入的规定,推迟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2.2. 利用关联方交易来操纵盈余我国对关联方的交易也其披露有着严格的要求,按理来说,关联交易与盈余操纵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很多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来,改组后的的上市公司与原来的母公司以及母公司控股的子公司有着广泛的联系。而有些上市公司就
8、是利用这个关联关系,利用关联交易来操纵盈余。具体来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虚构与关联企业的销售业务,利用我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确定收入,虽然没有收到款项,但是,可以虚增收入,从而虚增盈余。二是通过受托的资产经营,而收取与资产实际盈利能力不相符的托管费用,来操纵盈余2.3 通过挂账处理来操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应该在当期进行确认、计量,计入当期产品的成本或期间费用。但有的企业虚增资产,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等,长期挂在帐上不作处理,使得企业当期编制的财务报告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虚增了企业的资产,虚减了企业的费用,从而达到操
9、纵盈余的目的。比如说三年以上没有收回的应收账款,这部分账款实际上已经很难收回,可能部分或全部收不回来了,但企业不对其计提坏账准备,从而虚减了费用,虚增了资产和盈余。2.4 企业通过不合理的确认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来操纵盈余按照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企业必须合理的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不能将资本性支出划分到收益性支出中,也不能把收益性支出划分到资本性支出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为了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往往将收益性支出划分为资本性支出,从而达到减少费用,增加盈余的目的。2.5 通过坏账转回来操纵盈余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链的
10、畅通。但是,有些企业却把它作为一项操纵盈余的工具,通过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损失,然后,再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胡乱转回,从而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这种情况,往往在 ST 类企业中常见,首次计提时计提很多,然后在以后的年度转回,从而扭亏为盈避免被强制退市。2.6 通过完工进度来操纵盈余除了以上操纵盈余的手段外,还有些企业通过控制完工的进度来操纵盈余。例如,当某工程的进度已经达到某一阶段时,此阶段的相关的费用已经发生,但是企业不对这部分费用进行确认、计量,使当期的盈余虚减(虚增的手段相反)从而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三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原因3.1 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整个上市公司的经
11、营运作,谋求盈余最大化,难免对盈余进行操纵。成功上市的企业不仅能展现企业的良好形象,而且能够处于强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所以,许多企业千方百计地冒着被查处的巨大风险,进行盈余操纵,达到上市的目的。3.2 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太健全,其内部管理也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业务决策人员和经办人员没有明确地分工,存在业务授权、业务执行等兼容现象;财产清查盘点制度没有明确规定;有些领导滥用职权、越权管理等等。这些不受约束的行为,必然造成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内部控制一片混乱,导致上市公司行使权力的失控和行为的越轨,为操纵盈余提供了可乘之机。3.3 外部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目前我国
12、会计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如政府监督分散、社会监管乏力及缺乏相互协调配合的监管机制。盈余操纵本身就具有普遍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等特点,客观上为中介机构的清查和监管带来的麻烦。中介机构也往往通过批评教育、行政罚款等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处罚。这样的惩罚力度不够,没能很好地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3.4 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法自身的缺陷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往往是针对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法的漏洞来寻找盈余机会的。我们在肯定现行所得税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不难发现我国现行所得税法中仍存在缺陷和不足。企业所得税中规定:纳税人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与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
13、规定计算纳税。但在会计所得调整为应税所得的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给上市公司盈余操纵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5 法律和社会道德观念十分淡薄上市公司高管和会计人员的本位主义、小集团思想和私欲观念严重,存在“从众”心里,认为做假帐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管理者的要求任意变造和伪造会计凭证,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会计报表使用者带来巨大的困扰。四遏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措施及对策4.1 增加操纵成本,加大惩罚力度上市公司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在收益大于成本或风险的前提下,从来都没有放弃操纵盈余。因此政府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首先,要尽快建立民事赔偿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盈
14、余操纵者的经济赔偿维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提高盈余操纵者被发现的可能性和受到惩处的力度。其次,引进诉讼制,使盈余操纵者行为一旦败露,将面临巨额的赔偿金额。再次,尽快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对有盈余操纵行为的上市公司立即摘牌,对相关中介机构坚决取缔,对盈余操纵者不仅追究其民事责任,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既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造假者形成实在的经济压力,从而抑制其违法造假的冲动。4.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应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是指由一个人担任可能会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如果不相容职务不实行相互分
15、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对于有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太健全,其内部管理也不规范,表现为业务决策人员和经办人员没有明确地分工,存在业务授权、业务执行等兼容现象;财产清查盘点制度没有明确规定;有些领导滥用职权、越权管理等等。这些不受约束的行为,必然造成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内部控制一片混乱,导致上市公司行使权力的失控和行为的越轨,因此,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职务和岗位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的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4.3 加强外部监督强化外部监督机制主要是各有关部门,如财
16、政、税收、银行等应定期对各企业会计主体核算情况实施跟踪检查和监督,经常了解各企业主体对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能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主体给予各种形式上嘉奖或信贷优惠,而对违反会计制度、损害国家利益的企业会计主体则视情节轻重、违纪金额大小等给予相应的处罚(如通报、罚款等),以督促各企业会计主体从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利益出发,自觉遵规守法。同时,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即审计部门应在对企业会计主体的审计业务中严格按照执行规范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对于审计中发现的有关制度执行方面的问题,应予以指出,并督促企业限期纠正,企业不予纠正的,则应在审计报告中如实披露。以促使企业会计主体从维护其
17、社会形象出发,自觉执行会计制度。 4.4 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建设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会计实践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加上会计政策又具有可选择性,给上市公司操纵盈余创造了机会。那么,会计准则的制订者应当考虑在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严格规定某一会计政策的适用条件,进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为此,治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制度,减少盈余操纵的可乘之机。4.5 加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企业经营成果数据体现者,其道德水平、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和企业
18、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及可信性,为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应把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工作。可以从一下几点出发: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公民道德规范在会计职业行为和活动中具体体现。它是会计人员建设的重要因素。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之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溃,会计业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二,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学习意识。知识经济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对会计系统的许多方面产生影响,会计的基本假设有了变化,会计核算的重心发生转移,会计计量模式得以改进等等,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
19、。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创新思维来适应环境,适应潮流。在工作中,我们要采用各种形式逐步引导会计人员去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而不再流于形式。会计人员应积极参加后续教育,珍惜各种职业培训的机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会计工作。结论只有从多个方面下手,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行为。同时要加强大众媒体的监督,进而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个流程进行控制,这样就能通过会计质量信息控制,审计质量控制从机制上防止盈余操纵参考文献1 白继德,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20、行为及对策研究J,中国知网,2010,42 高芑, 企业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0,93 王慧萍,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知网,20104 张伟涛,关于遏制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措施J,中国知网,2010,105 陈龙、柳建芳,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66 邓欣,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及其治理J,会计之友,2010,57 陈谊平,基于新会计准则引发利润问题的认识J,中国知网,2010,38 李建颖, 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素质 J,会计之友 2010,99 梁丽媛,完善会计准则 规范盈余管理J,会计论坛 2010,410 付亚坤,强化会计制度建设 健全会计信用体系J ,财政金融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