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1、受力分析 主、从动轮一左旋,另一为右旋;,右手定则(右旋,只对主动轮有效)确定轴向力; 左手定则(左旋)由轴承来支承轴向载荷;,2、应力分析斜齿轮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公式为:,Y-螺旋角影响系数,见P107图4-19 ;,斜齿轮轮齿的接触疲劳强度公式为:,螺旋角影响系数Z,由上式可得:,3、许用应力 直齿轮:H1、H2取小,接触强度薄弱,一般是在大齿轮;,斜齿轮:,斜齿轮齿面接触强度直齿轮齿面接触强度。 (啮合位置不同) 当 时,(提高程度有限),取,例题:4-2( P108) 解:1、选择材料、精度及参数2、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3、参数计算4、按
2、齿面接触强度进行校核,十一、直齿锥齿轮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1、参数 大端:标准值 m、u(齿数比),轴夹角90,锥距R; 分度圆直径:d1、d2 平均分度圆直径:dm1、dm2 齿宽系数:,2、受力分析 Fa指向大端(始终),3、设计 圆锥(当量)直齿,当量齿数:,当量齿数比:,当量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半径:,mm当量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平均模数;,大端分度圆直径:,大端模数:,例题:4-3( P113) 十二、齿轮结构、润滑(自学) 几种结构(形式) 如何选择? 何时采用齿轮轴? 润滑方式、应用,习题:试分析下图所示的齿轮传动各齿轮所受的力(用受力图表示出各力的作用位置及方向)。,习题: 第十
3、章 齿轮传动 一、选择题 1、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 的计算值不应圆整。 (1)分度圆直径;(2)齿轮宽度;(3)传动中心距a;(4)齿数Z; 2、齿轮因齿面塑性变形而失效最可能出现在 齿轮传动中。 (1)高速轻载的闭式硬齿面;(2)低速重载的闭式软齿面;(3)润滑油粘度较高的硬齿面; 3、磨损尚无完善的计算方法,故目前设计开式齿轮传动时,一般按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计算,用适当增大模数的办法以考虑 的影响。 (1)齿面点蚀;(2)齿面塑性变形;(3)磨粒磨损;(4)齿面胶合;,1,2,3,4、对齿轮轮齿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是 。 1)齿面要硬,齿芯要韧;(2)齿面要硬,齿芯要脆;(3)齿面要软,齿芯
4、要脆;(4)齿面要软,齿芯要韧; 5、齿轮传动中,齿间载荷分配不均,除与轮齿变形有关外,还主要与 有关。 (1)齿面粗糙度;(2)润滑油粘度;(3)齿轮制造精度; 6、斜齿轮和锥齿轮强度计算中的复合齿形系数Y F应按 查图表。 (1)实际齿数;(2)当量齿数;(3)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 7、一减速齿轮传动,主动轮1用45钢调质,从动轮2用45钢正火,则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的关系是 。 (1)H1 H2;,1,3,2,2,8、为了有效地提高齿面接触强度,可 。 (1)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大模数;(2)增大分度圆直径;(3)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加齿数; 9、为了提高齿根抗弯强度,可 。 (1)
5、增大模数;(2)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加齿数;(3)采用负变位齿轮; 10、对于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在传动尺寸不变并满足弯曲疲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齿数宜适当取多些。其目的是 。 (1)提高轮齿的抗弯强度;(2)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3)提高传动平稳性; 11、设计开式齿轮传动时,在保证不根切的情况下,宜取较少齿数。其目的是 。 (1)增大重合度,提高传动平稳性;(2)减小齿面发生胶合的可能性;(3)增大模数,提高轮齿的抗弯强度;(4)提高齿面接触强度;,2,1,3,3,12、在设计圆柱齿轮传动时,通常使小齿轮的宽度比大齿轮宽一些,其目的是 。 (1)使小齿轮和大齿轮的强度接近相等;(2)为了使
6、传动更平稳;(3)为了补偿可能的安装误差以保证接触线长度; 13、设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时,螺旋角一般在820范围内选取,太小斜齿轮传动的优点不明显,太大则会引起 。 (1)啮合不良;(2)制造困难;(3)轴向力太大;(4)传动平稳性下降; 14、由于断齿破坏比点蚀破坏更具有严重的后果,所以通常设计齿轮时,抗弯强度的安全系数SF应 接触强度的安全系数SH。 (1)大于;(2)等于;(3)小于;,3,3,1,15、Hlim和Flim值是试验齿轮在持久寿命期内按 ,通过长期持续重复载荷作用或经长期持续的脉动载荷作用而获得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应力和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应力。 (1)可靠度为90%;(2)失效概率为1%;(3)失效概率为99%;(4)可靠度为10%; 16、直齿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 。 (1)小端模数;(2)大端端面模数;(3)齿宽中点法向模数;(4)齿宽中点的平均模数; 17、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是以 的当量圆柱齿轮为计算基础。 (1)小端;(2)大端;(3)齿宽中点处; 18、在闭式减速软齿面圆锥齿轮传动中,载荷平稳,按 作为计算齿轮工作能力准则是最可能的。 (1)齿根弯曲疲劳强度;(2)齿根弯曲静强度;(3)齿面接触疲劳强度;(4)齿面接触静强度;,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