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总结 旅游 16330 何嘉淇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业基础知识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分类与特点一、 旅游、旅行的概念和区别1、 旅游: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于惯常环境2、 旅游与旅行的区别时间上旅行先于旅游;空间上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旅行则不一定;目的上旅行是为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方式上旅行是指个人的行走或远行,旅游通常是团体出行,时间相对短暂。二、 旅游的分类1、 消遣性旅游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2、 事务性旅游分为公务旅游
2、、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三、 旅游的特点1、 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2、 异地性3、 暂时性4、 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一、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 旅游活动的主体2、 旅游活动的客体3、 旅游的中介体二、 旅游活动内容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游是核心三、旅游活动新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第三节 旅游业与旅游市场一、 旅游业的概念及其三大构成1、 旅游业的概念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和文娱等服务的行业。我国将其定位为国民经济和服务业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其他行业比,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
3、业、劳动密集型服务性产业、脆弱性产业。2、 旅游业三大构成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饭店业二、 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1、 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供求双方交换关系的总和,反映的是旅游产品供求所引起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2、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由旅游市场主体、旅游市场客体和中介三个要素构成。三、 我国三大旅游市场及其特点1、 入境旅游市场及其特点主要有外国市场、华侨市场、港澳台地区市场三部分组成。特点:(1)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在上升(2) 、在入境游客人数中,中国香港、澳门游客一直占绝大多数(3) 、我国的外国人旅游市场基本稳定,除美国一直是我国旅游的主要客源国外,主要集中在东北亚、东南亚
4、地区(4) 、随着我国入境游客人数的增多,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也在稳步增加。2、国内旅游市场及其特点指大陆范围内的旅游市场,即境内旅游市场特点:(1) 、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2) 、旅游形式以散客为主。(3) 、旅游消费增长快,但消费水平仍较低。3、出境旅游市场及其特点。主要包括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港澳台地区旅游。特点:(1) 、出境旅游发展速度快、消费水平高。(2) 、因私出境所占比重高。(3) 、出境旅游目的地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第四节 中国当代旅游业发展概况一、 改革开放前(1949 1977 年)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即政治任务接待时期,这个时期的旅游业在性质上是作为外事工作的
5、的一部分开展的,工作重心在入境旅游的接待上。二、 改革开放后(1978 年至今)1、 打基础阶段(1978 年1990 年)2、 发展阶段(1991 年20 世纪末)3、 提升阶段(2001 年至今)三、 中国旅游标识和旅游日1、 标识:马踏飞燕 1969 年于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青铜器2、 中国旅游日:5 月 19 日四、 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旅游日1、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WTO)是全球唯一的政府间国际旅游组织,于 1925 年在荷兰海牙成立的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IUOTO)发展而来。我国于 1983 年加入。2、 世界旅游日9 月 27 日3、 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6、PATA)成立于 1952 年 1 月,是一个民间性、行业性、地区性、非政府间的国际旅游组织,总部在美国旧金山。我国于 1993 年 3 月正式加入。4、 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于 1966 年在意大利罗马成立,总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间性国际旅游组织之一。我国于 1995 年 8 月 1 日正式加入该组织及其所属亚太地区联盟(UAPA) 。5、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成立于 2012 年 9 月 15 日。它是一个旅游领域的非政府、非营利性国际组织,也是首个总部落户中国、落户北京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是全球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旅游组织。第二章 中国历
7、史文化第一节 中国历史概述一、 远古时期1、 人类起源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距今约 200 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约 110 万年的蓝田人等都是早期中国原始人类距今 7020 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距今约 3 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同时他们已有原始的宗教意识。2、 母系氏族文化遗存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以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的“彩陶文化”而异于其它文化遗存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以其在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河姆渡人还最先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
8、的干栏式建筑。3、 父系氏族文化遗存距今 50004000 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为代表。4、 古代传说燧人氏“钻木取火” 、女娲伏羲“蛇身人首” ,两人结为夫妻为“龙的传人”、伏羲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 、神农氏尝百草、炎黄二帝战蚩尤,尧舜禹即位的“禅让制”等等。二、 夏商周时期1、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大禹之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夏最后一位皇帝为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后来有商部落起兵伐桀,夏朝灭亡。2、 商由商汤创立。商朝多次迁都,中期盘庚迁到殷,从此稳定,因而又叫殷朝。最后一位皇帝
9、为纣,后周武王起兵伐纣,于牧野之战后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3、 周(西周、东周)实行分封制,同时制定礼和刑。后西周“国人暴动”动摇西周统治基础,国力衰弱,王室衰微。西周灭亡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活跃、名族融政治大变革时期。前期称为春秋时期,后期称为战国时期。春秋时期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战国时代因多年战争,春秋五霸分裂成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三、 秦汉时期1、 秦于公元前 221 年建立,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王朝。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实
10、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建万里长城、驰道、直道。但由于暴政,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继而经历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2、 汉(西汉、东汉)汉承秦制。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从恢复走向发展。汉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派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西北边屯田,修筑汉长城,并派张骞出使西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教授五经。西汉后期,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 。刘秀农民起义,建立东汉政权,定都洛阳。东汉后期外戚宦官轮流执政,社会矛盾激化,大姓豪族称雄,最终导致黄巾起义爆发。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1、 三国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曹丕) 、蜀(刘备) 、吴(孙权)三
11、国鼎立的局面,最终三分归一于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2、 西晋、东晋、南北朝西晋维持了短暂的统一局面,最终由于内乱和异族入侵而灭亡。东晋偏安江南,与北方“五胡十六国”对峙。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 4 个小王朝,称为南朝。北方为北魏统一,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不久为北齐和北周取代,史称北朝。五、 隋唐五代时期1、 隋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开凿大运河。2、 唐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后武则天改唐为周。唐玄宗开元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同时也是开放、包容的时代,与其它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安史之乱后,一方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另一
12、方面出现宦官专权与官僚势力激烈斗争的现象,使唐朝走向灭亡。3、 五代十国五代: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方的前蜀、吴、吴越、南平、楚、南汉、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六、 宋辽金元时期1、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五代十国后,赵匡胤建立宋朝。燕云十六州被北方契丹建立的辽占据,河西走廊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占据。后女真族建立的金势力联合北宋灭辽,后金又灭北宋,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赵构在江南偏安立国,建都临安,史称南宋。2、 元蒙古族崛起,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迅速扩张领土,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元朝。大致确定了中国的疆域和规模。设行省制统治全国,影响深远。七、 明清时期1、
13、明元末爆发一系列农民起义,之后朱元璋建立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建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和地方设三司等措施,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由于宦官专权,特务横行,吏治败坏,明朝走向衰落。2、 清明末女真入关,建立清朝。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侵略,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分裂势力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但文化思想上,文字狱与提倡封建礼教任然存在。对外闭关自守,盲目自大。1840 年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侵入,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八、 近代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运动爆发。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
14、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革命成果遭袁世凯窃取,后来又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挽救国家形势,依各自不同的指导思想与军阀展开了斗争并最终走向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当革命形势大号之际,国民党右派相继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1931 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等人发动“西安事变” ,蒋介石被迫接受共产党主张,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 年,历经 14 年抗日战争,中华民族最终取得胜利。此后 1946 年国民党挑起内战,经过 4 年多的国内战争,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退守台湾。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
15、化与哲学一、 书画1、 书法最早的汉字为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毛公鼎 散氏盘代表。春秋战国毛笔广泛运用, “石鼓文”可看出。秦朝小篆成为全国的规范汉字。李斯所作泰山刻石 、 琅琊台刻石 、会稽刻石等代表。战国晚期形成隶书,成熟于汉代。代表作:衡方碑 、 张迁碑 、 曹全碑 、 礼器碑 、 石门颂等。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始于汉朝。张芝为“草圣” ,张旭所作古诗四帖等,也有“草圣”之称。楷书东汉末年钟繇堪称楷书之祖,他和王羲之合称“钟王” 。 龙门二十品、 张猛龙碑等为魏碑。楷书鼎盛为唐代,代表人物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与元代的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多宝
16、塔碑 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等为代表。行书以其实用性强而简易流行。东晋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为第二。苏轼、黄庭坚、米 X、蔡襄为“宋四家” 。2、 绘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战国龙凤人物图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三国时期曹不兴佛像画家;东晋顾恺之专擅人物画,代表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隋唐阎立本,代表作步辇图 、 历代帝王图卷等。中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被后人尊为“画圣” 。展子虞的游春图 。王维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宋朝山水画家李成、范宽、郭熙等,花鸟画家黄筌、崔白。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南宋的李唐、刘松年
17、、马远、夏圭号称南宋四家。元代画家赵孟頫和“元四家” (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等。明代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派,以董其昌、陈继儒为代表的松江浙派等。花鸟画派以徐渭、陈淳为首的“水墨写意派” ,以周之冕为代表的“勾花点叶派” 。人物画家陈洪绶,代表作九歌 、 水浒叶子 。请代早期“四王” (王时敏、王鉴、王霣 X、王原祁) 。江南有以石涛、朱耸 X 为代表的遗民画家。清代中期扬州出现了以金农、郑 X 为代表的文人画派“扬州八怪” 。明清版画和年画也大为流行。二、 文学1、 诗歌散文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篇。
18、战国屈原创造了“楚辞体” ,代表作离骚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等。汉代文学体裁为“赋”和“乐府” 。汉赋名家有枚乘、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 乐府诗集是汉武帝时由乐府采集民间诗歌选编配乐而成。 孔雀东南飞为我国长篇叙事诗杰作。魏晋南北朝时“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王 X、孔融、徐干、阮瑀、应 X、陈琳、刘祯)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威、向秀、王戎) 。东晋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第一位大量写作山水诗诗人谢灵运。南朝西洲曲北朝木兰辞 。唐代“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李贺、刘禹锡等
19、著名诗人。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五代和宋代主要为“词” 。南唐后主李煜、宋代柳永、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为其主要代表。2、 戏剧戏曲西周末年出现了专供贵族娱乐的艺人“优” 。唐代“梨园”训练艺人。宋代产生“杂剧” 。南宋时产生了“南曲戏文”简称“南曲” ,其代表为王魁 赵贞女蔡二郎 。元代为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墙头马上 。明代南戏发展为传奇戏,出现不同的声腔。清代形成了昆腔、高腔、柳子腔、梆子腔、皮黄腔五大声腔。清代中
20、期京剧形成。代表作四郎探母 、 武家坡 、 群英会 、 空城计 、 三岔口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改编京剧,编演了逼上梁山 三打祝家庄等。3、 小说始于魏晋南北朝,代表作干宝的搜神记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唐代陈鸿的长恨歌传 ,李朝威的柳毅传等明清罗贯中三国演义 (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统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三、 史学夏商时期史学萌芽。周朝尚书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就载体而言,有以时间为中心的编年体;有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还有以事件为中心的纪事本末体。鲁国史书春秋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21、书。左丘明对其进行加工改造成左传 。西汉司马迁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东汉班固汉书为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四、 哲学1、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自然科学,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起点。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土金木火水五色:黄白青红黑五方:中西东南北五脏:脾肺肝心肾五音:宫商角鰴羽八卦:乾坤巽震坎离艮兑2、 诸子百家春秋孔子为儒家学说创始人,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 。春秋老子为道家学说创始人,其著有老子 。道家代表人物还有庄子,其著有庄子 。春秋
22、墨翟(墨子)为墨家学说创始人,其思想集中反映在墨子中,提出“兼爱” 、 “非攻” 、 “尚同” 。春秋孙武(孙子)为兵家著名代表,著有孙子兵法 ;战国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战国韩非是法家学说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 。3、 儒学中国 2000 多年来处于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孔子主张德政, “礼”和“仁”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孟子提出“性善论” ,注重个体修养,提出“民贵君轻” 。荀子主张立法并用,提出“性恶论” ,强调后天学习。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核心为“天人感应” 、 “君权神授” 。两宋时期出现“程朱理学” 。明朝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称为阳明心学。第三节
2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 农学新石器时代中国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耕作与时令的关系,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秦汉出现了耦犁与耧车。南方出现双季稻。西汉晚期汜胜所著汜胜之书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唐朝出现筒车和曲辕犁。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元代王祯的农书是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农学巨著。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二、 中医中药1、中医理论体系体系核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强调“治病须治人” 。战国时期扁鹊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 。治疗方法主要有
24、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外治疗法、饮食疗法和意念疗法。2、 中华名医与名著西汉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术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张仲景被尊为“医圣” ,代表作伤寒杂病论 ,东汉华佗被誉为“神医” ,发明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手术。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注。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唐朝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发布的药典。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 ,其本人被尊为“药王” 。南宋宋慈的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金元时期出现了刘完素、张从正、立东恒、李杲、朱震亨四大流派,他们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明
25、清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 中药(1 ) 、中药材人参、三七、冬虫夏草、鹿茸等。(2 ) 、中成药如山西定坤丹、大活络丹、漳州片仔癀、安宫牛黄丸、云南白药、六神丸等三、 天文学1、 天相观测最早可追溯到几千年前。诗经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记录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汉书五行志记录了世界公认的较早的黑子记录。2、 仪器制作最古老、简单的:圭表。东汉张衡发明了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以其地动仪。还著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运浑天仪 。元朝郭守敬先后创
26、造和改进了十多种天文仪器。3、 编订历法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黄帝历 。夏朝夏历是现代阴历的起源。商周时期使用阴阳合历。适应农业发展需要。西汉邓平、唐都、落下闳修订的太初历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历法。南北朝祖冲之的大明历和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历法。元朝郭守敬制定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也是最精确的历法。四、 数学战国尸子说明了当时已有“圆、方、平、直”等形状概念。商代甲骨文已经使用十进制西周贵族子弟学习的“六艺”就有“数” 。西汉周 X 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东汉九章算术是我国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数学体系的形成。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
27、率精确到小数点后 7 位的人。珠算成熟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在使用。五、 “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出现 “絮纸” ,东汉蔡伦吸取前人经验改造造纸术,发明 “蔡侯纸” 。2、印刷术,在古代刻石和印章的基础上产生,在唐朝日渐成熟,868 年的金刚经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农学家王祯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架。3、火药源于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唐代孙思邈提出将硫磺、硝石、木炭制成药粉用以发火炼丹。唐末火药在军事上运用。宋代出现“霹雳炮” “震天炮”等火器。南宋管型火器发明。火药更多用于生产爆竹烟花。13 世纪,火药传至阿拉伯,影响欧洲的历史进程。4、 指南针黄帝
28、蚩尤作战时,黄帝造指南车指引方向。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时期出现指南鱼和指南针。沈括发现磁偏角。六、其他科技成果西汉人民首创“井渠” (坎儿井)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古代地学史上最系统、最完备的水文地理著作。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详细记录了各地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朝徐弘祖和王士性都是几乎踏遍全国的旅行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野外考察记录和优秀的地理著作。王士性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闪鼻祖,其有五岳游草 、 广游志等著作。第四节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一、 姓氏称谓1、 姓、
29、氏我国有世界上最悠久并持续不断的姓氏传统。其起源在母系氏族,作用为“别婚姻” 。我国现存姓氏 3500 多个,历史上出现的姓氏由 2.2 万多个。2、 名、字、号名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称号;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与名相表里,又叫“表字” ;号亦称别号,古人在名和字以外的别名,一般为尊称、美称。3、 缢号、庙号、年号缢号是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而加给的称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年号是皇帝用以纪年而设置的称号。4、 避讳中国古代,人们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尊亲的名字要回避,用别的词语来替代,这就叫避讳。古代书籍中常见的其他称谓5、 古代书籍
30、中常见的其它称谓如杜甫“杜工部” ,王安石“王临川” ,白居易“白二十二” ,李绅李二十侍郎等。二、 科举制度1、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称为“大比” 。2、 会试由礼部主持的中央级考试,在京师贡院举行。3、 殿试由皇帝主试的考试,地点在紫禁城的保和殿,考策问,亦称“廷试” 。三、 四时、二十四节气1、 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按夏历十二月,每一季三个月,以猛、仲、季表示。2、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四、 天干地支与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
31、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循环相配,共 60 种组合为一周周而复始,用以纪年,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成功经验一、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 28 年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阶级。还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二、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年 7 月)2、 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1
32、922 年 7 月)3、 北伐战争(1926 年 7 月 9 日)4、 南昌起义(1927 年中旬)5、 “八七”会议(1927 年 8 月 7 日)6、 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 9 日)7、 红军长征(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8、 遵义会议(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9、 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战爆发(1937 年 7 月 7 日)10、 百团大战(1940 年 8 月 20 日至 1941 年 1 月 24 日)11、 党的七大(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12、 三大战役(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949
33、年 1 月 31 日)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14、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6 年年底)15、 党的八大(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17、 党的十二大(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18、 党的十四大(1992 年 10 月 12 日至 18 日)19、 党的十五大(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20、 党的十六大(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21、 党的十八大(201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三、 中国共产党
34、成功经验1、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制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2、 必须始终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3、 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第三章 中国民族民俗第一节 中国民族民俗概述一、 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1、 什么是民族广义: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 个民族的总体。狭义: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
35、及表现于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 中国民族的族称和人口民族的名称,简称族称。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其它共 55 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3、 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中国人口分布呈东南密,西北疏的特点。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4、 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 54 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方言,大体分为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欧印五大语系,共 10 个语族、16 个语支、60 多种语言。二、 民俗的定义,分类与特点民俗是民间风俗的简称。按民俗的内容,可将其划为1、 经济民俗2、 社会民俗3、 信仰民俗4、 游艺民俗第
36、二节 汉族一、 汉族概况汉族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民族之一,主要源于炎黄、东夷等部落联盟,同事吸取了周围的部分荆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不仅是中国,汉族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天命崇拜、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信仰的传统观念。中国本土道教、域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能在汉文化土壤中植根发展。饮食宜粮食作物为主,以鱼肉、蔬菜为副食。格局上以南米北面为主。服装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至今上万年。民居是人们的生存空间。北方以北京四合院为主要代表,黄土高原的窑洞,南方以天井式瓦房居多闽赣粤地区的客家人则大多是居住大围楼,
37、还有徽派建筑、江南的水乡民居、上海的石库门等。二、 汉族主要传统节日1、 春节:俗称“新年” ,即农历正月初一。2、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每年的正月十五。3、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三月间,即公历 4 月 5 号前后。4、 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5、 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6、 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第三节 北方部分少数民族一、 满族旧称满洲族其先民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素慎,建立金朝的女真族是满族的直系祖先。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及河北省,辽宁最多。主要从事农业,兼有狩猎、采集等多种经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过去长期信奉萨满教,以后还信奉佛教。满族人精于射骑的
38、特长,舞蹈多姿多彩,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住房一般东南开门,结构形似口袋,三面设炕,西炕供奉祖先神位,南炕家中长者所居,晚辈住北炕。满族先民穿的袍服因八旗制度称为“旗袍” 。粮食主食是小米,但喜粘食。传统节日主要是颁金节、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主要禁忌是不准杀狗、吃狗,不戴狗皮的帽子,不穿狗皮袖头的衣服。不能赶狗、说狗坏话。住处以西为上,特别忌讳客人坐西炕,更忌讳妇女在西炕上生孩子,忌在索罗杆上拴牲口。二、 朝鲜族朝鲜原是 1392 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后以国号作为族名。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吉林最多。我国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是物质生活较好、文化水平较高的民族。长期以
39、垦荒为业,开发培养高寒水稻。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语系未定。早期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后传入道教、佛教、基督教等。朝鲜族歌舞蜚声全国。跳板、秋千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乐舞已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住房通常为瓦房和草房,屋顶四面斜坡,一般隔为四室。酷爱穿白色素服,因而称为“白色民族” 。以小米、大米为主食,以汤、酱、泡菜为副食。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是三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主要禁忌有男客进客房,女客进灶间大铺炕,忌进儿女卧室,单人桌忌年轻人用;饮酒吸烟父子忌同席,酒席按年龄依次倒酒举杯;年轻人不能向老人借火;忌婚丧或佳节杀狗、吃狗肉。
40、三、 蒙古族起源于约 7 世纪的唐朝望建河的一个部落。 12 世纪,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击败纷争部落,统一蒙古。1206 年建立蒙古国,铁木真被推为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长期从事畜牧业,过着“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别称“马背民族” ,以能歌善舞、喜摔跤、射箭、赛马著称,风格粗狂豪放。还有马头琴音乐、摔跤、祭敖包、那达慕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牧区游牧民族多住在圆形穹庐顶的蒙古包。 “行则为室,止则为庐” ,堪称“草原之舟” 。服装大体分为首饰、长袍、腰带、靴子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饮食主要分为三类:粮食、奶食、肉食。农
41、区与汉族相似,牧区主要是奶食和肉食。蒙古族民间传统节日有年节、敖包祭祀、那达慕大会等。主要禁忌:骑马坐车到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进包时要将马鞭放在门外;入包后坐在右边,离包时走原路,送行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忌坐在蒙古包西北角,睡坐时脚忌伸向西北方;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赠送礼品忌单数;有产妇、病人时忌接待客人来访;忌食虾、蟹、鱼、海味等食物;禁食狗肉,不许打狗、骂狗。四、 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来源可追溯到 7 世纪末,阿拉伯人经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留居时不断与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融合,再明代正式形成“回回民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地
42、,其次为甘肃、青海、新疆、河南等地。主要从事农业,也经营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逐渐习惯以汉语作为本民族的语言。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的花儿、重刀武术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儿还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族的民居建筑基本摆脱了阿拉伯和中亚的风格,采纳了中国的殿宇式建筑,但装修布局独居民族风格。衣着大致与汉族相似,但保留了自己的特点。男女外出时必须带帽子或头巾。肉食只吃牛羊驼肉,食谷物类的禽肉及带鱼鳞的鱼类。传统节日大多带有宗教性,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禁食猪肉,禁养猪,忌别人提着猪肉进回族的商店和住处;忌食狗肉、马肉、驴肉、骡肉;用餐
43、忌开玩笑;水井水塘非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不能动手取水;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涤物件。五、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来源一支来自蒙古草原,另一支是南疆绿洲的土著居民。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曾先后信奉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和佛教,后改信伊斯兰教。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艺术。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动作多变著称。民居以常见的阿克塞乃、阿以旺、开攀斯阿以旺为主要形式。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食,少吃蔬菜,喜食瓜果。传统节日与伊斯兰教的信仰有关,一年一度的肉孜节、古尔邦节最为隆重。清真寺、伙房等地忌携带、遗弃不洁物品;探望病人忌站在病人头和脚的方向;衣服忌短小,忌穿背心、短裤在室
44、外活动做客;屋内坐下忌伸直双脚朝人;吃饭忌随便拨弄盘中食物或剩饭;接受物品忌单手尤忌左手;睡觉忌头东脚西或仰面。第四节 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一、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的农业部落。西汉属西羌一支,7 世纪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朝称其为“吐蕃”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主要从事牧业,业从事农业。高院畜牧业在藏族的传统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要大于农业。藏语属汉藏语系,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信仰苯教。藏族在医药、天文、历算、戏曲、文字、歌舞、唐卡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藏族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最多项目的民族。藏区农区多
45、垒石房,房屋平顶多窗,大多建筑于向阳高处,坐北朝南,有的高达三层到五层,称为碉房。服装基本特征为长袖、宽腰、长裙、长靴。献哈达是藏族接待客人的一种普遍的礼仪。藏族喜欢饮酥油茶、奶茶、甜茶、青稞酒。主要节日有藏历年、雪顿年、花灯节、赛马节和望果节等。主要禁忌:忌食驴肉、马肉、狗肉;行路遇到寺院、嘛呢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到右绕行;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寺庙忌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喇嘛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不得抚摸;寺庙内要肃静,不得喧哗;进入藏胞的账房,男左女右,不得混杂。二、 彝族旧称“夷族” 。主要居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至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经济生
46、活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是主要的副业,手工业制作也发达。彝语属汉藏语系,有六种方言,并且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彝族宗教信仰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奉行多神崇拜,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祭祀称“毕摩” 。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在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气象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有“抢婚”之俗。住房形式因地而异,有的与周围汉族相同,有的类似杆栏式结构。服饰形式很多,较常见的是男子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宽裤脚长裤。女子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主食主要有玉米、荞麦、大麦、小麦等。喜食酸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彝族年、火把节及祭
47、祀活动。禁忌:男子头上都蓄有一撮头发,忌旁人用手触摸;忌砍伐神树;祭祀时忌外人观看;忌外人起码进入寨子;到彝族家里做客,要坐在火塘的上方或后方,忌用脚踏三脚架;忌把款待客人的食物带走。三、 苗族苗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便迁至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 。之后多次迁徙后进入云贵高原和西南山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重庆、广东、湖北、海南等省区市。苗族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此外还经营畜牧业、纺织业以及饲养牲畜。苗族属汉藏语系,有三大方言,苗族曾有自己的文字,但现今已失传。苗族信仰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
48、拜。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制作等工艺瑰丽多彩,驰名中外。文化遗产较为丰富,芦笙舞、苗绣、蜡染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房屋一般依山傍水而建,聚族而居,通常用木质建筑。苗族服饰男装较为简朴,妇女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食物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红薯为副食。苗族节日主要有龙船节、赶秋坡、苗年、赶歌节、吃新节、芦笙节、爬坡节、四月八等节日。禁忌:不吃羊肉,忌狗肉上灶,忌在屋里煮蛇肉;险恶环境忌嬉笑;忌刀口朝上,用凶器指人。四、 纳西族纳西族源于远古时期居住在西北河楻 X 的古羌人,现今主要聚居在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性和滇川间的泸沽湖畔。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
49、业也有发展。纳西语属汉藏语系,纳西文原有东巴象形文字和哥巴音节文字,先通用汉文。纳西族信奉“东巴教” ,一部分人信奉佛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民族交往中,纳西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长篇史诗创世经 、宗教经书东巴经 、象形文字写的东巴画谱 、长达十五米的神路图 、大型乐曲白沙细乐等作品流传至今。房屋多以土木瓦结构,普遍采用“三坊一照壁”的形式,正房较高,偏房略低。纳西族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为衣料,青壮年喜白色,老年人喜黑色。以玉米、大米、小麦为主食;宁蒗地区纳西族人喜食青稞。以农历记年,传统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但“三朵节”是独居特色的民族节日。禁忌:祭祀时忌外人观看;不能打纳西人家的狗;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卧室和女孩的“花楼” ,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忌触动大门两边所立的石头“门神” ;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