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理解的命运,理解对人生负有双重责任:它既使人与生活及其文化传统建立起意义联系,又彰显人的自我理解,一切理解都是通过语言而进入传统的,因此是对传统的理解;而对传统的理解最终是为了自我理解。,一、理解与人生,(一)理解:人存在的状态和方式 (二)理解:语言与传统的解释 (三)理解:理解传统与理解自我 (四)教育与解释的联系,(一)理解:人存在的状态和方式,人每时每刻都卷入理解,失去理解,人生便于没有任何意义。 理解酝酿并生成意义,理解展开的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世界。理解拓展了人生的境界。 人只有在理解中意识到他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所有的理解都是公开或隐蔽地在理解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中去理解
2、自身,理解同时也是自我理解。,(二)理解:语言与传统的解释,理解借助语言文字、表达流露,成为解释,解释基于理解,人在生活中解释人生,又生活在解释与理解活动之中,解释和理解参与到生活的每一方面。 任何理解都建立在已有理解之上,因此,理解是历史的生成的,理解是依靠历史并进入历史的。 理解离不开语言,历史和传统都通过语言而进入人的世界中来,因此,传统和历史的命运往往掌握在理解者之中。 通过语言而进入理解,而语言自身属于传统,因此,理解可以是由传统而进入传统之中的。,(三)理解:理解传统与理解自我,能够保留传统的是语言,人生活在语言中,因而已生活在传统之中。 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这个世界由四种
3、关系构成:一他必降生于某一传统中,并在这种存在的境况中开始理解传统;二是他必须接受某一文化传统的语言,并由语言来理解和解释传统;三是他接受和理解语言的同时,传统已通过语言进入他的生活和存在;四是他的理解之所以可能,是他已在传统中存在,拥有负载着文化传统的语言,并怀着对过去的疑问,对现实的困惑,和对未来的期望。 理解通过传统而理解传统,而通过对传统的理解在于理解人自身。我们对传统的疑问、兴趣、责难,争执,都是因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存在有的困惑。因此,理解传统说到底是为了理解我们自己。,(四)教育与解释的联系,1、狄尔泰称,教育体制的需要形成了诗人们的系统的训诂。诗的教育价值并不取决于学会写诗,而在
4、于学会在解释诗的过程中获得智慧1。 2、解释无非就是教人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是学会理解或者充分理解一句话或一个书面文本所需要的。2海德格尔称,解释是一种理解的可能性的形成或教育。伽达默尔称,解释具有偶然性,但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1加拉格尔.解释学与教育M.张光陆等译.华东师范大学,2009,1. 2加拉格尔.解释学与教育M.张光陆等译.华东师范大学,2009,1.,二、理解与哲学,(一)理解的哲学是人生哲学 (二)解释学的演进 (三)解释学的含义,(一)理解的哲学是人生哲学,理解卷入人生的各个层面,理性、直觉、感情,意义、价值和信念,习俗与习惯、传统与语言都因理解而联系起来。 理性的理解哲学。理
5、解也就被归结为理性的各种形式和结果,甚至被简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方式。 非理性的理解哲学。如生命哲学,生命哲学推重体验,即要求用直觉的体悟去理解生活,去理解和规定理解,理解不仅可在语言之外进行,而且排斥语言负载表达这种理解的可能性。 诠释学的理解哲学。解释学全神贯注于如何实现理解的问题,被称为“理解的艺术”,被称为“防止错误理解的方法”。理解能够生成意义,人要生活得有意义,就必须有理解,只有理解才能解决人生意义的危机。,(二)解释学的演进,解释学对理解的关心,首先是对经典的解释,解释学包含三个基本意思,一是表达,二是解释,三是翻译。解释其实是把人不可理解的东西变为可理解的东西。 施莱尔马赫解释学
6、。他把解释学的对象从经典文本扩展到文化和历史现象上去,并指出,人类存在自身即是理解的进程,理解是在分析语义的同时,进行心理上转换或成功地进入他人意境。 狄尔泰的精神科学。他的解释学有两个核心概念即生活经验与客观之心生活意义。狄尔泰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自然需要说明(explanation),人则必须理解(understanding)”。,(二)解释学的演进,4、狄尔泰之后的解释学。一是解释历史、文化、作品乃至生活,不再朝着超越经验的方向去追求理解的实现;二是将理解观念扩大到整个人文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5、利科的解释学称为现象学解释学,在他看来,现象学把三个方面统一为一体:第一,现象描述的
7、是最全面的范畴;第二,主体是意义的承担者;第三,归纳作为哲学的方式,使存在出现了意义。,(三)解释学的含义,1、施莱尔马赫将解释学定义为“理解的技艺”,是使话语和理解彼此相互联系的技艺或实践。 2、利科尔认为,解释学是研究那些支配文本的语言和注解的外显和内隐的规则与方法。 3、狄尔泰称,解释学是一种历史的理性批判,是人文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是理解生命的表达方式的技艺。 4、海德格尔指出,解释学就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探究,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5、伽达默尔称,解释学是关于理解可能性的理论,它让那些用书面记录而产生的陌生,由文化差异、历史情境的间距而造成疏远的再次说话。解释学就是让那些看似遥远、陌生的
8、东西再次说话。 6、哈贝马斯称,解释学是我们习得的一种能力,即掌握自然语言,并用语言进行交流,在意义扭曲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理解。 7、加拉格尔称,解释学主要是要从文本中获得意义,其任务在于确认意义理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众多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制约了解释的过程。,三、人生的理解,(一)自我之谜 (二)自我遗忘 (三)主体之谜 (四)经验的生命,(一)自我之谜,1、自我之谜是历史之谜。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之谜也是人对自身的迷惘。 2、自我之谜是意识之谜。意识在理解事物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理解。人可以通过对事物的理解的反思,将理解的对象转到自我上,从而生成对自我之谜的解答。而任何反思都具有理性特点,因此,
9、理性在自我理解的重要性便因此而得到突显。 3、自我之谜也是自我认同之谜。反思性理解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反思将假定了在同一意识中有反思者和被反思者之分,从而引起意识的分裂。,(二)自我遗忘,1、语言的自我遗忘性。人使用语言,并非先去思索语言自身存在的问题,他所关心的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意思,正是这种遗忘,导致了人对自身存在的自我遗忘性。 2、人的自我遗忘是对自身历史存在的遗忘,没有这种遗忘,也就没有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没有对完美、绝对、无限、至善的追求,也就没有了客观性。 3、人的自我遗忘造成了对理性无限信仰,也形成了现代科学的主要性格和致知取向。,(三)主体之谜,1、我思故我
10、在。笛卡儿的这一论断肯定了自我存在的真实性对人的认识的重要性,没有自我存在的肯定性,认识便陷入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泥坑。这个命题隐含二种引申的可能:一是主体有能力达到对自身存在的认识,意识并理解自身及外界的不同存在;二是主体的自我意识竟成为人的历史存在的尺度。 2、我在故我思。对历史、对人的、对人的历史的理解,不同于对自然之物的理解,因为人本在历史之中,在人中,人不可能在历史之外来反思理解人自身。,(四)经验的生命,1、一个人越是能更多的体验人生,就越能更多地在理解中释放人生的意义。理解从是都是个人的经验,理解不是要克服个人经验的局限性,经验对于生活来说,是它的内在的历时性过程,是经验使生活直
11、接处在时间和变化中。理解不是追求知识的过程。 2、经验应作为人的历史理解的基础,因为经验的本意在“仍然活着或仍有生命”,它是既指人亲身体验的或正经历的,同时也指已体验过的经验,以及经验中不会消失的内容。 3、经验是人直接体验的生活,它先于理解,先于与他人的语言交流,先于反思。经验既是理解的素材,也是理解的起点。 4、经验对人生有一种观念无法取代的持久意义,这就是经验给生活带来的历史性。它不是稍纵即逝的感觉,也不是漂浮在生活表层的无意义的泡沫。经验与生活本是一体的,两者结合生成“生活表现”。,(四)经验的生命,5、生活有三种表现,理性的表达、实践行为和体验。经验在理解中的作用是通过效果历史(创效
12、历史)来反映的。经验是意识与某物或某事的接触过程。经验总是对有限性的体验,经验哺育人的历史意识,是对人生的建设性的否定,当人由经验中知道某事时,也同时让他意识到还不知道的东西。前一种是知识,后一种也是知识,但是,这是一种“不知之知”。不知之知是无限的, 开放的。 6、经验总是有限的人生经验,但经验却使人在有限的感觉中向无限开放,向无限的未曾体验的人生经验延展去。,(五)经验的美感,1、美的体验是心灵与外界距离最小的时刻。美感经验最富有个性和主观性。美感是生活的一种直接体验,人在生活经验中体验和表达的美,都直接卷入他个人的兴趣。 2、美感的体验是一种历史知识的形式,美学的经验是自我理解的方式,美
13、感作为一种历史真理,不是传统的观念中的正确的或道德的知识,它表现为人在历史中对自我经验的接触和理解,因此美学是一种人生观的学问。 3、美感是人在历史中进行自我理解的方式,它把人的存在具体凸现在经验中,直接显现了比任何观念都真实的人的历史存在,因而成为一种历史真理的表达方式。 4、海德格尔称,美是真理毫无掩饰的出现。,四、理解与生活,(一)生活哲学 (二)人生的理解 (三)人文理解 (四)生活的理解,(一)生活哲学,1、狄尔泰把他的思想称为人生哲学、生命哲学。人生是认得生活,包括历史、社会制度、文化,指人所特有的精神生活。包括语言、理解、价值判断。这种生活构成人的历史,哲学思考生活,就是在尝试理
14、解人生,理解人自身。 2、理解人生最重要的范畴是时间、经验、理解和意义。经验是人生的基础,经验在时间中,感到了人生的活力和运动,经验每时每刻都以时间作为结构,感觉意识到生活的流动进程。 3、人生溶合了价值、意义、理解、目的、动机、情绪等生活表现,都不是逻辑推理,神学启示或哲学前提的方式所能理解的。,(二)人生的理解,1、理解人生的起点始于经验,生活在经验中表达自己,经验赋予人与世界的联系,这不是靠主客分离的方式能够理解的。经验与人生的关系是直接的,它先于价值、先于分析,先于思辨。 2、经验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它的历时性,经验是人生的历时性过程,它让人感受到人生在时间中的存在,感受到人的历史局限。
15、 3、理解就是在你中再发现我自己。理解人生意味着人在进行自我理解,自我发现,理解一方面作为生活自身的过程,一方面又作为进行自我认识的方式。,(三)人文理解,1、不同于科学认识事物,理解不是手段,理解人自身即是目的。理解的方式要尊重个人的特殊性和生活经验的具体性。 2、历史、文化的理解不应以法则、规律,而必须从个人和具体的事件开始,中间过渡到对社会整体的理解。 3、对人文的理解是要以解释学循环去生成意义的。,(四)生活的理解,1、游戏是自我表现的方式。游戏在通过游戏的参与者来表现自己的存在,游戏者必须遵从游戏的规则,必须忘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获得生命力。 2、理解文本、历史、生活,都是进入
16、游戏,并在其中参与游戏,游戏与游戏的参与者共同形成游戏。 3、生活的理解总是历史的理解,是一种自我理解,要理解生活,它必须先进入生活,即成为生活史的参与者、改变者。 4、任何理解都要从人的历史存在上去理解,理解首先是它是人在历史中存在的方式,理解乃是人对自己存在的展示。,五、理解与教育,(一)教育心理学中的“理解” (二)教育哲学中的理解 (三)教育解释学的理解 (四)理解的六个维度 (五)作为消除误解的理解 (六)理解就是教育质量,(一)教育心理学中的“理解”,1、理解的含糊使用。比格(Bigg,M.L.)“理解这个词,曾被心理学和教育学家们用得如此含糊,一致教师们很能相当随便地用它,而不能
17、给它明白地下定义。” 2、赫尔巴特称,“理解即把孤立的事实和赋予它意义的一般原理或规律联系起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理解”视为三种技术,一是转化,二是解释,三是推断。 3、大桥正夫将undertstanding分解为under+ stand,认为理解就是站在某个立场上。这可分为二种情形,一是站在他人的立场看他人,即移情性理解;二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他人;即评价性理解。教师的移情性理解有熟悉、和睦、理解、信赖和睿智;学生的移情性理解有接近、安定、共鸣、觉悟和决心。 3、理解是一种需要投入时间及其进行实践的工作,理解的实现不是件容易的事。理解表现为单纯到老练、从简单到复杂的连续范围之内,而不
18、限于正确与错误,理解与不理解之分。 4、理解与洞察力、智慧几乎同义,理解需要知识,但是太多的知识有时会抑制理解。理解可以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摆脱各种单纯和无知之见,理解一种困难的处境则意味着摆脱冲动以及各种主导性的陈规,做出恰当的行动。 5、理解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加以思考。,(二)教育哲学中的理解,1、赫斯特对我们理解能力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作了研究。理解与意义是相互联系的,理解就是确定某种确定的意义。 2、范梅南认为,教育学理解可由非判断性理解(听而不评)、发展性理解(给予帮助)、分析性理解(化负为正)、教育性理解(化非德无德为有德)、形成性理解(分寸感)。,(三
19、)教育解释学的理解,1、教育的理解观受意义观的制约,有什么样的意义观就有什么样的理解观。 2、解释学将教育与理解的关系确认为“教育即理解”,理解性是理解的动态特征,这也可称为教育的理解性,教育的理解性是教育的本质规定。“教育的理解性”是对“教育与理解”的超越。 2、理解的对立面是误解,误解不是无知,误解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解,是非实质性的不正确的理解。 4、理解有时需要摆脱偏见和主观性,有时又需要与他人保持真诚的一致;有时理解被认为是一种高深的理论,有时,又指现实的应用;有时理解是不带感情的批判性分析,而有时,理解又是充满感情的应答;有时理解立足于直接的经验,而有时,理解又立足于间接的沉思。,(
20、四)理解的六个维度,1、解释:能对现象、事实和数据进行全面、可靠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2、释译。能够揭示故事的意义、进行恰当的翻译,对于所涉及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想象、例证或模型,使观点个性化并易于为人所接受。 3、运用:将所学的知识有效运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 4、洞察:能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并顾全大局。 5、移情:能从别人认为陌生的或悖于常理的东西中体会到其价值所在,具有敏锐地直观性洞察力。 6、自我认识:个人身上所有的东西对理解既是限制也是促进,个人洋该能明确在哪些方面还未能理解并知道原因所在。,(五)作为消除误解的理解,1、社会误解、家庭误解和学校误解以及由此而加剧的学生的自我误解,使学生陷入自信危机,而导致学习危机。 2、师生关系的误解。在感情上的有意与无意识的疏离,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方式理解上的失误,在认知上,把成绩不好与懒惰、不聪明联系起来;在行为方面,学生把教师的严谨当死板。 3、教育观念上的误解。学业优秀可以替代其他方面。 4、教育行为上的误解。严师出高徒,急功出快活。,(六)理解就是教育质量,1、消除教育误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 2、四心(热心、知心用心和耐心)是教育成功之本。 3、教育策略存在于思想和行动之中,教育智慧才是消除教育误解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