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工电子教学部,第 5 章 变 压 器,5.1 磁 路,5.2 电磁铁,5.3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5.4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5.5 三相变压器,*5.6 仪用互感器,*5.7 自耦变压器,*5.8 三绕组变压器,*5.9 绕组的极性,电工电子教学部,教学要求,1. 了解物质的磁性能,理解磁路欧姆定律; 2. 了解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功率和损耗问题; 3. 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理解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作用以及变压器的功率和损耗; 4. 理解单相和三相变压器的额定值; 5*. 了解自耦变压器和三绕组变压器的特点和使用; 6*. 了解三相电压的变换方法; 7*. 了解
2、绕组同极性端(同名端) 和异极性端( 异名端) 的含义。,电工电子教学部,5.1 磁 路,一、磁场的基本物理量,单位:特斯拉 (T),1 T = 1 Wb/m2 。,1. 磁通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 A 的磁应感线数量。 单位:韦伯(Wb)。 2. 磁感应强度 B 描述介质中的实际磁场强弱和方向。 B 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为磁场的方向; 大小:,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用磁应感线描述。, 磁通密度,电工电子教学部,3. 磁场强度 H H 是进行磁场计算引进的辅助物理量。 H 是一个矢量,其方向 B 与相同。,H 与 B 的区别: (1) H I,与介质的性质无关。 (2) B 与电流的大小和
3、介质的性质均有关。 磁场强度单位:安/米(A / m)。,4. 磁导率 是用来表示媒质导磁能力的物理量。,真空中的磁导率: 0 = 4107 H / m,(H / m),电工电子教学部,二、物质的磁性能, 0( 为常数) (1) 顺磁物质例如变压器油和空气: 略大于 0 。 (2) 反磁物质例如铜和铋: 略小于 0 。,自然界的物质按磁导率分类: 非磁性物质、磁性物质。,非磁性物质:,非磁性物质的磁性能主要有以下特点。,磁性物质:,电工电子教学部,1. 高导磁性, 0 ,r 1常用磁性材料的磁导率铸钢: 1 000 0硅钢片:(6 000 7 000) 0 坡莫合金: (20 000 200
4、000) 0,磁性物质的高导磁性 被广泛应用于变压器 和电机中。, u ,主磁通,漏磁通,铁心,励磁绕组, 主磁通 漏磁通。,电工电子教学部,2. 磁饱和性,初始磁化曲线,3. 磁滞性,矫顽 磁力,剩磁,磁滞回线,基本磁 化曲线,电工电子教学部,磁性物质的分类: 硬磁物质、软磁物质、矩磁物质。,铸铁和硅钢的磁化曲线,电工电子教学部,三、磁路欧姆定律,根据全电流定律:,铁心中:,气隙中:,电工电子教学部,左边 = Hc lcH0 l0,= (RmcRm0) = Rm Rm = RmcRm0, Rmc、Rm0、Rm 铁心、空气隙、磁路的磁阻。,右边 = I = N I 或 I = F (磁通势),
5、磁路欧姆定律:,Rm = F,或,电工电子教学部,磁路中的气隙的影响因为 1 0 ,所以 Rm0 Rm1当F 一定时, 因 Rm0 的存在,使 大大减小。 若要保持 一定,则需增大磁通势 F 。,电工电子教学部,5.2 电 磁 铁,电磁铁的常见结构形式,电磁铁的种类: 直流电磁铁、交流电磁铁。,电工电子教学部,一、直流电磁铁,U I N I ,(1)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2) 线圈的功率: P = R I 2 2. 电磁吸力 衔铁吸合后磁阻,1. 直流铁心线圈电路,I 不变, f ,电工电子教学部,二、交流电磁铁,1.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u i Ni e,(1) 电压与电流关系 设 = m s
6、in t 则 e =N m cos t= N m sin(t90o) Em = N m = 2 f N m,电工电子教学部,漏磁通磁路对应的电感,漏感抗(漏电抗) X =L,= 2 f L,漏复阻抗,电工电子教学部,忽略漏阻抗,有,则,当 U 、f 一定时, m 基本不变。 (2) 功率 视在功率: S = U I 无功功率: Q = S sin 有功功率: P = S cos = PCuPFe,铜损耗,铁损耗,= RI2 +( PhPe ),磁滞损耗,涡流损耗,电工电子教学部,磁滞损耗 Ph,涡流损耗 Pe,铁损耗使铁心发热。减小铁损耗的方法 使用软磁材料减小Ph ; 增大铁心的电阻率,减小
7、涡流及其损耗 ; 用很薄的硅钢片叠成铁心,减小涡流及其损耗 。,电工电子教学部,(1) 变化 f 变化电磁吸力用平均值衡量。 m 不变 fm 不变。 (2) 衔铁吸合后磁阻 起动电流 工作电流。 3. 结构特点 (1) 铁心和衔铁用硅钢片叠成。 (2) 加短路环消除衔铁的振动。,2. 电磁吸力,m 不变,磁通势 励磁电流 ,平均吸力,电工电子教学部,例5.2.1 一铁心线圈,加上 12 V 直流电压时,电 流为1 A;加上 110 V 交流电压时,电流为 2 A,消耗的 功率为 88 W。求后一种情况下线圈的铜损耗、铁损耗和 功率因数。,解 由直流电压和电流求得线圈的电阻为,由交流电流求得线圈
8、的铜损耗为 PCu = RI2 = 1222 W = 48 W 由有功功率和铜损耗求得线圈的铁损耗为 PFe = PPCu = (88 48) W = 40 W 功率因数为,电工电子教学部,5.3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磁关系,一次绕组,二次绕组,用图形符号表示 的变压器电路,电工电子教学部,一、电压变换,1. 一次侧电压方程, R1、X1 和 Z1 一次绕组的电阻、漏电抗和漏阻抗。,2. 二次侧电压方程, R2、X2 和 Z2 二次绕组的电阻、漏电抗和漏阻抗。,电工电子教学部,规定U1 = U1N 时, U20 = U2N 。 如铭牌上标注: 10 000 / 230 V U1N / U2N,
9、I2 = 0 I1 = I010% I1N U2 = U20 = E2 U1E1,3. 电压比,变压器空载时, 一般 U2N 比满载时的 电压高 5% 10% 。,电工电子教学部,当 U1 = U1N,cos2 不变时:U2 = f ( I2), 电力变压器: VR 5%,4. 变压器的外特性,电压调整率,电工电子教学部,例5.3.1 某单相变压器的额定电压为 10 000/230 V 接在 10 000 V 的交流电源上向一电感性负载供电,电压 调整率为 0.03,求变压器的电压比、空载和满载时的二 次电压。,解 变压器的电压比为,空载时的二次电压为 U20 = U2N = 230 V 满载
10、时的二次电压为 U2 = U2N (1 VR ) = 230(1 0.03) V = 223 V,电工电子教学部,二、电流变换,U1NE1 = 4.44 f N1m,磁通势平衡方程:,忽略 I0:,电工电子教学部,例5.3.2 在例5.3.1 中,ZL = 0.966 时正好满载, 求该变压器的电流。,解 变压器的电压比为,电工电子教学部,三、阻抗变换,忽略 Z1、Z2 、I0 ,则,= k,|Ze | = k2 | ZL |,例5.3.3 一只电阻为 8 的扬声器 (喇叭),需要把 电阻提高到 800 才可以接入半导体收音机的输出端,问 应该利用电压比为多大的变压器才能实现这一阻抗匹配。,解
11、,电工电子教学部,四、功率传递,1. 一次绕组的视在功率 S1 = U1I1 2. 二次绕组的视在功率S2 = U2I2 3. 输入功率P1 = U1I1cos1 4. 输出功率P2 = U2I2cos2 5. 变压器的损耗P = PFePCu,可变损耗,(1) 铜损耗PCu = R1I12 + R2I22 (2) 铁损耗PFe = PhPe 6. 效率,不变损耗, 小型电力变压器 = 80% 90%大型电力变压器 = 98% 99%,电工电子教学部,解 忽略电压调整率,则 P2 = SNcos2 = 101030.8 W = 8 kW P = PFePCu = (300400) W = 70
12、0 W P1 = P2P = (8 000700) W = 8.7 W,例5.3.4 一变压器容量为 10 kVA,铁损为 300 W, 满载时铜损耗为 400 W,求该变压器在满载情况下向功率 因数为 0.8 的负载供电时输入和输出的有功功率及效率。,电工电子教学部,5.4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一、主要部件,1. 铁心 用硅钢片叠成。 2. 绕组(线圈)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同心地套在铁心上。 3. 其他 油箱、油、油枕、绝缘套管、保护设备等。,电工电子教学部,1. 按相数分类三相变压器、单相变压器。 2. 按每相绕组的个数分类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自耦变压器。 3. 按结构分类心式变压器、
13、壳式变压器。 3. 按冷却方式分类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二、主要种类,电工电子教学部,心式变压器,壳式变压器,电工电子教学部,S9 型 10 kV 三相油浸配电变压器,电工电子教学部,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电工电子教学部,5.5 三相变压器,一、三相变压器的种类 1. 三相组式变压器,特点:三相之间只有电的联系,没有磁的联系。,电工电子教学部,2. 三相心式变压器,特点:三相之间既有电的联系,又有磁的联系。,电工电子教学部,连接方式 高压绕组 低压绕组星形有中性线 YN yn星形无中性线 Y y 三角形 D d GB: Yyn、Yd、YNd、Yy、YNy,二、三相绕组的连接方式,最常用的三
14、种,电工电子教学部,例5.5.1 某三相变压器,YN,d 联结,SN = 500 kVA,U1N / U2N = 35/11 kV,Y,d 联接,向求 2 = 0.9 感性负载供电。满载时二次绕组的线电压为380 V。求: (1) 满载时一、二次绕组的线电流和相电流; (2) 输出的有功功率。,解 (1) 满载时一、二次绕组的电流,电工电子教学部,相电流为,(2) 输出的有功功率,电工电子教学部,*5.6 仪用互感器,一、电压互感器,国产互感器: U2N = 100 V 2. 使用注意 (1) 二次绕组禁止短路。 (2) 二次绕组与铁心必须接地。,1. 工作原理 空载运行的降压变压器。,电工电
15、子教学部, E2,二、电流互感器,1. 工作原理短路运行的升压变压器。,国产互感器: I2N = 5 A2. 使用注意 (1) 二次绕组禁止开路。开路时:I2 = 0,I1 不变, ,(2) 一次绕组工作电压较高时,二次绕组与铁心必须接地。,1 2 匝,电工电子教学部,*5.7 自耦变压器,一、结构,手柄,接线柱,调压器,电工电子教学部,二、工作原理,降压自耦变压器,升压自耦变压器,忽略漏阻抗,则,电工电子教学部,*5.8 三绕组变压器,有三个绕组和三个电压等级。,三绕组变压器,= k12,= k13,= k23,各绕组间的电压关系,电工电子教学部,各绕组间的电流关系,在满载或接近满载时,,I0 可忽略不计,则,容量,SN = U1NI1N 工作时应当保证各个绕组的视在功率不超过 其绕组容量。,电工电子教学部,*5.9 绕组的极性,(a) 绕向相同,U1 与 u1 是同极性端 (同名端) U1 与 u2 是异极性端 (异名端),(b) 绕向相反,U1 与 u2 是同极性端 (同名端) U1 与 u1 是异极性端 (异名端),电工电子教学部,(a) 绕向相同,(b) 绕向相反,绕组极性的标注方法,电工电子教学部,(a) 绕组的串联,(b) 绕组的并联,绕组的正确接法,第 5 章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