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72017 年试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慢病管理及药物治疗(必休-1.5)本套试题为必修课程试题,1.5 学分单选1.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为:( A )A.心肌病理性重构B.压力负荷C.容量负荷D.感染2.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为几期:( C )A.2 期B.3 期C.4 期D.5 期3.哪一种心衰分级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 :( A )A.NYHA 分级B. Forester 分级:适用急性心力竭C.KiLLip 分级D.6 分钟步行试验2 / 74.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LVEF 为( D )A LVEF450 mD 100 m6.托伐普坦是 ( B ) 拮抗剂A 血管加压素 V1
2、 受体B 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C 血管加压素 V3 受体D 血管加压素 V4 受体7. ACEI 的作用机制:( A )A 通过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 的活性3 / 7B 通过抑制迷走神经活性C 通过兴奋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 RAAS) 的活性D 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活性8.( C )是评估心脏 受体有效阻滞的指标之一 .A 运动心率B 静息血压C 静息心率D 运动血压9. 新型利尿剂托伐普坦具有( C ) 的作用,对伴顽固性水肿或低钠血症者疗效更显著.A 利钠不排水B 排水、利钠C 仅排水不利钠D 不排水不利钠10 伊伐布雷定的作用机制( A )A 是以剂量
3、依赖性方式抑制 Ik 电流,降低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从而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可产生抗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B 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 Ik 电流,降低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从而增4 / 7加心率。使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可产生抗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C 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 Ik 电流,增加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从而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可产生抗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D 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 Ik 电流,增加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从而升高心率。使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可产生抗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多
4、选题11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成哪种类型:( ABC )A、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 ,LVEF40%)B、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HFpEF,LVEF50%)C、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衰 (HFmrEF,LVEF 40%49%)D、射血分数升高的心衰(LVEF60%)12 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是( AB )A 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B 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5 / 7C 体液潴留D 心动过速13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金三角”是:
5、(ABC )A .ACEIB 受体阻滞剂C.醛固酮受体拮抗剂D 托伐普坦14 -受体阻滞剂禁忌症:( BD )A 青光眼B 活动性哮喘和反应性呼吸道疾病患者C 剧烈咳嗽D 伴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15.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哪几期 (ABCD )A 前心衰B 前临床心衰C.临床心衰D.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 恢复期6 / 716 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是:(AD )A.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B. 体液潴留。C.心律失常D. 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17 常用的利尿剂有( ABC )A 襻利尿剂B 噻嗪类利尿剂C 托伐普坦D 消渴丸18 ACEI 是被证实能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的第一类药物,是公认的治疗心衰的( AB ) 药物。A 基石B 首选C 备用D 禁用19 利尿剂的常见不良反应:( AD )7 / 7A 电解质丢失B 钠水潴留C 感染D 低钾20.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AC )A 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B 咳嗽咳痰C 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D 胸闷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