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9 页恩平市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工业废气 H2S 经资源化利用后可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反应原理为:2H 2S(g)O 2(g)=S 2(s)2H 2O(l) H-632 kJmol -1。H 2S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极 a 为电池的负极B电极 b 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H+4e-=2H2OC若电路中通过 2 mol 电子,则电池内部释放 632 kJ 热能D若有 17 g H2S 参与反应,则会有 1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2 下图、 分别是
2、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AsO 43-+2I-+2H+ AsO33-+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 C1、C 2 均为碳棒甲组向图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向图 B 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 40%NaOH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组操作时,C 2 做正极B乙组操作时,C 1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I2+2e-2I-C甲组操作时,电流表(G)指 针发生偏转D甲组操作时,溶液颜色变深3 NH3 和 NO2 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8NH 3+6NO2=7N2+12H2O。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 0.1 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转移电子 3.6NA B生成气体的体积 32.56 L(标准
3、状况)C还原剂比氧化剂多 0.2 mol D被还原的氮原子是 11.2 g4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平衡后加入 ,该反应的 增大第 2 页,共 9 页B. 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K 变大C. 平衡后再充入 ,达到新平衡时, 的百分含量变大D. 若反应前充入的 与 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 的转化率比 的高5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苯酚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得羟基变得活泼B甲苯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说明苯环活化了侧链上的甲基C苯酚和浓溴水发生反应产生沉淀,说明苯环对酚羟基产生影响D甲苯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说明
4、侧链上的甲基活化了苯环的邻、对位6 从化学试剂商店买来的无水乙醇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体 D剧毒品7 2017 年春节期间,一种“本宝宝福禄双全”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如下: (-CHO,一种官能团,其名称为醛基),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双全”谐音且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的有机物有( )A4 种 B6 种 C 7 种 D9 种8 【2017 北京卷】我国在 CO2 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 2 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中只有碳碳键形成C汽油主要是 C5C11 的烃类混合
5、物 D图中 a 的名称是 2-甲基丁烷9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实现直接转化的是( )AMgMgOMgCl 2Mg(OH) 2 BC uCuC l2Cu(NO 3) 2Cu(OH) 2CFeFe 3O4Fe(OH) 3Fe 2O3 DNaN a2O2Na 2CO3NaCl10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 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 0.1NA第 3 页,共 9 页B28gN 2 和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2NAC0.1 molL 1Na2SO4 溶液含有 0.1NA 个 SO42D22.4L 氯气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一定为 34NA11【2017 届湖北省
6、恩施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一种常见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7H6O5B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C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 H12【2017 天津卷】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 C16H13O5B该物质遇 FeCl3 溶液显色C1 mol 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1 mol Br2D与足量 H2 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 1 种1325时在五份蒸馏水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下列物质,所得实验
7、结果如下表所示:加入的物质 HCl(aq ) FeCl(aq) NaOH(aq) HCCOONa(aq ) C2H5OH(l)所得溶液的 pH 3 4 10 11 未测定水的电离程度 a1 a2 a3 a4 a5第 4 页,共 9 页加入物质后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a3a1a5a2a4 B. a4a2a5a1a3C. a4a2a5a3a1 D. a1a3a5a2a414下列陈述、陈述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陈述 陈述A NaHCO3 溶于水能电离生成 Na+和 HCO3- NaHCO3 是电解质B Al2O3 既可溶于盐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 Al2O3 可用作耐
8、火材料C 铁比铝更易被腐蚀 铝比铁活泼D 铝的最外层电子较钠多 钠的金属性强于铝15【2017 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而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B石油裂解是为了获得更多汽油,以满足迅速增长的汽车需要C氢能、电能、风能都是无毒、无污染的绿色新能源,可以安全使用D玻璃是将石灰石、纯碱、石英在玻璃熔炉中高温熔融制得的16A 2、B 2、C 23 种单质和它们离子间能发生下列反应2A- + C2 = 2C- + A2 2C- + B2 = 2B- + C2 , 若 X-能与 C2 发生反应 2X- + C2 = 2C- + X2 有关说法中不正
9、确的是( )A氧化性 B2C 2A 2 B还原性 X-C -B -CX 2 与 B-能发生反应 DB 2 与 X-能发生反应17可逆反应:2NO 2 2NO+O2 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O2 的同时生成 2nmolNO2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O2 的同时生成 2nmolNO用 NO2、NO 、O 2 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 221 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 全部1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半透膜除去淀
10、粉胶体中的 Na 、Cl 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第 5 页,共 9 页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D用滤纸能分离胶体和溶液19 已知甲、乙、丙和 X 是 4 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则甲和 X 不可能是 A甲为 C,X 是 O2 B甲为 CO2,X 是 NaOH 溶液C甲为 Cl2, X 为 Fe D甲为 Na,X 为 O220【浙江省台州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盐析作用析出的蛋白质固体不溶于水B淀粉、纤维素和葡萄糖均可发生水解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D紫外线可使蛋白质变性,可利用紫外线进行
11、消毒二、填空题21工业上用 CO2 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容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 和 3molH2,在 500下发生发应,CO 2(g)+3H 2(g) CH3OH(g)+H 2O(g)实验测得 CO2和 CH3OH(g)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变化如图 1 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 2)= _ 。图 2 是改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_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标志的是_(填序号字母)。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v 正 (CO 2)=3v
12、 逆 (H 2)C容器内 CO2 的体积分数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3)50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_ (保留两位小数),若提高温度到 800进行,达平衡时,K 值 _ (填“增大”“减小” 或 “不变”).(4)下列措施中不能使 CO2 的转化率增大的是 _ 。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 1mol H2 B在原容器中再充入 1molCO2C缩小容器的 容积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E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5)500,测得某时刻, CO2(g)、H 2(g)、CH 3OH(g)和 H2O(g)的浓度均为 0.5mol/L,则此时v(正) _ v(逆)(填“ ”“”或“=”)。第 6 页,共 9 页
13、(6)下列措施能使 n(CH 3OH)/n(CO 2)增大的是 _ 。A升高温度 B在原容器中充入 1molHeC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 D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22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饱和 NaHCO3 溶液中是否还能溶解少量 NaHCO3 固体,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已知常温下:Ksp(CaCO 3) 4.96109,Ksp(MgCO 3) 6.82106碳酸的电离常数:H 2CO3 HCO3 H+ K14.310 7HCO3 CO32 H+ K25.610 12Mg(OH) 2 沉淀范围:pH 9.412.4(1)用化学用语解释饱和 NaHCO3 溶液 pH 为 8.3 的原因: 。(2)实
14、验中若用 CaCl2 溶液代替 MgCl2 溶液完成实验,会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3)为探究 NaHCO3 固体溶解的原理,取实验反应后的溶液,检验其产物。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发现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测得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 pH 为 8.7。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Mg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中白色沉淀是 。结合化学用语解释饱和 NaHCO3 溶液中固体溶解的原因 。固体全部溶解后溶液 pH 升高的原因是 。(4)实验的目的是 。(5)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3尿素CO(NH 2) 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效氮肥,工业上以 NH3、CO 2 为原料生产尿素,
15、该反应实际实验编号实验操作 现象或结论 测饱和 NaHCO3 溶液的 pH pH 为 8.3 向 2 mL Na2CO3 溶液中加入 Mg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向 2 mL 饱和 NaHCO3 溶液中加入MgCl2 溶液无明显现象 向 20 mL 饱和 NaHCO3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HCO3 固体,静置 24 小时溶液中微小的气体缓慢地从底部固体逸出,最终固体全部溶解第 7 页,共 9 页为两步反应:第一步:2NH 3(g)CO 2(g)=H 2NCOONH4(s) H=272kJmol 1第二步:H 2NCOONH4(s)=CO(NH 2) 2(s)H 2O(g) H=138kJ
16、mol 1(1)写出工业上以 NH3、CO 2 为原料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_(2)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 0.5 L 密闭容器中投入 4 mol 氨和 1mol 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_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_min 时到达平衡。(3)电解尿素CO(NH 2) 2的碱性溶液制纯净氢气的过程中同时产生氮气。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用焦炭还原 NO2 的反应为:2NO 2(g)+2C(s ) N2(g)+2CO 2(g),在恒温条件下,1 mol NO2 和足量
17、 C 发生该反应,测得平衡时 NO2 和 CO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A、B 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Kc ( A)_Kc(B) (填 “”、“”或“”)。计算 C 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 Kp(C)=_(K p 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 压物质的量分数)。24(1)下列五个反应A5Cl 2I 26H 2O=10HCl 2HIO3 B2Cl 22Ca (OH) 2=CaCl2Ca(ClO) 22H 2OC2KMnO 4 16HCl=2MnCl22KCl5Cl 28H 2O第 8 页,共 9 页D2NaCl2H 2O 2NaOHCl 2H 2 EMnO 24HC
18、l MnCl2Cl 22H 2O 上述反应中氯元素只被氧化的是_,(填字母,下同)只被还原的是_,部分被氧化的是_,C 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2)在反应 4(NH 4) 2SO4 N26NH 33SO 2SO 37H 2O 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生成 56gN2 转移的电子_mol。(3)饮用水中的 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 NO3-的浓度,某饮用水研究人员提出,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 NO3-还原为 N2,其化学方程式为: 10A1+6NaNO3+4NaOH=10NaA1O2+3N2+2H 2O。上述反应中,若产生 2mol N2,转移
19、电子数为_(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双线桥”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化合价的变化,反应类型:_。(4)将等质量的两份镁、铝合金分别投入足量的 NaOH 和 HCl 中,在相同的情况下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1:2,求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第 9 页,共 9 页恩平市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C C D C C B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C A D C A D D D二、填空题2122(1)HCO
20、 3 H2O H2CO3OH (2 分)(2)溶液中存在平衡 HCO3 CO32 H ,Ksp(CaCO 3)Ksp(MgCO 3),说明 Ca2+结合 CO32 能力比 Mg2+强,所以可以得到 CaCO3 沉淀。(3 分)(3) MgCO 3(2 分) 体系中存在平衡:2HCO 3 (aq ) CO32 (aq) + CO2+ H2O (l)。由于 CO2 不断逸出,平衡正向移动,固体溶解。(2 分,合理给分,可以先从水解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再解释电离平衡) 反应生成了 CO32,由碳酸电离的常数可推出 Na2CO3 碱性大于 NaHCO3,所以溶液 pH 升高 (2 分) (4)验证检验饱和 NaHCO3 溶液中 CO32很少,不能与 MgCl2 溶液产生沉淀(2 分)(5)饱和 NaHCO3 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的 NaHCO3 固体(2 分)232NH 3(g)CO 2(g) H2O(g)CO(NH 2) 2 (s ) H=134kJ/mol 2 55 CO(NH 2)28OH 6e CO 32 N 26H 2O = 2 MPa24D A B、C、E 5:1 1:3 12 20NA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