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万秀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doc

上传人:爱你没说的 文档编号:9538395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秀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万秀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万秀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万秀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万秀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9 页万秀区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分子式为 C4H8Cl2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7 种 B8 种 C9 种 D10 种 2 【2017 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 3 月月考】对下列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4H8,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 2 种B分子式为 C8H10 的二甲苯,苯环上 .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所得产物有 6 种C分子式为 C4H8Cl2,只有一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5 种D分子式为 C5H10O2,只

2、有一个官能团,且能溶于水的同分异构体有 2 种3 在 0.1 molL1 CH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COOH CH3COO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 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 0.1 molL1 HCl 溶液,溶液中 c(H +)减小D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 四元轴烯(a)、苯乙烯(b)、立方烷(c)的分子式均为 C8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 b 和 c 两种Ba、 c 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b 的一氯代物有五种Ca、 b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

3、一定处于同一平面Da、b、c 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5 向 2l 恒温恒容容器中加入 2molMgSO4 并充入 2molCO,发生反应:MgSO 4(s)+ CO(g) MgO(s )+ CO2(g)+SO 2(g)H 0 。测得反应过程中残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 2 页,共 9 页A0 2min 内平均反应速率 v(SO 2)= 0.3 moll-1 min-1B2 4min 内容器内气体的密度没有变化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1.8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00 mol MgSO4 和 1.00 molCO,反应达到平衡时,n(CO

4、 2) 0.60 mol6 【2016-2017 学年度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一模 】下列对同系物归纳错误的是( )A同系物都符合同一通式B同系物彼此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某种原子团C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D同系物的结构相似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化学成分上看,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没有区别B人造纤维都是合成纤维C“六大纶 ”都是合成纤维D用燃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8 全钒液流电池,简称钒电池,它的电能是以化学能的方式存储在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硫酸电解液中,采用质子交换膜作为电池组的隔膜,电解质溶液平行流过电极表面并发生电化学反应。电池总反应为VO2+V3+H2O V2+VO2+2H+。下图是

5、钒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 3 页,共 9 页A电池完全放电后,正、负极分别为 VO2+和 V3+离子溶液B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 V2+-e-=V3+C充电过程中,负极电解液的 pH 不变D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VO2+H2O- e-=VO2+2H+9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 B火力发电 C发动机中燃料燃烧 D中国古代制陶10已知还原性 IFe 2+I 2,在水溶液中 I2 可被 Cl2 氧化为 IO3。向含溶质 a mol 的 FeI2 溶液中通入 b mol Cl2,充分反应(不考虑单质与水的反应,)。下列说

6、法不正确的是A当 a=2b 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 c(Fe 2+)c(I ) c(Cl)=11 1B当 3a=2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2Fe2+4I3Cl 22Fe 3+2I 26ClC当 13a=2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Fe2+4I+ 13Cl 2+ 12 H2O =4 IO3+26Cl+ 2Fe3+24 H+D若反应后溶液中 I2 与 IO3的物质的量为 1:1,则反应中转移电子 3.5bmol11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和 Na2C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OH +CO32+2H+HCO3+H2OB2OH +CO32+3H+

7、HCO3+2H2OCOH +CO32+3H+CO2+2H2OD2OH +CO32+4H+CO2+3H2O第 4 页,共 9 页12【2016 年高考江苏卷】化合物 X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 X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B不能与饱和 Na2CO3 溶液反应 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D1 mol 化合物 X 最多能与 2 molNaOH 反应13下图是 298 K 时 N2 与 H2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3H 2 2NH3 H92 kJmol 1Bb 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

8、能量变化曲线,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发生改变C298 K 时、在一体积一定的密闭的容器中,充入 1 mol N2 和 3 mol H2 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Q1 kJ,充入2mol NH3 反应后吸收的热量为 Q2 kJ,则 Q1 = Q2 = 92 kJD298 K 时、在一体积一定的密闭的容器中,充入 1 mol N2 和 3 mol H2 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Q1 kJ,充入 2 mol N2 和 6 mol H2 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Q2 kJ,则 184Q 22Q 114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结构,下列不可以作为事实依据的是A苯不能使酸性 KM

9、nO4 溶液褪色 B苯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C苯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 H2 反应生成环己烷 D邻二氯苯只有一种结构15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采煤矿井中的甲烷气体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来的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 甲烷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16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 ”,其中的“碱”是烧碱B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 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硝酸钾第 5 页,共 9 页C过

10、滤操作要领是 “一贴二低三靠 ”,其中“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指粉末状固体17下列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 锌锰碱性电池 B. 硅太阳能电池 C. 氢燃料电池 D. 银锌纽扣电池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HCO3+Ca2+OHCaCO3+H2OB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2H +SO42+Ba2+2OHBaSO4+2H2O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2H +O2H2O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32+2H+CO2+H2O19电石安全技术说

11、明书中对电石的描述为“ 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应与氧化剂类物质分开存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盛装电石的包装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B电石与硝酸分开存放C运输电石的铁桶内可充入氮气D电石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20室温下,HCO 3-在水中发生如下变化,该变化过程属于( )A. 电离过程 B. 中和反应 C. 水解反应 D. 置换反应二、填空题21.为了比较铜与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铜片、锌片、稀硫酸、CuSO 4 溶液、直流电源、石墨电极、导线、烧杯、试管等中学化学常见的药品和仪器(用品),以“接力”的方式,设计下列实验:(1)甲同学分别将铜片、锌片置

12、于烧杯底部(铜、锌不接触),小心地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第 6 页,共 9 页是_,甲同学设计的思路是_。(2)乙同学接着甲的实验,向烧杯中滴加少量 CuSO4 溶液,进而观察到的现象是_。.丁、戊两位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镁与铝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是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丁同学将电极放入 6 molL1 H 2SO4 溶液中,戊同学将电极放入 6 molL1 NaOH 溶液中。(3)分别写出丁、戊两位同学所设计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丁同学实验中的负极反应式为_;戊同学实验中的负极反应式为_。(4)丁与戊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

13、极材料的金属活泼”,若仅以此为依据,戊同学判断出_(填元素符号)的活动性更强。(5)丁、戊两位同学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请你对此给予科学的解释。_。22向 1mol/LAl2(SO 4) 3 的溶液 100mL 中加入 1mol/LNaOH 溶液得到 7.8g 沉淀,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3粉煤灰(主要含有 SiO2、Fe 2O3、Al 2O3 等)是燃煤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大的价值。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对粉煤灰中铝和铁元素的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1)以硫酸溶液分解粉煤灰,使其中的铝、铁元素溶出,过滤实现初步分离。写出硫酸溶液与 Fe2O3 反应的

14、离子方程式 。初步分离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 。(2)向(1)分离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还原剂使 Fe3+转化为 Fe2+,结合下表分析其原因 。物质 Fe(OH) 2 Fe(OH) 3 Al(OH) 3沉淀区间(pH)7.06 8.95 1.94 3.20 3.69 4.8(3)使用碱性较弱的氨水为pH 调节剂,进行分离实验。氨水使滤液中铝离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终点的pH对铝和铁分离效果的影响如下图。根据实验结果,为达到好的分离效果,反应过程中控制3.5 4.0 4.5 5.0 5.5 1009080706050403020100反应终点 pH沉淀率% 铝沉淀率铁沉淀率第 7 页,共 9 页

15、pH的范围是 ,选择该范围的理由是 。NH 4HSO4 和 H2SO4 按物质的量比 11 混合配制成浸取液,220 时,可将高铝粉煤灰中 Al2O3 转化为硫酸铝铵 NH4Al(SO 4) 2,然后分离、煅烧获得纯 Al2O3。 已知硫酸铝铵:溶解度:0时,S 5.2 g;100时,S421.9 g。280时分解。(1)依据资料可知,将硫酸铝铵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是 。(2)煅烧 NH4Al(SO 4) 2 同时得到混合气体(NH 3、N 2、SO 2、SO 3、H 2O)。若 16 mol 混合气体按如下装置被完全吸收制得浸取液,请将下图中试剂及其物质的量补充完整。24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

16、与封存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发展成一项重要的新兴产业。(1)已知:CH 4、CO、H 2 的燃烧热分别为 890kJmol1 、283kJmol 1 、285.8kJmol 1 ,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CO 2(g)+CH 4(g)2CO(g)+ 2H2(g)H _kJmol1 。(2)利用废气中的 CO2 为原料制取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 23H 2 CH3OHH 2O 其他条件相同,该甲醇合成反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O 2 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 H_0(填“ ”或“”)d 点不同催化剂(、)作用下 CO2 的转化率相同的原因是_。混

17、合气体试剂 Y: 试剂 X 及其物质的量: N2第 8 页,共 9 页(3)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来合成低碳烯烃,起始时以 0.1MPa,n(H 2)n(CO 2)=3 1 的投料比充入反应器中,发生反应:2CO 2(g)+6H 2(g) C2H4(g)+4H 2O(g)H,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四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如图 2 所示:该反应在_自发进行(填“低温”或“ 高温”)。b 代表的物质是_。T 1 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为_,相对于起始状态,平衡时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增大的百分率为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第 9 页,共 9 页万秀区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参考答

18、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B C C B C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D C C A B B D C二、填空题21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无气泡产生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排在氢的前面,可与硫酸反应,铜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硫酸反应, 锌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 , Mg-2e-=Mg2+ Al+4OH-3e-=AlO2-+2H2O Al 镁与 NaOH 溶液不反应,铝与 NaOH 溶液能反应,故将镁和铝用导线连接后放入 NaOH 溶液中,负极失去电子,为铝;而镁

19、、铝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由于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铝强,负极失去电子,为镁。金属活动性:MgAl。22300mL,700mL23(1) 6H Fe 2O3 2Fe3 3H 2O(2 分) SiO 2(1 分)(2)Fe(OH) 3 和 Al(OH) 3 沉淀的 pH 相近,不易通过沉淀分离。 (2 分)(3) 3NH 3H2OAl 3+ Al(OH) 33NH 4+(2 分) 略小于 5 (答案在 4.55 之间均可) 铝元素沉淀较多,铁元素还没有开始大量的沉淀(2 分)(1)冷却、结晶(2 分,各 1 分)(2)试剂 Y:O 2 (1 分,合理给分) 试剂 X 及其物质的量:含 2mol 溶质的氨水(2 分)24+247.6 均达到平衡状态,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 低温 H2O 50% 2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