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的讲稿校长的素质要求和实践体会,一、校长素质研究综述校长素质是指校长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所要求的特殊专业素质,也就是校长开展学校领导管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身体和心理等因素的总和。,(一)中、英、美三国中学校长职责与素质要求比较,表1 中英美三国中学校长职责与素质要求比较表3,(二)国内关于校长素质研究的分析,现举几位有代表性的文献中关于新世纪校长所应具有的素质的摘录,陈秉公: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素质是清醒的办学理念、宽容的民主作风、深切的人文关怀、公正的做人品格、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突出的创新能力、科学的决策能力、有效的协调能力、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完善的
2、人格魅力。王惠:新世纪的校长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献身教育的精神;要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和强烈的竞争、改革意识;要有学者的素质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要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苏学忠:新世纪中小学校长素质是:在领导教育中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在发挥优势中创办学校特色;在合作中增强乐于竞争的意识;在管理中培养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进取中提高教育科研素养;在发展事业中树立开放的公关意识;在挫折中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周在人:认为优秀中小学校长的素质,除具有合格校长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外,突出的优良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具有远见卓识和开拓精神。能创造性地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
3、学方向,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先进的和独特的教育思想;有深厚广博的知识基础,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全体学生的素质上来。善于积累和总结办学经验,使之升华为一定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民主法制意识强,能够科学地做出决策和规划;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富有创造性;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学校的问题,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善于做思想工作,解决各种矛盾,促进团体的合作,发挥团体的力量,使学校全体成员为实现办学目标努力工作。个人品质具有榜样力量。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学习
4、、追求新知、改善知识结构,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思维水平和领导水平,开创工作新局面。,归纳总结他们的研究,新世纪中学校长素质要求上突出了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人际交往及公关能力、决策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相对于以前的研究,明显的是新时期对校长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上更强调校长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突出校长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及校长管理能力。,(三)、关于校长素质特征的调查与分析,某市中学校长对校长素质认识的调查,教育部骨干校长班校长对好校长素质认识的调查,对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全国省级重点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校长的访谈,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人格
5、魅力,校长权威首先是人格魅力,其次是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对社会的适应、洞察力、战略眼光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不能急功近利,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超前的意识和规划能力;感染力开拓创新,校长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是一两门学科的教学骨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校长:校长要为事业心、责任感,要有较高的师德,以德治校;人格魅力,(有公心而不能有私心,这也是校长能顺利开展工作的因素),改革是必然有利益的重分配,如果没有公心就会有更多的反对;宏观思维能力,把握大局,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看教育,审时度势进行改革;经济头脑,(资金的筹措和运用)(经济和质量是学校的两条生命线);与人
6、交往的能力,学校与社会的各部门各环节能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懂教育、心理;能把教职工的想法引入学校的发展轨道。,安徽芜湖第二十五中学校长:校长必须身正,要有能对学生和教师产生影响的人格魅力;要有个性,体现为独特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能有自己的特色,即“名校长首先是一个思想者,然后才是实践者”;要在学术上有所造诣,能著书立说,能对周围校长的辐射带动指导作用;要有校长自身的专业追求,要能不断学习;校长不能离开课堂,不能离开学生等。,对名校长访谈结果,从访谈内容来看,名校长都强调校长应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要求校长能够以身作则,为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重视校长的组织管理水平和能力,同时又要有教育教
7、学知识和能力,这说明了校长应该是内行领导,不能脱离教育来谈学校管理和领导。同时也表明了校长与教师的差别,“好教师不一定能做好校长,但好校长应该是好教师”,好的校长还要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宏观思维能力等一系列的管理能力。从访谈中发现个别校长提到校长要有“经济头脑”,“善于运作学校产业作些市场化的运作,使国有资产增值”,这说明校长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校长要合理利用企业和经济的管理方法来进行学校管理。,访谈结果:校长应当具备的素质,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休养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设计办学理念和特色科学决策能力协调和宏观思维能力学校经营能力和市场运作能
8、力社会活动能力学习能力,(四)校长素质特征的构建,1.专业道德:指在专业环境下,专业人员所具有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专业服务的态度,专业人员与客户间的关系以及专业服务的社会影响等。 2.专业知识:着重在教育理论知识、教学知识和管理知识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论、管理学原理等。3.专业能力:校长的专业能力主要指校长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实际技能。具体包括学校远景的设计与宣传、战略规划能力、组织协调与控制能力、领导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和创新精神、科学决策能力、资本经营能力等。4.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这是保证校长不断自觉地促进自
9、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校长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二、学做一名校长的实践及反思,(一)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探索独特的办学思路,形成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做校长的三种境界,小校长做事中校长做市大校长做势 从做小校长中脱身,从做中校长中成长,努力追求大校长的境界,1、办学思想的重要性办学思想应该具备的特点(1)有鲜明的时代性(2)有高质量的品牌效应(3)有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4)有潜在的可持续发展性(5)有自身的个性和优势2、如何形成正确的办学思想校长的办学思想来自对教育功能的透彻理解。校长的
10、办学思想来自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校长的办学思想来自坚持不懈的教育实践。,3、我校近几年在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方面的实践,明确办学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把天祝一中办成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上乘的、和谐的、诚信的现代化学校。,和谐学校的建设目标,1、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2、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的教书育人途径,形成和谐的学校教育模式3、
11、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方式,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4、建设符合示范性高中的教育教学设施,形成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5、创造符合社会需要的办学育人形式,形成和谐的学校发展环境,诚信学校的建设目标,1、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学校在社会的教育质量诚信2、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树立学校在家长和学生中的教育管理诚信3、遵守收费政策,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校的收费诚信和自律诚信4、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的诚信教育,牢固树立一中师生的诚信品质,学校发展思路,发展是硬道理,学校要始终把发展作为兴学育人的第一要务,以发展求生存,以发展促质量。学校对发展的三个定位是:学校发展是基础和保障教师发展是动力和关键学生发展是
12、核心和目的,1、求学校发展奠基础通过狠抓学校软件建设促学校发展通过狠抓学校硬件建设促学校发展2、促教师发展强动力通过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促教师发展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促教师发展通过抓教师校本培训促教师发展通过改革教师激励评价机制促教师发展3、引学生发展提质量抓以做人为核心的德育引学生发展抓以创新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引学生发展抓以培养学生体质体能为基础的体育卫生引学生发展抓学生的课外活动、实践活动和艺术教育引学生发展优化学生的发展环境引学生发展,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主要内涵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校园不遗余力地培育和营造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的人文精神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放在学校管理诸因素
13、的首位,高度重视“人”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人的个性特长,张扬人的独立人格,在管理、育人、教书的各个环节上凸现教育的人文本质。和谐发展,就是首先追求发展的和谐:要在管理、育人、教书的各个环节上追求人与人的平等、尊重、合作、协调、团结、沟通、宽容,为师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自由的空间;其次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学校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和核心,以教师的发展为动力和关键,以学校的发展为基础和保障。,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教育工作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教育
14、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体现学校教育工作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的主体和教育的对象都是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都是创造性的活动,客观上要求学校的管理、发展都要体现对师生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教师为本,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动力和关键。依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帮助其实现职业目标,使其成就欲、事业心、主动性、创造性和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激发,使他们在良性竞争环境中的努力得到充分认可,这理应成为学校管理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高要求促使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变得更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创新
15、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的培养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努力方向和实践目标,以学生为本正是这一教育目标的体现。和谐发展是实现现代学校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是德才和谐、心智和谐、身心和谐、心理健康、能够承受挫折和承担责任的人。和谐发展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途径、方法的要求,就是要追求育人手段、育人途径、育人方法的和谐。和谐发展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校园文化水准的需要。,实践构思培育人文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园大力营造追求崇高理想、崇尚优秀道德、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与科学的人文精神氛围,在广大师生中形成关爱生命、崇尚仁善、富有责任、善于创新、自律
16、自强、言行得体、个性特长鲜明的人文素质,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使之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创造人性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学校的所有建设以及基础环境都要本着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和工作的要求去实施,创建富有人情味的更加自由的能满足多种需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方法:不拘一格地选拔使用人才,对优秀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实行多样化的激励方法,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构建柔性化的管理体系:追求管理组织模式的改变,淡化科层结构,建立应变能力强、能为组织成员的自我完善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的人本主义的管理组织。创建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学校人、才、
17、物、信的高效管理;利用对信息的有效使用、控制、整合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创建终身化的学习组织:通过追求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追求学习工作化和工作的学习化,使学习成为教师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工作调整,提高学校的组织学习能力和自适应发展的能力。,基本要求尊重、关心、爱护、支持学生,把学生看成有人格、有尊严、有差别、有需要、正在成长的人,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树立一切为了一线的思想,把教学需要当作第一需要,努力为一线教师创造工作便利和良好工作氛围,把一线教师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当作第一选择。努力维护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三者之间的衔接与和谐,
18、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尊重广大师生的正当需要和合理需要,引导师生不断生成有利于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学校各组织之间、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和谐,有效防止无谓的人际冲突。始终追求学校管理和决策的程序化和民主化,使学校管理体现民主精神和法制精神。,诚敬立德 和谐育才育人理念,我校将德育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放在“诚敬”二字上,就是要以“诚敬”作为学生立身处世的基础。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凡人所以立身行己,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如何立身行己和应事接物,从现代社会人的成长和发展来看,应该包含着三个如何对待:
19、即如何对待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事业。诚敬待自己,就是不自欺不放荡诚敬待他人,就是不妄说不怠慢诚敬待事业就是要敬业奉献概括起来就是要严以律己,诚信待人,敬以处事。所以诚敬立德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敬业乐群”。,确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育人理念 我校以“和谐”作为育人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全面确立和创设育人目标的和谐、育人队伍的和谐、育人方法的和谐、育人手段的和谐、育人环境的和谐,也就是追求整体优化的和谐的育人系统,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达成德与才的和谐统一,心与智的和谐统一,情与理的和谐统一,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使之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将学校的特色或学校的精神提炼为诚
20、敬 和谐诚敬是全校师生道德的起点,是立德的基点,做人的出发点和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育人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也是育人的目标基本目标,4、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文化是人类创造并能传承下去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群体特色、区域风情等诸方面的程序编制。 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人的社会化;文化为人的社会化提供时代的软件。文化的现实意义1、文化是社会文明的源泉2、文化是教育发展的先导 3、文化是现代管理的工具4、文化是团队凝聚的纽带,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相当于学校领导者的柔性权力(软权力)、无形命令、多维度的指挥、超凡式的驾驭 和全天候的遥控。校园文化是最富有青春活力的群
21、体文化。它标志着:学校领导办学理念的先进程度,学校管理运行机制的健康程度;教师教书育人的敬业程度,学生学习环境的宽松程度;干群和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学校硬件建设的现代程度。,建设校园文化,既需要全方位的视野,更需要多层次的建构,从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到内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即:由一定价值观念决定的办学思想和群体意识可以说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一个学校需要全力打造的校园文化的品牌,因为它是一所学校个性魅力与精神支柱之体现。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
22、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追求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文化,明确的发展目标、健康的运行机制、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1、管理观念的更新,(1)确立现代管理的理念21世纪的学校管理是以人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管理目标:首先要促进教师的发展才能保证学生的发展 管理原则:以人为本、以人定制;以制理事、以制管人 管理职能:偏重于服务而非控制,偏重于协调而非驾驭 管理模式:偏重于民主化、参与式,而非集权化、家长式 管理思想:保持管理和教育的互动性、融合性、一致性 管理策略:规范化科学管理和权变性艺术领导并举 管理角色:
23、领导的软科学与管理的硬科学随机调控,(2)把握现代管理的精神实质管人不是把人管住、管死,而是要把人管好、管活。 管的过程是发现人才、挖掘人力资源的过程。 管是一种服务、一种开发、一种沟通、一种尊重。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成功昭示:人才和创新的第一需要,不是“严格管理”,而是“充分尊重”。 林肯:领导艺术就是召唤“ 人类本性更好的一面 ”。(3)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温斯顿丘吉尔:人造环境,环境造人。古人云: “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 平等环境:录用人才不拘一格,不唯学历不唯身份。 宽松环境:现有人才能进能出,来的自愿去的自由。 和谐环境:人际关系一视同仁,工作顺心生活愉快。 激励环境:特殊人才
24、特殊政策,挖掘资源发挥优势。,2、管理制度的健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文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的主要内容,(1)办学思想层面的制度学校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制度,对其它制度起着统领和导航作用,这些制度具有总体性、全局性、综合性等特点,必须由校长亲手制定,如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中长期发展规划、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措施等。(2)学校运行机制层面的制度学校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是保证学校工作和管理正常运行的制度,主要内容是对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管理程序、管理方式等的规定,保证着学校管理的方向和畅通,这些制度可以说是学校各项制度的骨架,支撑着学校其它制度的建立,如校长负责制、
25、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教职工请假休假制度等。(3)教师队伍建设层面的制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的发展已经成为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教师的学习制度、岗位培训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师德建设制度等都是引导教师加强专业化发展的所必须的,学校应当高度重视这些制度的建设,并强化落实。(4)学校岗位职责层面的制度规定着学校所有人的角色行为,指导着教职工的工作责任。,3、管理方式和方法的正确运用,软硬并重,权变管理,硬管理是指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计划组织信息法制等管理硬件的管理软管理是学校各类人员的思想、心理、行为等的管理 四种管理策略:(1)秩序差、成熟
26、度低以硬为主,以软为辅(2)秩序差、成熟度高硬软并重(3)秩序好、成熟度低以软为主,以硬为辅(4)秩序好、成熟度高软硬并轻,硬管理强,硬管理弱,软管理强,软管理弱,硬软并重,硬软并轻,硬少软多,硬多软少,对工作的关心,对人的关心,0,9,9,90型管理09型管理55型管理99型管理00型管理,士兵的行为,艺术家的行为,P个性,R角色,社会系统学派对组织中角色行为的分析用BF(RP)B是观察到的行为,R为组织的角色期待,P为角色扮演的个性在学校管理中PR,更符合师生的角色行为,结 论,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管理更多地增加“对人的关心”的成份,并让被管理者多一些个性,少一些共性。多用对待艺术家
27、的方式对待教师,少用对待士兵的方式对待教师。,重视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学校领导首先认识到质量是学校管理的生命,追求质量是学校管理的永恒主题,引导教师树立全新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观念。明确学校的总体质量和终结质量形成的各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归纳和疏理,明确教育教学的哪些环节影响着总体质量和终结质量,形成质量树形图。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分析,制定抓好环节质量的措施。对环节细化以后,从环节和过程做起,通过抓细节的质量来实现终结质量。以上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理解目标,分解目标,实行目标管理,(1)目标不是指标,目标是自己给自己制定的,指标是别人制定要求完成的任务,目标具有激励性,自觉性,指
28、标具有强制性和他律性。(2)目标明确,并切是被管理者参与制定的,是被管理者接受的,被管理者不但理解,而且自愿。(3)目标具有层次性,是可以分解的,简言之,目标是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自下而上的层层保证。(4)目标确立以后,关键在于找到达成目标的措施和方法,保证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从保证大目标的实现。(5)对每个目标的内容和达成措施进行评价、指导和检查,帮助分项目标的落实。(6)目标完成,总结激励,形成新的目标,开始新一轮的目标管理。,(5)教师考核激励层面的制度学校的竞争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保持教师持久工作动力的引擎,学校要建立以教师发展为本和学生发展为本的激励竞争制度,在公开、公正、平等、尊重的原
29、则下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如教师制度晋升考核制度、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制度、教学目标量化标准、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学生各项奖励办法等。(6)学校常规管理层面的制度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总务后勤工作、安全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形成具体规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行为的标准,是教育教学规律在学校具体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学校管理是否到位,是否严格,是否细腻,主要是看常规工作的落实,这些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具体性、周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必须确保一项一项在落实。(7)学校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层面的制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在课程的开发、开设等方面有了空前的
30、自主性,但也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课程管理是不能放在以往教学管理的层次上,而要上升到事关学校全局的工作上进行,但这方面的管理却没有在学校管理中引起重视。(8)学校内部督导评价层面上的制度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质量评价等,在现代学校教育管理中,评价制度的重要性和广泛性空前提高,需要我们在这一制度的建立上多做探索。,对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文化的理解,规范化制度的制定符合教育方针政策、符合学校办学育人的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各种制度在纵向上上下贯通,横向上相互补充和衔接,制度的语言文字格式等符合标准等。科学化主要是制度体系的严谨的、严密性,可操作性强,可量化性。人文化体现以人
31、为本的理念,充满人情味,是教师和学生情愿遵守的。管理机制的探索,(三)重视领导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务求教育教学工作和突破和实效,1、领导和管理的联系与区别,领导与管理的相同内涵努力方向一致、职能基本相通、社会地位合法 、主体素质优良领导与管理的不同特征(1)领导是灵魂,管理是基础;领导是统率管理的,管理是落实领导的。(2)领导侧重于抓方向、抓原则;其尚方宝剑是思想工作、疏导工作;管理侧重于抓过程、抓效率;其尚方宝剑是规章制度、恩惠政策。(3)领导是柔性的,是软科学,出软件;管理是刚性的,是硬科学,出硬件。硬 高扬理性、崇尚规范,软 天人合一、人文至上。 (4) 领导是代表集体,是集体的化
32、身;管理是首长负责,是法人的代表。领导强调民主性、协调性、统领性、全局性;管理强调科学性、规范性、层次性、公开性。 领导代表未来, 代表方向;而管理只代表今天,代表过程。,2、做好学校领导应当强化的五个意识,学校领导的全局和前瞻意识 学校领导的公平和公正意识学校领导的支点意识和服务意识学校领导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学校领导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3、学校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紧紧围发展主题,不断丰富和深化教育内容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借鉴使用新载体根据教职工变化了的思想实际,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是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
33、理直气壮地进行正面灌输、大张旗鼓地营造舆论声势,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新时期教职工的思想空前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民主观念、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只是停留在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舆论上,结果往往是声势大、雨点小,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为避免走过场和空对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二是由执行型向自主型转变。教职工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较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较强,这就要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实现从教职工被动接受教育向教职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自主型转变。三是由单纯灌输型向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渗透型转变。寓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职工文体娱乐活动之中,是避免枯燥单调、空洞说教的一种有效方法。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使教职工在积极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由单一教育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单靠思想教育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把思想教育与法律、道德约束、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将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学校规章、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中,真正形学校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