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 裸眼立体技术与应用(上海动影传媒 3D 立体技术文章 http:/www.shdycm- 3D 立体显示技术仍然不能使我们摆脱眼镜的束缚,这使得其应用范围以及使用舒适度都打了折扣;而裸眼 3D 立体显示技术的出现,极大推动了 3D 立体产业发展。主流裸眼 3D 显示技术分为视差障壁技术和柱状透镜技术:1、视差障壁技术。目前的 3D 立体电影院在放映 3D 立体电影时采用的是偏振眼镜。而视差障壁(Parallax Barrier)技术与偏振眼镜法有些相似,不过一个需要通过眼镜,另一个却不需要。视差障壁技术是由夏普欧洲实验室的工程师经过十年研究所的。它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
2、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 90的垂直条纹。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 LCD 面板间的视差障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 3D 影像。2、柱状透镜技术,也被称为双凸透镜或微柱透镜。它相比视差障壁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其亮度不会受到影响,但观测视角宽度会稍小。它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
3、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这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不过像素间的间隙也会被放大,因此不能简单地叠加子像素。让柱透镜与像素列不是平行的,而是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可以使每一组子像素重复投射视区,而不是只投射一组视差图像。 3、还有一些改进版的 3D 裸眼立体新技术:MLD 技术和指向光源 (Directional Backlight)技术。MLD 技术(multi-layer display 多层显示) ,这种技术能够通过一定间隔重叠的两块液晶面板,实现在不使用专用眼镜的情况下,观看文字及图画时所
4、呈现 3D 影像的效果。与以往采用柱状透镜技术的裸眼3D 显示器相比,MLD 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观看 3D 影像时,用户不会产生眩晕、头疼及眼睛疲劳等副作用;3D 立体显示时,屏幕的分辨率不会降低;可组合显示文字等二维影像和 3D 立体影像;对观看 3D 立体影片的视野及角度没有太大的限制,通俗点说就是可视角度够大。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技术是通过搭配两组 LED,配合快速反应的 LCD 面板和驱动方法,让 3D 立体影片内容以排序方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由于互换影像产生视差,进而让人眼感受到 3D 三维效果。这种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 3D 显示的亮度和分
5、辨率上都能够得到保障,但是这种技术尚未成熟,远没有达到量产的阶段。对于这几种裸眼 3D 立体显示技术的商业化现状,视差障壁由于技术复杂度较柱状透镜低,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较多,而 MLD 在量产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方面并不具备竞争力;综合分析,柱状透镜技术才是趋势和主流。裸眼 3D 立体显示的商用显示器、展示机和 3D 裸眼电视:国内外已经有几家公司推出了商用产品,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各自采用的技术方案有所不同,当然显示效果和技术成熟度也有所差别。国外有 PHILIPS、TRIDELITY、东芝、ALIOSCOPY 等。 由于 3D 立体是一个革命性的显示技术,目前还处于市场化应用初期阶段,发
6、展潜力巨大,但同时目前 3D 立体产业链还不成熟,存在以下问题:1、3D 立体影片内容缺乏。目前 3D 立体影片内容还不丰富, 3D 立体电影和 3D 立体电视频道都还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在欧洲和北美,已经开通了数个 3D 立体电视频道,中国也开通了 3D 立体电视频道。而推动 3D 立体影视制作产业发展不单单是依靠电影、电视;更多 的是影视制作公司、机构参与进来,在 3D 立体广告片、 3D 立体城市宣传片、3D 立体企业宣传片、3D 立体纪录片等多种影视制作中形成 3D 立体拍摄制作的新型影视制作模式,扩大 3D 立体影视制作的覆盖面,进一步推动 3D 立体影视制作产业的发展。2、没有统一的 3D 立体内容格式标准。当前存在多种 3D 立体格式,多数公司的 3D 立体产品无法兼容各种 3D 立体格式内容,导致用户在使用时遇到很大的麻烦。3、缺乏 3D 立体终端显示、编码、传输等行业标准。4、3D 立体显示观看的健康标准规格等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