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的实践研究【摘要】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要合理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方式,为每个儿童提供充分活动和发展的条件,使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发展。幼儿的游戏方式应根据其不同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合理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并注意混班、混龄活动结合。而生活活动的组织要点则强调生活教育要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本研究以“生活休闲吧”游戏为载体,将生活教育融入真实的游戏情境中,通过混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式,作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角色游戏的有效补充,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游戏情感的体验。在混班游戏中,来自于
2、不同班级的孩子构成了更多维度的小社会群体,幼儿有了更多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他们会面临更多平时在同班游戏中无法遇到的情景和事件,会接受更多的挑战,会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在各类生活情境中有了更多发展的空间。【关键词】生活休闲吧:指为幼儿探索的一种在幼儿园模拟参与社会生活的独特游戏形式,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热点、时尚、新颖的元素选择幼儿感兴趣并符合其生活经验的社会性活动内容,创设接近于真实生活的游戏情境,以各种“休闲吧”的区角形式组合于专用活动室内,在特定时间让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类游戏。混班游戏:混班游戏主要是指不同年龄段或不同班级的幼儿,在同一时间段内和同一活动区域中共同进行游
3、戏的形式,混班游戏可以拓宽幼儿游戏的范围,帮助幼儿打破班级界限,提高主动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伙伴的能力,有利于游戏情节的发展和游戏水平的进步。一、问题提出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方式应根据其不同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合理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并注意混班、混龄活动结合。游戏是一种基于幼儿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作为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影响。而在生活活动的组织要点中,强调的是生活教育要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因而,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其创设良好的、适切的混班游戏
4、大环境,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在宽松的游戏状态下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如今的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公寓式居住环境中邻里间较少来往,造成孩子在幼儿园以外的日常生活中缺少与同龄孩子相互交往和共同游戏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们又大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日活动,固定的老师加上固定的同伴,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教师包办游戏区域的划分、游戏内容的设定和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中只能被动地摆弄玩具,单纯模仿成人生活中的活动,他们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另一种是限制了游戏水平的提高,幼儿长期生活在同一个群体中,交往的范围有限,遇到的
5、问题重复,游戏的情节得不到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因此,本研究以“生活休闲吧”游戏为载体,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情境,采用混班交往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指导策略,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在混班游戏中,孩子们有了与更多同伴共同游戏的机会。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经验水平的幼儿走到一起,构成了更多种类的小社会群体,摆脱了以往班级游戏固定的交往群体,随着游戏环境的扩大和游戏伙伴的增多,孩子们之间有了更多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分享交流的机会。在混班游戏中,幼儿会面临更多以往无法体验的事件、从未接触的问题和更多有新意的挑战,从而有了更多发展的空间。“生活休闲吧”游戏与班级的角色游戏既有联
6、系又有区别,它的游戏背景来源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有些游戏内容在班级教室角色游戏中也有,因此幼儿在参与“生活休闲吧”游戏前是有一定经验的,而有这些经验的孩子会通过混班游戏的形式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与之交往的同伴。“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就是这样以它特有的生活气息让孩子们相互传递游戏的快乐,实现共同发展。二、研究方案(一)研究目标通过对本园中大班幼儿游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生活休闲吧”游戏为载体,开展对中大班幼儿混班游戏组织形式和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分析混班形式对促进幼儿游戏水平发展的实效。(二)研究内容1、幼儿园中大班角色游戏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研究2、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组织形式的研究(1)
7、异龄混班的组织形式(2)兴趣混班的组织形式(3)性别混班的组织形式3、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1)平行参与的指导策略(2)现场互动的指导策略(3)问答疏导的指导策略(4)暗示鼓励的指导策略4、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成效的调查与分析的研究(三)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综合的全面掌握幼儿的发展情况。2、行动研究法:用于“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组织形式的研究、混班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等,在实践中做好记录、反馈、资料收集,并在行动中对目标、内容、实施方案进行适当调整。3、经验总结法:结合教师在课题实施中的案例经验及数据材料,客观地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和总
8、结。(四)研究过程准备阶段:2010 年 8 月2010 年 9 月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找情报资料;2、拟定课题研究计划。实施阶段:2010 年 9 月2011 年 10 月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科学具体的观察记录表,明确研究目标和操作步骤2、实施研究方案,做好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及时掌握中大班幼儿在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中的第一手资料。3、收集观察记录、整理资料:发放观察记录表,及时调整完善研究计划,进行信息反馈及资料整理。总结阶段:2011 年 10 月2011 年 11 月整理加工资料、完成结题的各项工作,总结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三、研究结果(一)幼儿园中大班角色游戏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研
9、究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通过教师评价的方式,调查周浦幼儿园中大班年级中 90 名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从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使用、游戏纠纷的解决、游戏语言的运用、游戏情节的发展等六个维度设置题项,结果如下表:游戏内容的选择 游戏角色的分配 游戏材料的使用调查内容 教师帮助 听从同伴 自主选择 坚持己见 服从他人 团体协商 从不整理 结束整理 随时整理结果 22% 60% 18% 40% 29% 31% 33% 56% 11%游戏纠纷的解决 游戏语言的运用 游戏情节的发展调查内容 蛮不讲理 寻求帮助 协商解决 被动表达 愿意表达 主动表达 操作模仿 生活再现 想象拓展结果 23
10、% 58% 19% 15% 42% 43% 26% 59% 15%由“游戏内容的选择”可以看出,只有 18%的幼儿在进入游戏前较快地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其余的幼儿都对周围的同伴或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幼儿参与游戏的时间、影响了游戏中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体验。由“游戏角色的分配”看出,31%的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协商同一个游戏内容中角色的分配,有相当部分的幼儿坚持自己想要的角色,需要花费时间去自行协调或者教师介入,由此会有幼儿在游戏中感觉自己的快乐打了折扣,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戏的愉悦程度。在“游戏材料的使用”中只有 11%的幼儿会随时整理游戏材料,这些随时整理的幼儿就相对于其他
11、不整理的幼儿少了更多语言和行为交往的机会。在“游戏纠纷的解决”中只有 19%的幼儿能自行解决游戏纠纷,有将近一大半的幼儿都将解决问题的皮球抛给了老师,而协商解决的比例是最小的,可见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商”是有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较低的。在“游戏语言的运用”中看出,43%的幼儿能主动表达,或许是从小班开始的角色游戏中同伴的多次参与和合作已经较多的失去了新鲜的吸引力,于是有较多的幼儿将注意力放在了游戏材料和摆弄上。从“游戏情节的发展”看出,只有 15%的幼儿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延伸开展情节丰富的游戏,可见幼儿相互之间的游戏交往水平是较低的。通过以上调查发现,以班级独立个体为单位开展的游戏中
12、,幼儿的行为和交往是存在诸多问题的,虽然这种问题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数值进行比对,但是还是可以看出,幼儿在游戏中对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使用、游戏纠纷的解决、游戏语言的运用、游戏交往情节的发展等六个方面值得教师去思考和关注,旨在通过以生活休闲吧为载体采用纵横交织的混班游戏形式、灵活多变的指导策略去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身心全面发展。(二)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组织形式的研究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在各班教室开展的角色游戏还是在专用活动室进行的其他游戏,基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二、三十个孩子共同参与游戏。实践本研究时,我们开拓思路,打破这种单一的组织形式,既有纵向的异龄混班,又有横向的同龄
13、混班,以这种纵横交织的组织形式,让幼儿有更多的游戏伙伴,有更多的交往体验,在更大范围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1)异龄混班的组织形式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年龄小的孩子往往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耍而较为排斥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的确,和大孩子一起玩耍往往得益的是小的,那么大孩子就真的没有任何进步吗?请看在异龄混班“大食代”三次游戏中幼儿的交往发展轨迹:【案例一】大班幼儿 A :“你们做服务员,服务员在外面的。 ”边说边推着一个戴服务员标志的中班幼儿 C 走向“厨房”外。A 转身又对中班幼儿 B 说:“你也做服务员,服务员去外面。 ”B 表现出不情愿,看了一下外面:“已经有服务员了。 ”A:“
14、服务员要两个。 ”边说边看了一下,A 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服务员,外面已经有两个服务员了,A 不再说什么,就走了。A 四处看了一下,又过来对正在忙碌的 B 说:“我是经理。 ”说着把 B脖子上经理的牌子摘下,戴到自己的脖子上(原来他四处在找他的经理牌)。然后开始在厨房里忙碌,B 也不说什么,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继续低头做他的食物。在这第一次的中大班混龄活动中,孩子的交往能力显然是欠缺,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中大班幼儿互相之间的熟悉程度不够,大班幼儿 A 对中班幼儿 B 的引领是较为欠缺的。游戏刚开始时,A 作为经理,分配了中班弟弟的角色,从中班的弟弟很服从他的决定中可以体现出幼儿对比他们大的同
15、伴是很信服的,大孩子有时候比老师更有影响力。但从中班幼儿的表现来看是默认并认同了大班哥哥的行为。【案例二】客人(大班幼儿)转身喊服务员,大厅里只剩下服务员 B(中班幼儿) ,可是他就站在客人前面,却不为所动,客人也没有在意到这个服务员。A听到了客人叫唤(他刚送完宣传单回来)就忙过去服务,然后 A 有模有样给客人下单,然后拿着单去了厨房,厨师正在忙碌,A 进了厨房,就开始自己做起来并拿给了客人。B 看着自己的服务员工作被 A“抢”了,很不服气地上前理论:“你又不是服务员。 ”于是跑到自选货架前拿了一盆色拉模仿 A 招待客人的腔调端到了客人面前。接下来有客人来,C 就抢在 A的前面招呼客人,只是言
16、语用得不够恰当,于是 A 就时不时地过来“教训”一番。这一幕看似两个孩子很不协调,A 的角色意识还不强,作为经理的生活经验还是有所欠缺的,可能是因为生活中很少接触经理这个职业,他们更为了解和熟悉服务员和厨师。但是 B 已经吸收了 A 行为的影响,尝试着通过自身行为再现,A 和 B 有着行为上和语言上的交往,B 和客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交往,A 能够从 B 接待客人的行为中发现与实践社会交往不相符合的地方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纠正,两个幼儿在这些交往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案例三】B(中班幼儿)和 A(大班幼儿)进入游戏前已经在争论谁做经理谁做服务员,最终 A 以年龄大的做经理为理由获得
17、了这一职位。不一会儿,客人来了,这次 A 没有“抢”客人,叫来了低头只顾摆弄厨房餐具的B:“客人来了,不要玩了。 ”于是 B 去招呼了客人,这次 A 也没有“教训”B 哪里不对,但是当客人没有付钱就离开时,A 责怪 B:“他还没付钱呢,你真笨。 ”B 着急地说:“我去问他讨吧。 ”于是丢下其他客人追到了娃娃家找那位客人去了通过两个幼儿之间的表现可以看出语言交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A的社会经验带动了 B 的游戏交往行为,B 同客人的社会交往从端盘子等摆弄游戏材料的水平达到了运用模仿现实生活语言交往的水平,A 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运用已有的社会经验,帮助 B 更好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服务员,两
18、人在互动交往中“大孩子”获得更多的经验,在游戏中更好地引导“小孩子” ,更好地带动“小孩子” 。(2)兴趣混班的组织形式俗话说“物以类聚”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同样兴趣爱好的孩子喜欢扎堆儿一起玩耍。老师也普遍摸准了班内孩子各自的兴趣爱好,我们就以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进行了分组,开展了不同班级相同兴趣的混班游戏尝试。【案例四】某次我将喜欢绘画、手工等安静活动的孩子分在了 A 组,平时喜欢运动、音乐等好动的孩子分在了 B 组。首先我观察了他们选择的游戏内容,A 组孩子选择了“大食代”和“邮政局”游戏,B 组孩子选择了“应急中心”和“我型我秀”游戏。A 组的孩子进入“大食代
19、”和“邮政局”后先安静有序地商量角色的分配,然后穿上各自的服装开始游戏;而 B 组的孩子进入“应急中心”和“我型我秀”后只有一两个试图拉着别的同伴分配角色,但是由于其他同伴急着摆弄房间里的材料,也就抛开商量角色这码子事自管自一头扎进了游戏中。在活动的进展中,B 组“应急中心”的孩子最忙碌,特别是几个男孩子不停地推着工程车来回奔波,只有钱安奇离开去邮政局领钱去了一次“健康俱乐部” 。而 A 组“邮政局”和“大食代”的孩子在客人不多的情况下,基本每个人都去了不同的区域交往。由此可见,两组不同兴趣孩子的游戏交往表现是有明显差异的,由于是第一次这样的分组,A 组的幼儿能较好地遵守游戏规则,愿意主动地去
20、其他区域交往,但是当有其他区域的孩子来的时候,被动交往的能力就有所减弱。而 B 组幼儿外向好动的兴趣指向得到了同组幼儿的强化扩大,于是完全忽略了游戏的交往,沉浸于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之中。【案例五】今天是第四次兴趣混班游戏了,较前几次幼儿之间更加熟悉,交往能力也有所提高。A 组的幼儿感觉由于自己的招呼客人的热情度不够而发生几次客人的“投诉” ,于是今天 A 组幼儿进行了主动的任务分配,桐桐要求多多先招待来做家里玩的客人,如果人很少就去健康俱乐部主动邀请。再转身看 B 组的幼儿,今天少了跑东跑西的现象,也或许是今天他们选择的是邮政局的游戏,几个孩子琢磨着领钱的人排队太长,想个办法怎么才能不影响后面
21、画信封的人,于是安奇主动跑出柜台充当了维持秩序的保安。同前几次的游戏相比较,不同兴趣的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同伴之间意识到了自身的某些行为影响到了游戏的快乐程度,于是互相适应、尝试改变、逐渐磨合,使游戏的快乐体验得以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同步的锻炼。由此可见,尽管不同班级相同兴趣的孩子混班在一起,但是兴趣就像一块磁铁,会把他们牢牢的吸附在一起,在生活休闲吧这样宽松自在的游戏背景下,孩子的兴趣能量得以自然的发挥,游戏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更有效的提升。(3)性别混班的组织形式人类社会有性别之分,就决定了不同的性别趋向,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活动,在孩子的游戏世界中,这样的趋向同样明显
22、。【案例六】有一次我带了大一班和大二班两个班级的弟弟进入休闲吧游戏室,场面可谓精彩纷呈,刚进入游戏室,尽管事先说好每组六个孩子自由组合后再进入区域,男孩子们还是为了谁和谁一组、自己一组应该参加哪个游戏而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无奈之下,我只好出面指定了分组和游戏内容,纠纷才算告一段落。刚擦去额头的汗,健康俱乐部的男孩子们又闹开了,这一次我干脆不去理睬他们,只要不打架,看他们能闹出个什么结果,幸好这几个男孩子不是蛮不讲理的,所以在争执了几句以后,周健一和黄怡航为了不至于大家都玩不成,委曲求全地戴上了护士帽、穿上了粉红色的护士衣,开始了他们颇感委屈的游戏之旅。 于是我不禁为自己刚才没有贸然进入而暗自庆幸
23、,我又一次让孩子们自己解决了一次纠纷。于是在活动的评价中,我讲了这两个事件,让孩子们评判哪一组的孩子最聪明,为什么聪明,几个平时最遵守游戏规则的男孩子说出了自己解决矛盾最聪明的理由,但是几个平时淘气、任性的男孩子却似乎没有听懂其中的含义。【案例七】接下来的几次性别混班游戏中,这样的矛盾依然会持续上演,只是频率和强度在逐渐降低,在第六次游戏时我蓦然发现争吵的声音没了,细观男孩子们已在不经意间分配好了角色,强势的黄怡航因受到同伴的“炮轰”而不再张牙舞爪地“抢夺”角色,为了同伴的认同,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并愿意配合同伴的游戏行为。可见在生活休闲吧中,仅有男孩的游戏和男女孩都有的游戏是两种不同的情形。原
24、本适应有强势和男孩和弱势的女孩共同游戏,到了谁都不愿让的男孩团体中,男孩们意识到了自身的任性妄为会威胁到自己的游戏地位,于是改变原先的交往行为,采取适应“小社会”的交往举动,更好地融入团体,这不正是我们现实社会中对变化环境的适应吗。由以上三种纵横交织的混班游戏形式中,可以看出异龄混班和同龄混班是各有优势的。在同龄混班中,幼儿有着较为接近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在游戏的交往中往往比较顺畅,发生不同意见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在几次混班互相之间熟悉了之后,会有更出彩的游戏表现。而在异龄混班游戏中幼儿会面对更多意想不到的状况,而这些状况往往以班级集体游戏中无法遇见的,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情
25、境,而当大班幼儿面对比自己小的中班幼儿时,无形中感到了自己的必须强大才能符合“哥哥姐姐”的身份,于是大年龄幼儿成了解决问题的高手,而小年龄幼儿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看到了解决问题不仅仅只有老师才能完成。于是他们有了更贴近自我的模仿和学习对象,这样异龄混班游戏形成了结对互相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三)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在生活休闲吧的游戏指导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幼儿游戏中不同的表现和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教师无论是以游戏者身份,还是旁观者身份,灵活地综合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法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平行参与、现场互动、问答疏导、暗示鼓励等。(1)平行参与的指导策略教师以同
26、等于幼儿的身份加入游戏,以游戏的平行行为对幼儿进行无声的指导。当教师加入到游戏中时,孩子会玩得更带劲儿,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弱,社会经验相对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例如,在应急中心游戏中,孩子想模仿马路中的隔离带使用泡沫积木建构,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生活经验,就造成了中间没有路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戴上安全帽、拖着工程车以平行游戏伙伴的身份来到他身边,也拿一堆积木造一个有路口十字马路,这样孩子就在自然的游戏情景种了解了马路是有路口的。这种平行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坚持游戏的兴趣,同时成人的行为本身已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
27、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2)现场互动的指导策略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游戏中,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和激发幼儿的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性经验,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又如,在中大班混龄的邮政局游戏中,到邮政局领钱的幼儿很多,其中不乏对规则理解不清楚的中班幼儿,教师可扮演顾客到柜台前询问:“我用什么来取钱?”“信封的邮票应该贴在哪里?”“我买的蛋糕可以快递到娃娃家吗?”等问题。在和大班幼儿扮演的柜台工作人员的一问一答中,帮助幼儿拓展了邮政局的相关社会经验,同时帮助幼儿获知了和
28、柜台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的语言和行为,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经验,进行下一步更为有效的社会交往行为。(3)问答疏导的指导策略教师以观察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从观察的依据来干预幼儿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避免以教师的意志代替幼儿意志。作为观察者的经验引领要直白明了,是对幼儿的明确指导。当幼儿游戏行为出现错误的、危险的倾向,如娃娃家的妈妈一个劲不停往“宝宝”嘴里塞蛋糕,或者出现争取游戏角色、争夺玩具而打架的过激行为,有的孩子喜欢打扰同伴的游戏、影响了其他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时,教师就可以及时介入用直白的语言加以阻止并调解,保证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教师可以运用询问、提问、建议、谈
29、论等鼓励、启发、肯定、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使用询问时教师可采用“你在做什么” 、 “发生了什么事?”等。询问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用语言整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提问是指教师采用问题的方式鼓励、引导幼儿探索、思考与表达,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主,例如“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有多少药瓶呢?” 、 “为什么你要收他五块钱、她收了三块钱”等。教师可对正在进行着的游戏进行个别式的评价,也可在游戏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讨论。比如使用“这个隔离带是你建的吗?真漂亮。 ”“今天多多扮的厨师真能干”等。问答不能面面俱到,点到为止。(4)暗示鼓励的指导策略教师还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态等非语言手段的适当暗示
30、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社会性行为。例如,老师让幼儿做蛋糕,做好了以后可以招待客人了,璐璐按照纸盒里现成的模子压好蛋糕后,放在盘子里发现蛋糕太大了。而安奇已经端着大小正合适的蛋糕有模有样地去招待客人了,璐璐用求助的眼神看老师,希望得到帮助。但老师只对她笑着点点头,这样的动作和表情让璐璐明白了老师希望她自己动手解决,璐璐低下头继续摆弄盘子里的蛋糕,并不时地抬头看一眼老师,老师每次都报以微笑。老师的关注使璐璐坚持探索。她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使蛋糕适合盘子的大小,摆弄了许久,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脸憋得通红。这时,老师在边上用手对她做了一个“切”的动作,璐璐马上明白了,用玩具菜刀切去了蛋
31、糕的一个角,高高兴兴地端着盘子去招待客人了。在这个例子中,老师并没有语言的表达,但是她很好地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在游戏过程中的教育手段是一个开放性的与幼儿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判断和技巧,并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实践中能够灵活机动地运用,所以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充分体现了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可见教师的指导策略对于幼儿游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时候不仅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而且要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同时要有聪慧的分析能力。指导策略特定于某个情景、某个事件没有固定的模式,是灵活多变的。特别是生活休闲吧,是一个与班级集体游戏背
32、景完全不同的游戏场景,混班的组织形式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模式,因此在以混班纵横交织的组织形势下,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指导策略才能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水平和能力的发展。020406080100教 师 帮 助 听 从 同 伴 自 主 选 择前 测后 测020406080100坚 持 己 见 服 从 他 人 团 体 协 商前 测后 测020406080100从 不 整 理 结 束 整 理 随 时 整 理前 测后 测020406080100蛮 不 讲 理 寻 求 帮 助 协 商 解 决前 测后 测(四)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成效的调查与分析的研究经过一年时间中大班幼儿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的开展,教师对幼儿在游戏
33、内容的选择、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使用、游戏纠纷的解决、游戏语言的运用、游戏情节的发展等六个题项进行测评,得出以下图表:题一 游戏内容的选择 题二 游戏角色的分配题三 游戏材料的使用 题四 游戏纠纷的解决020406080100被 动 表 达 愿 意 表 达 主 动 表 达前 测后 测020406080100操 作 模 仿 生 活 再 现 想 象 拓 展前 测后 测题五 游戏语言的运用 题六 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内容的选择 游戏角色的分配 游戏材料的使用调查内容 教师帮助 听从同伴 自主选择 坚持己见 服从他人 团体协商 从不整理 结束整理 随时整理前测 22% 60% 18% 40% 29
34、% 31% 33% 56% 11%后测 15% 12% 73% 25% 12% 63% 8% 19% 73%游戏纠纷的解决 游戏语言的运用 游戏情节的发展调查内容 蛮不讲理 寻求帮助 协商解决 被动表达 愿意表达 主动表达 操作模仿 生活再现 想象拓展前测 23% 58% 19% 15% 42% 43% 26% 59% 15%后测 7% 16% 77% 7% 11% 82% 19% 41% 40%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对中大班的 90 名幼儿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从以上的对比图中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使用、游戏纠纷的解决、游戏语言的运用、游戏情节的发展等六个方面
35、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中,需要教师帮助的较小幅度的减少了人数,而自主选择的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十三,说明幼儿通过混班游戏自主意识有了明显提升,能在游戏中自主自愿地体现自我价值。在游戏角色的分配中,幼儿从服从他人的被动状态到团体协商的主动状态,数值的反向升降可以反映出幼儿的团体合作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意识到游戏是团体的,自身是团体的一份子,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使游戏更快乐。在游戏材料的使用中,整理游戏材料的良好常规明显上升,说明小的幼儿受到了大的幼儿的影响,大的幼儿受到了小的幼儿的鼓励,双方的良好游戏行为进入了肯定、鼓励、模仿、强化的良性循环状态。在游戏纠纷的解决中,蛮不讲理的幼
36、儿明显减少,而协商解决的大幅提高,说明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导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幼儿在混班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幼儿的“情商”潜能是无限大的。在游戏语言的运用中,无论是中班还是大班幼儿,语言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过程是不经意的,也是混班幼儿情境下必然的。在游戏情节的发展中,幼儿在游戏中生活再现的数值稍有下降,而拓展想象的数值略有上升,可见孩子们的无限创造能力随着混班游戏的进行得到了提升。以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以混班形式开展的“生活休闲吧”游戏中,教师采用纵横交织的组织形式、灵活多变的指导策略,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和交往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可见开展“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的实践研究对幼
37、儿游戏行为的发展和游戏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四、思考与建议生活休闲吧混班游戏的开展,无论是幼儿的发展还是教师的发展都收获颇丰,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以下的问题:研究时间较短,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推广型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青年教师面对不属于自己班级的孩子时如何观察、如果判断其年龄特点并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存在疑惑;生活休闲吧中混班的游戏形式能否应用于日常班级中其他形式的自主游戏等。这些问题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都将成为我后续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2(美)伊利莎白琼斯, (译)陶英琪。 小游戏大学问: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3(美)马乔里可斯特尔尼克, (译)邹晓燕。 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4 葛晓英混龄班幼儿教育活动实例2011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