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8 页莒县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 H2O2分解产生 1mol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46.021023B室温下,pH=3 的 CH3COOH 溶液与 pH=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pH7C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腐蚀D一定条件下反应 N23H 2 V2O5 高 温 、 高 压催 化 剂 浓 硫 酸 180催 化 剂 充 电放 电 催 化 剂 放 电充 电 2NH3达到平衡时, 3v 正(H 2) = 2v 逆(NH 3)
2、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HCO3+Ca2+OHCaCO3+H2OB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2H +SO42+Ba2+2OHBaSO4+2H2O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2H +O2H2O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32+2H+CO2+H2O3 常温下, pH=10 的 X、Y 两种碱溶液各 1mL,分别加水稀释到 100mL,其 pH 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前,两种碱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X 溶液的碱性比 Y 溶液的碱性强C完全中和 X、Y 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 VXV Y
3、D若 8a10,则 X、Y 都是弱碱4 用四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A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 饱和 Na2CO3溶液B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 CaC12溶液C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1O) 2溶液D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 澄清石灰水第 2 页,共 8 页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又变浑浊5 有等体积、等 pH 的 Ba(OH) 2、NaOH 和 NH3H2O 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 V1、V 2、V 3,则三者
4、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V3V2V1 BV 3=V2=V1 CV 3V2=V1 DV 1=V2V36 有一包白色粉末,由 BaCl2、K 2SO4、CaCO 3、NaOH 、CuSO 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它的成份,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aCl 2,CaCO 3一定存在, NaOH 可能存在BK 2SO4、CuSO 4一定不存在CK 2SO4、NaOH、CaCO 3、 BaCl2一定存在,K 2SO4可能存在DC 为单一溶质溶液7 用氯乙烷制 1,2-二氯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 )ABCD8 一种新型的“锂- 呼吸 CO2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5、确的是A该装置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利用该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 CO2的排放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CO 2 + 2e- = C2O42-D每生成 10.2g Li2C2O4,有 0.2mol Li+从正极迁移至负极第 3 页,共 8 页9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结构,下列不可以作为事实依据的是A苯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B苯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C苯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 H2反应生成环己烷 D邻二氯苯只有一种结构10某温度下,某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CO(g)+H 2O(g) H2(g)+CO 2(g) H0。当反应达平衡时,
6、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 n mol,欲使 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A升高温度 B再加入 2n mol H2C再加入 n mol CO 和 n mol H2O D再加入 2n mol CO2和 2n mol H211某磁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xS(S 为-2 价),既含有 Fe2+又含有 Fe3+。将一定量的该磁黄铁矿与 l00mL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注:矿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生成硫单质 2.4g、FeCl 20.425mol 和一定量 H2S气体,且溶液中无 F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00mL 的盐酸中 HC1 物质的量浓度为 7.5mol/
7、LB生成的 H2S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24LC该磁黄铁矿中 FexS 的 x=0.85D该磁黄铁矿 FexS 中,Fe 2+与 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12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用于验证木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中含有 CO2C D用于除去 CO2中的少量 HCl 用于制备蒸馏水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l 2O3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它不是 Al(OH) 3对应的氧化物B因为 Al2O3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CAl 2O3能跟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DAl 2O3能跟强的酸碱溶液反应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 4 页,共 8 页A乙
8、醇的沸点低于丙烷B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CH 2=C(CH 3) 2的名称是 2-甲基-2-丙烯D对二甲苯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2 个吸收峰15两种不同的烃 CxHy 和 CaHb 不论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 O2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不变,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CxHy 和 CaHb 分子中氢原子数一定相等B可能是 C2H4和 C3H6的混合物CCxHy 和 CaHb 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CxHy 和 CaHb 的最简式可能不同16有容积不同的 X、Y 两密闭容器,X 中充满 CO 气体, Y 中充满 CH4、O 2、N 2的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测得两容器中气体密
9、度相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Y 容器中 CH4、O 2、N 2的质量之比可以为 16 3BY 容器中 CH4、O 2、N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 13 6C两容器中所含气体分子数一定不同D两容器中所含气体的质量一定不同17【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 2017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乙酸、乙醇、四氯化碳C苯、乙醇、四氯化碳 D溴苯、乙醇、乙酸18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B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C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
10、石和石英砂D长石(KAlSi 3O8)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 K2OAl2O36SiO219反应 A+BC( H0)分两步进行: A+B X(H0),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20【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 2018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列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第 5 页,共 8 页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A CH3COOHCH 3CH2OH CH3COOCH2CH3 酯化反应B CH4Cl 2 CH3ClHCl 置换反应C CH2=CH2Br 2 CH3CHBr2 加成反应D Br2 HBr取代反应AA BB CC DD二、填
11、空题21(1)aH 2 O2bO 3= cO2dH 2O 中,a:b: c:d 为_。(2)3S6KOH=2K 2SK 2SO33H 2O 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 _。(3)5NH 4NO3=4N22HNO 39H 2O 中,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4)12.4 g Na 2R 含 Na 0.4 mol,则 Na2R 的摩尔质量为_,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5)体积均为 aL 的硫酸钾、硫酸锌、硫酸铁溶液,均能和 bL1mol/L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硫酸钾、硫酸锌、硫酸铁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_。22化学反应原理对生产有重大的指
12、导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两个温度相同的密闭容器 A 和 B,容器 A 保持容积不变,容器 B 保持压强不变,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 A、B 中分别充入等量的 C(碳)和 H2O(g),发生反应:C(s)+H 2O(g) CO(g)+ H2(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并分别达到平衡。H 2O 的体积分数:V(A)%_V(B)%。(填“” 、“ 不变 向正反应方向 110-12 1:1023(1) (2 分)(2)a c(2 分)(3)4FeS 215O 2 14H 2O 4Fe(OH) 3 8SO 4216H +(2 分)(4)起氧化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NaClO 溶液为碱性,当加入量大时
13、,溶液碱性增强,NaClO 溶液浓度增大,水解程度降低,次氯酸不易生成,所以 As()氧化率降低。(2 分)(5)HClOH 3AsO3 H2AsO4Cl 2H +(2 分,写 ClO 参与反应的 1 分)24(1)15.6g Na 2X 含 Na+0.4mol,则 Na2X 的摩尔质量为 78gmol 1 ,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 (2)质量分数为 36.5%的盐酸密度为 1.19g/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1.9mol/L (3)将 4g NaOH 溶于 36 g 水中,可使溶液中 H2O 与 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0:1,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4)标准状态下,672ml 某气体质量为 0.84g,该气体摩尔质量为 28g/mol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1)依据 M= 计算;(2)依据 C= 计算解答;(3)根据 n= 计算 4gNaOH 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水的物质的量,根据 m=nM 计算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m(水)+m(NaOH ),溶液质量分数= 100%;【出处:21 教育名师】(4)依据 n= = 计算解答;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