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缘看世界--中亚部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13039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缘看世界--中亚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地缘看世界--中亚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地缘看世界--中亚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地缘看世界--中亚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地缘看世界--中亚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亚东西方文明的枢纽地区之前本贴的分析都是围绕着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换句话说也就是围绕着海权在说的。不可否认,在地理大发现之后,权力和利益的斗争更多的体现在对海洋的争夺上了。但在此之前,地球的文明中心仍然是欧亚大陆(包括北非) ,也就是麦金斯所说的世界岛。这片文明的发祥地被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分成了东、西、南三块。西面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东面是以黄河流域为发中心的“东亚文明区”,南面则是次大陆上的“南亚文明区”(一般也被划入东方文明)。而连接这三大文明区的枢纽地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中亚地区。在开始分析中亚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中亚的地理范围,即哪里才是中亚。先看看行政区划上的

2、中亚。图:亚洲地缘结构图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整个亚洲的区域划分。既然中国在东方,那我们就从东边说起吧!东亚包括中、日、朝、韩。当然俄国也想介入东亚的事务,不过它在外东北的那点土地并不足以让他成为东亚国家。所以在政治上一旦要将俄国也考虑进来的时候, “东北亚”一词的表述会更加精准;北亚俄国的亚洲部分也就是西伯利亚地区,再加上蒙古。这一地区在古典时期曾经影响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发展。但在现代,一个没有出海口又地广人稀的区域,并没有单独的影响力。以至于这一地区经常不得不硬挤入东亚地区以获得团队的力量。东南亚中南半岛和南海周边的那些岛国组成了这一地区。过低的纬度和过于边缘的位置,使得这一地区无论在古典时期

3、还是在现代社会,都处在其他地区的文化阴影之下。从地缘的角度看,安于一个二流的角色也许是明智的选择;西亚这一地区的主体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那些国家。从方位上来讲,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土耳其也经常被划入西亚地区。不过土耳其人急于脱亚入欧,并不情愿与它的穆斯林兄弟们为伍。因此现在谈及西亚时一般也就不包括它了。联合国将从苏联分裂出来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也包括在西亚中,这从地理上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鉴于他们与欧洲的渊源,他们比土耳其更不愿意做为亚洲的一员)伊朗一般也被划为西亚,从地缘位置和宗教上,似乎也是正确的。不过我更愿意把它划为中亚的2一部分(具体原因稍后会说)南亚这一概念就比较清晰了。起码我们已

4、经花了很多时间在讲印度。这一地区包括印度和他周边的那些小国,当然也包括它的死敌巴基斯坦。这一地区比中南半岛的优势在于更接近文明的起源地(两河流域) ,当然这是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的。地缘优势是它现在敢于向一流国家发起冲击的重要基础。中亚中亚地区目前在政治上一般指从苏联分裂出来的五个国家,即所谓“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已经有朋友注意到了,对于中亚的边缘我有意用了过渡色。其实政治家们决定的国境线并不能真正反映地缘结构,这一点在每个区域都存在(比如中国的版图就不仅包括东亚地区) 。之所以特别在中亚地区加以处理,是因为我们今天要开讲的是中亚,

5、因此需要给予特别的待遇。刚才说了,我并不愿意把伊朗划入西亚地区。事实上伊朗高原上的另一国家阿富汗就经常在中亚和南亚中摇摆,当然这是被动的被“专家”们划来划去。在北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哈萨克斯坦的北部其实已经伸入了北亚地区了。而在东部,无论是从地缘上还是文化上,很多时候中国的新 J 地区更适合与这一地区一起研究。当然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我们并不会看到这一地区被公然划入中亚。不过既然大家希望看到一个更全面的分析,那我不得不将伊朗高原中亚五国新 J 地区划入一个“大中亚”的概念一起分析。声明:这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无关政治“大中亚地区”可以依地缘特点分为三个板块:一、伊朗高原这一地区位于“大中亚地区

6、”的南部,它的战略地位可以说是世界级的(至于有多重要,一会分析) 。在这一高原上总共分布着二个半国家,即西部的伊朗、东北部的阿富汗,西南部则3位于巴基斯坦境内(占了巴的一半,另一半为印度河平原)二、中亚五国这一地区地理特点是“平”,包括大片平原和一些较低的丘陵。不过千万不要把平原理解成沃野千里。 “平原” 只是说他的海拔低,事实上在这一地区的大部分为荒漠。由于地处内陆,所有的河流都因为没有出海口而被自我消化了。当然同样的也就享受不到海洋所带来的温润空气了。三、西域事实上无论是中国方面命名的“新 J”,还是泛突主义者臆想的 “东突厥斯坦”都带有太多的政治意味了。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也许汉朝人以自己

7、为中心为它取的“西域”之名会更为合适。也许这并不是一个国际性的名称,不过既然欧洲人能够以自己为中心将亚洲划分为“近东”“ 远东”。那么中央之国似乎更有理由按自己的方位感为之命名。如果说伊朗高原的特点是“高”,中亚五国的特点是“ 平”,那么西域的特点就是“ 深”了。当然这个深是相对高度而不是绝对高度。西域的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即从北到南由同样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分割出准噶尔和塔里木两个盆地。这种特点也使也“西域”地区能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大中亚地区”的三个单元我们可以分块来分析。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伊朗高原”。我前面说过,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是世界性的

8、。其实大家应该有所感觉了,能够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之前仆后继的阿富汗就在这片高原的东北角。而这片高原的主要国家伊朗也正是美国的下一个目标。今天不能再继续了,上张图大家先看着。具体的分析明天写。祝大家晚安!在分析伊朗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够对“大东亚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虽然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已多有涉及,但并没有在一张图上系统的标出过。那么现在我们就看一看整个亚洲西部地区的地理结构。4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大中亚地区由于高山阻隔,基本是属于气候干燥的内陆地区。不过相比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还是可以更适合人类的生存的。尤其是在伊朗高原上面还诞生过

9、“波斯文明” ,波斯帝国亦曾经称霸一时。当然伊朗高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气候条件比青藏高原要好。事实上他的战略位置决定了他的命运。5我们知道,在人类的迁移过程中,山脉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一方面必须正视山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得益于山脉所提供的保护。这使得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圣山。那就让我们看看在这片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上都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山系)让我们先看看欧洲,整个欧洲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大平原地区。只是在他的北、东、南方向各有一条山脉(山系)将它保护起来。分别是:北面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这条山脉位于文明的边缘,由于山的那边并没有陆地了,所以它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为

10、欧洲大陆遮挡北冰洋的冷空气。东面乌拉尔山脉。作为横亘于欧亚大陆中间的一条山脉,他与南面的里海共同成为了欧亚大陆的分界线。而二者之间的那个缺口,就成为了欧亚游牧民族进出的主要通道。在有些时候它也起着传播文明的作用。南面阿尔卑斯山系。这是一条决定欧洲历史的重要山系。它的南面就是地中海,生活在这里的人按中国人的说法是“背山靠海”。既然有着如此优越的环境,那么在这里诞生了欧洲最初的文明也就不足为怪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条断断续续的山系,从巴尔干地区向西一直延伸到“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 。在其中还向北向南分出了一些旁支。由于它太过于零散,以至于其中的很多段都有其他的名字。而中间最主要的一段就被称作“

11、阿尔卑斯山”。正是由于阿尔卑斯山系的这咱特点,它又被地质学家们称作“阿尔卑斯褶皱带)现在说说非洲吧。非洲的地形可以说的上是南高北低,在我们目前所要关注的北部非洲应该说有两处地形需要关注:一处就是西北部与西班牙隔海相望的阿特拉斯山脉。不过这条山脉一般被认为是阿尔卑斯山系在非洲的延伸。另外一处独特的地理构造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东非大裂谷。这也是本州最触目最具特色的地形。大裂谷的北段被注入了海水,现在被称作“红海”,出于航运的需要,人类把亚非两地仅有的那一点陆地联系挖断。这条地峡目前叫作“苏伊士运河”。之所以要关注“东非大裂谷”并不仅仅因为它割裂了亚非大陆。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正是从这里

12、诞生的原始人类一次又一次的走出非洲,向欧亚大陆扩散。最后一次走出的人类成为现代人的直接祖先。6即使未经过任何的专业训练,你也能一眼看出,从这条大裂谷走出的人类在向北迁移时,他们所需要经过的第一块高地就是“伊朗高原”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向东方,如果说在这片被麦金斯称之为“世界岛”的大陆上,北、西、南都各自只有一条显著的地理特征的话。那么在他的东面情况就变得有些复杂了。在这一方向仅从山脉的角度我们大致就可以找到五条明显的山脉。包括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根据这些山脉之间的关系,我们大致又可以分成三组主要山系,包括天山阿尔泰山系;昆仑祁连山系;喜马拉雅山系。这三组东西

13、向的山系也将与之相邻的地区分割成了四个部分,即南亚次大陆青藏高原西域盆地地带蒙古高原。 (其实还有一条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系,不过被湮没在青藏高原上,作用不那么明显罢了)这些山系可以找到共同的源头,那就是伊朗高原西侧的“帕米尔高原”。虽然同为高原,但这个由多个山系汇集而成的高原可比伊朗高原要高的多。前者的海拔有 4000 米7700 米,而后者的海拔只有海拔 10001500 米。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伊朗高原能够诞生足够灿烂的文明,而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更多的是做为一个极限之地留在人们的印象中。事实上做为欧亚文明的另类东亚文明,在与西亚文明进行沟通时,其陆上的路线也正是延着这三条山系。虽然

14、路径艰难,千百年来东西方的沟通并没有断绝过。而在地球另一边的美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分析完欧亚非大陆四个方向的山脉走势后,我们自然的会把目光集中在这四大“龙脉”的汇集点。你看得没错,它就是“伊朗高原” 。我们可以看到在伊朗高原的北侧是欧亚游牧民族的必经之地图兰低地(也就是政治上的“中亚”)7;南侧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两河平原(现大部属伊拉克) ;西面是欧亚古典文明的交汇地安那托利亚高原(现基本为土耳其占据) ;东面则是东方各大山系的发源地帕米尔高原(现大部为塔吉克斯坦) 。基于伊朗高原如此重要的位置,将它称为欧亚非大陆的枢纽地区并不为过。我们还可以将它与上述四个地区合在一起,一同看作欧亚非大陆的腹

15、地。单从这些显著的地理特征也许并不能让人信服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毕竟世界是由人来创造的。不过人类文明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处的自然环境。那就让我们从文明的角度来探究一下这片高原的战略地位吧!从那张古典文明地缘结构图中我们发现波斯文明处在文明的包围之中,也就是说这些文明之间要开展交流很大程度要通过这个枢纽地区(其实青藏高原和东南亚地区也可以划出个“佛教文化区”,而这一文化区也在这一枢纽地区边上)唯一不与伊朗高原不相邻的就剩下独处于东方的“东亚文明”了。但这并不表示“东亚文明”就不会与伊朗高原发生关系了。事实上在这一地区在东西方交流中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东亚文明” 很大程度上是

16、独立发展的,但这并不表明它不需要与西方诸文明交流。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便是这种交流的典范。实际上丝绸之路并不止一条路线,最起码传统中认定的从西安出发的那条路线就可以分为三个支路。这三条支路在西域就是沿着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前进的。也可以理解为绕着那两个盆地前行。丝绸之路的这三条支线在走出西域后,实际上又分成了三路。除了北线走的是游牧民族一直在走的欧亚大陆的通道外(乌拉尔河) ,其他的两条都要需要通过伊朗高原。事实上“丝绸之路” 只是一个比较出名的标签。这并不代表东西方在开展以丝绸为主的贸易时,这些路线就不存在。可以说从人类走出非洲向东亚进发时,这些路线就有可能存在了。在天空和海洋

17、被人类征服之前,人类在陆地上也并未出现太大的技术突破。基于以前的“黄河文明中心论”,东亚其他地区业已存在的沟通路线并不为中国的专家们所重视。不过随着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中国的南方地区与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也浮出了水面。这一点很好理解,那么灿烂而又明显与黄河文明有着差异的文明,你不能想象它没有一条独立与其他文明沟通的途径。8这条从成都平原出发,经云贵高原入缅甸,到达印度的路线,实际上并不见得比北方的那些路径更加艰险。当然你可以选择到了印度就不再前进,不过如果还还想继续西进的话,那么伊朗高原就是你必须跨越的障碍。其实伊朗高原本身在商人的眼中并不会是一个障碍,而是另一个充满商机的地方。鉴于“丝绸之路”

18、的名声实在太响。这条南方的东西方大通道也被贴上了“南方丝绸之路”的标签。现在让我们在图上画出这四条决定东西方历史的通道。简单的数学算法也会让我们得出波斯掌握了 75%的东西方交流命脉的结论(由于北线掌握在游牧民族手中,这一比例也许会更高) 。当然这一结论是不考虑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下,不过即使在海上,波斯人也起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你并不应该为唐代长安城与广州城里住着那么多的波斯商人而感到惊讶,这一切都是地缘的选择。分析完了伊朗高原的在欧亚非大陆的战略地位。我们现在需要将镜头拉近一点,具体看看这片高原和与之相邻的那几块多事之地。在这里你将看到在国际新闻中出镜率很高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伊朗、阿富汗、

19、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开伯尔山口、瓦罕走廊、帕米尔高原。 。 。 。当然还有那让美国挥之不去的恶梦塔利班。9我们前面说过,伊朗高原的东面是帕米尔高原。我们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但最起码在当地人心目中帕米尔高原才是真正的“世界屋脊”(帕米尔就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之意)做为东方几大山脉的发源地,帕米尔高原的确当的起这一称号。其实帕米尔高原除了向东延伸出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几条重要山脉外,它向西也长出了一条山脉。这就是“兴都库什山脉”,正是这条横亘在阿富汗境内的山脉将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地区、伊朗高原连接在一起。也使得这三个地区最终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区。我们前面说过,伊朗高原的东面

20、是帕米尔高原。我们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但最起码在当地人心目中帕米尔高原才是真正的“世界屋脊”(帕米尔就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之意)做为东方几大山脉的发源地,帕米尔高原的确当的起这一称号。其实帕米尔高原除了向东延伸出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几条重要山脉外,它向西也长出了一条山脉。这就是“兴都库什山脉”,正是这条横亘在阿富汗境内的山脉将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地区、伊朗高原连接在一起。也使得这三个地区最终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区。兴都库什山脉有时会被当做“帕米尔”的一部分;而由于它的地形过于复杂,难以确定边界,有时也会跟伊朗高原放在一起研究。不过更多的时候它是做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存在。我们在

21、分析印度的地缘情况时说过,古印度印度的西面有一系列的高山做为屏障,这其中南面的部分属于伊朗高原边缘的山地,而北面的部分就是兴都库什山脉了。在回到阿富汗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大陆腹地这个概念做一个总结。我曾经把伊朗高原和他四周的图兰低地、安纳安纳托利亚高原(包括大高加索山脉) 、双河流域(延伸为整个阿拉伯半岛) 、帕米尔高原(包括兴都库什山脉) ,一起称之为欧亚非大陆的“腹地”。如果为了这腹地贴上政治标签的话,那么伊朗就是这块腹地的“中心地带”,其他四个地区包含的国家则是这块腹地的“边缘地带”。这四个边缘地带分别对它那个方向的地区具有枢纽做用。让我们为这这10些国家分分类:欧亚非大陆腹地中心地

22、带伊朗;欧亚非大陆腹地北边缘地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从地理上来讲,其北部及西部有部分不属于这一地区) ;欧亚非大陆腹地西边缘地带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欧亚非大陆腹地南边缘地带伊拉克及阿拉伯半岛诸国;欧亚非大陆腹地东边缘地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主要是它的东北部山地)谁控制了这块腹地,谁就控制了整个大陆的中心,也就掌握了这片大陆的战略优势。我们可以看看做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有没有认识到这块腹地的重要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做为“新世界岛中心”不可能会选一批平庸之辈做为智库。我们先看看西面,土耳其事实上已经不是一个问题,能够加入欧洲或说

23、加入美国的阵营正是它求之不得的。旁边的大高加索地区本来是俄国的势力范围,但格鲁吉亚已经和俄国人闹翻了,如果没有美国人的支持这是不可想象的。南面的伊拉克,这是美国决定用武力收伏的第一个地区(1991 年/2003 年两次海湾战争) 。在阿拉伯半岛的其他国家都已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情况下,这是最重要的地区当然不能例外。石油是造成它在四个“边缘地区” (腹地)中成为出头鸟的重要原因。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然老萨也不干净) ,能一箭双雕的事,谁都会优先考虑的。既然西边和南面都已经不是问题了,那么就要考虑东面和北面了。不过中亚五国虽然从俄国分离出来,但俄国人的余威还在,更何况东面的中国也已趁机渗入。

24、中亚地区目前尚能够从中俄两国获得足够的利益和保护,因此美国目前尚不能对这块腹地“北边缘地区”有太多想法。同样的道理,地位“东边缘地区”的帕米尔高原也只能先放在一边了。11不过地处“兴都库什山脉”的阿富汗就没那么幸运了。事实上这一地区由于纵深够长,无法绕过,战略地位目前比帕米尔高原要高很多(而且它有一条瓦罕走廊可以直通中国) 。因此在伊拉克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时,美国便决定动手了。当然拉登对美国的那次非对称战争是美国急于动手的直接动因。但即使没有 911,美国在解决完伊拉克以后也要控制阿富汗。并非只有美国人认识到了这块腹地的重要性。俄国人出于地缘上的优势,早就开始动手了。在将整个中亚地区和“西边缘地

25、区”的大高加索地区纳入国土后,阿富汗是帝国最急于控制的地区。如果得手,俄国人将基本控制整个东边缘地区。事实上他已经接近成功,从 1973 年至 1979 年 9 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 3 次政变,扶植傀儡政权。不过美国并不甘于放手这一战略要地,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就是那时被扶植起来对抗俄国人的。1978 年俄国人决定亲自动手,直接进入这一地区,阿富汗战争爆发(苏) 。事实上这一时期是俄国在地缘扩张上最后的辉煌时期。在同一时期苏联成功的拉拢了“中心地带”的伊朗做为盟友。后者与美国支持的伊拉克进行了一场长达 8 年的战争(19801988) 。不过这一切都在1988 年结束了,随之而来的事情相信

26、大家都已经清楚了。 (所以地缘政治只是用来指导战略方向的,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欧亚非大陆腹地”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从美国对军事手段的使用上看出些端倪来。在二战以后,美国共进行了 6 场战争,分别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入侵格林纳达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其实美国是被动参与的,如果不是社会主义阵营当时过于强势,美国其实是可以接受南北分治的。当然我们的教科书上不是这样说的,对于美国来说,海军基地是最重要的,和中国这样一个陆军大国在陆地上直接对抗,并不是它所愿意看到的,也没有必要。入侵格林纳达这个加勒比小国,属于清理门户了。当然对于眼皮低下的另一个更硬的

27、钉子古巴也并非没有使用军事手段,不过那一次是由中情局组织的古巴亲美势力进行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科索沃战争则是属于帮欧洲稳定后院了,巴尔干火药桶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这关系到美国在欧亚大陆代理人的直接利益,美国可是把它当成家事在处理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当然都有发起的理由(很容易找的,比如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我们只需关注美国对这两个地区战争的主动性和所投入的力量,就知道美国对它们的关注决非表面理由那么简单了。事实上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国际上就已经在猜测下一个目标是伊朗了。如果伊朗最终没有从内部变得对美国有利,也许这一切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可以说说“兴都库什山脉”在地

28、缘上的重要性了。它扼守了中亚地区与南亚地区的交通要道,以至于东亚、北亚地区如果想与南亚地区交流,很多时候都不得不通过这片复杂的山地。对于中国人来说兴都库什山脉与帕米尔高原中间那条狭窄的“瓦罕走廊”,并不仅仅是通往南亚地区的门户,在很长一段时间通往更加遥远的北非与欧洲也要经过这条走廊,并跨越“兴都库什脉”。在这条路线上最有名的一次旅行就是玄奘法师的取经之路。由于一直到阿富汗的路程都是在向西走,而且是那么的艰难,所以记录这一次旅途的文字也被神化成为西游记 。12在结束今晚的话题之前,我要说一下为什么阿富汗的位置如此险要。事实上东西向的“兴都库什山脉”与伊朗高原东部边缘的两条山脉呈“丁”字形排列。这

29、使得山脉相交的丁字山口成为了古典时期最为重要的通道(连续的山脉很难有合适的道路) 。这一山口就是“开伯尔山口”,它一面在阿富汗,一面在巴基斯坦。在它的两端就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和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这一山口的重要性还可以从美国在阿富汗的困境中看出。尽管拥有强大空中力量,美国还是必须通过这一山口从巴基斯坦向驻阿美军运送补给。而对于这一片山地的部族来说,并不在意国际社会把它们划为阿富汗人还是巴基斯坦人。重要的他们是同属于一个地区的部族。所以你经常会在新闻里一会听到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 ,一会又会看到在它们前面冠以的是巴基斯坦的名称。所以美国在这一山口四面受伏就不可避免了。以至于它不得不请求

30、中国从“瓦罕走廊”向美军提供补给。13地缘对人类的影响要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看,韩日恋曲说的“地缘上也好,科技上也好,意识形态上也好,只要任何一个因素足够强,强到可以弥补其它因素的缺陷,并压倒竞争者,那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当成决定性因素。 ”是有道理的。这个帖子里有很多朋友都对地缘有自己的看法,并非只是我在唱独角性之所以要研究地缘是因为他是其他因素的基础,也就是说比如宗教、民族、经济等因素研究到深处会发现其实都跟自身的地缘状况有联系。当然地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对地缘起决定性的影响了。比如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开挖就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地缘格局。至

31、于波斯为什么现在主导过欧亚大陆地区,我想我已经解释过了,可能广州月生没有看见。其实波斯也曾经建立过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在 2500 年前,它已经成为过世界的最强者了。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得中原者得天下”,其实也是对中心地带的一种解释。其中的逻辑关系并非是得中原者就一定会得天下,而是得天下者必得中原。伊朗高原为中心的地区是“欧亚非大陆的腹地(中心地带) ”,而并非一定是全世界的腹地。正如麦金斯所定义的“中心地带” 实际上是欧亚大陆的“ 中心地带” 。而我的“ 新世界岛论”中将美国定义为新的世界中心。这三个中心所涵盖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些中心的角色是可以转变的。当世界的权力越来越有重新回到欧亚大陆

32、的迹象时,我们必须重新重视对这片大陆的研究。由于在新的千年中,欧亚大陆的三个边缘地区和一个中心地带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已经在地缘上达成了基本平衡。那么大家拓展空间的目标自然就会指向这一腹地。这一14腹地做为联系上述四个地区的纽带,谁掌握了都会打破业已存在的平衡。更何况这一腹地还是联接另一处潜力地区非洲的桥梁。前面有朋友问,现在海空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伊朗还能否保有其大陆核心的地位。这个问题要这样看,交通只是地缘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或者说距离。打个比方说在这一中心地区建立空军或导弹基地,它所能覆盖的半径中可包含的重要地区肯定要比其他地方多。(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还有很多影响)

33、放张示意图,大家对这块地区的位置更清楚些在讲完了兴都库什山脉(阿富汗)以后,我们要回过头说一下伊朗高原的地形。说到伊朗高原就不得不说这片高原的主人波斯人。要知道伊朗高原的南边是阿拉伯人,北边是突厥人。这两大族群都曾经建立过强大的帝国,而且同化能力不一般。阿拉伯人靠的是宗教扩张,而突厥人在语言上有着极强的融合能力(有一入突厥,永为突厥之说) 。最终波斯人还是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即使在突厥人占据了伊朗高原西面的小亚细亚(安卡托利亚高原)之时,波斯人能仍保有伊朗高原。目前这片高原除了东北和东南小部为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所有外,基本为伊朗所有(这两块地方的部族也为东伊朗人种) ,另外波斯人在北边的里海平原和

34、南边的两河平原还有一小块突出部。阿拉伯人那强大而又适用于游牧民族的宗教,并非没有在波斯人身上留下烙印。但波斯人最终选择了特立独行的“什叶派” 以对抗绝大部分阿拉伯人所信奉的“逊尼派”,这和俄罗斯人选择东正教而不是天主教的理由类似,都是为了保持独立性。这些宗教内部的教派在我们东方人看来似乎没多大区别。但了解历史的朋友会知道,教派内部的争斗很多时候会甚于与异教徒的矛盾。这和中国人的“襄外必先安内”有着相似的理由。我们并不能用波斯文明比阿拉伯人和突厥人先进或早熟来解释这一切(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 500 年前后,伊斯兰教则是 7 世纪初创立的;突厥人登上历史舞台只比阿拉伯人早一点。都与波斯人的辉煌差了

35、千年) 。事实上比之更早的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些都可以从地缘的角度找到答案。相比那些完全处在平原地区的文明,伊朗高原自有一套封闭的系统来保持它的独立性。伊朗高原之所以称为高原,是基于他整体的海拔高度(也不算太高,内部海拔也就 1000 多米) 。而从15相对高度看,它其实是一个盆地,四面都是山地,中间为大的盆地。有一条山脉将这个盆地大致划为两块。因此东伊朗地区和兴都库什山脉的联系更显紧密一些,这块高原东面的一部分因此也成为了阿富汗的国土。伊朗高原的这种封闭性很好的保护了波斯人的安全,使他们能历尽千年而不倒。然后伊朗高原又是开放的,在他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适时

36、的留出了四个山口。分别与南亚、中亚、西亚进行交流。而南边的那个山口又为波斯人的海上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高地民族对低地民族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伊朗高原能够对周边的两河平原、图兰平原、印度河平原保有战略性的优势。这种优势直到上述地区能够从更远的地区获得足够的战略纵深后才被打破。当然高地民族的这种优势不能仅仅停留在高上,还需要有足够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另外这种高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成为极限之地后会影响种族的生存与繁衍。这也就是高度更高的帕米尔高原,和广度更大的青藏高原没有成为古典文明区的原因。16我前面说过,伊朗高原中间是盆地,由于中间山脉的融,又可以分成东西两大块区域。现在

37、伊朗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西边那部分,那里也是波斯人的核心区。对于东边这一区域(包括中间那条山脉的一部分) ,主要居住的民族被称为“俾路支”人,从人种和语言上来说和波斯人差不多。出于地缘的关系,这块地区一直是波斯人进行管辖。只是在阿拉伯人在7 世纪强盛后,被阿拉伯帝国管理过三百多年,不过那时候波斯人亦已被阿拉伯人所征服。在阿拉伯的势力消退后,它并非没有在这片高原上留下痕际。最起码这片高原上的部族都成了穆斯林。只不过波斯人选择了“什叶派” ,而俾路支人选择了“ 逊尼派”。我无法得知俾路支人选择和波斯人不一样的教派是有意为之,还是阿拉伯人刻意安排。不管原因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块地区成为了一个充满变数

38、的地区。在阿拉伯人离开这片高原以后(711 世纪) ,伊朗人还是能够保有对这片高原的影响力的。不过随着北亚的蒙古人在欧亚大陆史无前例的扩张,伊朗高原也不可避免的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按说蒙古帝国的势力消退后,做为地主的波斯人应该还是会重新掌管这块地区的。不过在 16 世纪,中亚的突厥人借着蒙古人的余威向南扩张,情况又发生了些许变化。这些自称是成吉思汗子孙的突厥人第一次将势力伸向了南亚次大陆。这一次他们建立了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莫卧尔王朝。伊斯兰教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在南亚次大陆上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有人曾经把莫卧尔王朝和清帝国做过对比,发现这两个由马上民族征服农耕文明而建立的王朝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39、。比如都建立了一套独立于原有民族文化的贵族体系,但又不过份干涉原有文化的发展;都在版图上有着突破性的扩张(即将原有的边缘地区和农耕文明融合在一起) ;当然在西方殖民者的面前都有着相似的下场。如果深入对比,还能找出很多有趣的角度。不过今天我们所要关心的是,突厥人这次将伊朗高原东部的这片山地带入了莫卧尔王朝,或着说带入了印度。这块嫁妆就是“俾路支”地区。当然开泊尔山口附近的那些山地也成了莫卧尔王朝的缓冲地。17不过随着大英帝国对印度的强势渗入,莫卧尔王朝逐渐丧失了他对边缘地区的控制权。波斯人在 18 世纪又重新夺回了“俾路支” 地区,并将他划为自己的行省。之所以大家都对“俾路支”地区这么感兴趣,有

40、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块地方处在中亚和南亚的交通要道上。这一点从图上很容易看出。可怜的“俾路支”就这样随着不同势力的兴盛而不断的变换主人。由于每一个停留的帝国都会留下自己种族的血脉。以至于人类学家们已经分辩不出“俾路支”人的基因中到到底是波斯人多一点,还是阿拉伯人或突厥人多一点。厌倦了这种任人摆布地位的“俾路支”终于决定自己建立一个国家。不过处在周边强大势力的包围下,这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决定。就算是他们能够对抗波斯人、突厥人,但他们也绝对无法对抗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收拾完印度核心地区那些土邦的英国人终于把目光投向了这片战略要地。而这时北方的俄国也已经完成了对中亚地区的征服,双方的势力直接在这片高

41、原上展开了交锋。1839 年,英在完成了对阿富汗的征服后,顺手占领了俾路支斯坦,并于 1891 年将这一地区划归英属印度。不过阿富汗这片复杂的山地注定是欧洲人的恶梦。到了 1893 年,在进行了两次对阿战争后,英国人也对应付阿富汗的那些游击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英国人暂时放弃了直接占有阿富汗的想法,而是将阿富汗定位成一个抵挡俄国人南下的缓冲国。我们现在看到巴基斯坦西部的那片山地是成 W 状的,其实那是被命名为两条山脉。南部是属于俾路支地区,而北部那个弧形地区从地缘的角度与兴都库什山脉更为接近。所以有些地理学家会认为这块地方划为兴都库什山脉地区,会比划入伊朗高原更为合适。不管怎么划,北部这片山地传

42、统上是属于阿富汗人的势力范围(主体为普拉什人) 。开泊尔山口就在这一地区的边缘。由于这块地区对于印度河平原的安危至关重要。英国人决定将这块地区完全划归英属印度所有(之前莫卧尔王朝也曾花费上百年的时间征服这些山地民族) 。现在英国人出于安全的考虑把这片山地划走,那就不得不考虑在其他地区给予阿富汗人一定补偿。于是俾路支地区成了最佳的人选。出于拉拢伊朗对抗俄国的目的,英国人也将伊朗人列入了分配名单(虽然波斯人似乎更有权利主张对这一地区的主权) 。这种时候没有人会去考虑俾路支人的感受。于是勉强产国才几十年的俾路支斯坦就这样在 1893 年被肢解了。这片 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人(后来归巴基斯坦)

43、占了大头 31 万平方公里,伊朗占了 19 万平方公里。阿富汗人象征性的得了点零头。伊朗能够获得 19 万平方公里更多的出于地缘上的考虑,这样波斯人能够让他的核心区都处在山地的保护当中。英国人也无意于再花费时间在这种地区,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控制中亚南亚的通道,并为英属印度获得足够的缓冲区才是最重要的。这样英国人在对抗俄国的攻势上构筑了三道防线,第一层是缓冲国伊朗和阿富汗;第二层是俾路支地区,第三层就是从阿富汗人手中抢来的那片山地了。对于做英国的缓冲国,波斯人和阿富汗人有着不同的态度。对于波斯人来说,俄国人才是最主要的敌人(在领土问题上,大家都这样认为) ,如果说英国人在吃肉的同时还会给你点汤喝,

44、那么俄国人连骨头渣子都不会给你剩下。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伊朗都是英国踏实的盟友。在1979 年伊朗什叶派穆斯林推翻巴列维王朝统治及在国内实行伊斯兰化革命之前,波斯人过得比我们想象的要现代的多。相比之下阿富汗人就没那么容易相处了,英国人不得不在 1919 年进行了第三次阿富汗战争。不过阿富汗人同样也不原意给俄国人好脸色看。无论是沙皇俄国还是苏联都没有在阿富汗讨到便宜。以至于俄国人决定另辟奚径扶植俾路支人,在苏联的地图上“大俾路支斯坦”比原有的面积要大一倍,说白了也就是在在伊朗和阿富汗中间从北到南划出一条通道。如果能够变成现实的话,俄国人下一步肯定会将它变成自己的加盟共和国。当然随着

45、俄国人丧失了中亚地区,这一计划现在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不过这曾经有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支持,让俾路支人重新看到了希望,因此他们现在仍然在战斗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输入俾路支游击队 S 一下。放张伊朗伊斯兰革命前的照片让大家看看。人家那时可比我们现在开放多了。最后再说一下巴基斯坦的问题。之所以今天又花了点时间在伊朗高原上,是因为这块地方在最近包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国际新闻的主角。所以希望大家能更加清楚这些问题的由来。18巴基斯坦可以说靠着继承大英帝国的遗产占据了伊朗高原的东部边缘。这块山地为它建立了足够的缓冲区,但这片地区并没有那么容易消化。这些强悍的山地民族并不习惯于被外部势力管理,更何况平原地区

46、的南亚次大陆人在他们眼里不够强大。因此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中听到“巴基斯坦部落地区”。在南部的伊朗高原上主要是谋求独立的俾路支人,而在北部靠近兴都库什山脉的这片山地则活沃着以普什图人为主的“兴都库什山脉”系山地民族。阿富汗人至今对这片山地被划走而耿耿于怀,而当地的部落武装根本就不服巴政府的管辖。在他们看来,山那边的阿富汗人才是兄弟。因此虽然巴基斯坦把这片西北山地的一部分划入他的核心区旁遮普省(和北京方面行政划分青藏高原类似) ,但依旧无法改变那些部落的政治取向。因此这一带也就自然成为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势力的一部分。以至于美国在打击阿富汗的反美力量时,不得不取得巴基斯坦的支持。尽管美巴双方在这一问题上

47、达成了共识,但双方对于这些强悍的山地民族仍是头疼不已。中国的工程师几次被绑架也是在这一地区。也许问题终有解决的一天,不过我更看好美国步英国和苏联的后尘。上张巴基斯坦的行政图和山地民族分布图。19我们现在把视线投向中亚五国吧。先上张行政图,让大家对这五个国家之间的大致方位有个了解。20中亚这五个国家大家都知道是从苏联分出来的,从地理位置上介于俄国、中国、伊朗阿富汗之间。从宗教上来说是属于伊斯兰教国家。俄国当初将中亚地区纳入国土,一方面是为了占据欧亚大陆的枢纽;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继续向南向印度洋方向突破,最终夺取印度洋的出海口,这样俄国就可以从成为第一个可以面向四大洋的帝国了。可惜最终功败垂成。既然

48、这块地区的战略地们如此险要,那么在他们从法理上脱离了俄国后,其他大国自然要对这一地区进行争夺。出于地缘上的关系,中国是肯定要进行渗透的,而南边的地区大国伊朗也未希望能够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拓展空间。美国当然也不愿意放过这一介入中心地带的机会,不过由于中亚周边都不是它的盟友,一时很难介入。不过同是北约成员的四不象国家土耳其这时候为西方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先说一下土耳其为什么有机会。我们知道伊斯兰教经过千年的传播,已经不仅仅是阿拉伯人的宗教了。最起码在这一腹地有着三个主要的族群属于穆斯林族群。一个是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另一个就是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还有一个就是同操突厥语的突厥族群。有一种说

49、法是突厥各族之间的语言区别就好像北京话和河南话的区别一样。目前在欧亚大陆上从土耳其到中亚,再到新 J,基本都为操这一语言的族群覆盖(新 J 由于内地其他民族的迁入,比例已经下降到一半以下了) 。这也就是“泛突厥主义”的信心来源。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中亚地区应该是所谓“突厥地区”的中心,事实上这一地区也正是突厥族的发源地。不过国际关系中决定谁是老大的唯一要素就是实力。所以最西头的土耳其当仁不让的就决定挑起这杆大旗。本来自从奥斯曼帝国被肢解后,土耳其人已经没什么机会再重振雄风了。他所认为的“突厥故地”一半归了中国,一半归了俄国。而这两个国家都不是好惹的。不过苏联的解体让它重拾了希望。所以即使没有美国的支持,土耳其也一定会加紧向中亚地区渗入的。土耳其毕竟和中亚地区还隔着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个原苏联小国,所以和中国依靠地缘的关系拉拢中亚五国不同,土耳其主要靠的是文化。不过和土耳其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伊朗。与阿拉伯人和突厥人都有几个兄弟国家不同,波斯人实在21是太孤独了。因此它也急于将这几个国家拉入自己的阵营,如果真能成功,对内可以对抗阿拉伯人;对外可以对抗西方国家。从宗教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