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设计说明初识别了,“不列颠尼亚 ”,感觉似曾相识不禁想起旧人教版上的另一篇文章 毛泽东的别了 司徒雷登标题同样采取了倒装句式,将“ 别了” 放在句首,具有突出强调的意味此文章的特点之一之二,此篇作者周婷、杨兴是四人组合,这四位新闻界的高手联合,让我迫不及待的读下去本文语言真实、准确、生动,视角独特,与一般的新闻作品相比,具有更强的可读性新闻的特点便是真实、准确,以实录为主,而别了,“不列颠尼亚” 堪称实录性新闻的典范之作新闻性文章的阅读,我认为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把握关键问题的能力所以本文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的引导为辅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特点,掌
2、握特写性消息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体会对比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新闻知识的掌握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英国米字旗、香港行政区区旗1841年鸦片战争这个以后,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全世界都在向东方聆听一个声音,它响彻寰宇,向世界宣
3、告: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一个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作为中华民族儿女,我们应该铭记这一时刻,历史记载了这一时刻,我们也深深地记住了1997年7月1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闻特写别了,不列颠尼亚。2.本文选自新华社出版2000年版通讯名作100篇,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作者为四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二、明确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特点,掌握特写性消息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体会对比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三、预习检测文体常识1.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分类3.新闻的主要特征4.新
4、闻的结构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根据新闻的组成部分,概括本文的结构。(个人为单位,查找信息,然后回答,时间2分钟)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1) 英国撤离香港主体:(2-10) 具体叙述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结语:(最后一段)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2.大家概括的还不错,接下来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把目光回归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一个场景(中英易帜视频,3分钟)3.假如你是新华社一位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个难忘的时刻,你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播报这一新闻?明确:香港回归真振奋人心的大事,这个时刻是雪耻辱,长志气,振国威的时刻,所以一定要用自豪、高亢的语调来播报。
5、(个人朗读、集体朗读导语部分)五、再读课文,研习文本1.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2.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几个场景。(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新闻事实,以同桌为单位,小组之间交流对照,回答问题,时间3分钟)提示:这篇新闻中最明显的特征是时间非常明晰。板书:6月30日下午 告别拉开了序幕4:30 降旗4:40 离府6:15 告别仪式7:45 再降0:00 终降0:40 离港3.寻找勾画出新闻事实之外的内容,讨论这些内
6、容在新闻中有何作用。 问:介绍每一仪式之后作者总要介绍一些背景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明确: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每一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厚度,因而虽然作者并不直接发表评论,说出仪式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六、体会语言 探究问题1、如何理解“别了, 不列颠尼亚” 这一标题的含义?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字面上看,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夜幕中,这是写实的一面,是现实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 号离去,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2、为什么把英国的告别仪式说成“日落仪式” ?因为英国曾经拥有大片殖民
7、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喻指在它统治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运用对比手法,包含无穷的意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耀武扬威地从海上来,抢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今天又黯然地从海上离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即将退役的“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香港,实指香港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点明了题意。这里没有讽刺,没有痛骂,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新潮的起伏。七、概括本文的主旨本文
8、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 ”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八、小结本文让我们重温了香港回归那一刻的激动与自豪,这不仅是事件本身,也与本文的艺术再现分不开。文章独辟蹊径,视角独特,很有深度,并且语言精练、含蓄深刻,都让读者为之赞叹,这也可成为我们写作学习的榜样。如今香港回归已经18年,在此期间,我们看到了香港的蓬勃发展,看到了香港与内地联系日益紧密,香港已经成为中国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香港的明天更美好”!九、作业布置请同学们选取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事件,如初中毕业典礼、高中开学典礼、运动会等写一则新闻。要求:客观、真实的交代清楚主要事实。十、板书设计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新闻事实 6月30日下午 告别拉开了序幕4:30 降旗4:40 离府6:15 告别仪式7:45 再降0:00 终降0:40 离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