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八年级下册语文.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12526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八年级下册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八年级下册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八年级下册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八年级下册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八年级下册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分配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过程与方法1.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2.体会语言的准确、平实、生动的特点。教学目标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2.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 岁那年开始创作,在 1941 年的理智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 ,其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 基地系列、 钢窟系列等。写作背景本课两文皆选自新疆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6500 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 1.6 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

3、 世纪 70 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课前预习读准字音遗骸(hi) 褶皱(zh) 劫难(ji) 追溯(s)两栖(q) 鸟臀目(tn) 骨骼() 衍射(yn)潮汐(x) 硅(u) 携带(xi) 铱(y)辨清字形慧(hu)智慧 熔(rn)熔化彗(hu)彗星 溶(rn)溶解理解词语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劫难:灾难,灾祸。致密:细致精密。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或体积增

4、长。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新课导入 6500 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 16 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看看他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新课展开恐龙无处不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1986 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科学家并不

5、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 。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 “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新课展开 引出说明内容。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 ,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第三部分(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

6、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2.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短文开篇提出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明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紧密相连”表现在哪里?有哪些事实能证明它们是互相“产生影响”的?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既然寒冷的气候不适应恐龙的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围绕这个问题,引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

7、浅出、通俗易懂。【感悟精彩句子】1.怎样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地质学说有什么关系,一般读者很难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却有内在的关联。课文就是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

8、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2.“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这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一句话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它表明了作者的思维方法,其思维触角已经伸向另一领域。正是把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的思考,才使作者进一步追问:“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接着作者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明了“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 ,这样又把本来的疑团推进了一步:恐龙不

9、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行文至此,才对本文所要阐明的中心议题正面作答。由此可见,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先导。这对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都应有所启迪。【探究说明方法】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行文严谨。另外还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有很大的说服力。举例子:以“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来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科学论

10、断。打比方:“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列数字:“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 2.25 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把握文章主旨】仔细阅读课文,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本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被压扁的沙子【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快速自读课文,

1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斯石英的性质和形成的研究,有力地证明了恐龙的灭绝是由于“撞击”而并非由于“火山”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再读课文,梳理结构】这篇短文说明的层次怎样? 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 14 段) ,提出关于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第 2 和第 3 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第二部分(第 5 段至全文完) ,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

12、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这部分又分四层。第一层(第 5、6 段) ,说明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以后也许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第二层(第 710 段) ,说明 1961 年一位苏联科学家发现了“斯石英” ,并且介绍了它的性质,为下文佐证“撞击说”奠定了基础。第三层(第 1113 段) ,说明斯石英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的,不过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由此推断撞击是可以产生斯石英的。事实也证明,火山喷发是不会产生斯石英的,从而进一步佐证了“撞击说” 。第四层(第 14 段至全文完) ,通过

13、亚里桑那大学的约翰F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从而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通读课文,课堂讨论】1.本文对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假说一:“撞击说” 。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毁灭性的撞击,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假说二:“火山说” 。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2.斯石英有怎样的性质?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它会变为普通沙子,但在自然状态下的“反弹”非常缓慢,可以保持数百万年;

14、另一方面,斯石英在很高的温度下,又会很快恢复为普通沙子。斯石英“只出现在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它的形成来自于巨大的压力。3.作者讨论斯石英的这些性质与开头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关系?有,这是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科学根据。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之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生动,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本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

15、,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写作方法运用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恰当使用多种说明方法。两篇文章都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尤其是举例子使用得十分恰当合适。如恐龙无处不在用“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来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 “金刚石” “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作者注意了行文材料的选择,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使被说明的事物浅显易懂。2

16、.语言简明、严谨、风趣。作者的语言简明又不失生动。如在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仅用短短的两句议论就把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出来了。作者也很讲究语言的趣味性。如在被压扁的沙子中“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在幽默风趣中,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下恐龙。 (200 字左右)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教学反思比较阅读,查找异同。这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17、。又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方法指导: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指示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词,即用来指示或表示人或事物的代词。常见指示代词有“这” “这里”“这些” “这么” “这样” “那” “那里” “那么” “那些”等等。“指示代词”一般是承前指代,因此分析它们的指代内容时,结合前面的句子分析归纳即可。要注意的是,在找指代内容的时候

18、要准确,不能有所遗漏,也不能范围过大,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素材积累:卫生纸的由来人类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在无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卫生纸的发明也是如此。在近一百年前的二十世纪初,美国史古脱纸业(ScottPaper)公司买下一大批纸,因运送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纸面潮湿产生皱折而无法使用。面对一仓库无用的废纸,公司所有人都不知该如何是好,在主管会议中,有人建议将纸退回供应商以减少损失,这个建议获得所有人的赞同,唯有公司负责人亚瑟史古脱却不这么想,他想到在卷纸上打一排小洞,让卷纸变成容易撕下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纸巾。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放置于厕所中,因为相当实用方便而大受欢迎,并慢慢普及到一般家庭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