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护理.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512434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护理,砀山县中医院汪瑾,概述,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在肠管内通过障碍,从而引起腹胀,腹痛,呕吐,肛门不排气排便。,病因病理,病因 腹部手术引起的肠粘连,腹外和腹内疝,肠腔蛔虫和粪石,肠麻痹等。 病理 肠管内液体,气体不能排除引起腹胀,腹痛,呕吐;大量液体积聚在肠腔内不能吸收入血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症状 腹痛 腹胀 呕吐 肛门不排便排气视 腹部有肠型及其蠕动触 腹部压痛和扩张的肠管扣 腹部鼓音听 肠鸣音亢进,气过水生,2019/8/11,中医认为肠梗阻属六腑疾病的腹痛”、“肠结”范畴。六腑的生理特点是传化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降而不升、以通为用。肿瘤患者癌毒内

2、盛,殃及肠道,使之传导失司,肠道痞塞不通,气血不畅,通降失调,不通则痛,气滞则胀,气逆则呕。故临床表现为痛、呕、胀、闭、热等腑气不通的症状,舌苔多腻或黄腻。在临床治疗上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采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化痰解毒为主的辨证论治原则,使六腑气机通调,升降平衡,恢复泄而不藏的生理功能。而中药灌肠可使药物迅速被直肠黏膜吸收,发挥通便的疗效,可以减轻肠腔膨胀,有利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肠麻痹的机会,治疗,中药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灌肠中药敷脐中医针刺基础治疗,中药口服或胃管注入,可以起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中药灌肠,适用于肠梗阻的早中期和单纯性不全性梗阻(大黄

3、,芒硝,丹参,枳实,桃仁),2019/8/11,1.2.2 操作方法 1.2.2.1 方药 大黄1020g开水浸泡20分钟;芒硝1020g后下 1.2.2.2 操作体位 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520cm。 1.2.2.3 灌肠管的选择和插入深度 实验组以2530cm为宜。对照组插入深度10-15cm 1.2.2.4 灌肠中药温度 3739。温度过低对肠粘膜刺激性大,温度过高易烫伤肠粘膜。 1.2.2.5 灌肠药量、次数、速度 每次200300mL;每天2次;滴入速度4060滴/min。滴人后让患者右侧卧位。 1.2.2.6 灌肠操作 让患者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520cm。将配制好的中药液2003

4、00ml倒入无菌输液瓶内,摇匀,插入一次性输液器,润滑管端, 嘱患者深呼吸减轻腹压,促使括约肌松弛,易于插管。自肛门插入2530cm,以患者感舒适无便意为度。滴入速度4060滴/min。滴人后让患者右侧卧位,保留药液60120min。每天2次。,中药敷脐,芒硝(300g) 吴茱萸(300g),2019/8/11,1.2.1 中药敷脐治疗的理论根据 中医理论根据 中医学认为,脐为任脉之神阙穴,任脉乃奇经八脉之一,交叉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在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脐者,肾间之动气,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上至泥丸,下到涌泉,实为经络之总枢,

5、经气之海洋,故有神阙主百病之说。理瀹骈文中指出:“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为第一捷法”,现代理论根据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晚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淋巴管与神经,故渗透性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到全身,2019/8/11,芒硝外敷脐部 选用纯净芒硝200300 g,装入棉布袋内, 封闭后平铺于脐部。用宽胶布或敷贴、腹带固定。 棉布袋潮湿或芒硝结块后 即予更换,一般每日12次。芒硝咸苦而寒,具有较强的泻热通便、 润下软坚作用。 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为高渗状态,它 除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水分外, 还能

6、大量摄取腹腔内的渗出液,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吴茱萸外敷脐部 吴茱萸30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贴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盖住并以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药1次。 吴茱萸辛、苦而热,入肝、脾、肾经,上可暖脾胃,下可温肾阳, 有疏肝下气、散寒止痛之效,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2019/8/11,2019/8/11,吴茱萸外敷脐部 吴茱萸30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 贴敷于肚脐孔处, 外用敷料盖住并以胶布固定, 每12小时换药1次。吴茱萸辛、苦而热,入肝、脾、肾经,上可暖脾胃, 下可温肾阳, 有疏肝下气、散寒止痛之效,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中医针刺,主穴

7、:天枢 足三里对胃肠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以增加麻痹肠道蠕动,减少亢进肠道的活跃运动。起到消退炎性水肿,松解粘连的作用。,基础治疗,禁食 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抑制消化液分泌,消除肠壁炎症和水肿。,肠梗阻的护理,肠梗阻病人的心理护理肠梗阻病人的活动调护肠梗阻病人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活动调护,肠梗阻病人可以进行简单和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应避免剧烈的活动和繁重劳动。发作期间应躺在床上休息,禁止活动。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作腹部理疗活动。 手术后的病人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减少再次肠粘连的发生。,饮食护理,肠梗阻的病人日常饮食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食易消化,适量粗纤维蔬菜和肉食,不食粘糅水果。发作期间应绝对禁食,缓解病人开始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12h后可进流质 24h后进容易消化的半流质,3天后可进普通软食。手术期间应禁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排气排便后可改为流质。,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