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el:31878443 Email :ppy29 ,潘培义,普,通,心,理,学,学习总目标,了解心理学的简单发展历史及当今的发展动向、趋势,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程序及方法,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重点掌握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群体、心理健康等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及经典研究; 形成比较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思想方法,为后面的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参考书目,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叶弈乾等
2、,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英 M.艾森克等,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美希尔加德等,心理学导论(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教学辅助材料, Password:12345678,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心理和脑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五章 记忆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八章 意志,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 第十章 能力 第十一章 气质 第十二章 性格 第十三章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第十四章 群体心理 第十五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第三
3、节 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培养 学习要求: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关系,了解情绪情 感与认知、表情的关系;了解情绪和情感的种 类;了解各种情绪理论;了解情绪情感、焦虑对 学习的影响,掌握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方法; 了解情感的品质,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掌握 培养青少年良好情感品质的方法。,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的需要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否则会带来消极的、否定的情感。如
4、个体为自己的作品获奖感到高兴,为失去亲人而感到痛苦。 情绪的表现形式:高兴、生气、痛苦、憎恶、恐惧等。,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主观体验: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感的心理内容。如高兴和恐惧的内在感受不同,痛苦和惊奇的内在感受不同。,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面部以
5、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等。,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生理唤醒: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应,涉及广泛神经系统。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正常;而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的关系 情绪情感和特定的主观愿望与需要相联系称为感情。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的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
6、脑神经机制的活动过程。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和消失。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 情感指某种体验和感受,常用来描述稳定的,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热爱,对母亲的感激,对美的欣赏等。,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的关系 情绪情感和特定的主观愿望与需要相联系称为感情。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有关,情绪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情感是人所特有的; 情绪产生较早,情感产生较晚; 情绪具有情境性,不稳定性,易变化,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情绪表现具有外显性,情感表现具
7、有内隐性。,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的关系 情绪情感和特定的主观愿望与需要相联系称为感情。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积累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如对母亲的感激,往往在特殊的时候表现出来。 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例如接受喜欢的花很兴奋,就蕴含着对美的欣赏之情。,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婴儿早期通过情绪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需要,获得成人的关心。 成人生活中,通过情绪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
8、的生存状况和需要,如愉快表明生存状况良好,痛苦表示处境困难;同时根据对方情绪和情感了解对方的需要,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的基本成分。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完成工作。 适度紧张和焦虑可以成为行为动力,使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情绪对内驱力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如在缺氧环境下,想到自己心脏不好,感到害怕,于是就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量,使自己赶紧脱离现场。,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组织功能 斯若夫(S
9、roufe,1979)提出情绪作为脑内的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表现为: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如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认知成绩。 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如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水平越高,认知活动成绩越差。 积极情绪使行为开放,容易看到事物美好一面,愿意接纳事物。 消极情绪使个体感到悲观、失望,接纳程度下降,攻击性增强。,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 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可能表达的信息不同。 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如婴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
10、人关注。,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同一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引起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喜欢、爱等;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引起的是否定的情绪情感,如悲伤、恐惧、愤怒、憎恶等;,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但是需要的满足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体验,而需要的不满足,也可能产生积极的体验,这是由人的观点、信仰、世界观决定的
11、; 人的情绪、情感极其复杂,有时甚至会同时拥有相反的或相对立的情绪、情感体验。 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非”,这就说明了人在满意中有不满意,不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与认知 情绪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决定的作用。 情绪 情感不同于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一般说来认识过程无明显的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比较明显. 情绪情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第
12、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喜怒哀惧有原因:,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喜怒哀惧有原因:,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表情
13、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和感觉反馈。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肌肉、颜部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的。如通过眼神表达赞成或反对,“咬牙切齿”表示憎恨等。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面部表情基本上反映在嘴唇、眉毛以及眼睛光泽的变化上。如喜悦、愉快、欢乐时嘴角向后伸,上唇略提,两眼闪光,两眉舒展,所谓“眉开眼笑”;惊奇时张嘴、瞪眼、两眉竖起,所谓“目瞪口呆”。,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和感觉反馈。 面部表情 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如研究发现:眼睛对表达忧伤,口部对表达快乐和厌恶很重
14、要。愉快、感兴趣等正性情绪增加面部肌肉的活动,发怒、沮丧等负性情绪主要引起前额区和眉间的活动。真笑时,面颊上升,眼周围肌肉堆起,大脑左半球电活动增加;假笑时仅嘴唇肌肉活动,左半球的电活动没明显变化。,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和感觉反馈。 面部表情 辨别不同表情照片的难度上有差异。如吉特等人研究发现快乐、痛苦最易辨认;恐惧、悲伤较难辨认;怀疑、怜悯最难辨认。,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和感觉反馈。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在全人类意义是一致的。
15、如艾克曼研究发现,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人对30张表情照片辨认出现了高度一致性。,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和感觉反馈。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在全人类意义是一致的:,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和感觉反馈。 姿态表情:是借全身姿态和四肢活动表达情感。如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恸时的捶胸顿足;痛恨时的咬牙切齿等。姿态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身体表情:高兴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等。 手势表情:与言语一起使用,对言语起辅助
16、作用,如表达反对、接纳等态度。单独使用,如表达开始、停止、同意、反对等情绪。研究发现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存在个体差异,以及民族和团体差异。,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和感觉反馈。 语调表情:是指随情感的变化,声带等发音器官的活动和言语的声调变化。如喜悦时音调稍高,言语速度快,语音高低差别大;愤怒时声音高而尖且带颤抖;悲哀时音调低沉,言语缓慢无力等。人们可以从不同言语声调中辨别和理解别人多种多样的情绪和情感状态。音调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也是表达情绪的手段。 朗朗笑声表达愉快,呻吟声表达痛苦。 播音员在转播球赛时,声
17、音急促,高昂,表达紧张而兴奋的情绪;而播出领导人逝世的消息时,语调缓慢、低沉。 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这三种非言语交往方式,统称为体语。,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表情: 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和感觉反馈。 感觉反馈:近几十年来,研究发现通过身体反馈可以增强情绪情感体验: 面部感觉反馈:莱尔德(1974)研究发现,看完卡通片后,假装微笑组比皱眉组报告更愉快。扎耶恩(1993)研究发现,微笑使较冷的血液流入大脑,从而降低大脑温度,产生愉快感;而皱眉减少大脑血流量,提高大脑温度,产生不愉快感。 身体姿势反馈:斯蒂帕尔(1993)
18、发现坐直写字的被试更多报告有骄傲情感。 言语行为反馈:西格曼等人(1993)发现大声谈论与焦虑有关事情,被试会更焦虑;低声谈论悲伤事情,被试感到更悲伤。,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绪的分类 古代分类: 中庸分四情喜、怒、哀、乐;素问分五情喜、怒、悲、忧、恐;白虎通分六情:喜、怒、哀、乐、爱、恶;礼记提出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憩。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 (Plutchik) 提出了八种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还有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九种类别。虽然类别很多,但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
19、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绪的分类 古代分类: 快乐(happy):是一个人追求并达到所盼望的目的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angry):是由于他人或他事妨碍目的达到,从而使紧张积累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afraid):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悲哀(sorrow):是在失去自己心爱的对象(人或物)或在自己的理想或愿望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绪的分类 从生物进化角度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前者是任何动物共有的,先天的。后者是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的。 伊扎德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人类有11种基本情绪,如兴趣、惊奇
20、、痛苦、厌恶等,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三类: 基本情绪组合:如恐惧害羞、兴趣愉快 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结合:如疼痛恐惧怒、性驱力兴趣享乐 基本情绪与认知结合:如多疑恐惧内疚、活力兴趣愤怒,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绪的分类 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罗素(Russel,1980)提出情绪可以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 愉快度可以分为愉快和不愉快;强度分为中等强和高等强度。由此分成四种模型: 愉快高等强度:高兴 愉快中等强度:轻松 不愉快高等强度:厌烦 不愉快中等强度:惊恐,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绪的分类 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罗素(Russel,
21、1980)提出情绪可以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绪状态的分类 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分为心境(mood)、激情(intensive emotion)和应激(stress)三种典型。,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绪状态的分类 心境: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使个体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态度体验。 心境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取决于客观刺激和人格特征。如失去亲人引起长时间的郁闷;性格内向的人更易受刺激的影响。 心境
22、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心境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有影响:如消极悲观,这既会降低活动效率,同时也有害于身心健康。,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绪状态的分类 激情:这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 激情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如盛怒时,全身紧张,怒发冲冠等。 激情状态下,人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但虽然自控能力减弱,还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因此不能以此作为不良后果的推脱。 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重大成功时兴奋,有很大激励作用。,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
23、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绪状态的分类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 应激状态产生:与人对情景和人对自己的能力判断有关。如果个体判断自己的能力不能应付情景,就会体验到紧张。 1.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提出的新要求不一致,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参考,需要进入应激状态; 2.已有经验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境遇而使人产生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和紧张感。,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情绪状态的分类 应激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一系列生物反应。如呼吸,心率、肌肉上的变化,以维持机体功能的完整性。塞里称这种变化为适应性综合症,包括三个阶
24、段: a.动员:产生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进行适应性防御。 b.阻抗:生理机能进一步变化,如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以充分动员人体潜能,对付环境突变。 c.衰竭:刺激如果依然存在,阻抗继续发生,但适应能力已经用尽,导致适应性疾病。,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感的种类 情感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包括道德感(moral feeling)、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和美感(aesthetic feeling): 道德感 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道德感按形式分为以下三种: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的
25、道德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感。 道德标准在不同时代、民族、社会中是不同的。 如果个体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感的种类 情感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理智感是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的。,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感的种类 情感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美感 美感是对事物美的体验。它是人们根据美的需要,按照个人的审美标准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进
26、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如人们普遍认为仙鹤是美的,但对皮肤的颜色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感的种类 情感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美感 美感的来源:a.自然景象和人类创造物:如桂林山水,武汉黄鹤楼。b.社会道德品质和行为特征: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行为带给人美的评价。 美感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二是一种有倾向性的体验。,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包括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
27、、强度和紧张度等。 情绪的两极性:情绪的维度特征的变化幅度中,表现的两种对立的状态。,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两极性: 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即积极情绪提高活动能力,消极情绪减弱活动能力。 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激动为外显的、强烈的情绪状态,如狂怒、大喜;平静指的是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 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怒。 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情境紧迫,又没有准备,应变能力差,则容易感到紧张。,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维度的理论 三维理论 冯特(18
28、96)的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的情绪都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不同位置上。冯特的论点是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的基础。,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维度的理论 三维理论 施洛伯格(1954)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维度的理论 三维理论 普拉切克(1970)三维理论:强度,相似性,两极性。,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维度的理论 四维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1977)提出情绪四维理论: 愉快度: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紧张度: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
29、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的程度。 激动度:个体对情绪情境的突然出现缺乏预料和准备的程度。 确信度: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维度的理论 几种情绪维度理论的比较:,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和脑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基础 情绪和情感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皮层和皮层下神经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认为,皮层下部位参与情绪反应,皮层部位参与情绪情绪体验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情绪反应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丘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皮层下各部位的机能与大脑皮层的调节是密不可分的,大脑皮层可以抑制皮层下中枢的兴奋,于是它直接控制着人
30、的情绪和情感。,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和脑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情绪和下丘脑 下丘脑位于第三脑室下部,视交叉后部,脑垂体上部。与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并控制着脑垂体和整个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与情绪、动机有密切联系。,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和脑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情绪与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的部位,既是情绪表现下行系统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转站。大脑向下发送信息引起情绪的各种外部表现,向上传送信息引起各种情绪激活状态,并经过大脑皮层活动产生主观体验。,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和脑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情绪和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
31、是位于大脑半球到间脑并延伸到中脑的一段较大的、非均一的最原始的神经结构。包括丘脑,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 研究指出杏仁核是恐惧的反应中枢。,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和脑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情绪与大脑皮层 人类的大量情绪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下产生的,对情绪的调节是大脑不同区域协同活动的结果。 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调节存在差异:积极情绪,左半球出现较多电位;消极情绪则在右半球出现较多电位。,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和脑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情绪活动总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情绪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开始活动,如
32、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血管发生变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肝脏输出更多血糖,消化系统活动减缓,使机体处在消耗能量状态。 情绪活动后,副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活动,交感神经活动下降,使身体状况恢复到情绪发动前的平静状态,处于积累能量阶段。,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和脑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与分泌系统 人体内两种腺体: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不同情绪引起内外分泌腺的不同活动,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它们也可以作为判定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 特定情绪状态下,外分泌腺的活动会产生身体的相应变化,如悲痛或过分高兴会流泪,焦急恐惧会冒汗,并抑制消化腺活动,而愉快情绪会增强唾液、胃液和胆汁的分泌。 特定情绪状
33、态也会引起内分泌腺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如焦虑不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愤怒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增加。,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和脑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表情行为的活动基础。情绪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所以,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如艾克曼(1978),通过刺激面部肌肉组织,引起反应得到六种不同的面部表情模式:愉快、惊奇、厌恶、愤怒、恐惧和悲伤。这说明躯体神经系统是人的面部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之一。,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和脑 情绪与唤醒模式 任何情绪都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
34、醒状态,这种状态会增强情绪体验。 不同的情绪的生理唤醒相同吗?不同研究有不同结论: 艾克曼等研究者发现面部的六种表情模式所对应的生理唤醒是不同的:如发怒时“脖子以下发热”,“血液沸腾”;而恐惧时,报告“骨子发冷”,“脚底发冷”。 舍雷尔(Scherer,1994)研究了3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被试,发现基本的情绪体验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如快乐、恐惧、发怒都会有心跳加快的现象;悲伤、厌恶、发怒都有肌紧张的现象。,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1884)和丹麦心理学家兰格(1885)提出情绪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该理论被称为
35、情绪的外周理论。 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先有机体变化,再有情绪,“悲伤由哭泣引起”,“愤怒由打斗招致”。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与血管变化有关。例如:酒和某些药物之所以引起情绪的变化,原因在于它们引起了血管的活动。 詹姆斯和兰格理论在具体描述上不同,但基本观点是相同的: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因心跳而生恐惧),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逃跑等),情绪经验 (恐惧反应),第
36、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早期理论 坎农博德的丘脑情绪理论(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1927)反对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它很难解释一些现象,例如:不同情绪可能表现相似的生理变化,且情绪变化是瞬息万变的,而机体的生理变化则是缓慢的,药物引起的机体变化不一定产生情绪等现象。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到丘脑的控制。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到丘脑,分成两路,一路到大脑产生主观体验,一路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生理变化,使机体进入应激准备阶段。 例如:遇到一只熊,视觉感官引起冲动传至丘脑,同时发出两种冲动,一种到大脑皮
37、层,判断是否可怕,另一种到植物神经系统,引起应激准备。如果判断会伤害人,植物神经系统活跃;否则植物神经系统受控制,生理状态恢复平衡。,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早期理论 坎农博德的丘脑情绪理论(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巴德理论图解:,引起知觉的 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神经系统将 信息同时传到 大脑与身体,生理上表现 出反应 (逃跑心跳等),大脑觉知 情境的性质 (暴徒危险),情 绪 表 达 (恐惧反应),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20世纪5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
38、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理论模式为:刺激感受器丘脑大脑皮层(进行评定,形成一种态度,如恐惧就要逃避,愤怒就要攻击等)丘脑交感神经内脏、血管感觉反馈到大脑皮层(获得情绪)。 例如:某个刺激,如果个体认为对自己有利,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相反,如果有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60年代初,沙赫特和辛格提出,对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1、个体必须感到高度的生理唤醒;2、个
39、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实验:三组被试,都注射肾上腺素。对三组进行不同引导:组1,会出现心悸,手颤,发烧现象;组2,仅身上发抖,手脚有点麻,没有别的感受;组3,不作任何解释。把三组被试都分成两小组,分别让其待在令人快乐和愤怒的情景中。结果:组1,没有愉快和愤怒的情感体验;组2和组3的两个小组分别报告感到愉快和愤怒。,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这个实验说明,来自三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环境中的刺激、生理因素、认知评估。,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沙赫特的
40、两因素情绪理论 沙赫特提出情绪产生包含三个亚系统: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第二个亚系统:由长期生活经验建立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 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和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具有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与效应器相联。 组1之所以没有感到愉快和愤怒,在于把身体反应解释为药物导致。,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沙赫特辛格理论图解:,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情境的认知评价 (暴徒危险),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生理上表现反应 (逃跑、心跳等),对生理变化的 认知解释
41、(因恐惧而心跳),不能解释的 身体反应,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 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 詹姆斯兰格:“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 ”坎农巴德:“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怕” 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 Lazarus1970)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需要对刺激事件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不断评价,包括三个层次: 初
42、评价:确定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如认为对自己有贬低和攻击性,就会出现发怒的情绪。这对个体的适应生存很重要。 次评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反应行为,在做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经验判断怎样做出合适反应。 再评价: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这是一种反馈性的行为。必要时要改变自己行为反应。,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1977)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核心观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情绪和人格系统:人格系统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情绪系统是
43、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具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和行为。,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1977)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核心观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情绪包含神经生理、表情行为和情感体验三个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并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人格子系统相联系,实现情绪和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情绪产生涉及广泛神经结构,丘脑,杏仁核,脑干,松果体,新皮层等。另外,神经内分泌、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都参与情绪活动。 表情包括神经肌肉活动和感觉反馈,表情活
44、动由大脑皮层中古老皮层调节,对生物进化有适应意义。 情感体验由躯体和脸部的活动模式的反馈信号进入意识状态而形成。情感体验可以进入认知系统,并和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1977)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核心观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情绪激活与调节 伊扎德提出,情绪的激活与调节有四种基本过程: 1、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可直接激活情感体验,并影响其他三个情绪激活过程。如产妇在产后,由于内分泌物质的改变,负情绪逐渐减少。 2、感觉反馈:表情肌肉活动引起的反馈信息进入边缘皮层区,使情绪达到意识
45、水平,产生情绪体验。 3、情感激活过程:一种情绪可以引起另一种情绪,如极度疲劳引起痛苦。 4、认知激活过程:如评价、比较等认知活动可激活情绪。,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1977)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核心观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情绪激活与调节,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情绪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情绪情感对人的学习活动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和增强学习效果,也可能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和降低学习效果。 高兴、快乐、喜悦、热情等积极情绪
46、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焦虑、痛苦、忧伤、愤怒、冷漠等消极情绪,对学习起阻碍作用。 当所学习的材料的情绪与学习者的情绪一致时,记忆效果就较好,这种现象叫做“情绪一致性效应”。 人在愉快的状态下更容易记起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的东西,这种效应叫做“心境状态依赖效应”。,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焦虑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焦虑按性质分为正常焦虑和过敏性焦虑,按造成焦虑的根源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焦虑包括三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生理成分和行为成分。,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47、: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呈“倒U形曲线”,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中等程度的焦虑学习效率最高。 焦虑对学习的影响还受学习者本身的能力水平、任务的难易程度、情境因素(计时、任务性质、反馈、他人的成绩)的制约。,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焦虑对学习影响的主要表现: 不同程度的焦虑对知识学习的影响。 焦虑的作用与学习的难度。 焦虑的作用与学习能力。 焦虑的作用与持续时间。 焦虑的作用与个体的年龄。 考试焦虑与学习。,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通过一定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
48、、主观体验、表情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具体情绪的调节: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如不光愤怒需要克制,悲伤要转移环境,同时过分高兴也要克制。,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通过一定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主观体验、表情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唤醒水平调节:包括过高和过低的两方面的情绪体验。如高度紧张、兴奋需要降低,使之不影响认知;同时过分淡漠,抑郁需要提高兴奋水平。,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
49、绪的过程,通过一定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主观体验、表情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情绪成分调节:情绪系统内的调节包括调节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还包括情绪的不稳定性、潜伏期等格调和动力上的调节。此外还要调节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类型 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内部调节:来自个体内部,如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如通过认知改变情绪,让因一次考试没考好而绝望的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还可以进步,给他以信心。 外部调节:如轻松的环境可以降低人的紧张情绪,遇到困难时,朋友在身边可以使人感到安慰等。,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类型 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修正调节:对负性情绪进行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怒。 维持调节:主动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快乐、兴趣等。 增强调节:对情绪进行积极干预,如对抑郁或淡漠进行增强,达到积极情绪状态。,第二节 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类型 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原因调节:调整引起情绪的原因,如对情境进行重新认识,转移自己注意力等。 反应调节:情绪诱发之后,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