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贵阳十二五.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9501988 上传时间:2019-08-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十二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贵阳十二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贵阳十二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贵阳十二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贵阳十二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贵阳市“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初稿)贵阳市“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 22 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强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为指导,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筑府发201036 号)、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市发改委)、贵州省“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省文化厅)等文件编制。“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未来五年我市文化发展的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切实保

2、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本规划所指的文化事业,涵盖社会文化、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群众体育的公益性服务领域。一、 “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十一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主要成绩1、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基本建立了市、区(市、县) 、乡镇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京剧院、艺术中心、健身中心和市民文化广场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基本建立了以市、区(县)群艺

3、馆、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了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全面完成了 20 户以上自然村寨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任务,农村电视入户率达到 95%;完成了广播调频同频网建设,广播覆盖率提高到 100。贵阳地区和全省有线2广播电视网络实现整合,基于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推出了多项便民利民服务。市电视台进行了建台以来最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基本实现了采、编、播各环节的数字化,为发展节目内容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2、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改善顺利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 、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 “农村

4、电影放映工程” 、 “农家书屋工程” 、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广场文艺会演、文化“三进”服务、图书馆服务等文化活动,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十一五”期间共举办送文艺下乡、广场文艺活动等千余场;电影下乡近6 千场;向区(市、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赠书 15 万余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超过 40%的全国平均水平,全民健身意识大大增强;农村、社区运动场地建设及健身设施明显改善。3、文化遗产工作成果可喜全面完成县级行政区域实地文物调查。 “十一五”期间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123 处,其中新发现 615 处,复查 508 处,消

5、失 93 处;全市 11 个县级行政区域启动了实地文物调查,调查启动率为 100%。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普查基础上积极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目前我市“非遗”项目有国家级 2 个,省级 37 个,市级 62 个;国家级传承人 1 名,省级传承人 2 名,市级传承人 2 名。4、文化艺术产品更加丰富文艺作品佳作不断,大量创作演出了音乐、舞蹈、小戏小品等作品。其中大型现代京剧布依女人 ,广播连续剧虎啸玄天洞 ,歌词侗乡 、 孩子你别哭 ,歌曲又见满天星光 ,舞蹈跳山 、 猎恋 、 苗岭雄鸡等一大批文学艺术和广播影视作品获各类国家级奖项。5、文化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大型文化活动的水平提

6、高,影响扩大;文化、新闻出版和广电市场监管稳步推进;以文艺院团为重点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二)基本经验3出台好政策,将文化工作融于社会发展的大局。近年来,凡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支持的文化事业建设项目及活动,都能得到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欢迎,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重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文化工作就能取得突出的成效。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各级文化部门抓住机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发挥文化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斗志、陶冶情操、锻造精神等方面的功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培养市场,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

7、。倡导“文化消费不可少” 、 “精神需求更重要”的理念,精心培育出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消费市场。一方面利用文化发展的专项资金,组织各种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让广大市民群众关注文化、热爱文化;另一方面,利用已经建成的文化活动平台,发挥名人、名节目的效应,大胆地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培养出让群众乐于参与、舍得花钱的文化消费市场。建立机制,不断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改革和发展并重,在文化的思想观念、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等方面拓展新领域、赋予新内容、开创新境界,不断提高文化工作的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形成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增强文化工作队伍的总体战斗力。筑巢引凤,借鸡

8、生蛋。巧借荷花奖、多彩贵州、贵阳避暑季等国家、省、市大型活动及赛事,运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赛事来推动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在全市文化事业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财政投入与需求相比仍然不足,未能与公共财力的增长同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对文化事业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文化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类文化人才匮乏,基层文化队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没有建立人才成长和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艺术精品不多,艺术创作后继乏力;文化建设对提升地方形象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不健全,产业化手段运用不充分,对

9、推动经济发4展的作用不够明显等等。二、 “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的环境条件、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机遇和不利因素1、有利形势和发展机遇国家、全省文化事业大发展的宏观背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支撑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和推动创新型社会发展出发全面关注文化建设,文化投入空前增加,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引导力度日益加大。国家和全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贵阳经济发展达到新阶段。2009 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达 22832 元,按年末汇率计算折合 3344 美元,具备了支撑更

10、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条件。市民文化需求的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3000 美元后,居民消费方式将发生较大变化,文化、娱乐消费将大幅上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将将产生更高的期待。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社会大为改善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挑战和不利因素城市高速扩张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压力。我市正处于城市高速扩张期,建成区面积、居民数和流动人口数都在快速增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机构设置、文化服务提供

11、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着供不应求的矛盾。基础薄弱,与全国同类城市的差距拉大。我市文化事业近年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较多,在人才队伍、设施设备、文化服务提供上与全国同类城市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拉大。投入不足仍是瓶颈。我市文化事业经费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投入依然严重不足,经费更多用于保证日常运转,文化活动、文艺作品创作、文化服务由于经费困难举步维艰。5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新的机制尚未健全。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正处于旧体制的变革和新体制的调适中,改革成本正在支付,制度能量未得到有效释放。(二)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12、前进方向,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努力建设符合我市情况、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基本原则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寻求文化事业发展动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转变,真正履行好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管职责;文化事业单位搞好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活力;转企改制

13、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成为合格市场主体。在城市高速扩张下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同步跟进。不造文化沙漠,不留文化死角,不遗漏低收入居民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惠及全民的作用。在抓好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管理和服务工作。改变重建轻管,重管轻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保证运转经费和人员,不盲目铺摊子,充分发挥建成设施的作用,提高投资效益。突出重点,兼顾全局。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文化设施、传统、人才等方面的条件,扶持建设若干文化示范社区、示范乡(村) 、示范厂(校) ,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的特色文化区域。保障文化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坚持文化事业

14、的公益属性,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社会多渠道投入和适度有偿使用为辅,突破文化事业发展的经6费瓶颈。(三)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完成“十二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文化建设的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建成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城乡文化共同发展。贵阳在全国的文化形象持续改善,影响力不断扩大。2、分项目标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达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转正常的要求。城

15、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文化设施数量、质量和人均拥有量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文化工作富有特色。城乡特色文化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文艺创作繁荣,涌现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健康向上的艺术产品,产生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作品。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事业持续进步,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对外文化交流逐步活跃,贵阳城市知名度明显扩大,美誉度明显提高。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深化,文化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文化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市场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

16、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三、 “十二五”文化事业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一)凝练贵阳精神,提升城市形象以提高公民人文素养,提升城市软实力为目标,加强文化研究,凝练贵阳精神,提升城市形象。7凝练具有历史底蕴和时代感的贵阳精神。加强地域文化和阳明文化研究,提炼优秀文化传统,通过宣传教育成为市民认同的价值观,增强市民荣誉感,逐步形成地域文化特质并上升为贵阳精神。加强城市形象传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强化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通过多种公共关系手段,进行形象传播,提升贵阳知名度和美誉度。专栏 1 贵阳精神研究和形象传播工程贵阳精神研究开展贵阳地域文化和阳明文化研究,凝练贵阳精神。进行学术研讨

17、和大众传播。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塑造贵阳城市形象。主要面向省外,借助多种媒体和活动,传播贵阳形象。(二)完善文化设施,改善文化服务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市、区(县) 、乡(镇)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设施建设,设立文化活动功能区,继续建设知识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探索建设数字化农家书屋,调整和完善各级文化馆、图书馆。重点大型文化设施建设。贵阳市图书馆金阳新馆、贵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贵阳市博物馆) 、贵阳市金阳剧院、贵州京剧院学员培训基地、贵阳市古玩城、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对现阳明书院进行装修、布展;对原达德学校进行学校搬迁和校舍修缮,设立贵阳民间艺术陈列馆(达德民间艺术陈列馆) 。基

18、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设施设备条件,完成各区县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和扩建工作,达到国家建设标准。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以国家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为抓手,加强良风良俗的传承、发展。8继续深化和创建群众文化品牌。广泛开展文化下乡(三进活动) 、广场文艺会演、群众歌咏比赛、图书馆系列服务等文化活动。三下乡活动要坚持到边、穷地区开展文化下乡服务。每年文化下乡送戏 1000 场,送书 100 万册。推广普及舞蹈、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大众文化。加强少儿文化活动,发展老年文化事业。加强对已批准的文化艺术体育之乡的资金

19、投入和管理,继续申报贵阳市文化艺术体育之乡工作。3、促进城市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通过文化进社区、进广场、进家庭等方式,促进城市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挖掘、整理、推广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曲艺、工艺、游艺等民俗文化,将参与性强、趣味性浓、观赏性高的活动和赛事引入社区、街道,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着重抓好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把群众文化和企业(机关、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各单位组织文化活动的积极性。4、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满足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建立文化援助专项资金和文化志愿者服务组织,采用政府购买、补贴、赠送设备器材等方式,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

20、化服务,使城乡全体群众同等享有基本文化权益,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专栏 2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贵阳市图书馆金阳新馆总建筑面积 3 万平方米,土建投资约 1.82 亿元,预计3 年内建成。主要功能包括 4 千 5 百平方米的书刊文献典藏区(闭架藏书空间) ,9 千多平方米的阅览及开架藏书借阅区(藏借阅功能区)和 8 千平方米的公用及其他功能区。贵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贵阳市建设规模 2 万平方米,土建投资约 8 千万元,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字画库、瓷器库、木雕库、石刻库、化9博物馆 石库、杂项库和近代文物库共 2 千平方米,陈列区 5 千平方米,公用及其他功能区 3 千平方米。贵阳市金阳剧院建设

21、规模 1.5 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 1.8 亿元,建成后将拥有 1 千座席的主剧场,5 个数码电影厅,并设会议室、餐饮休闲厅、艺术展厅、艺术培训、停车等多项功能,是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新区标志性的重要文化设施,同时还是新城区举办庆典和礼仪活动的重要场所。贵州京剧院培训基地建设规模 6 千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 3 千万元,建成后将解决新建院团办公、培训、学员食、住、排练以及院团发展的需求。贵阳市古玩城计划用地面积约为 2 千 5 百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根据馆内功能设置约为 1 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投资约 4 千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中央大厅、经营区、多功能厅、行政业务用房、地下停车库及其

22、他用房、室外环境配套等。项目的建成将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实现国家提倡的藏宝于民的宗旨。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计划用地面积约为 5 千平方米,项目建设投资约 3 千 5百万元。展陈有地方特色的可移动文物精品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阳明书院属于改扩建项目,主要对现阳明书院进行装修、布展、改造等,项目预计总投资约 780 万元。贵阳民间艺术陈列馆(达德民间艺术陈列馆)属于改扩建项目,主要对原达德学校进行搬迁和修缮,项目总投资 1 千万元。主要包括馆藏民间艺术品安全的环境监控、公众活动、观众现场服务、举办学术会议、文物讲座四大功能。该项目建成不仅能搜集、收藏、展示、研究民俗文物和民

23、间艺术品,开展民间艺术、传统文化遗产研究和展示活动。10文化活动场所整合共享项目公共广场、公园、住宅小区、机关和学校开放区域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整合共享。(三)繁荣文艺创作,加快科技创新1、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者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内容创新为核心,通过建立创作基地、工作室和采取挂职锻炼等途径,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实践,激发创作热情。积极推行文艺家签约创作制,采取人员招聘、课题招标、奖投结合的方法,保障和促进重点作品的创作。建立完善的文化艺术创新扶持和资助体系,催生一批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带动和促进文艺创作的全面繁荣。坚持重大活动组织与精

24、品文艺作品创作并重。大力抓好“五个一工程”作品及重点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着力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域特色,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配合全市“避暑季”系列活动,启动面向旅游文化市场精品剧目的创作。充分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导向作用,鼓励面向群众多演出、多展示,提高优秀作品的群众满意度。推动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充分发挥文化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作用,引导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和内容提供商,支持掌握核心技术的文化科技人才创办创新型文化企业,提高贵阳市文化自主创新能力。 2、以数字化为核心加快科技创新加强数字和网络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贵阳市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加快以

25、数字图书馆为龙头的大容量数字化文化资源库建设,完成公共图书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运用电子出版、网络传输、数字影视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加大对出版业、印刷业、电影电视制作放映业和演出业的技术改造,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丰富文化表现形式。构建数字出版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数字出版投入,积极开展数字农家书屋和全面数字阅读工程建设,组织推出更多服务于“三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少数民族文字、盲文的数字产品。11专栏 3 文化精品和创新工程精品创作生产工程继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推出 10 部弘扬主旋律、体现多样化,具有贵阳地域特色的电影

26、、电视剧、戏剧、歌曲和文艺类图书。力争有 10 部作品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一个品种”工程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全力打造在全市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本好书、一本好期刊、一份好报纸、一张好音像制品,一个好网站,一部好动漫,一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手机出版工程等,争创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精品生产扶持工程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扶持生产 35 部文艺精品和原创性学术著作。到 2010 年,力争有 2 台剧目成为省精品剧目,1 台剧目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重大题材影视创作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农村题材、青少年和少数民族题材的广播影视创作,推出一批在全

27、省有重要影响的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农村为重点,建设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库,基本完成全市、县和乡镇部分中心建设,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促进文博事业发展1、加强文物保护、改善文物利用设立专项资金,加强文化遗产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复和抢救工作。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编辑出版系列丛书,做好新发现文物的列保工作和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严格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提高文物保护科技含量,加强文物保护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技

28、术防范系统工程。建设12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充实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内涵和文物内涵,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文保单位。切实加强已开放的文物景区、景点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各类文物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教育作用,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加强博物馆建设。构建以市级博物馆为龙头、县级博物馆为骨干、专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家庭收藏室为补充的博物馆网络。加强对民间文物收藏的指导与服务,大力提高展览展示水平。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后续保护和资源共享。非遗保护工作逐渐向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强化项目保护,促进传承发展方向转化

29、。积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地域文化文化建设,努力将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品牌,融入公共文化服务,让广大群众共享保护工作成果。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继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发展专项资金。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落实相关人员编制、经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建设,探索非遗活态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途径,定期对全市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通过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确立非遗传承人谱系,制定传承人资助办法,对传承人进行合理有效的活态管理。立项建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承示范基地、传习所等基础

30、设施,注重专业研究、项目传习、实物和资料收藏,与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生产性保护、旅游等相结合,使非遗得到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利用先进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可视、动态、立体、数字化的抢救性记录、摄录和保护,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建立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站,打造民族民间艺术的形象、活动和品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知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体系。通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各种媒体和每年的“文化遗产日”等渠道,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活动,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非物质文13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3

31、、编纂出版文化典籍编纂出版贵阳文化系列丛书。组织作家、学者和文物工作者深入研究贵阳历史文化,深入开掘,出版面向不同读者群体多种贵阳历史文化丛书,全面展示贵阳各种文化遗存,包括出土文物、名胜古迹、历史典故、地方戏曲和民俗文化等。完成贵阳民族民间文艺集成 、 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图集 、贵阳文物志 、 贵阳旅游文化丛书等图书的编纂出版以及数字化出版和相关资料的保护工作。专栏 4-1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息烽集中营旧址、马头寨古建筑群保护、阳明祠和阳明洞、文昌阁和甲秀楼的保护维修、消防、技防设施设备安装、文化遗产环境风貌保护工作以及息烽集中营旧址的保护规划编制。省级文物保护

32、单位维修开阳宝王庙保护维修、环境整治工程、新建消防设施和保护设施、华家阁楼、贵阳君子亭、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新华日报分销处旧址、乌当协天宫,贵阳来仙阁维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回龙寺戏楼、川主庙的维修抢救工程。纪念馆、陈列室建设花溪镇山生态博物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县级文管所(花溪区、清镇市) 。抢救修复项目 整治维修 21 口古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花溪苗族挑花制作工艺、高坡苗族射背牌、花溪孟关猴鼓舞、花溪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工艺、花溪高坡苗族银饰制作工艺、青岩花灯戏、下坝上卡堡印苗服饰工艺、下坝上卡堡苗族花棍舞、新场乡小尧花鼓舞、偏坡乡布依族服饰制作技艺、东风镇头堡汉族文

33、琴戏座唱、新堡乡杜寨布依族丧葬砍牛习俗、新堡乡香纸沟手工土纸制14作技艺、清镇中秋瓜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传承人陈文芬、王启萍(花溪苗族挑花制作工艺) 、潘秀华(花溪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工艺) 、罗朝先(花溪高坡苗族银饰制作工艺) 、唐仕富(花溪孟关猴鼓舞) 、罗文学(高坡苗族射背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建设花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乌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开阳禾丰布依族苗族乡布依文化传习所、修文龙场非物质文化传习所。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青岩镇、高坡乡、湖潮乡为中心的地区建花溪文化生态保护区;开阳县禾丰、南江布依族苗族乡建立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高寨苗族布依族乡建立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34、清镇青龙街道石关村建文化生态保护区;麦格布依族苗族乡麦格布依族寨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据库建设贵阳市文化局建立非遗数据库;花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建立花溪区非遗数据库;开阳县非遗保护中心建立开阳县非遗数据库;修文县非遗产展示中心建立修文县非遗数据库;清镇市建立清镇市非遗数据库。非遗培训计划培训区级管理人员 1 千人次;基层乡镇街道管理人员 1千人次;传承人 3 千人次。文化典籍编纂出版贵阳民族民间文艺集成 、 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图集 、 贵阳文物志 、 贵阳旅游文化丛书等。民营博物馆扶持 扶持代表性民营博物馆。(五)开展文化交流,深化对外开放1、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发挥多元载体的文化传

35、播作用。借助国外著名的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平台,把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门类和文化精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积极参与或主办国际性书展、节展期间的文化论坛和活动等,拓展民间交流合作领域,鼓励表演团体、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和个人从事对外文化15交流,提升贵阳市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推动文化艺术、演出展览、出版物、动漫游戏、民族音乐舞蹈和杂技等项目,建立完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资料库。把文化“走出去”工作与外贸、科技、旅游、体育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展演、展映和产品销售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对外文化交流的合力,提高贵阳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水平。2、积

36、极组织参加文化艺术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际文化艺术比赛和文化交流,举办以“阳明文化” 、 “南明河文化” 、 “喀斯特生态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国际性学术研讨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利用少数民族重要节庆日,组织举办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世界对贵阳的了解。加强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积极引进省内外和国外的高雅艺术、优秀文艺作品到贵阳市演出;鼓励和扶持贵阳市专业艺术、民族艺术、少儿艺术等赴省内外和国外演出,充分利用境外媒体加大对贵阳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专栏 5 文化交流工程贵阳交响乐团参加全国音乐季活动完成国家大剧院演出,世界钢琴、小提琴比赛的现场伴奏和闭幕演出以及赴美对外文化交流

37、演出活动。以交响乐团为平台,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市民文化涵养,实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森林音乐会等“贵阳避暑季”文艺演出活动根据贵阳文化资源特点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以各类旅游节为契机,举办具有较高影响力文艺演出活动,促进贵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六)推进网络覆盖和数字化进程,实现广电事业跨越式发展1、完善广电网络覆盖提高节目质量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实现频率、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提高节目收听收16视率。进一步深化广电系统内部体制和机制改革,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广播影视节目的整体水平。以创新精神全面提升

38、贵阳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内容与制作水平,创作一批展示贵阳特色、展现贵阳风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度的品牌频道、频率、栏目和名优节目。积极挖掘农村和基层广播影视创作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广播影视市场。加快广电网络改造和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建成宽带双向、稳定的有线广播电视服务平台网络,增加有线数字广播电视传输节目套数;建立新型农村广播电视设施维修服务体系,保证网络畅通。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基本完成高清和标清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的升级换代,大力开发多媒体平台和新型业态,积极应对数字化浪潮和“三网融合”。2、加强电影院线建设加强电影数字化发行放映网络建设。加快市县、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基本实现有条件的市

39、县数字影院覆盖,满足贵阳市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逐步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完善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服务和 GPS 监控系统,达到全市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继续推进电影院线制改革。建立以资本为纽带、连锁式的发行放映院线新体制,建设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城乡数字电影院线。不断加快融资投入和院线的产权重组,加快市场的统一开放,扩大院线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真正形成完善的多渠道、多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专栏 6 广播影视工程广电品牌频道频率和栏目培育加强内容生产、节目制作的专业化,与国内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联合,各频道、频率逐步培育并形成 2 个以

40、上品牌节目,重点打造都市生活、文化娱乐、旅游资讯、民族风情等精品栏目,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效应。广播电视“村村通”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充分利用无线、卫星、有线、微波等多种手段,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套数更多、质17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全面实现 20 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 做好农村电影拷贝配送工作,丰富电影片源,加快推进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加强农村电影院更新改造,增加固定或流动放映点,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院线建设 鼓励引进竞争机制,繁荣电影放映市场。鼓励电影发行放映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直营连锁网络,或通过品牌、商号、配送

41、、管理技术等联结方式发展特许经营网络,形成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为县乡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流动电影放映车,开展集影视放映、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图书销售和借阅、科技宣传为一体的流动文化服务。(七)发展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增强城乡居民体质积极构建和完善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到2015 年,市民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健身意识和体育科学素养进一步加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全市人口的比例达到 40%以上。加快“全民健身工程 ”建设。积极争取利用国家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的“全民健身工程”,逐步完善市、区(市、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加强公园、

42、绿地等公共场所健身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推进生态健身示范公园和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支持和鼓励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在寒暑假和公休日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到 2015 年,全市 90%的行政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和队伍。壮大社会健身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健身场馆(俱乐部 )商业化运作的积极性,降低用于健身运动的消费支付,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健身;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市体育科学素质和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18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或协助办好“中国西部(贵阳)高原体育节”、“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结合旅游观光、民族文艺、民俗风情,突出高原体育

43、特色,办成大规模、有特色、群众参与广泛的大型体育文化活动。经常举办各种老年人、学生、职工、农民运动会,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丰富“8.8 全民健身日”活动内容,举办丰富多彩的、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和展演,充分体现活动的全民性、参与性、多样性。专栏 7 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教育、宣传、文化等示范点相结合,促进形成和谐村民关系,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抓住体育场地建设这一基础环节,强化政府对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有效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小康体育特色村创建贵阳市农村小康体育特色村,从“加强体育组织体育领导” 、 “健全体育机构” 、 “强化体

44、育场地设施” 、 “形成民族特色体育” 、 “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 “注重特色项目推广” 、“注重宣传与培训”等方面着手完善条件。民康工程 完善体育部门的训练场馆及基础设施和改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的训练条件。面向社会开放,为群众健身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八)规范市场秩序,繁荣文化市场1、强化服务监管加强文化市场稽查(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执法)队伍的监管和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网络、手机出版监管的技术平台,适应文化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业态管理要求,提高文化安全预警能力。推进文化执法改革,创造条件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45、。始终坚持“扫黄打非”的高压态势;对网吧经营实行严格审批,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推进网吧连锁化进程;音像市场坚持压缩总19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2、繁荣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遵循市场规律,热情服务社会,促进市场繁荣。推进演出经纪人制度建设,规范演出经纪行为;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兴办演出单位、举办演出活动,积极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大力发展出版物和文化产品的连锁经营、超市经营、大型商场专柜经营、专业经营和网络销售,加快正版出版物分销网络建设。专栏 8 文化市场监管工程文化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包括市场信息、网络监控、网上申报等模块的电子政务系

46、统。四、保障措施(一)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市政府出台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增加对文化事业的经常性投入,并使文化事业投入保障制度化。设立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市、区(市、县)财政都应当设立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改变文化投入可有可无、可大可小的现状。完善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公益性文化设施,特别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建立起分层分级,覆盖全区域和各类人群的文化设施体系。保证公益性文化设施正常运转。落实公益性文化设施正常运转、日常维护的费用,按国家规定维持免费开放,保证公益性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保证文化精品生产。变事前投资为事后采购,变“养人”为“养事”,

47、保护文化精品生产,扶持艺术家和文艺团体,保证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文化精品。(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20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完成相关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整合现有资源组建贵阳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尽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保留专业文艺院团的运行机制改革,健全绩效管理,改革分配制度,实行适合文化特点的薪酬制度、奖励制度,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艺术创作活力和演出动力。推动文化活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发挥民间、社会的力量,借助产业化手段推进文化事业的社会化。引进社会力量投入文化服务;在保证公益性质的前提下适度开展经营活动,增强文化生产的能力。创新

48、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通过聘任、兼职,采购文化企业或个人服务的方式,建立起专业、精干、相对稳定而又保持更新的基层文化队伍。(三)建立人才支撑体系建立新形势、新体制下新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培养既懂文化又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行政管理干部。重视文艺人才培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创造机会;以创作(演出)补贴的方式激励和保护文艺人才成长;政府出资选派优秀人才进修深造,扶持人才快速成长;支持和改善社团工作创造人才成长的专业社会氛围;建立以考核评价为基础,岗位责任、风险与工作业绩挂钩,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强化对重要职位

49、、关键岗位、优秀人才的薪酬激励。引进优秀人才改善队伍结构。建立灵活的文艺人才使用机制,少量引进有较高专业造诣、德艺双馨的高层次文艺人才,发挥领军人物作用。制定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实行重奖。(四)扶持群众性文化活动支持民间文化组织。大力支持非盈利性城乡民间文化组织,引导、扶持民间文化组织发展壮大。鼓励文企联姻、文化单位与社团合作共同承办社会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精心策划群众文化活动,21重点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文化活动的内容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将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融合起来,创造和运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又丰富多彩的形式,有效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断扩大活动参与度,形成规模和影响;持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打造群众文化精品,形成系列和品牌。(五)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起部署实施。要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职责,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