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志武,养儿防老不道德,养儿防老是一种利益交换,陈志武原是湖南山沟沟里打柴的孩子,后来出国读了金融博士,现在是耶鲁大学的金融经济学教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在其金融的逻辑一书中,陈志武教授认为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行为,将“养儿防老”解释成一种利益交易体系,并且这种金融产品是劣质的,甚至是不道德的。陈志武认为今天的中国,完全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金融工具实现养老保障,子女作为养老工具这一带有经济利益的目的,应从家庭的人际关系中剥离出去。如果让一个生命因为经济目的来到世界上这是不道德的事情。陈志武的言论就像一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激起了千层浪。赞成者有之,直言其说出了
2、中国文化的本质;反对者有之,其言行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误读,看不到凝聚在其中的亲情。无论站在哪个立场,无论赞成反对,一个重要的议题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金融日益发达的今天,无论是依靠子女的回报还是利用现代金融手段,养老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陈志武,2009年,上海市人口计生部门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近8%育龄户籍人口选择“丁克”,而越来越多的上海外来人口也从“超生”走向“独生”甚至“不生”。陈志武教授对北京、成都、济南等城市以及一些农村的县城进行了调查,询问被调查者为什么要生小孩,三个选择分别是因为爱小孩、养子防老和传宗接代,结果在北京被调查者有62%回答是因为爱。
3、其他省会城市这一比例大约是55%,县城是40%,而农村仅仅有21%,农村有70%的人回答是养子防老。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家庭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陈志武教授认为,原来在中国,因为没有金融市场也没有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只好通过生孩子让自己老有所养,必要时靠父母这个身份来压自己的子女,带头他们听话,这是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但是今天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陈志武在写给两个女儿的信中这样说:,你们一生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长大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以是否让自己幸福为标准。一般的中国父母都会跟小孩强调“孝顺”、也指望着小孩长大后抚养他们,所谓“养子防老”。许多父母,或说整个中国社会
4、,都以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你们千万不要有这种包袱,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这样想。说实在的,我和妈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如果我们老了不能动、需要他人长期护理,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支付护理费用。等我们老了,我们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就去养老院。总之,我们会在经济上做好各种安排,等年长后不用你们“孝敬”回报,我们不会成为你们经济上的任何负担。,我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担心你们不“孝顺”,而是我们太爱你们,太在乎我们成为你们的负担,你们的幸福是我们唯一的指望,这包括尊重你们长大后选择职业、选择男友的自由。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欢子女,但出于养老需要而生
5、孩子,那么,你真的对不起还没出生的子女,因为在他们还没出生之前,就被你赋予了终生的包袱。这样做,对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养子防老”而生子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当然,在金融市场出现之前的传统社会里,为了生存,“养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可是,到了金融市场已很发达的今天还要靠“养子防老”,那就过于自私、过于对子女不公平了。是不是说,小孩长大后不应该照顾父母、关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后代自己的选择了,他们对父母的爱护甚至抚养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选择但不应该是一种无选择权的责任义务。,同时,陈志武认为即使在美国,也不能完全依靠金融市场或金融产品,因为有可能会出现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还
6、会发生一些意外,可能要依赖血缘网络。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这个网络,而是通过外部市场的安排来解决需要 。,老有所保,还得赶早,圣经中有名话:当你拥有时,上帝会不断给予你,而当你没有时,连你最后一点也会被夺去。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一个慢慢变老的过程。一个人到老年时穷困潦倒,不是因为他年轻时做错了什么,而是他年轻时什么都没做。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饱经风霜走到人生的暮年还要忍受生活困顿之苦。年老退休后,日子也应该过得有保障,有尊严。当我们把子女培养独立之后,自己也达到退休年龄而进入衰退期,从这里开始,大概还要度过数十年的晚年生活。这数十年的生活我们怎么办?我们依靠不高的退休金来度过晚年;我们运用微薄的
7、积蓄来承担病痛时医疗费用;我们向子女救援到全国各地去转转,来实现繁忙时工作的旅游梦。这些显然不是我们理想的退休生活。传统的养老办法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其一,单纯依靠退休金的做法难以为继。社会保障的原则是保障基本生活,因此退休金占原工资的比例不可能很高。其二,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通常比其他年龄组的人多,医疗保险不可能全包下来,今后可能要用一部分退休金来支付医疗费用。其三,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支出将有显著增长,如请家庭医生、家政服务员,需要增加这方面的开支。其四,仅仅依靠国家政策的办法解决养老问题也不可行,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完全依赖国家、单位的养老制度正在逐渐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对职工生、老、病
8、、死、伤、残的“大包大揽”已成为过去式。,传统的养老办法在生活中也面临着困境。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许多养老院的床位空闲,无人居住。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奇怪现象?原来,既要条件好,又要收费低,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养老院的期望。然而,养老院的条件与收费是密切相关的,条件上去了,收费也相应增加,如果收费低,条件差,那么老人又不愿意入住。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养老院供求关系的矛盾。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和社会暂时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大量兴办条件好、收费低的福利性养老院,即使在发达国家,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也不足老年人口的5%。因此,绝大多数老年人只能住在自己家中养老,老年人还是离不开老伴和子女。自我国实
9、行计划生育以来,很多家庭结构变成了“421”型,若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险规划,完全依赖子女赡养,则一对夫妻要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除自己外,人均负担2.5人的生活费用,这显然是难以承受的重担,所以“养儿防老”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也为了老年生活更有尊严,我们退休后更需要依靠自己,而不是依赖子女。,有些年轻人觉得养老这事很遥远,到四五十岁考虑也不迟。事实上,筹划安排养老资金宜早不宜迟。四五十岁的中的中年人正是负担最重的时候,上有老人要尽孝心,下有读中学或大学的孩子,健康状况又不比年轻时候,再加上为自身养老做准备,家庭的现金流顿时吃紧。养老金的筹备还需细水长流,越早投资,在复利的作用下,资金储备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此,应及早制定适宜的养老计划。,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莫过于在晚年时才发现竟然没有为自己预留足够的生活费用。想在晚年过上安康的生活,只有靠自己未雨绸缪,早早做好养老保险规划,这是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人寿保险产品可以帮我们安享晚年,维护个人尊严,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年轻时购买人寿保险,是对年老时承担责任的体现。年轻时做年老时的准备,有钱时做没钱时的准备。年轻预备年老,这是极睿智;有钱预备没钱,这是真远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