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酵床养殖 (43)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一、有益微生物作用机理及在养殖中的应用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认定安全益生菌有 40 多种,目前做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益生菌菌种主要有芽孢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酵母等。有单一菌种类益生菌和复合种类益生菌。1、乳酸菌群: 乳酸菌(厌氧型) , 它以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等物质为基础,产生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及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使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变得容易分解,并且消除未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种种弊端,在有机物发酵分解上发挥突击队的重要作用,它将未腐熟的有机物质转化成对动植物有效的养分。乳酸菌还能
2、有效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 2、酵母菌群: 酵母菌(好氧型)利用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通过发酵,产生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 EM 集团军中对于促进其它的有效微生物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的生产提供重要的营养保障。此外,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有效养分。 3、放线菌群(好气性) 。 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 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后的净菌作用比放线菌单兵作战的杀伤力要大得多。 它对难分解的
3、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和 VA 菌根菌增殖。4、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能迅速消耗消化道内环境中的游离氧,形成肠道低氧环境,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并产生乳酸等有机酸类,降低肠道 PH 值,间接抑制其它致病菌的生长; 枯草芽孢杆菌能刺激动物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激活淋巴细胞,提高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群体免疫力; 枯草芽孢杆菌菌体能自身合成消化性酶
4、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在消化道中与内源酶共同发挥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 枯草芽孢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提高动物体内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 由上可见,各类微生物都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益生菌在养殖过程中产生抗氧化物质,清除氧化物质,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形成适于动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同时,它还产生大量易为动植物吸收的有益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多醣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生长因子、抗生素和抗病毒物质等,提高动植物的免疫功能,促进健康生长,从而在减轻劳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前上市,使人们吃(用)上无污染的高质量产品的前提下,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保
5、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美好的家园。建造发酵床改善猪的饲养环境,最直接的就是减少猪的呼吸道疾病,在饲养方面,使用发酵饲料,能改善预防消化道的疾病发生。二、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 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 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 加上人工辅助翻耙, 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 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发酵, 使猪粪、尿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 关键是垫料碳氮比与发酵微生物的选择。其技术核心在于“发酵床”的建设和管理, 可以说,“发酵床”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该养猪法经济效益的高低。1. 利用空气
6、对流和太阳高度角原理, 因地制宜的建设猪舍充分利用不同季节空气流向建设猪舍。猪舍多设置卷帘机等可调节通风的设施, 用以控制猪舍空气的流向和流速。猪舍屋顶及窗户要充分考虑太阳日照规律。2. 利用生物发酵原理处理粪尿,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发酵微生物的不断生长繁殖,对猪产生的粪尿迅速分解, 从而达到处理粪污的效果。3. 利用温室和凉亭子效应, 改善猪肢体感温度,冬季将保温卷帘放下, 整个猪舍成为一个温室, 同时发酵床也产生相当热量, 对猪只腹感温度有很好的改善。同样, 在夏季, 由于几乎全敞开窗户, 形成了扫地风、穿堂风等类似凉亭子的效果, 结合垫料管理, 猪只感觉非常凉爽。4. 利用有益菌占位原
7、理, 增强猪只抗病力, 提高了饲养效率和猪肉品质病原菌致病的基础是病原菌达到一定的浓度, 由于发酵微生物等有益菌的大量繁殖, 在垫床上、空气中甚至猪舍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有益菌, 使有益菌成为优势菌群, 形成阻挡病原菌的天然屏障。即使有极少量病原菌的刺激,也只能使猪只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从而使猪只形成坚强的保护力。总之, 发酵床养猪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猪舍建设、饲养管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日粮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要为有益的发酵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培养条件, 使其迅速消纳猪只的排泄物; 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为猪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生理阶段猪只的需要, 达到增
8、加养殖效益的目的。三、发酵床养猪的优点(一) 发酵床养猪从社会效益上来讲保护环境。圈舍周边无臭味,零排放,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染问题为遏制近年来规模化畜禽养殖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各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应对。目前各规模化养殖场大多采用达标排放、种养平衡、沼气生态等生态养殖模式。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这些模式要么运行费用高,经济效益低,要么需要配套大面积的场所。发酵床养猪法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养猪,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围流淌,整个育肥期不需要清除粪便,可采取在猪群出栏后一次性清除粪便,这样做不会影响猪的发育。因为在猪的饲料和垫料中添加了微生物菌
9、种,这样有利于饲料中蛋白质的分解和转化,降低粪便的臭味;同时在垫料发酵床内,垫料、粪尿、残饲料是微生物源源不断的营养食物,被不断分解,所以床内见不到粪便垃圾臭哄哄的景象。整个发酵床内,猪与垫料、猪粪尿、残饲料、微生物等形成一个“生态链” ,发酵床就象一个生态工厂,它总在不停地流水作业,垫料、猪粪尿、残饲料等有机物通过发酵床菌种这个“中枢”在循环转化,微生物在“吃” 垫料、猪粪尿、残饲料,猪在“吃”微生物(包括各种真菌菌丝、菌体蛋白质、功能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酵分解出来的微量元素等等) ,整个猪舍无废料无残留,无粪便垃圾产生,而且发酵床内部中心发酵时温度可达6070 度,可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和病菌
10、,清洁卫生,使苍蝇蚊虫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所以在发酵床式猪舍内非常卫生干净,很难见到苍蝇,空气清新,无异臭味。(二)发酵床经济效益的体现(1) 、环境优越,发病率下降,减少用药。发酵床内环境优越, “冬暖夏凉” ,冬暖,是因为垫料、猪粪尿和残饲料的混合物在发酵床菌种粪便发酵剂作用下迅速发酵分解,产生热量,底部温度可达 4050 度,中间甚至可达 6070 度,表层温度长期维持在 2530 度。这种环境冬天可以避免猪只感冒生病。夏凉,夏天周围揭起塑料膜就是凉棚,而且凉爽不仅与温度还与湿度有关,发酵床的温度并不是无限上升的,而且还可人为控制。假定当发酵床内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室内或室外温度时,热空气
11、上升,冷空气从四周进入,产生对流,温度就迅速降下来了,而且还产生凉爽的感觉。同时圈内因无粪尿垃圾,而显得干爽,不会产生湿热闷闭难耐的感觉。夏天可以避免猪粪尿又多又湿又臭,影响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生活在发酵床内的猪只一年四季最舒服,猪处在自由逍遥的生存环境中,抵抗各种疫病的能力增强,兽药、疫苗使用数量下降。(2)、省工省力,提高效益。普通猪舍清除粪尿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发酵床懒汉养猪法免除了猪圈的清理,主要工作就是添加饲料,再在猪舍圈内安装自动食槽、自动饮水器,省工节力,一人就可饲养上千头生猪,提高劳动效率可达 60%以上,有利于生猪饲养的规模化、工厂化发展。 (3)、节省水电煤、饲料
12、,降低饲养成本。 常规饲养需要大量的水来冲洗猪粪尿,发酵床懒汉养猪法免除冲洗用水,只要饮水即可,所以节省用水 90%。 “冬暖夏凉”的环境省去大量电煤。 发酵床内垫料、猪粪尿和残饲料的混和物经发酵床菌种粪便发酵剂发酵后,分解或降解出很多有益物质,如长出的放线菌菌丝、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而且锯屑中的木质纤维和半纤维也可被降解转化成易发酵的糖类,这些都对猪的成长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猪通过翻拱食用,给猪提供了一定的营养,从而减少了精饲料的供应,根据初步试验表明,可节省精饲料 20%,平均日增重高于不用发酵床的猪只一两百克。(4)、发酵床养猪是照顾到了猪的生理和心理福利的原理。这是发酵床在养猪业上的
13、重大贡献之一:即照顾到了猪只的心理生理的需要,回归猪的天性,这是最新养殖技术模式,尽量回归动物天性,我们已然知道:猪的各种应激行为会给养猪者带来各种麻烦,如猪病,情绪低落,生长速度放慢,饲料消耗增加,举例如饲料的变换、打针、断奶、换栏、运输、天气突变等等发酵床养猪,让猪有一个舒适的心理环境,猪住得舒坦,又有玩耍,情绪开朗,自然而然的发病就少得多,心情郁积带来的疾病(特别是离开母猪断奶的阶段)如断奶综合症也大大减缓。所以,造成很多在水泥地面上饲养的猪,一旦移到发酵床上养殖,往往疾病大大减少,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往往也不治而愈,心情舒畅,吃得也多,消化也好,饲料消耗自然下降。有人担心,这增加了猪的
14、运动量,会减少饲料报酬,增加料耗,其实实践证明,恰恰相反,发酵床养猪减少了饲料的消耗,增加了效益,这一是因为猪心理生理得到了满足,所谓住得舒坦,心情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反而比水泥地面养殖方式增加了产肉率,同时,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瘦肉率和猪肉品质;二是因为发酵床中的粪尿部分转化成菌体蛋白质,让猪啃吃,提高了饲料来源的原因。四、发酵床猪舍建造猪舍的建造原则发酵床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供各猪场在建设或改造中采用(1) 、每栏面积以 40 平方米左右为宜,便于垫料的日常养护;(2) 、发酵床面积为栏舍面积的 70%左右,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理,成为硬地平台,供生猪取食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3) 、垫料高
15、度以保育猪 40-50cm、育成猪 60-80cm 为宜,一般南方地区可适当垫低,北方地区适当垫高,夏季适当垫低,冬季适当垫高;(4) 、育成猪养殖密度较常规养殖方式降低 10%左右,便于发酵床能及时充分的分解粪尿排泄物,能保持健康养殖环境;(5) 、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进料和清槽(即垫料使用到一定期限时需要从垫料槽中清出)时操作便利;(6) 、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养护加菌时能共用;(7) 、通风设施完整,南方夏季加温时要考虑加湿帘。冬季应定时开启排风扇,避免猪舍湿度过大。发酵床猪舍的建造模式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持平或略高,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须垫高 50
16、-100cm(见图 2-2) ,保育猪 50cm 左右、育成猪 100cm 左右,利用硬地平台的一侧及猪舍外墙构成一个与猪舍等长的长槽,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圈栏,以防止串栏(见图 2-3) 。优点:保持猪舍干燥,特别是能防止高地下水位地区雨季返潮。 缺点:造价稍高。适应地区:南方大部分地区;江、河、湖、海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有漏粪设施的猪场改造。地下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构建在地表面以下,槽深 40-80cm,保育猪 40cm 左右、育成猪 80cm 左右,新猪场建设时可仿地上槽模式,一次性开挖一地下长槽,再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单元,原猪舍改造时,适宜在原圈栏开挖坑槽(见图 2-4)
17、 。A BA 单列式 B 双列式优点:冬季发酵床保温性能好,造价较地上槽低。缺点:透气性稍差,无法留通气孔,发酵床日常养护用工多。适应地区:北方干燥或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半地下槽模式也称半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一半建在地下,一半建在地上,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取用开挖的地下部分的土回填,槽深 50-90cm,保育猪 40-50cm、育成猪 80-90cm,长槽的建设与分隔模式同地上槽。优点:造价较上两种模式都低,发酵床养护便利(见图 2-5) 。缺点:透气性较地上槽差,不适应高地下水位的地区。适应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南方坡地或高台地区。A 单列式 B 双列式五、老猪舍的改造发酵床养猪优点很多,
18、很多用户都想使用,发酵床养猪的猪舍是有一定的要求,下面就谈谈关于老猪圈的建设改造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我国农村的老猪舍都是用水泥地坪,墙体不高于两米,这样对做标准的发酵床有一定的影响,往下挖的话地基很浅,水泥地坪也要砸,很费劲。也做不成,重新建设猪舍,还是一笔投资,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改建,照样使用发酵床养猪。1、不能漏雨,发酵床没法排水,所以整个猪舍的屋顶不能漏雨。2、把走廊中间的水泥墙换成栅栏。这样可是墙体开窗之后形成空气对流。3、老猪圈基本上窗户很少,把猪圈对应沿墙体 50 公分以上对应开小窗户。每个猪舍都开,在开窗的时候方便冬季遮盖保暖。这样能形成猪舍的空气对流。4、可以把办好的菌
19、液的垫料铺到猪舍,厚度有 30 厘米-40 厘米即可,这样再每养一批猪整体换掉。5、使用秸秆等普通的垫料,不必要使用锯末。每批猪出栏的时候一起清理出去,达到猪和粪一起出栏。清理出去的垫料也是很好的微生物肥料,进行销售。6、如果猪舍的顶可以加高,就加高到 3 米左右,留下发酵床厚度为80 厘米左右。墙体到猪平面有 2.2 米就足够了。这样和正常的地上式发酵床一样,就可以使用很多年了。下面根据实际情况举例:大家看到的这个猪舍,要想改建,要做以下整改方案:1、要把上面的顶棚封起来,避免下雨进去雨水。2、把走道两边中间的水泥隔断去掉,换成栅栏,形成容易通风。3、在每个圈舍的后墙离水泥地面 50 厘米的
20、地方开小窗户,南北对应,形成空气对流。4、在圈舍垫 40 厘米的垫料,就能达到很好的处理粪便功能。六、垫料组成什么是垫料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主要成分是稻壳,锯末,树皮木屑碎片,豆腐渣,酒糟,粉碎桔杆,干生牛粪等,占 90%,锯末占大部分,其他的占少部 分。其他 10% 是土,0.3%少量的粗盐。猪舍填垫总厚度约 40-90 厘米左右。土的用量为总材料重量的 10% 左右,要求是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盐用量为总材料的 0.3% ;1 立方米的垫料用菌液 2 公斤.垫 40-60 厘米,基本上能垫 2 平米的用量。垫料的基本类型理论上所有的有机物料都能用来制作垫料,但从使用效率及实
21、际应用效果来看,通常应选择碳供应强度大、供碳能力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作主要原料,如木屑、米糠、草炭、秸秆粉等;同时为确保垫料制作过程生物发酵的进程及效果,常选择其它一些原料作为辅助原料。垫料原料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按使用量划分,可以分为主料和辅料:1、主料。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垫料的主要原料,通常这类原料占到物料比例的 60%以上,由一种或几种原料构成,常用的主料有木屑、草炭、秸秆粉、花生壳、蘑菇渣。2、辅料。主要是用来调节物料水分、pH、通透性的一些原料,由一种或几种原料组成,通常这类原料占整个物料的比例不超过 40%。常用的辅料有稻壳粉、麦麸、饼粕、玉米面。
22、如按原料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碳素原料、氮素原料和调理剂类原料:1、碳素原料。是指那些有机碳含量高的原料,这类原料多用作垫料的主料,如木屑、谷壳、秸秆粉、草炭、蘑菇渣、糠醛渣等。2、氮素原料。通常是指那些有机物含量高以下的原料,并多作为垫料的辅料,如养猪场的新鲜猪粪、南方糖厂的甘蔗滤泥、啤酒厂的滤泥等,这类原料通常用来调节 C/N。3、调理剂类原料。主要指用来调节 pH 值的原料,如生石灰、石膏以及稀酸等;有时也将调节 C/P 的原料如过磷酸钙、磷矿粉等归为调理剂;此外还包括一些能量调理剂,如红糖或糖蜜等,这类有机物加入后可提高垫料混合物的能量,使有益微生物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增到一个庞大的种群数量,
23、所以又俗称“起爆剂” 。垫料选用的一般原则垫料制作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首先确定主料,然后根据主料的性质选取辅料。无论何种原料,其选用的一般原则为:1、原料来源广泛、供应稳定; 2、主料必须为高碳原料; 3、主料水分不宜过高、应便于临时储存;4、不得选用已经腐烂霉变的原料; 5、成本或价格低。20 平米的猪舍配料(仅供参考)厚度(厘米) 锯木屑(立方) 稻壳(立方) 深层土(立方) 食盐(公斤) 菌液(公斤) 水(公斤) 麸皮 花生壳6090 9m3 6m3 1.5 5 24 2000 6090 15m3 1.5 5 24 2000 100 6090 9m3 1.5 5 24 2000 50
24、6m3备注:配方设计的原则是,以惰性原料为主,有适量的营养在内,各种原料的惰性大小排序为:锯木屑花生壳稻糠稻草粉其他秸秆粗粉,惰性越大的原料,越是要加点营养在内(如米糠或麦麸、玉米粉) ,不然,全部用惰性原料如锯木屑,则发酵不起来,没有营养在内,无法发酵起来,无法发酵产热,从稻糠开始的其他原料,也至少要加米糠或麦麸等至少 50 公斤。说明:1、水分的控制要根据垫料的干湿决定加水的多少,要先把菌液加到水中稀释,然后在往垫料里混合,这样能够使菌液垫料要混合均匀,垫料混合之后水分达不到 50%左右,还可以再加清水。2、垫料混合之后要堆积 3-5 天发酵,之后可以铺开,没有场地的朋友可以直接垫进去,表
25、面要铺垫 5 厘米后的锯末,3-5 天后就可以上猪。3、由于本垫料操作简单,材料容易选购,但是垫料里面的有机物存在过少,刚开始猪床内部温度不高,这样随着猪粪便的增多,有机物的增多,猪床里面的温度就会上升。4、本猪床是根据 60 厘米的厚度配比,如果你增加厚度,其他的量要随之增加。七、发酵床如何制作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能达到充分搅拌,让它充分发酵就可。 1、 确定垫料厚度 A、育肥猪舍垫料层高度夏天为 40-60cm,冬季为 60-80cm. B、保育猪舍垫料层高度为 60cm,夏天为 40cm。 2、 计算材料用量 根据不同夏冬季节、猪舍面积大小,以及与所需的垫料厚度计算出所需要的谷壳、锯末
26、、米糠以及益生菌液的使用数量。 3、 物料堆积发酵 将未发酵的谷壳、锯未各取 10%备用,第一步,首先按每平方 2 公斤米糠或麸皮加入 1 公斤益生菌(液体)均匀搅拌,水分掌握在 30%左右(手握成团、一触既散为宜) 。第二步,将搅拌好的原料打堆,四周用塑料布盖严厌氧发酵。室温尽量保持 20-25 度左右,夏天 2-3 天,冬季 5-7 天,发酵好的原料发出酸甜的酒曲香味发酵成功。第三步,将发酵好的米糠或麸皮和其余的谷壳和锯末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使垫料水份保持在 50-60%, (其中水分多少是关键,一般 50-60%比较合适,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即物料用手捏紧后松开,感觉
27、蓬松且迎风有水气说明水分掌握较为适宜) ,再均匀铺在圈舍内,最上面用干锯末覆盖 5 厘米厚,3 天即可使用。 第四步,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再用预留的谷壳、锯未各 10%混合后,覆盖上面整平,厚度约 10cm 左右,然后等待 24 小时后方可进猪。如猪在圈中跑动时,表层垫料太干,灰尘出现。说明垫料干燥,水分不够,应根据情况喷洒些水分,便于猪正常生长。因为整个发酵床中的垫料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物菌群的分解发酵,发酵床面一年四季始终保持在 20 度左右的温度,为猪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一个优良环境。八、发酵床后期维护发酵床养护的目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保持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使有益微生物菌群
28、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病害的发生,为猪的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二是确保发酵床对猪粪尿的消化分解能力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为生猪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发酵床养护主要涉及到垫料的通透性管理、水分调节、垫料补充、疏粪管理、补菌、垫料更新等多个环节。1、垫料通透性管理长期保持垫料适当的通透性,即垫料中的含氧量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是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抑制病源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常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将垫料经常翻动,翻动深度保育猪为 15-20cm、育成猪 25-35cm,通常可以结合疏粪或补水将垫料翻匀,另外每隔一段时间(50
29、-60 天)要彻底的将垫料翻动一次,并且要将垫料层上下混合均匀。2、水分调节由于发酵床中垫料水分的自然挥发,垫料水分含量会逐渐降低,但垫料水分降到一定水平后,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受阻或者停止,定期或视垫料水分状况适时的补充水分,是保持垫料微生物正常繁殖,维持垫料粪尿分解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 3845%,因季节或空气湿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常规补水方式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也可结合补菌时补水。3、疏粪管理由于生猪具有集中定点排泄粪尿的特性,所以发酵床上会出现粪尿分布不匀,粪尿集中的地方湿度大,消化分解速度慢,只有将粪尿分散布撒在垫料上(即疏粪管理) ,并与垫料混合均匀,才能保持
30、发酵床水分的均匀一致,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粪尿消化分解干净。通常保育猪可 2-3 天进行一次疏粪管理,中大猪应每 1-2 天进行一次疏粪管理。夏季每天都要进行粪便的掩埋,把新鲜的粪便掩埋到20 厘米以下,避免生蝇蛆。4、补菌定期补充 EM 益生菌液是维护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保持其粪尿持续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补充 EM 益生菌最好做到每周一次,按1:50-100 倍稀释喷洒,一边翻猪床 20 厘米一边喷洒。补菌可结合水分调节和疏粪管理进行。5、垫料补充与更新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料也会逐步损耗,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 10%后就要及时补充,补充的
31、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发酵床垫料的使用寿命是有一定期限的,日常养护措施到位,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反之则会缩短。当垫料达到使用期限后,必须将其从垫料槽中彻底清出,并重新放入新的垫料,清出的垫料送堆肥场,按照生物有机肥的要求,做好陈化处理,并进行养分、有机质调节后,作为生物有机肥出售。垫料是否需要更新,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判断:1、高温段上移。通常发酵床垫料的最高温度段应该位于床体的中部偏下段,保育猪发酵床为向下 20-30cm 处、育成猪发酵床为向下40-60cm 处,如果日常按操作规程养护,高温段还是向发酵床表面位移,就说明需更新发酵床垫料了。可以在加大有机物含量小的垫料加以
32、混合,比如锯末。2、发酵床持水能力减弱,垫料从上往下水分含量逐步增加。当垫料达到使用寿命,供碳能力减弱,粪尿分解速度减慢,水分不能通过发酵产生的高热挥发,会向下渗透,并且速度逐渐加快,该批猪出栏后应及时更新垫料。3、猪舍出现臭味,并逐渐加重。九、发酵床注意事项1、锯末用量:面积 20、垫料厚度不低于 50 厘米的标准圈,锯末总用量约 6-10 立方米。太薄导致不发酵,太厚则可能导致内部升温太高太快。益生菌液可一次性均匀撒入全部垫料中,也可分 3-4 层局部性集中撒入。尽量用干燥锯末,新鲜锯末最好晾晒干后再撒入。2、菌剂用量:20猪圈(15 头猪左右)用 EM 益生菌 24 公斤。猪圈面积不能小
33、于 10,养猪密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因粪尿积累超负荷而停止发酵。3、节奏控制:猪圈发酵节奏与温度可人为控制,要特别快速升温与发酵,可采取如下一种或几种综合措施:增加益生菌液用量、预先加红糖水活化发酵菌剂、多添加新鲜米糠或尿素水等营养物、增加锯末层厚度、增加翻倒次数并打孔通气、适当调高锯末混和物含水量(但切忌水分不能超过 70%,否则会因腐败菌发酵分解而产生臭味,与除臭目的背道而驰) ,等等。调低温度可采用相反措施。内部温度一般不要超过 50,核心发酵层不超过 60,表面温度 25-30以下。4、替代垫料:尽量用锯末,锯末不易得到可部分用稻壳、秸秆等替代,表面二、三十公分仍用锯末。应注意稻壳要破碎,秸秆应切短(0.5mmc 以下)或粉碎,但不宜太细。5、湿度面积:发酵床应控制好湿度,垫料一般干撒即可,如垫料太干燥且易引起扬尘,影响猪的呼吸,则只在表层喷点水以即可。拉尿后垫料的最大湿度也不能超过 65%.。注意雨水或地下水均不能渗入床内。标准猪圈面积应在 20以上(其他动物酌情调整) ,禁止10以下做猪圈发酵床。6、发酵状态:正常运行后的发酵床下层物料颜色逐渐变深变黑,无臭味而有淡淡酒香味,温度基本稳定,有时能见到白色菌丝。此时,如需用肥或作粗饲料,可部分清运出舍,不用也可长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