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947738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颅脑损伤的CT诊断,概述 机理,直接暴力加速性相对静止的头颅突然遭到外力打击,使其由静态转为动态着力点冲击性损伤着力点对侧的对冲性损伤,减速性运动着的头颅碰撞在外物上,迫使其瞬间由动态转为静态对冲伤局部冲击伤挤压伤头部相对固定,两侧相对的外力挤压,概述 机理,间接暴力挥鞭样损伤颅颈连接处损伤胸部挤压伤,概述 机理,概述 分类,原发性颅脑损伤:伤后即出现的损伤头皮撕裂和血肿、颅骨骨折或颅缝分离、脑外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皮质/脑深部灰质及脑干的挫裂伤、脑室/脉络丛出血、颅内血肿)继发性颅脑损伤:伤后逐渐发生的损伤脑疝、外伤性脑缺血、弥漫性脑水肿

2、、脑肿胀、缺氧性损伤,概述 分类,常见的颅内外伤的类型,脑内脑挫伤脑裂伤外伤性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外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积液,颅脑外伤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平片、CT、MRI、DSA传统X线平片仅可显示骨折和颅缝分裂,现使用很少CT为首选方法,可显示颅脑外伤引起的出血、脑水肿、脑挫裂伤、轴索损伤等各种病理改变急症病人不宜作MRI检查,一、脑挫裂伤,脑挫伤是外伤引起的皮质或深部灰质散在微小出血灶、脑静脉淤滞、脑水肿及脑肿胀脑裂伤包括脑、软膜和血管的断裂两者常同时存在,称脑挫裂伤好发受力点或对冲部位,如额极、颞极和额叶眶面,,影像学表现(CT),脑挫伤:仅表现为低密度

3、水肿,而无高密度出血灶脑挫裂伤:脑内低密度水肿区中出现多发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可融合病变广泛者可有占位表现可多发,有的可发展为脑内血肿,二、弥漫性脑损伤,弥漫性脑水肿弥漫性脑肿胀弥漫性脑白质(轴索)损伤,脑水肿与脑肿胀影像学表现(CT),不能区分脑水肿(细胞外液增多)与脑肿胀(细胞内液增多)均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CT值830HU病变广泛者有占位效应:脑室变小、局部脑沟、脑池变浅儿童外伤后,少数病例CT显示基底节区低密度灶,可能与水肿或缺血有关,可逆或不可逆,脑水肿与脑肿胀,如在外伤病人,临床有明显颅压高的表现,CT或MRI显示脑室系统较小与年龄不匹配,即使脑质密度/信号无明显减低

4、,也应当考虑脑水肿或脑肿胀,弥漫性白质(轴索)损伤,头部加速、减速或旋转性暴力造成弥漫性脑内轴索的扭曲、肿胀、断裂,皮髓质交界区穿行的血管中断好发于皮髓质交界区、胼胝体、尾状核、丘脑、内囊及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首选MRI检查、其次为CT,平片无价值,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表现(CT),弥漫性髓质密度减低胼胝体及周围、第三脑室周围和脑干小点片状高密度,双侧脑室、脑池受压、消失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存活者,后随访显示脑萎缩和髓质密度降低,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必须结合临床MRI、CT诊断依据为弥漫性髓质长T2信号或密度减低,以皮髓质交界区和胼胝体区受累最重,同时有多发点状出血灶,脑室、脑沟受压变小与原有的脑

5、白质病变相鉴别,病史、体征很重要,弥漫性轴索损伤,三、颅内血肿,按部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按病程和时间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头部受直接外力,致颅骨骨折或变形、脑膜血管破裂,血液进入内板与硬膜之间潜在的硬膜外间隙形成血肿多位于颞顶区,常为脑膜中动脉出血硬膜与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围较局限,呈双凸透镜形、梭形或半月形,硬膜外血肿影像学表现(CT),颅骨内板下方,局限性梭形或半月形,边缘多清楚锐利,占位表现(邻近皮质受压内移,皮髓质界面内移,脑室受压等),一般较硬膜下血肿轻可有相应区域颅骨骨折,开放骨折可出现血肿内积气血肿可多发,可与其它脑外伤类型同时存在急性期:高密度区,CT值在401

6、00HU亚急性或晚期:密度逐渐减低、体积开始缩小,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天),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2周),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月余),左颞顶区急性硬膜外血肿并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外伤致静脉窦或窦旁桥静脉或皮质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膜下间隙好发在大脑半球表面,范围均较广泛多并发严重脑挫裂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3天以内)、亚急性(4天3周)、慢性(3周以上)在临床,有1/3病人无明确外伤史,就诊时即已进入亚急性或慢性期,硬膜下血肿影像学表现(CT),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区,范围较广泛,占位表现明显少数早期即为混杂密度,甚至低密度,系蛛网膜破裂脑脊液混入血肿所致亚急性

7、、慢性硬膜下血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左额颞顶硬膜下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轻微外伤后12天),双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双额颞顶枕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内出血灶直径大于2cm外伤性脑内血肿的形成机制单纯脑实质内小血管破裂出血脑挫裂伤多个小出血灶融合而成继发于脑实质损伤导致局部血管壁损伤、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导致迟发性脑出血常发生在脑叶表面,如额叶、颞叶,在受力或对冲部位,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区不同CT和MRI 与其他原因脑内出血相同,右顶叶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四、硬膜下水瘤/积液,外伤引起蛛网膜撕裂、形成活瓣,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间隙不能回流分为急性、慢性,慢性常见首选MRI或CT检查,平片无价值,硬膜下积液影像学表现,CT: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脑脊液样低密度区多于一侧或两侧额颞区,常深入到纵裂前部无或轻微占位表现可发生出血而成硬膜下血肿MRI: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脑脊液样长T1长T2信号,五、脑外伤后遗症,脑萎缩脑软化脑穿通畸形囊肿或蛛网膜囊肿脑积水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必须结合病史和外伤时的原始CT、MRI片,左额颞脑挫裂伤(外伤后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