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第 5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1唐朝后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相互之间兼并战争不断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的灾荒使得人民无以为生ABCD2“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前后持续八年之久B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C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D首先爆发于南方地区3“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 50 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
2、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 20 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 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民族间交融进一步发展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C三国时期 D五代十国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唐朝灭亡 唐朝打败安史之乱叛军 黄巢建立政权 安史之乱爆发A BC D6“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
3、藩镇割据局面7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 )A安史之乱前 B安史之乱中 C安史之乱后 D黄巢起义中8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C科举制的创立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9“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10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A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C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革11唐朝后期,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
4、致命的打击的是( )A黄巢 B陈胜 C张角 D吴广12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其“割据性”体现在( )自行委派官吏 不向中央交纳赋税 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A B C D13旧唐书中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14“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逐渐形成了藩
5、镇割据的局面15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 )A镇压农民起义 B中央放权C镇压安史之乱 D分封制的实行16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 c 处应该填写(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17唐朝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该诗句反映的是( )A唐朝后期宦官专权B唐玄宗生活奢侈C唐玄宗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政腐败D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18“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6、?(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19唐玄宗统治后期,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是( )A节度使 B县令 C郡守 D丞相20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恰当的是( ) 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A B C D二、综合题2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如下活动,对唐朝的衰亡展开了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数据话衰落】唐中宗神龙元年(705 年) 有人口 37 140 000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 年) 有人口 41 419 7
7、12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年) 有人口 52 919 712唐肃宗乾元三年(760 年) 有人口 16 990 309唐穆宗长庆元年(812 年) 有人口 15 762 432请回答:(1)从唐朝人口数据统计来看,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后人口急剧减少,减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诗歌咏志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2)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这首诗反映了该历史人物怎样的志向?在这一志向下,他采取了什么行动?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著作话更替】内容简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
8、,周边还先后出现十多个大小政权,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3)五代的第一个政权是谁建立的?这一政权的建立有何影响?(4)综上所述,概括唐朝衰亡的原因。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材料三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安史叛军”指的是哪一事件?说说“安史叛军”的路线?“军民顽强抵抗”的效果如何?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的“藩臣”指的是什么?这段材料说明了哪
9、一局面的出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特点是什么?唐朝灭亡后,这一局面是否随之结束?(3)黄巢是如何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4)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 12 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 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 15 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材料二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材料三 黄巢起义后,宣布“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材料四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
10、之。”毛泽东请回答:(1)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写出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和起止时间。(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4)材料四是毛泽东对朱温的评价,概述朱温的主要事迹。(5)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是否有关系?试说明理由。(6)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悟?24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政治制度篇】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经济发展篇】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
11、亦能覆舟。”(2)从材料二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材料三时间 人口数(单位:万人)唐太宗贞观 23 年(649 年) 约 1900唐玄宗开元 14 年(726 年) 约 4142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 约 4532唐玄宗天宝 14 年(755 年) 约 5291唐玄宗上元元年(760 年) 约 1699唐穆宗长庆元年(821 年) 约 1576(3)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 649 年至 742 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开创盛世篇】材料四唐玄宗统治初期,曾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
12、示不再用奢华物品。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颇有作为,他能够任用贤能,进行一些改革。如任用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这些人都是有名的忠臣。在唐玄宗统治期内,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4)材料四中描写的是哪一盛世景象?请列举一条唐玄宗的改革措施。【走向衰亡篇】材料五公元 755 年 12 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 15 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 8 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5)材料五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