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8 页湛河区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类型为消去反应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C可用 Br2/CCl4鉴别乙苯和苯乙烯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均为 72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采煤矿井中的甲烷气体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来的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 甲烷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3 将适量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但无沉淀生成的是
2、( )A盐酸 B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CFeCl 3溶液 DCuSO 4溶液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西气东输”中的“气”指的是石油气B生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值较高的可燃气体,该过程属于生物化学转化C煤干馏的主要产物为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D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5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平衡后加入 ,该反应的 增大B. 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K 变大C. 平衡后再充入 ,达到新平衡时, 的百分含量变大D. 若反应前充入的 与 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 的转化率比 的高6 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下图所
3、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错误的是( )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断裂B在 Cu 的催化作用下和 O2反应时,键和断裂第 2 页,共 8 页C与乙酸、浓硫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时,键断裂D与乙酸、浓硫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时,键 断裂7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 CO2“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 CO2,充电时“呼出” CO2。吸入 CO2时,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吸收的全部 CO2中,有 2/3 转化为 Na2CO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入” CO 2时的正极反应:4Na + 3 CO2+ 4e -= 2Na2CO3+ CB“呼出
4、” CO2时,Na +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C“吸入 ” CO2时,钠箔为正极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 L CO 2,转移电子数为 0.75 mol8 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8 页9 【重庆市第八中学 2017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下列反应中,反应类型与其他反应不同的是( )A乙烯水化法制乙醇 B苯制备硝基苯C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D油脂的皂化反应10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AMgCl 2MgMg 3N2 BAl 2O3Al(OH) 3Na
5、AlO 2CSSO 2H 2SO4 DNaClCl 2FeCl 311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 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甲烷(乙烯):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B硝基苯(硝酸):多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C溴苯(漠):加水振荡,分液 ,弃水层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12某一有机物 A 可发生下列变化:已知 C 为羧酸,且 C、E 不发生银镜反应,则 A 的可能结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4 种 B3 种 C 2 种 D1 种13下列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生石灰可作食品速热剂是利用原电池原理B泡沫灭火器是运用双水解原理产生 CO2C铝盐可作净水剂是
6、利用铝离子水解产生胶体D将煤气中毒的人移到通风处,是运用平衡理论1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AHCl BCH 3COONa CFeCl 3 DNaCl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 4 页,共 8 页A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 B是加成反应,产物名称是二溴乙烷C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 D主要发生物理变化1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B.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C. 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较为完全D. 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低温处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 CO2和 H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
7、为 CnH2nB乙醛和丙烯醛( )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 产物也不是同系物CCH 3COOCH2CH3与 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1HNMR 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故不能用 1HNMR 来鉴别D植物油不断滴加到溴水中,溴水逐渐变浅直至褪色18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均呈碱性,说明二者均属于碱BCl 2、SO 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C某酸与 Na2CO3反应生成 CO2,说明该酸一定是强酸D某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后,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 Fe219 当
8、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升温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增加 CO 的浓度减压加催化剂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 转化率的是A. B. C. D. 20【2017 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而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B石油裂解是为了获得更多汽油,以满足迅速增长的汽车需要C氢能、电能、风能都是无毒、无污染的绿色新能源,可以安全使用D玻璃是将石灰石、纯碱、石英在玻璃熔炉中高温熔融制得的二、填空题2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下列阳离子或阴离子中的若干种:K +、NH 4+、Fe 3+、Cu 2+、Mg 2+、Cl -、SO 42-。现做以下实验: (1)取少
9、量固体,加适量蒸馏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浓 NaOH 溶液并加热无现象;第 5 页,共 8 页(3)向混合溶液中滴入 Ba(NO 3) 2溶液,无沉淀产生。再滴入 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4)用铂丝蘸取少量粉末放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时,火焰呈紫色。试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判断:这包白色粉末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并写出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2硫 酸 是 极 其 重 要 的 化 工 原 料 , 在 工 业 、 农 业 、 医 药 、 军 事 等 领 域 应 用 广 泛 。 工业上通常用接触法制硫酸,主要原料是硫铁矿和空
10、气。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过程大致可 分为三个阶段: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并对尾气进行综合利用,硫酸厂常用氨水吸收尾气的 SO2、 SO3 等气体,再向吸收液中加入浓硫酸,以制取高浓度的 SO2 及 ( NH4) 2SO4和NH4HSO4固体 。 为 了 测 定 测 定 上 述 ( NH4) 2SO4和 NH4HSO4固体混合物的组成,现称取该样品四份,分别 加入相同浓度的 NaOH 溶液 50.00 mL, 加 热 至 120 左 右 , 使 氨 气 全 部 逸 出 ( NH4) 2SO4和 NH4HSO4的分解温度均高于2 0
11、0 , 测 得 有 关 实 验 数 据 如 下 ( 标 准 状 况 ) :(1)由1 组 数 据 直 接 推 测 : 1.81 g 样 品 进 行 同 样 实 验 时 , 生 成 氨 气 的 体 积 ( 标 准 状 况 ) 为 L。( 2) 试 计 算 该 混 合 物 中 ( NH4) 2SO4和 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求所用NaOH 溶 液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23科学家积极探索新技术对 CO2进行综合利用。CO 2 可用来合成低碳烯烃。2CO 2(g) +6H 2(g) CH2=CH2(g)+4H 2O(g) H=a kJ/mol请回答:(1)已知:H 2 和
12、CH2=CH 的燃烧热分别是 285.8 kJ/mo l 和 1411.0 kJ/mol,且 H2O(g) H2O(1) H= -44.0 kJ /mol,则 a=_kJ/mol。(2)上述由 CO2 合成 CH2=CH2的反应在_下自发进行(填“高温”或“低温”)。(3)在体积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3 moll H2和 1mol CO2,测得温度对 CO2 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第 6 页,共 8 页A平衡常数大小:K M KNB其他条件不变,若不使用催化剂,则 250时 CO2的平衡转化率可能位于点 M1C图 1 中 M 点时 ,
13、乙烯的体积分数为 7.7%D当压强或 n( H 2)/n(CO 2 )不变时均可证明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4)保持温度不变,在体积为 V L 的恒容容器中以 n(H 2) n(CO 2)=31 的投料比加入反应物,t 0时达到化学平衡。请在图 2 中作出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利用“Na-CO 2”电池将 CO2 变废为宝。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可充电“Na-CO 2”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电极材料,总反应为 4Na+3CO2 2Na2CO3+C。放电时该电池“ 吸入”CO 2,其工作原理如图3 所示:(5)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6)
14、若生成的 Na2CO3和 C 全部沉积在正极表面,当转移 0.2 mol e-时,正极增加的质量为_g。(7)选用高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做电解液的优点是_。2480 时,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0.40 mol N2O4,发生如下反应:N 2O4(g) 2NO2(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数据如下:时间/s 20 40 60 80 100第 7 页,共 8 页c(NO 2)/( molL1) 0.12 0.20 0.26 0.30 0.30请回答:(1)20 s 内,v(NO 2) =_mol/(Ls) 1。(2)升高温度时,c(NO 2)增大,则正反应是 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5、(3)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为_。(4)该条件下 N2O4的平衡转化率是_。第 8 页,共 8 页湛河区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C C A C C D A A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C B B D D B D二、填空题21K +、Cl - NH4+、Fe 3+、Cu 2+、Mg 2+、SO 42- Ag+ +Cl-AgCl 22(1)0.448 (2)12 (3)3molL 123-127.8 低温 C 【作图要求:O 点坐标(0,12.5),t 0平衡时 在 12.5 到 20之间。】 3CO2+4Na+4e-= 2Na2CO3+ C 11.2 导电性好、与金属钠不反应、难挥发等特点240.006(或 6103 ) 吸热 1.8 75%(或 0.75、或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