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日報在六十六年一月二十八日登載著一篇短評,標題是:練習毛筆字。內容大要說:教育部長蔣彥士要求各級學校加強輔導學生練習毛筆書法,並且建議有關機構謀求筆、墨、硯、紙品質的改進,以合理格應市。這確是了解毛筆字的重要並看準了其間的癥結。國中書法練習一科,有賴於國小奠定良好的基礎,無奈許多國小不以指導練習毛筆字,列為教學重點,以致學生信筆塗鴉,敷衍了事,基礎沒有打好,養成了許多壞的習慣,進入國中以後,往往在作文或是習字課時,看到學生寫字的姿式和執筆的方法,都是錯誤的,雖經加以糾正,一轉背,他們仍是我行我素,故態復萌,不良習慣的改正,實在是很不容易的。學生常犯的錯誤,有的坐姿不正,或身體歪斜,或身體緊
2、伏桌上,此種姿式,最易使學生近視。有執筆方法不合要領,或太高、或太低、或太緊、或用使用原子筆和鋼筆的方法去寫毛筆字。正確姿式的養成,小學中低年級的老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初步的良好基礎,賴此奠基,以後循序漸進,才可以寫出一筆好的毛筆字,最低限度,也可以由高年級老師或國中老師,要求每一學生把字寫得清楚、完整、合理,而不致於太離譜。我國古昔是最重視書法的,孔子教授學生,就把書法列為六藝之一,歷代的科舉考試,對書法尤極重視,因此名家輩出,人才鼎盛,餘風遠及給承我國文化的韓國和日本,迄今仍不斷宏揚書道,蔚成風氣。有些人以為今日的中小學校,課程繁多,學生負擔太重,對練習毛筆字一項,不必過分要求。今天一般
3、中小學生的書法潦草,就是這種錯誤觀念在作祟,亟宜切實改正。學生旦一到了就業年齡,有許多職業,須能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才能勝任。字太差了,就不能把握這一類的就業機會,更何況身為中國人,在力求復興中國文化的今天,怎麼可以不重視看筆字呢?為了指導學生對學習毛筆字的正確反應,特蒐集資料加以整理,編成一部國中學生書法練習指導,以供國中學生練習毛筆字之用。(二)大小楷練習方法書法練習,最重方法,有老師之正確指導,學生可免盲目探索之苦,而收事半功倍之效。1. 引起動機: 提示名家法帖,曉示實用價值,講演書家故事,舉行書法比賽,都可以引起學生練習書法的動機。2. 講解要領: 簡明桅要的講解,仍屬必需,但在說明要
4、領時,材料要具體簡單,聲音要清楚,且明晰悅耳,遇到重要的地方,須加重語氣,以引起學生的注意。3. 示範: 在示範時,最好將示範資料,製成幻燈片,如習字姿式,執筆方法,字體結構及點劃筆法,都可採用此種視聽教具。如無此等教具,可改採掛圖板書,或由姿式正確之學生示範,或由老師當眾揮毫,而由學生從旁見習。以上各種示範方法,也可交互採用,運用之靈巧,就在有教學經驗的老師了。4. 練習: 書法指導,以練習為主。在練習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幾項原則:使學生學習正確反應,然後著筆書寫,在練習書法之前,先要藉示範模仿批評矯正,以及再模仿,再矯正等步驟,以符合寫字的基本正確要求,使學生體會了正確方法而發生正確反應,
5、然後再行注意地反復練習。如果反應不正確,就要養成錯誤習慣。現在許多中小學生的習字姿式錯誤,就是開始練習毛筆字時,沒有矯正,以致養成了許多壞習慣。先要正確,後求迅速。寫字不但要求要寫得好,而且要寫得快。可是在初學習字時,只宜以正確為主,不可求快,這是要特別注意的。習字的時間宜短,次數宜多。分佈練習優於集中練習,這是許多教育學家,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得到的結論,每次練習書法的時間太長,學生興趣就會消失,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心理學家認為每次練習,以二十分鐘至三十分鐘為最適宜,若是時間太長了,學生就會感到厭倦。習字亦然,不但重在分佈練習,尤其要有恒心,不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最好每天尖楷四十字,小楷一百字
6、,持之有恒,不因故中斷,自能日起有功,進步快速。現在的國中學生,每週只交大小楷一張。如果每日臨習,擇一張交老師評閱,自是可以的,如果每週僅寫大小楷一張,虛應故事,潦草敷衍,自然難期將字練好。克服高原,再求進步。習字到了某一階段,就會忽然呈現停滯現象,感覺不但沒有進步,反而愈練愈糟,這便是到了心理學上所謂的高原時期。在習字的過程中,乃是必然發生的現象,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會呈現若干次,學者遇此時期,千萬不要心灰氣餒,仍宜再接再厲,不停地練習,就能克服此項困難,加速自己的進步。老師指導的重要。盲目練習,是沒有效果的。曾見許多中小學生寫字,不知道執筆方法,不知道筆順,不知道字的間架結構,其結果,進步
7、很慢,甚至養成許多壞的習氣,故必須由教師隨時加以指導,教以正確臨帖方法,供給良好的模範,以幫助學生發現錯誤,矯正缺點,以加速學生的進步。5. 評閱及欣賞:對國中學生書法的評閱,宜從初步處著眼,觀其間架結構及筆法,進一步著眼臨帖的進度,以作為評分標準,評語宜多用勉勵詞句,不可但憑責斥。教師平日要多指導學生欣賞古人碑帖,也要傳觀班上同學優良書法,以收鼓勵觀摩之效。可指導每位同學,將月初月尾或年尾的書法取出,自行分析比較,自行檢討改進。我國書法富藝術價值,所謂書畫同源。善於欣賞的人,往往因移情作用,而進入書我兩忘之境。(三)寫字工具的選擇1. 筆: 寫毛筆字須用毛筆,用羊毛做的筆叫羊毫。用黃鼠狼毛做
8、的筆,叫狼毫。以兔毛為之者,叫紫毫。用羊毛與兔毛混合做成的筆,叫兼毫。筆有大小楷之分;小楷筆有紫毫,有純狼毫,有羊毫,有紫羊毫(即七紫三羊毫);大楷筆,羊毫居多,亦有狼毫者。寫大楷宜用羊毫,但分寸楷聯筆屏筆斗筆等大小之分,因字之大小而選用之。如果是新筆不可全開,僅開五、六分即可,若全開則有損筆腰。筆陳圖文中有筆須選鋒齊腰強者為宜。2. 墨: 選擇好墨,須色黑而亮,氣香而重,才是上選。墨有三種,一是松煙墨;二是油煙墨;三是洋煙墨。而以松煙墨為最佳。商店所售之墨汁,最不宜用,因寫字忌用宿墨,以其濃則太膠,淡則易浸,且字無光澤,但為方便起見,也有很多人用它。3. 紙: 紙類雖繁多,仍可大致分為二類。
9、一是滲墨紙類,加宣紙,毛邊紙等屬之。二是托墨紙類,如各種牋紙及洋紙屬之。用毛筆寫字,以滲墨紙為宜,但宣紙價貴,學生練習書法,以毛邊紙為宜。4. 硯:硯以堅滑光潤,易於發墨,不易滲墨,為選擇標準。硯分二種,一為硯合;二為硯池。前者供寫中小楷之用,後者供寫大楷之用。以上曾談及寫看筆字忌用墨汁。故學習書法,以磨墨為上。供磨墨之硯,古人極為視,宋米芾曾撰硯史一卷。宋高似孫曾著硯箋四卷,兩人均珍視端硯和歙硯。端硯產於廣東省高要縣東南斧柯山下之端溪兩岸。歙硯為江西省婺源縣歙溪出產之硯。從前的人,也有拿瓦和磚當硯用的,如秦磚、漢瓦。又有泥硯玉硯,本省現在普遍採用的塑膠硯。硯於用後宜加洗滌,去除墨垢,以免損壞
10、筆尖。練習書法的工具,除了以上所說的筆紙墨硯,昔人稱之為文房四寶以外,還有筆架、筆筒、筆洗、筆 、水盂、紙鎮等六件,合稱為文房十寶,不一一贅述。(四)寫毛筆字的基本姿式和執筆方法1. 寫毛筆字的基本姿式: 正確的基本姿式如附圖一,身體要坐正,肌肉放鬆,胸離桌的距離約二、三寸,肱要展開,腳要放平,頭要擺正,向前微俯,左手按紙,右手執筆,精神畏振作貫注。錯誤的姿式,如彎腰腰曲背,歪頭偏腦,紙斜放,執毛筆如執鋼筆等。如讓這些錯誤養成了習慣,要想改正,是很困難的,所以初學毛筆字,就要特別講求正確的姿式。2. 執筆要領: 執筆是學習毛筆字最基本的動作,它與寫字的好壞有密切的關係。如果執筆不正確,就很難寫
11、出好字,究竟應如何執筆呢?分別把要領寫在下面:五指要齊力,用食指中指第一節和大拇指相對捏住筆,查中指勾勒筆桿前,無名指小指貼在筆桿後,為之助力,這就是五指並用,構成靈活運用整體力量。筆桿要捏得正直,不可偏斜歪倒,用力也要適度,捏得太緊太鬆都不可。執筆不能過指節,過了指節,運用起來,就很不靈活。手腕要平,手掌要豎,就是在執筆寫字的時候,手掌要斜立起來,手掌和腕不在一條線上。手掌要空,手掌空虛,在過筆的時候,能使筋肉和肌肉放鬆,有利於圓轉自如。虎口(執筆,拇指與食指空擋。)要張開,能做到拇指橫撐筆桿,關節向外突出,虎口自然不會關閑。虎口張開,可免運筆時過於緊張。3. 各種執筆方法: 歷來書法家,對
12、執筆的方法,有各種不同的主張,茲擇取最適用的幾種,說明於下:雙鉤法,五指齊力,用食指中指與大拇指相對捏住筆桿稍下端,用無名指爪抵住桿後,藉資推動,小指緊靠無名指去幫助它,執筆不可過指節,筆桿要垂直,使運用靈活,揮寫自如。這種執筆方法,無論寫大字或小字,都可以使用,非常方便。鳳眼法:指掌平行,有如鳳眼,指頭緊,掌心空前三指(握筆)為前鋒,後二指(抵住)為附從,(使大指和食指成鳳眼。)指揮如意,筆力稱雄。鵝頭法:前三指握筆,後二指抵住,掌心空虛,五指稍微散開,食指等別隆起,脈窩虛懸,不可呆著案上,手與掌都側面豎著,使成鵝頭的形狀,不必懸腕費力,適用於書寫各種字體。以上三種執筆方法,均可由學生任擇用
13、一種,但依作者的經驗,以採用雙鉤法為主。4. 執筆的高低: 執筆的高低要恰當,如果執得太高,會感覺筆鋒跳動得太快,寫出的點劃會出現浮滑的毛病,如果執得太低,五指接近筆桿底端,下筆寫字時,筆劃既不便自由伸縮,又會感到笨重,局促,撒不開來。執筆的高低,要依字體大小來作決定。寫小字執筆稍低,但高度離筆桿下端不可少於一寸。寫中字(二至三寸的字。)執筆宜稍高,可在二寸左右。寫大字(三至五寸大的字)。特別是寫行書,草書,執筆的高度不宜低於二寸。寫的字大了,運筆的幅度也相應地加大了,執筆高一些才能適應,應該隨著運筆範圍的擴大,而決定執筆的高低。寫特別大的,不一定再要增加執筆的高度,可仍然同寫大字時筆的高度一
14、樣,只是特別強調右臂懸起,甚至於還可以運用腰部的力量。(五)運腕與用筆運腕:歷來的書法家,都特別重視運腕。所謂運腕,就是腕關節的力量來寫字,因為運腕比運指的力量大,活動範圍也大,運腕寫字時,想提筆,筆毫就可有力地彈起收攏,即使是細如毫髮的筆鋒,在紙上運動,寫出來的線條(點劃)也會有力;想頓(按)筆,筆毫即可以有力地舒展開來。如果寫字,只重視運指,那就力量微弱,範圍狹小,寫小字當可適應,寫稍微大一些的字就不行了。所以寫字要充分運用腕關,再輔之以手指的力量,下筆才會有力。這樣才能寫出血肉豐實,筋骨軔健,筆劃流暢,體勢開張的好字,運腕的方法,有以下三種:1. 枕腕法: 包含案腕法在內。寫字的時候,用
15、左手掌墊在右手腕下面,叫枕腕法。將右手腕放在桌面上,叫案腕法。用這兩種方法寫字,都不能運用腕力,把腕放在桌上,或是腕下墊上手掌,腕的運動,都受了限制,臂肘的力到了腕,就不能順遂的傳送到筆端,寫大一些的字,筆力不夠,筆勢不能開展自如,且時用手掌墊在下面,時間久了,也感覺不舒服,通常都是用這種方法來寫小字而已。2. 提腕法: 用右手肘部擱在桌上,腕部提起。用這種方法適宜寫小字、中字。再大一些的字,寫來就感不便。3. 懸腕法:是整個右臂離開桌面,虛空懸著,使全身的氣力得到充分發揮,運力於臂、肘、指,達到毫端。適於寫大字。用筆法:在沒有詳細說明用筆法之前,先引述兩段古人對用筆法的精闢見解於下:除濤說:
16、執筆在乎便穩,用筆在乎輕健,輕則須沈,便則須澀,謂藏鋒也。不澀,則險勁之狀,無由而生,太流,便成浮滑,浮滑則俗也。王右軍說:作書之前,宜凝思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則筋脈連貫,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用筆的方法,計有以下各種:藏鋒與露鋒:用筆有藏鋒與露鋒的區別。右軍謂:每作一點,常隱其鋒而為之。即係藏鋒的說法。所以用筆必須迴腕藏鋒,處處留得住筆,始免率直。用藏鋒以包其氣,用露鋒以縱其神。但太露鋒鋩,則意不持重,深藏圭角,則體欠精神,故與其肉勝,不如骨勝,與其多露,不如多藏。正鋒與偏鋒:正鋒至偏鋒的說法,古時本是沒有的,
17、但是王右軍不廢偏鋒,就是張旭和懷素的草書,也時有一二。蘇東坡與黃山谷則全用之。握筆的時候,不直也不緊,筆鋒就會偏出。偏必露骨,肥必純肉。這就是偏鋒的用筆法。正鋒的用筆法,須將筆桿握得緊直,使筆尖在字畫中行,既不輕佻,也不懈怠。前世稱徐鼎臣(五代徐鉉,字鼎臣。)書法,映著太陽看去,有一縷濃墨在畫中,這就是正鋒的用筆法。直筆與側筆:直筆多失力,側筆則取妍,右軍蘭亭取妍處,時常側筆。故若一味執筆直下,必甚呆板,不能因勢作態,以增其曼妙輕靈之趣。圓筆與方筆:寫字的妙處,就在運筆的方圓自如,操縱隨心,庶乎熟能生巧,妙合自然。方用頓筆;圓用提筆,頓如獅子蹲地;提如晴絲裊空。頓刖精而密,故方筆凝整沈著;提則婉而通,故圓筆蕭散超逸。圓筆用絞,不絞則痿;方筆用翻,不翻則滯。迴鋒:迴鋒就是張懷瑾說的:殺筆亦須存結的意思。玉燕樓書法說:藏鋒而後無俗態,迴鋒而後有餘妍,也就是這個意思。迴鋒又有虛迴實迴的分別,橫直與點,利用實迴,撇捺與勾,利用虛迴,不可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