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一、幼儿社会认识发展的特点 34岁幼儿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已具有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做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有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愿望;对父母有着很强烈的情感依恋,对经常接触的人也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45岁幼儿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出现最初步的关心、同情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 56岁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教育影响下,能形成初步的品德行为,发展起行为的内在调控系统,并且在与同伴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运用、掌握着为社会和他人许可的社会行为,发展着社会交往能力与适
2、应能力。,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解读1.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主要体现在第1条、第2条和第5条。 2.适应社会环境,爱护环境方面,主要体现在第3条、第5条 3.遵守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主要体现在第3条。,三、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社会教育的目标四、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活动教育活动与语言教育的活动类型及方法比较相似,如同样可以采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阅读活动、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等;在方法上主要有观察、谈话、讲述、讨论、表达、角色表演、游戏等。进行社会教育最突出的一点是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五、组织幼儿社会活动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 以及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多方面因素。 2.自觉意识到教师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 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注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3.为幼儿营造平等、和谐、友善的人际环境,为幼儿提供与伙伴、环境 充分交往的机会。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为教育幼儿的契机,注意幼儿的交往行为、技能,并要给予具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