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463637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昆明黄冈实验学校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一年级数学高一数学;考试时间:120 分钟;总分:150 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共 60 分)1、(本题 5 分)已知集合 , ,则 的子集个数为( )A2 B4 C7 D8 2、(本题 5 分)在 中,角 的对边分别为 ,若 ,则 ( )A60 B120C45 D303、(本题 5 分)圆 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A B C D 4、(本题 5 分)在 ABC 中, B45, C30, c1,则 bA B C D 5、(本题 5 分)已知 中,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 , ,则此三角形( )A有一解

2、B有两解 C无解 D不确定 6、(本题 5 分) 中,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 , ,则( )A B C D 7、(本题 5 分)下图中,能表示函数 的图像的是( )A B C D8、(本题 5 分)若数列 满足 , ,则 ( )A B C D 9、(本题 5 分)已知等差数列a n中,a 3=9,a 9=3,则公差 d 的值为( )A B1 C- D-1 10、(本题 5 分)数列 的前几项为 ,则此数列的通项可能是( )A B C D 11、(本题 5 分)直线 截圆 所得的弦长为( )A B C D 12、(本题 5 分)已知等差数列 中, , ,则 的值为( )A15 B17 C2

3、2 D64 2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二、填空题(共 20 分)13、(本题 5 分)已知点 与点 ,则 的中点坐标为_14、(本题 5 分)已知空间两点 , ,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_15、(本题 5 分)已知 , ,则以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_16、(本题 5 分)如图,根据图中数构成的规律, 所表示的数是_三、解答题(共 70 分,17 题 10 分其各题每题 12 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解题)17、(本题 10 分)在等差数列a n中,a 12=23,a 42=143,a n=239,求 n 及公差 d18、(本题 12 分)如图,在 中, , 是 边上一点,且 .(1)求 的长;(

4、2)若 ,求 的长及 的面积.19、(本题 12 分)在 中,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且 .()求 ;()若 ,求 .20、(本题 12 分)已知直线 ; (1)若 ,求 的值(2)若 ,且他们的距离为 ,求 的值21、(本题 12 分)已知圆经过 两点,并且圆心在直线 上。(1)求圆的方程;(2)求圆上的点到直线 的最小距离。22、(本题 12 分)如图,已知三棱锥 中, , , 为 中点, 为 中点,且 为正三角形(1)求证: 平面 ;(2)若 , ,求三棱锥 的体积3昆明黄冈实验学校 2018 年春季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一数学;考试时间:120 分钟;总分:150 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5、 60 分)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本题 5 分)已知集合 , ,则 的子集个数为( )A2 B4 C7 D8 【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 , 的子集个数为 。选 D。2、(本题 5 分)在 中,角 的对边分别为 ,若 ,则 ( )A60 B120C45 D30【答案】B【解析】 , ,则 ,选 B.3、(本题 5 分)圆 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A B C D 【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得:圆 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故选:D4、(本题 5 分)在 ABC 中, B45, C30, c1,则 bA B C D 【答案】A【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 ,解得: ,故选

6、 A。5、(本题 5 分)已知 中,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 , ,则此三角形( )A有一解 B有两解 C无解 D不确定 【答案】C【解析】由正弦定理有 ,所以 ,而 ,所以角 A 的值不存在,此三角形无解。选 C.6、(本题 5 分) 中,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 , ,则( )A B C D 【答案】C【解析】在ABC 中, ,则 ,由正弦定理可得: 故选 C7、(本题 5 分)下图中,能表示函数 的图像的是( )4A B C D 【答案】C【解析】函数的特点是一个 x 对应唯一一个 y,反映在图像上是一条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与图像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只有 C 满足要求.故选 C8

7、、(本题 5 分)若数列 满足 , ,则 ( )A B C D 【答案】C【解析】由题意, ,故选 C。9、(本题 5 分)已知等差数列a n中,a 3=9,a 9=3,则公差 d 的值为( )A B1 C- D-1 【答案】D【解析】等差数列a n中,a 3=9,a 9=3,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解得 ,即等差数列的公差 d=1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属于中档题.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差数列的一类基本题型,数列中的五个基本量 ,一般可以“知二求三”,通过列方程组所求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另外,解等差数列问题要注意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 ()与前

8、项和的关系,利用整体代换思想解答.10、(本题 5 分)数列 的前几项为 ,则此数列的通项可能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数列为 其分母为 ,分子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比数列,故通项公式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数列的前几项,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首项观察到数列有部分项是分数的形式,所以考虑先将所有项都写成分数的形式,每项的分母都为 ,而分子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比数列,由此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要注意的是,由部分项猜想的通项公式可以有多个.11、(本题 5 分)直线 截圆 所得的弦长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圆心 ,半径 ,则 ,则弦长为 ,故选 D。12、(

9、本题 5 分)已知等差数列 中, , ,则 的值为( )A15 B17 C22 D64 【答案】A【解析】等差数列 中, 5.故答案为:A.6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共 20 分)13、(本题 5 分)已知点 与点 ,则 的中点坐标为_【答案】【解析】 中点为 14、(本题 5 分)已知空间两点 , ,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_【答案】【解析】答案为: .15、(本题 5 分)已知 , ,则以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_【答案】【解析】因为 , ,所以以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 ,半径为 ,即该圆的方程为;故填 .16、(本题 5 分)如图,根据图中数构

10、成的规律, 所表示的数是_【答案】144【解析】根据图中的规律可知 ,故填:144.三、解答题(共 70 分,17 题 10 分其各题每题 12 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解题)17、(本题 10 分)在等差数列a n中,a 12=23,a 42=143,a n=239,求 n 及公差 d【答案】n=66,d=4【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先求公差,再列关于 n 的方程,解方程可得试题解析:由题意可得,d= =4,a 1=21a n=a1+(n1)d=21+4(n1)=239,解得 n=66综上,n=66,d=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属于中档题

11、.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差数列的一类基本题型,数列中的五个基本量 ,一般可以“知二求三”,通过列方程组所求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另外,解等差数列问题要注意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 ()与前 项和的关系,利用整体代换思想解答.18、(本题 12 分)如图,在 中, , 是 边上一点,且 .(1)求 的长;(2)若 ,求 的长及 的面积.【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1)在 中由正弦定理可求得 AD 的长;(2)在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利用 可得所求面积。试题解析:(1)在 中,由正弦定理得 ,7即(2) ,在 中 ,由余弦定理得 .综上 , 的面积为 。19、(本题 12 分)在 中,内

12、角 的对边分别为 ,且 .()求 ;()若 ,求 .【答案】() ;( )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可对 进行化简,即可得到 的值;()利用正弦定理对 进行化简,可得到 ,再利用 的余弦定理,可求出 的值.试题解析:()由 及正弦定理,得 .在 中, .()由 及正弦定理,得 ,由余弦定理 得, ,即 ,由,解得 .20、(本题 12 分)已知直线 ; (1)若 ,求 的值(2)若 ,且他们的距离为 ,求 的值【答案】(1) ;(2) , 或【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两条直线是相互垂直的,故 ,解得 ;(2)因为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故 ,解得 解析:设直线 的斜率分别为 ,则

13、、 (1)若 ,则 ,(2)若 ,则 , 可以化简为 , 与 的距离为 , 或 21、(本题 12 分)已知圆经过 两点,并且圆心在直线 上。(1)求圆的方程;(2)求圆上的点到直线 的最小距离。8【答案】(1) .(2)1【解析】试题分析:(1)设出圆的一般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2)结合几何图形,先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减去半径的长度即可。试题解析:(1)设圆的方程为 ,由已知条件有 ,解得所以圆的方程为.(2)由(1)知,圆的圆心为 ,半径 r=4,所以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则圆上点到直线 的最小距离为 。点睛:解决圆中的最值问题时,一般不直接依赖纯粹的代数运算,而是借助平面几何的相关

14、知识,使得解题变得简单且不易出错。常用结论有:当直线与圆相离时,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小(大)距离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加上)半径;当点在圆外时,圆上的点到该点的最小(大)距离等于圆心到该点的距离减去(加上)半径。22、(本题 12 分)如图,已知三棱锥 中, , , 为 中点, 为 中点,且 为正三角形(1)求证: 平面 ;(2)若 , ,求三棱锥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试题分析:(1)由 为正三角形得 ,由 为 的中点,得 ,所以 ,可证 平面 ,所以 ,又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 平面 ;(2)变换顶点可得 ,根据直角三角形 求得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角形 ,求得底边 上的高,由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得其体积.试题解析:(1)证明: 为正三角形,且 为 中点, ,又 为 的中点, 为 中点, , ,又 , 平面 , ,又 , 平面 (2)解: , , ,9在直角三角形 中, 为斜边 的中点, ,在直角三角形 中, ,三角形 为等腰三角形,底边 上的高为 4, 考点:线面垂直及棱锥的体积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