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
2、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 2018 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8 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社会主义
3、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学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美国周刊邓小平
4、封面教师提问:这是 1979 年 1 月 1 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提示: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他作出了哪些具体的贡献?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展示材料:新闻老故事:一个农民的烦恼?农民说: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 7 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农民 说: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
5、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3遍哨子慢慢晃。 提示:1.吃大锅饭,收入少。2.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教师提问:如何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呢?学生回答:经济改革。展示材料: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2.“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 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 18 岁。” 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利益。教师总结:“交够国家
6、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教师提问: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 有什么变化?展示:1984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 达 40731 万吨,比 1978 年增长了 10254 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 6 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 21 年增长的粮食。 邓小平时代学生回答: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知识点小结: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 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实施:(1)开始: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
7、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发展: 1983 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展示材料:又一个农民的烦恼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请大家帮帮忙:把农民家里种出来的红枣卖出去。学生回答:加工、延长产业链。教师提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 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教师总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4知识点小结:4.意义:(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
8、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1950 土地改革-1953 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 人民公社-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标导学二: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展示材料:新闻老故事:一个厂长的 烦恼?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请大家帮帮忙:如何解决工人没有生产积极性和企业没有自主权的烦恼?学生回答:提高工人积极性,政企分开,按劳分配。教师总结:国企改革的两个阶段和主要内容:单一共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政企不分-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平
9、均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提出在大中型企业推出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改组、联合。播放视频:城市改革教师总结: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教师补充: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示材料: 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史料 1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 年 10 月 20 日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
10、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史料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5史料 3 城市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教师: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教师:城市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学生:(1)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 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教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学生: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 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料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
12、的一个伟大创举。史料 2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以后,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基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学生:1992 年,中共十四大。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学生: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课堂小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改革的号角最先从中国
13、的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中国广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城市的改革也全面展开,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6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国家对农业历次的体制改革,需要进行梳理和区分,学生理解起来确实存在难度,特别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等内容。在教给学生一定的历史史实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是非观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总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其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