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横街八景之纵横滔滔不息梅溪(即玉琊溪)水,郁郁苍劲黄山松。横街是个历史悠久、文明古老的集镇。这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早在南宋时期,刘氏九世祖刘允迪(11171192 年)高中进士,初任德安县令,后任四川沿海制置司使军参议和朝散大夫,他与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交往颇多,相知深切。后来刘允迪弃官归隐,回家创办义学,教育乡族弟子。此时,朱熹曾受刘允迪之邀,莅临横街刘氏“梅溪义学”讲学,才留下了稀世墨宝梅溪义学八景诗 (摘录于城西刘氏宗谱 )传颂至今。现将朱夫子八景诗分述于后。八景之一 梅峡清流朱子曰:“两岸青山瞰水湄,源分入溟透仑溪,溪流清浅幽香远,照见横斜里外枝” 。“梅
2、峡”是指源于三清山、怀玉山脚下的八矶龙潭之水流经白石桥至横街峡口这段急流险滩的梅溪,两岸青山高耸,溪流清澈透底,到了横街与源于太甲的观溪和源于山门的清溪汇合形成了玉琊溪流入信江。于 1992 年,在玉山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倾全县之人力和财力,在峡口截流筑成拦河大坝建造了峡口水电站,年发电量 1300 万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坝底水平如镜,龙舟竞日。如今的景观笔者作和诗咏之:“急流拍岸奏曲湄,银坝如虹截梅溪,龙舟竞日拂轻风,峡口电站披绿枝。 ” 八景之二 古池跃锦朱子曰:“雨过溪山二沼池,碧波净绝动清吟,堪誇得水金鳞异,隔沼穿山圣莫寻。 ”在南宋淳熙年间,刘允迪弃官回家成了隐士,先后在黄
3、山、桑田庙等处创办刘氏“梅溪义学” 。在“梅溪义学”附近山边有两个颇深且大的沼池,每逢春夏雷雨过后,在斜阳余晖映照下,池中碧波荡漾,红鲤打挺,分外耀眼,荷枝摇曳,菱角飘香,实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景观(解放后,由于开荒造田,古池被填) 。在元明两朝兵乱之时,义学被毁,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刘氏后裔先后又在后溪边、垅坑(现在中心小学附近)等地续建义学。1998 年,在横街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刘氏最后一所义学的旧址旁建成了崭新的横街中心小学,两幢宏伟的教学楼占地面积 8180 平米,校舍面积 4860 平米,现有 1500 余名师生在校谆谆耕读,为此,笔者和诗一首:“古池变迁校园深,莘
4、莘学子颂歌吟,遗风余韵育栋梁,跃锦古迹君莫寻。 ”八景之三 团村高桥朱子曰:“长虹竞日卧江皋,题柱观澜客兴豪,一曲棹歌渔行乐,晚风偏喜送归钓。 ”在 1976 年横街大桥建成通车之前,团村到横街两岸相距 160 多米,自古至今仅有一座由几百根杉木镶拼而成架起的木板桥跨江而立,远远望去,宛如长虹一般,河中间有磐石砌成的两个大桥墩,其余四十一个小桥墩是木质的,共四十二块桥板,每块有 10 来条木头镶拼而成,长约 4 米,宽约 1.3 米,桥板与小桥墩都用铁链环环相扣固定在两岸高地的大石柱上。每年春夏汛期,玉琊溪水突飞猛涨,波澜汹涌澎湃,木桥难免被洪水冲塌,河水退了,桥会首领组织桥夫们不辞辛劳地又架
5、一次。河水涨了退了,木桥倒了又架,一年之间也不知有多少次。秋冬季节,玉琊溪水清澈平稳,航运船只和渔民竹筏络绎不绝,你追我赶,好一派繁忙景象,吆喝声、歌谣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道壮观靓丽的风景线。如今,这里的木桥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大雄伟的钢筋水泥大桥,两岸人民以往交通不便、运输艰难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笔者题和诗一首赞之:“长龙飞越东西皋,人来车往任自豪,天降霓虹架画廊,桥下禽歌伴渔钓。 ”八景之四 石壁钓潭朱子曰:“峭壁巉岩不受尘,碧波明月自相亲,钓杆曾拂珊瑚树,尽是高人饵锦鳞。 ”从团村至花山之间,有一座险崖峭壁屹立于玉琊溪西岸,活像花山上飞来一只探海神龟一般,峭壁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6、峭壁下是碧波映月的深潭,清静幽雅,一尘不染,真是天造地设垂钓捕鱼的胜地。在横街民间有一种神奇的传说:深潭底下有一洞,虾兵蟹将常来往,高低曲折不可测,直通沙溪龙门峡。也不知曾经何朝何年,端午节时,十多只龙舟在玉琊溪竞赛时,其中有一只龙舟沉入深潭,淹死了几位船夫,多日找不到尸首,后来人们在沙溪龙门峡找到了,还说是屈原找伴友饮酒去了。笔者身临此地,触景生情,兴怀命笔,和诗一首:“峭壁寒潭绝点尘,神龟探海欲觅亲,每逢春风秋雨后,一竿垂钓起龙鳞。 ”八景之五 梅坡墟市朱子云:“胜地何年建市墟,商通闽粤透杭苏,至今街迹人家有,赢得芳名在信衢。 ”“梅坡墟市”即周村墟市(古称) ,今为横街市场,地处交通要道
7、,占地 50000 平米。东临玉山县城,通往浙江省常山和衢州;西靠妼姆、临湖,通往沙溪和上饶;南连文成、广丰,通往福建和广东;北接三清山、怀玉山,通往德兴、景德镇和九江等地。 “梅坡墟市”的茅楂盛会驰名江南多省,据考证茅楂会起始于唐末宋初桑田古庙建成之后。当时庙会里的首领们根据玉山西乡片山区盛产竹木制品,各类农具、家具、木炭、芦荟,特产茅楂、茶叶、生姜、辣椒、葛粉、地瓜、山芋、柿子、板栗、柚桔等,为了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航运业、演义业,引来外省布匹、食盐,促进物资流通、繁荣市场贸易,故此,定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二为梅坡墟市茅楂会。到了那一天,山区里的人们把从大山里采摘来最大最鲜的七色茅楂送往庙
8、会,作为敬佛供品,庙会首领从中选出特大精品(传说有南瓜那么大) ,组织队伍抬着上街游行展览,并为采摘者颁奖。笔者青少年时曾亲眼目睹此种盛况,茅楂会的前三后七日(大约十来天) ,不分昼夜,赶会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也有来自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和广东的远客,从周村街头到煤山脚下,从峡口河畔到玉琊溪滩,各种货物琳琅满目,挤得水泄不通,无处不是人潮涌动,东不见头,西不见尾。团村木桥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茅楂会上最吸引孩子们吃的是七色茅楂和梨膏酥糖,玩的是风车、摇铃、风筝、丢圈,看的是马戏团变魔术、耍猴子、演杂技、吊木偶,听的是老四麻子唱白说。成年人、老人们最爱欣赏的是绍兴班子的越剧唱腔。如今,笔者吟
9、诗和之:“自古梅坡有市墟,今日佳景媲姑苏,堪喻繁荣得春风,高楼林立若广衢。 ”八景之六 黄山万松朱子云:“云收日出拥峦峰,上有参天几万松,珍重栋梁材有用,秦王曾遣大夫封。 ”黄山位于横街镇政府东南面,它与羊背山、螺蛳山毗邻相连,形成了峰峦起伏,连绵不断的丘陵区域,间夹万顷良田,山上松林苍翠,云遮雾绕,山下稻花飘香,桃李芬芳,真是山水秀丽,景色诱人。现在的黄山还成了“横街敬老院”里的老人们颐养天年的洪福宝地。非怪朱夫子游览此地会感慨万千,留下奇世墨宝,如今的风采不减当年,故笔者撰和诗颂之:“敬老庭院恃兹峰,群鹤逸趣点万松,闻说名贤曾憩处,黄山依旧白云封。 ”八景之七 桑田登云朱子云:“凝眸一望是
10、仙乡,稠集人烟杂柳杨,闻说当年为学者,蹑云曾折桂枝香。 ”据史料查考,桑田庙建造于唐末宋初年间,至今已逾千年。那时,从峡口至周村街、桑田庙一带,人烟稠密,沿溪杨柳成荫。桑田庙是刘氏义学的早期校址,在这所义学里读过书的乡族子弟曾有 24 人中举登科走上仕途。到了南宋庆元年间(1195 年)刘允迪之孙刘麟等人改桑田庙为登云社,立过石碑,明朝正德六年(1511 年)又改为“登云义学” ,中堂挂朱文公和刘参议画像,以此训导学生。1936 年秋,区长邱灵钟在桑田庙设立玉山县第四区中心小学(即横街小学,摘录于玉山县教育誌 ) ,1998 年,当时的横街镇党委政府为了教育发展大计,将政府办公场所移到桑田庙,
11、而将新建的大楼给中心小学教学用,由此见证了横街是文化悠久、文明古老的集镇。如今,笔者谨作和诗以示夙愿:“朱刘灵佑桑田乡,移学易政植绿杨,公仆甘为孺子牛,便民驰誉留芳香。 ”八景之八 花山逸庵朱子云:“掬水闻香入翠薇,春来花木闹芳菲,故人逸趣长临此,触物兴怀总是诗。 ”花山处于桑田庙隔溪相望的玉琊溪西岸,古时候花山上有座逸庵,藤绕庵宇,林木葱郁,花香鸟语,幽雅致远。那庵里菩萨高坐堂中,威风凛凛,有些许善男信女或诵经打坐,或燃纸焚香。也常有骚人墨客到花山或赏景游玩,或兴怀题诗。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古老的逸庵虽不存在,而如今佛教信徒们还是仿古建造了千手观音庙,使信仰自由、人心向善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笔
12、者赋和诗为证:“花山庙宇掩紫薇,雨后春花斗芳菲,香客络绎多览胜,拜别观音便吟诗。 ” 回顾历史,横街的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展望未来,横街的创新发展任重道远。为了使得天独厚的横街自然环境和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与展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积极挖掘潜在资源,创造美好旅游景点,推进横街经济的更大发展,打造横街当今时代的崭新形象,借此机会,笔者向政府大胆地建言:一是在峡口水库上游开发汽艇、帆船旅游项目,为三清风光增添新亮点,在峡口水库下游建造水上乐园,综合水上酒吧、船头餐饮、汽艇游江、石壁垂钓走廊为一体;二是在桑田黄山周边一带开垦葡萄庄园、茅楂山庄、黄枝籽药林、白茶基地;三是迁建横街菜市场,彻底改变横街中心小学门口人车拥堵交通严重阻塞的现状,排除安全隐患与危机,以人为本,确保 1500 多名师生的健康和安泰。就目前而言,横街菜市场的位置、容量、管理、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已经很不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需求,人民群众反映的意见特大。因此,此项迁建工程迫在眉睫,至关重要,希望当政者应该把它摆在首要位置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