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18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5.我国的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 56 个民族,总称是中华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前提) 民族团结(过程)各民族共同繁荣(结果)含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
2、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原因在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的制度地位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提醒】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政策的关系:我国民族关系是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的客观基础。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又是发展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证。民族原则是制定民
4、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现了民族原则,是对民族原则的具体落实。二、我国的宗教政策1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地位: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弘扬科学精神3(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辩
5、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2)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
6、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高频考点一 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及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例 1 (2017全国)某社区有汉、回、白、彝、傣等二十多个民族居住。每逢民族节日,各族群众都一起欢庆, “同过民族节,众筹百家宴” 。在泼水节大家到民族团结广场相互泼水祈福,在火把节组织篝火晚会一起载歌载舞,在开斋节一起吃馓子
7、、油香该社区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 )是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实现了多民族地区社区组织的自我完善 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A B C D【答案】C【解析】该社区各族群众共过民族节,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无关,民族节日也不是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不选;该社区各族群众共过民族节,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当选;该社4区各族群众共过民族节,与社区组织的自我完善无关,不选;该社区各族群众共过民族节,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当选,答案为 C。【变式探究】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治藏方略,把维
8、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这是基于(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涉及民族根本利益 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之所在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A BC D【答案】B【变式探究】我国已经启动了中华大典藏文卷的编撰工作,计划用 15 年时间,出版从吐蕃时期至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藏文文献典籍。这直接体现了(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尊重和保护藏族人民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权利B我国坚持民族团结原则,增强民族凝聚力C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护藏族人民自主管理民族文化的权利D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藏族人民的信
9、仰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平等。故选 A。高频考点二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例 2西藏自治区成立 50 多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各方面成绩卓越。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说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目标的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 BC D【
10、答案】A【解析】西藏自治区成立 50 多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积极作用,故正确;中“根本保证”说法5不妥;我们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错误。【变式探究】截至 2018 年 7 月,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做出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共 300 件,其中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123 件,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148 件,内容涉及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教育、文物保护、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这些法规、决议、决定的制定( )表明在西藏只有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行
11、使自治权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扩大了民族自治区政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职责范围 说明民族自治区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力A BC D【答案】C高频考点三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例 3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截至 2014 年 9 月,全区 1 787 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1 735 座寺庙通了路,1 730 座寺庙通了电,1 662 座寺庙通了水,1 736 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上述做法( )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
12、条件 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与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无关,故排除;“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的权利,则夸大了材料中做法的影响,不正确;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有利于调动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为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所以符合题意。故选 D。【变式探究】唐卡作为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如今,在藏族居民家中,随处可觅唐卡的身影。信教群众家中普遍设有经堂或佛龛,开展转经、朝佛等活动。这说明( )国家依法管
13、理宗教事务 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开展宗教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藏文化对藏族人民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6A BC D【答案】C【解析】回答本题宜用排除法。材料并没有涉及“法律” ,所以与材料无关,排除 A、B;材料只是提到公民自由信仰宗教,并未提到宗教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所以也与材料无关,排除 D;故正确答案是C。高频考点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例 4(2017全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到2020 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对“十三五”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开展
14、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优先维护了贫困人口的政治经济权利 是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重要举措A B C D【答案】A【变式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的 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民主,切实保证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三者分别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根本保障和行动指南A BC D【答案】
15、A【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观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是对三者对应关系的错误解释,排除。正确切题,故选 A。【变式探究】有学者这样形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方向盘”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驾驶员” ,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政治参与是强大的“发动机”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条“快车道”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 。这集中表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 )A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7
16、B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还要坚持依法治国,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表述正确,但没有 C 项全面,故选 C。高频考点五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例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对两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两者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 两者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17、国家法律依靠党的政策实施 党的政策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ABCD【答案】B【变式探究】我国每一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实施,大体都要经过“中共提出建议各民主党派等充分协商政协广泛征求意见人大审议通过政府贯彻实施”的程序。这一决策过程( )表明党依法执政要通过民主执政保证实施 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基本原则 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表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ABCD【答案】D【解析】这一决策过程体现了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表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2018 年高考全国 2 卷文综政治 17)医疗人才“
18、组团式”援藏 2015 年启动,近三年时间有 519 名内地医疗专家接力进藏救死扶伤、传道授业,430 项区域内医疗技术领域空白得到填补,285 种大病不再出自治区治疗,533 名西藏本地医疗骨干获得培养守护高原生命与健康的接力棒正在世界屋脊传递。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改善西藏民生,促进平衡发展的有力举措实现西藏经济社会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基础8推动西藏医疗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维护西藏各民族平等健康权利的根本保障A. B. C. D. 【答案】B2.(2018 年天津卷)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前往青海、西藏八个地市州调研,通过和农牧民接触,细致
19、调查,结合数据和实例为参加政协会议准备提案。十一世班禅的做法A. 说明佛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B. 表明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C. 行使了政协委员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D. 表明爱国宗教人士是国家建设的积极力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十一世班禅的做法,表明爱国宗教人士是国家建设的积极力量,D 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 说法错误;B 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决定权是人大的职权,政协委员不能行使,C 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D。3. (2018 年江苏卷)毛南族人口较少,主要分布于广西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历经 30 年扶贫开发,该县贫困发生率已
20、由 77%减少到目前的 15%,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 1987 年的27 倍和 40 倍。这表明A. 扶贫开发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B.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C.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D. 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历经 30 年扶贫开发,该县贫困发生率已由 77%减少到目前的 15%,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 1987 年的 27 倍和 40 倍,表明我国坚持各9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B 符合题意。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少数民族自力更生,实现本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A
21、 错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C 错误。材料侧重于通过扶贫开发,减少了该县贫困发生率,实现了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D 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B。4.(2018 年高考海南卷政治 15)1984 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截至 2016 年,全国有 21 个省直辖市办有内地西藏班(校) ,在校生达 298 万名,累计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及以上各类人才36 万余名。内地为西藏培养人才:是推动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消除民族间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具体体现说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涉及教育事业A. B. C. D.【答
22、案】A1.(2017全国卷T18)某社区有汉、回、白、彝、傣等二十多个民族居住。每逢民族节日,各族群众都一起欢庆,“同过民族节,众筹百家宴” 。在泼水节大家到民族团结广场相互泼水祈福,在火把节组织篝火晚会一起载歌载舞,在开斋节一起吃馓子、油香该社区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 ( )是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了多民族地区社区组织的自我完善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A. B. C. D.【解析】选 C。本题综合考查我国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解答本题的题眼是各族群众一起欢庆民族节日。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
23、谐的民族关系,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正确。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不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题意不符。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与完善社区组织没有关系,与题意不符。2.(2017全国卷T17)西藏自治区某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履职 13 年,共提交 42 项建议和议案,与所在县每个乡定点联系人保持定期联系,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藏东南博物馆,还就提高边民补贴和偏远地区的工程造价标准等提出建议。该代表通过上述行为 ( )10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反映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行使自治区人大代表的立法权行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A. B. C. D.【答案】A3.(2017江苏单科T1
24、7)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门隅和墨脱地区,解放前仍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西藏解放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门巴族人民逐渐摆脱经济落后状态,生活有了显著改善。这说明 (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优越性我国消除了各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解答本题应把握关键信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摆脱经济落后状态”,生活有了显著改善。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表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5、,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因为历史遗留原因,我国各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材料未涉及宗教问题,排除。4.(2017天津文综T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扶贫开发攻坚阶段,各民主党派受中共中央委托对 8 个中西部省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民主监督。同时,各民主党派围绕民族地区人口脱贫这一短板,发挥各自特长,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事业,为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贡献智慧和力量。结合材料,说明民主党派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1【答案】(1)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
26、)民主党派受中共中央委托,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进行民主监督,参与民族地区建设,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3)民主党派参与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解析】本题以扶贫开发为背景材料,考查民主党派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结合题干材料,联系政治生活的知识,可从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坚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等角度分析。1.(2016高考江苏卷文综政治18)唐卡作为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如今,在藏族居
27、民家中,随处可觅唐卡的身影。信教群众家中普遍设有经堂或佛龛,开展转经、朝佛等活动。这说明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开展宗教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藏文化对藏族人民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A. B. C. D.【答案】C 2.(2016高考上海政治4)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上海和西藏虽相距万里。但有着深厚友谊。多年来,两地注重优势互补,不断深化合作交流,上海企业与西藏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及资源等领域开发合作,西藏到上海开展经贸、人文交流等活动。这反映了我国坚持A.对外开放的理念 B.各民族的地位一律平等C.民主集中制原则 D.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上海和西藏注重优势互
28、补,深化交流合作,体现了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体现了各民族的地位一律平等,故 B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内容,故 AD 与题意不符;材料也没有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内容,故 C 与题意不符。故选 B。3.(2016高考全国卷文综政治18)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12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例如。截至 2015 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和 5 个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 199 名,约占全国总数的 62。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
29、有利于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保障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民族地区个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A. B. C. D.【答案】C【解析】培养双语法官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民族沟通和团结,适合题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大和政府,法院不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现实,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1(2015 年课标卷18)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截止 2014 年 9 月,全区 1787 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1735 座寺庙通了路,1730
30、座寺庙通了电,1662 座寺庙通了水,1736 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上述做法( )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的权利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A B C D 【答案】D2(2015 年上海政治 5)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奠定这种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C.统一和自治相结合 D.各民族共同繁荣【答案】B【解析】在我国,居住着 56 个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建立了社会
31、主义制度,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故本题答案选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和政策,A 不适合题13意;C、D 不构成本题的基础,排除。3(2015 年江苏政治 15)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推行以藏语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内地西藏班中学也开设藏语语文课;西藏地区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 1787 座,每逢重大宗教节日都循例举行各种活动,由此可见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A、 B、 C、 D、【答案】A4(2015 年广东文综政治 29)自 1965 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
32、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先后制定了 290 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A.覆盖了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全部内涵 B.规定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C.保障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D.协调了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答案】D【解析】A 选项观点错误,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并没有覆盖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全部内涵,仅仅是部分内容,故排除。B 选项观点错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并不是由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规定的,而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的,故排除。C 选项观点错
33、误,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各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并没有特殊地位,故排除。D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依据宪法规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协调了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故入选。5(2015 年海南政治 13)2014 年 5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各民族群众,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做好新疆工作( )意在改革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在要求14是维护边疆安全和国家统一的需要是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自
34、治权的具体体现A. B. C. D. 【答案】C6(2015 年山东文综政治 27) 2014 年 6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的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同年 12 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日喀则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党政领导机构。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民族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积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城内各顶事务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指的是国务院同意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不是
35、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不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7(2015 年浙江文综政治 33)我国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后者意味着,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方针政策A. B. C. D. 【答案】D【解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同时
36、要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15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方针政策,故入选。选项观点错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能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能要求其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故排除。8(2015 年山东文综政治 4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4 年 1 月至 1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 8 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 19512 人次在网上提出 62315 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37、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据材料一,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10 分)【答案】(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2015 年福建文综政治 39)材料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
38、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 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 186 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2)联系材料二,运用 政治生活 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依法推进。 (9 分)【答案】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依法执政,加强对自贸区建设的领导;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完善自贸区相关法律,加强监督;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依法民主决策,自
39、觉接受监督;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依法有序参与自贸区的建设。(答对 3 点即可,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610(2015 年四川文综政治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H 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40、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 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 H 市是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 (12 分)【答案】 (1) (12 分)1.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区治理。 (3 分)2.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
41、基层协同共治。 (3 分)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群众有序参与。 (3 分)4.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3 分)【解析】(1)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本题属于单纯解读设问无法准确定位所用知识点的题目,还需要对题目材料信息进行深入详细解读,找准知识切入点;由于政治生活题目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向以行为主体进行划分,所以首先对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行为主体进行界定,很显然包括中国共产党、政府、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明确行为主体后,在通过解读材料信息,进一步精确
42、定位各个行为主体的知识点,题中党的做法,是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而题中政府的做法,是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共治;题中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就要17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法制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而题中各种形式的活动,就是加强法治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1 (2014新课标全国卷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20102012 年,中央财政对 8 个民族省区(即 5 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 3 个省)的转
43、移支付总额达 26 055 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A BC D【答案】D 2 (2014天津卷)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47 个聚居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
44、共同繁荣的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A B C D【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颠倒了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的关系。材料强调,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符合题意。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错误。3 (2014安徽卷) “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 ”这说明,民族团结是( )社会稳定的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民族平等的基础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A BC D1
45、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意义。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可见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故正确。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排除。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排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故正确。(2013大纲全国卷)2012 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提出,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界人士可以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设立公益慈善项目和公益慈善组织,宗教界依法从事上述公益慈善活动可以享受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这一规定的出台( )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 表明政府具有组织宗教公益慈善活动的职能 促进了宗
46、教公益慈善事业与正常宗教活动的统一 更好地保护了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A BC D【答案】B (2012北京卷)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关于推动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 发挥宗教团体在赈灾救济中的社会功能 、 论农村信教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 新时期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研究 。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最可能是( )A我国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B我国如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我国宗教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D我国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相关知识点。参考文献的题目充分反映了宗教对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的作用。D 符合题意,A、B、C 与题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