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 及其疫情监测李克柠 海口市CDC 主任医师,主要内容,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概况 实现无脊灰国家野病毒输入情况 新疆输入脊灰野病毒疫情介绍 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 脊灰灰质炎的监测与报告要求,全球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概况,1988年全球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行动后,1994年美洲区、2000年西太区、2002年欧洲区已实现无脊灰目标。目前全球仅有4个国家存在脊灰野病毒流行,即印度北部、尼日利亚北部以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地区仍有脊灰持续小面积传播; 脊灰病例也已大幅度减少。自1988年,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启动以来,脊灰病例数量减少了99%以上; 脊灰型野病毒传播1999年已在全球被
2、阻断,2010年脊灰 型野病毒流行也已控制在小范围。,全球脊灰野病毒病例流行趋势 (1988-2009年),1988 125个流行国家350,000例,2003 6个流行国家784例,2009 4个流行国家1604例,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流行趋势 (2000-2009年),病例数,流行国家数,中国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概况,1953年,我国开始将脊灰纳入传染病报告;上世纪60年代初,每年报告病例2万例4.3万例。 1960年,中国成功自行研制出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196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 我国最后一例脊灰本土野病毒病例发生于1994年(海南省为1993年,海口市为1992年),最后
3、一次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是在1999年。 2000年,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其他地区一起宣布为无脊灰区域。,海南省1990年某村暴发脊灰2000人口发生脊灰病例14 例,罹患里为千分之七。,中国脊灰控制与消灭脊灰活动 (19532000年),OPV使用,无脊灰证实,实现无脊灰国家近年野病毒输入情况,只要还有一名儿童感染有脊灰病毒,所有国家的儿童就仍有感染该疾病的危险。 20032009年期间,全球有29个已实现无脊灰的国家发生过133起脊髓灰质炎病毒输入事件,并在25个国家引起60起暴发疫情。2009年整个非洲有15个实现无脊灰国家,再次出现感染; 2009-2010年间,全球有
4、23个无脊灰国家因输入再次发生脊灰; 2010年全球有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16个国家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实现无脊灰国家近年野病毒输入情况,2010年欧洲区自2002年认证无脊灰后,塔吉克斯坦发生源自印度的输入病例,并扩散到俄罗斯联邦国家和中亚地区; 2010年源自安哥拉的输入病例造成刚果发生脊灰传播,不少病例为成人; 2011年中国新疆发生输入野病毒病例。,全球脊灰野病毒病例分布 (2009.7-2010.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脊灰野病毒输入情况,1995-1996年云南发现4例入境就诊的缅甸输入性病例; 1999年青海发生印度的病例输入,并出现播散; 2011年7月新疆和田地区再次发现
5、可能来自巴基斯坦的输入病例并出现播散。,中国随时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危险,我国周边多个国家仍有野毒传播 尼泊尔 印度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 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新疆发生输入脊灰野病毒疫情,截止到9月7日,新疆卫生厅累计报告了9例脊髓灰质炎的确诊病例,其中1例死亡,其余8例仍在治疗和康复之中,暂无生命危险。此次发生的病例年龄在4个月-2岁之间。,新疆发生输入脊灰野病毒疫情,7月份新疆和田地区发生4例 年龄4月2岁之间,4、17、9月、26月龄各一人 均为型脊灰病毒感染 均无境外旅行史和外出史 此型野病毒既往未在国内流行过,经WHO总部和西太区协查病毒来源,中国新疆型野病毒和巴
6、基斯坦2010年和2011年初流行的毒株基因同源性高达99%。 WHO判断此次新疆脊髓灰质炎病毒由巴基斯坦输入。,国内新疆疫情发生后排查发现,北京市卫生局29日发布的每周疫情透露,新疆和田地区发生脊灰疫情后,北京市卫生部门立即开展重点摸底排查,发现3份标本疑似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经中国疾控中心检测确认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型)。3份标本采自于8月20日之后来京就读的新疆和田地区学生。,新疆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启动零病例报告和日报告 范围: 重点地区: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专科) 其他地区:县级以上(含民营、专科) 定义: AFP的病种与监测方案种类相同 重点地区:所有年龄组 其他地区:15岁以下
7、AFP 任何年龄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包括临床诊断为不典型的GBS 开展两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9月8-12日;10月8-12日;6个重点地区的接种对象为所有15岁以下人群,其余8个地州市为所有5岁以下儿童。),病原学,1、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2、单股RNA,无包膜。 3、分3个血清型(I II III型) ,型间少有交叉免疫。 4、耐乙醚,但甲醛、氯、氧化消毒剂和紫外线可将其灭活。 5、耐寒冷,低温下长期存活, 但对热、干燥敏感。,脊髓灰质炎病毒电镜照片,流行病学,传染源 人是唯一贮存宿主 患者及其带毒者为传染源。脊灰潜伏期335天,一般为12周。患者自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中都有传
8、染性。 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及无麻痹患者因不易发现,在传播脊灰时起主要作用。脊灰通常呈隐性感染,1个显性病例周围可有100-1000个隐性感染者。 排毒: 咽喉部:发病前3-5天到出现症状后1周内可从43-83%的患者咽喉部分离出病毒。 粪便:发病前1周到发病后1-2周排毒率69.8-100%,至4周时仍有30%左右患者排毒,个别患者可达4个月以上。,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为主要方式。其次,发病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人感染后能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感染后抗体持续至少40年。胎传抗体出生后34个月降至最低。我国1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流行病学,流行特征(以往) 一
9、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夏秋流行高峰。 性别和年龄分布 男女比为1.5:1左右,原因不明。 在年龄方面,一般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但年龄分布也受到人群免疫状况影响,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各年龄组发病率有所不同,脊髓灰质炎的预防,维持高水平免疫覆盖率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措施,主动免疫:脊灰糖丸减毒活疫苗(OPV)、灰灭活疫苗(IPV)1、及时、全程接种。基础免疫:生后2 月, 连续三次间隔一月;加强免疫;四岁,一次。凉开水送服。2、有禁忌症的不能服活疫苗,可用灭活疫苗。(肛周脓肿、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易感染儿)。 被动免疫 对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按0.30.5ml/kg注射丙种球蛋白,可
10、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1956年,Sabin制成减毒活疫苗(OPV),1954年,Salk制成灭活疫苗(IPV),脊灰活疫苗( OPV ),优点:服用方便,价格便宜,还因为作为一种弱毒株,它可以通过接种者的粪便进行自然传播,但是又不会引起具有明显症状的疾病,而感染者则因此具有了对严重脊灰病毒的免疫力,这相当于让成千上万的人多次进行自然免疫。 缺点:从口服减毒活疫苗变异的脊灰病毒(疫苗衍生病毒 )感染,正日渐成为脊灰新发病例的主要来源。,脊灰灭活疫苗(IPV),优点:接种安全,不会发生疫苗相关病例,也不会造成外环境中疫苗衍生毒株的污染而危及正常人群; 缺点:成本高,必须进行注射,肠道免疫不足。
11、灭活疫苗目前诱导的肠道免疫性不如减毒活疫苗充分,而且生产灭活疫苗需要使用毒性较强的野毒株,这样就使得实验室病毒外泄可能成为脊灰病毒死灰复燃的主要来源。肠道免疫不足,也会导致灭活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的效果略打折扣,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条件差,消化道传染是脊灰疫苗传播的主要途径。,脊灰疫情监测,应对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关键AFP监测系统是否足够敏感,能否在第一时间识别、发现可疑病例 能否采取快速正确的反应阻断传播,监测病例定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监测病例定义,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
12、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14种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
13、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监测病例定义,高危AFP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AFP病例(1)年龄小于5岁,接种脊灰疫苗少于3次或接种史不详,且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2)临床怀疑脊灰,尤其是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3)来自脊灰流行国家或地区,或在发病前35天内曾去过脊灰流行国家或地区。聚集性高危AFP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在2个月内出现2例或2例以上的高危AFP病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或VDPV;无论60
14、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聚集性脊灰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在2个月内出现2例或2例以上的脊灰临床符合病例。,监测病例定义,疫苗衍生病毒(VDPVs):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核苷酸序列变异介于1%15%。 VDPVs病例:从AFP病例粪便、咽部或脑脊液、脊髓组织标本分离到VDPVs,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鉴定,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cVDPVs) :由相关的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引起的2例或以上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的事件。,监测病例定义,脊灰野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
15、异超过15%,或者是既往国内外流行过或与既往国内外流行过的脊灰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脊灰野病毒病例:粪便、咽部或脑脊液、脊髓组织标本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临床诊断符合脊灰的病例。脊灰野病毒由境外传入者,为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监测病例定义,AFP病例快速报告,报告方式 任何医疗机构发现AFP病例后,通过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尚未具备网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方式报至医疗机构所属的区疾控中心,同时寄出报告卡,由区级疾控中心进行网络直报。,AFP病例快速报告,报告时限 各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在12小时内填写A
16、FP病例报告卡并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各区疾控中心应每日审核辖区AFP病例报告情况,发现病例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信息审核并将病例纳入专病管理。,主动监测,AFP主动监测医院 所有区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主动监测,主动监测工作的内容 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区级疾控机构应每旬对辖区内AFP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 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
17、测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并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主动监测,主动监测工作的内容 3. AFP主动监测医院应于次旬2日前、以报表形式向辖区区级疾控机构报告“AFP监测医院旬报表”;AFP主动监测医院如经过核实未发现就诊AFP病例,应进行 “零” 病例报告。 4. 区、市级疾控机构分别于次旬3、6日前以网络数据库形式逐级上报“AFP监测医院旬报汇总表” 。 5. 区级疾控机构对监测医院进行AFP病例主动监测时应填写“AFP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并于次
18、月3日前将上月主动监测结果录入数据库,形成汇总数据,通过网络逐级上报。,病例管理与调查处理,医疗单位接诊到“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必须进行隔离治疗。 接到AFP病例报告后,疾控中心要在24小时内,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亲自完成现场个案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 采集发病后14天内,接到报告后24-48小时内双份标本(连续2天的标本)。,标本采集与运送,采集粪便标本程序 由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负责采集粪便标本,标本的采集使用专用采便瓶,用棉签取新鲜粪便58克(排出大便的中段,约为成人大拇指末节大小),盖好瓶盖,封好采样器口,贴好标签,做好登记。及时装入冷藏容器内,在低温冰箱保存。 采集标本同时填写粪便标本采集登记表,表内内容真实、完整。,标本处理及运送 采集合格粪便标本后,贴好标签(标签资料与送检单信息资料必须保持一致),4以下冷藏保存和带冰运送。 采集后72小时内,需用专门运送标本的冷藏箱、包,运输箱包要有醒目的安全标志,专器专用。 派专车、专人冷链运输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与运送,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