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谈中国诗时间:40 分钟 分值:40 分基础提升1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居高临远 卓尔不群 能言善变B聊以慰藉 斩钉截铁 回长荡气C卧心尝胆 毕恭毕敬 凌风出尘D惊天动地 义愤填膺 拔木转石答案 D解析 A变辩。B.长肠。C.心薪。2选出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B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C 谈中国诗选自钱钟书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 年版。)有删节。D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 ,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答案 C解
2、析 逗号应放在小括号后面,删去括号内的句号。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该区人社局把促进就业作为一号工程,坚持高标准定位,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就业一号”工程 。周道炯说,在 IPO 注册制改革过程当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 ,很多方面都需要完善。造型油画的创作过程比较复杂,不像抽象绘画那样可以 ,其对素描以及色彩的技术功底要求较高,而且较难绘制。A旗开得胜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B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旗开得胜C旗开得胜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D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旗开得胜答案 C解析 旗开得胜:军队的战旗刚一展开就
3、打了胜仗,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敏捷地完成。句中强调“就业一号”作为一号工程取得好成- 2 -绩,用“旗开得胜”恰当。句中强调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就完成,用“一蹴而就”恰当。句中强调抽象绘画能够很快完成,用“一挥而就”恰当。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人类的最大益处时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强大。B大学生“村官”在请销假中未按规定请销假手续或超假缺勤连续达 15 天的,以及一年内累计达 30 天的
4、,视为自动放弃大学生“村官”资格。C这条河是当地人民的母亲河,蜿蜒温润的她养育了 38 万勤劳聪慧的土家族、苗族儿女,孕育了这里奇特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民族风情。D多数学校组织军训的目的,是锻炼青年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团队协作、并肩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答案 C解析 A两面对一面,在“强大”后加上“与否” 。B.成分残缺,在“规定”后加“办理” 。D.搭配不当,应将“锻炼”改为“培养”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
5、, ,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A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B容许我们的身心被这茫茫漠漠的世界找到安顿归宿C这茫茫漠漠的世界容许我们的身心找到安顿归宿D这茫茫漠漠的世界有个安顿归宿容许我们的身心答案 A解析 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可知,所填句子的主语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 ,据此可以排除 C、D 两项。B.语句不通,表述有误,可以排除。故选 A。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14 分)西洋批评家眼里的中国诗钱钟书西洋批评家一般倾向于这种看法。例如有人说,中国古诗“空灵” “轻淡” “意在言外” ,在西洋
6、诗里,最接近魏尔兰的风格。另有人也说,中国古诗含蓄简约,魏尔兰的诗论算得中国传统基本原理的定义。又有人说,中国古诗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不激动,不狂热,很少辞藻、形容词和比喻,歌德、海涅、哈代等的小诗偶尔有中国诗的味道。虽然这些意见出于本世纪前期,但到现在还似乎有代表性。透过翻译而能那样鉴赏中国诗,很不容易。一- 3 -方面当然证明中国诗的高度艺术和活力,具有坚强的抗译或免译性,经得起好好歹歹的翻译;一方面更表示这些西洋批评家具有敏锐的艺术感觉和丰富的本国文学素养。有个绘画史家也说过,歌德的峰巅群动息和海涅的孤杉立高寒两首小诗和中国画里的情调相融合。有趣的是,他们把中国旧诗和魏尔兰联系;魏尔
7、兰自称最喜爱“灰黯的诗歌” ,不着彩色,只分深浅,那简直是南宗的水墨画风了!董其昌所谓:“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 ”在这些批评家眼里,豪放的李白、深挚的杜甫、直捷畅快的白居易、比喻络绎的苏轼且不提韩愈、李商隐等人都给“神韵”淡远的王维、韦应物同化了。西方有谚语:“黑夜里,各色的猫一般灰” ;动物学家说,猫是色盲的,在白天看一切东西都是灰色。我们不妨也说,正像人黑夜看猫,猫白昼看事物,西洋批评家看五光十色的中国旧诗都是灰色诗歌。这种现象并不稀罕,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常常笼统一概。譬如在法国文评家眼里,德国文学作品都是浪漫主义的
8、,它的“古典主义”也是浪漫的、非古典的;而在德国文评家眼里,法国的文学作品都只能算古典主义的,它的“浪漫主义”至多是打了对折的浪漫。德、法比邻,又属于同一西洋文化大家庭,尚且如此,中国和西洋就不用说了。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有节制,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比起西洋诗来,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得坦率的,比起西洋诗来,仍然是含蓄的;我们以为词华够浓艳了,看惯纷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了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不失为斯文温雅。同样,从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人看来,西洋诗空灵的
9、终嫌有痕迹,淡远的终嫌有火气,简洁的终嫌不够惜墨如金。这仿佛国际货币有兑换率,甲国的一块大洋只折合乙国的五毛。西洋人评论不很中肯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对中国旧诗,不像个中人亲切知道,而只是外人看个大概,见大同而不见小异。我们中国批评家不会那样,我们知道中国旧诗不单纯是“灰黯诗歌” , “神韵派”绝不能代表中国旧诗。但是我们也还往往忽视一个事实:“神韵派”在旧诗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不同于南宗的旧画传统里公认的地位;换句话说,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最标准的诗风,不像传统画评承认南宗是最标准的画风。(节选自中国诗与中国画)6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两项是(4 分)( )A在西方批评家眼里,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
10、与王维、韦应物的诗风都差不多。B文中提到“灰黯的诗歌”一般也是指含蓄隽永、空灵淡远的诗歌。C中外批评家对中国旧诗的看法,在对诗的总体印象上是基本一致的。D “黑夜里,各色的猫一般灰” ,用来比喻说明习惯于一种文艺风气的人看另一种风气的作品,常常笼统一概。E传统批评家认为神韵派和南宗分别是标准的诗风画风。- 4 -答案 CE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的能力。判定 A、D 两项较易,几乎可直接从文章中找到根据。B 项须略加推断。文中说魏尔兰自称最喜爱“灰黯的诗歌” ,而它的特点是不着彩色,只分深浅,如同“水墨画” ;而中国古诗“空灵” “轻淡” “含蓄”又近魏尔兰的风格,B 项即由此推
11、出。C.“在对诗的总体印象上是基本一致的”错。E.文本最后说“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最标准的诗风” 。7文中说中国诗有“抗译或免译性” ,这一比喻用来说明什么?(4 分)答: 答案 中国诗歌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很强的活力。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只要联系该句的前后句子,就能理解“抗译”或“免译”性,前是因,后是果。不过,其“因”是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出来的。8文章列举法国文评家和德国文评家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6 分)答: 答案 法、德两国文评家由于各自受本国文学的影响,而不能看出对方文学作品风格的差异。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的能力。文章分别列举了法国和德国文评家由
12、于“习惯于”本国的“文艺传统或风气” ,所以“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常常笼统一概” ,答题时可据此概括出要点。语言运用9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不超过 25 个字)(5 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我们应当立志图强、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我们如果因此丢弃了“自我” ,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谁” ,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罪人了。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那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终究要被淘汰出局。况且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
13、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思维个性,更应该发挥所长,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和新哲学作出应有贡献。答: 答案 学习西方,更要保持和发扬本民族哲学思维传统。解析 该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应锁定在“历史证明”到结尾,关键词语是“哲学思维传统”“独特的哲学思维个性” “新哲学” ,因此,概括主旨应落脚在“哲学思维传统”上。- 5 -10 谈中国诗谈的是“中国诗歌”这一笼统抽象的概念,作者不是空洞地谈理论,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运用巧妙的比喻,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道理阐述得深入浅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片段。(6 分)答: 答案 (示例一)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
14、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恬然闲适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示例二)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我们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解析 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要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注意无论怎样比喻都要扣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