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章 语言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 语言的发生 第二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第三节 语言的分化 第四节 语言的统一 第五节 语言的相互影响 第六节 语言的相互关系,2,第一节 语言的发生,一、问题的提出 个体语言的发生孩子怎样习得母语 群体语言的发生人类语言的起源 二、关于语言起源的各种学说 1、摹声论:斯多噶派 赫德尔 张行孚 2、感叹论:伊壁鸠鲁学派 卢梭 3、劳动叫喊论:诺埃利,3,三、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语言乃是人类形成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是跟抽象思维同时产生的。”“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2、4,三、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1、劳动为语言的产生创造了生理前提 成群结队,积极活动劳动的开始前肢、后肢的自然分工直立行走(1)发音器官进化:肺部不受压迫,气流通道变成直角,声带下移;(2)思维发展:视野扩大,手与外界的接触,改进了神经系统技能,劳动的成果改善了生活条件,为大脑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结论: 劳动使人类祖先的思维和发音器官都得到了发展。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是语言产生的必备条件。,5,三、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1、劳动为语言的产生创造了生理前提 2、劳动为语言的产生创造了社会前提 恶劣的环境 共同劳动 相互协调 交流思想,6,四、现代关于语言起源研究简况,1、脑容量的对
3、比,7,四、现代关于语言起源研究简况,1、脑容量的对比 2、发音器官比较 类人猿的声道系统难以通过改变舌头的形状来改变声道的形状,因而发不出清晰的声音。 尼安德特人的声道系统也无法清晰地发出人类语言的一些最基本的元音。 晚期智人时期,口腔大大缩短,喉头显著下降,舌根部份自由活动的余地扩大,有可能发出清晰的声音。,8,四、现代关于语言起源研究简况,1、脑容量的对比 2、发音器官比较 3、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比较 旧石器时代延续了近三百万年,到了晚期,即,晚期智人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才突然加快了步伐。,9,第二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的原因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
4、条件 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 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内部的原因 语言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推动语言的发展,并且决定语言的发展方向,10,二、语言发展的规律,1、渐变性 渐变性: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什么具有渐变性? 2、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相关性 为什么具有相关性?,11,第三节 语言的分化,语言的分化主要由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 社会分化的两种基本类型:社会的地域分化;社会的社群分化。 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形成“地域方言”,地域
5、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下可能成为不同的“亲属语言”;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导致语言的社群分化,形成“社会方言。,12,一、地域方言(简称“方言”),(一)方言形成的原因 1、交际的阻碍:人口的迁徙、社会的割据、高山大河湖泊森林的阻隔 2、异族语言的影响 (二)方言差异的主要表现 语音上:最主要的表现。 词汇上: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有不同的称呼;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 语法上:差别较小,但各个方面均有表现。 结论:虽然方言之间存在着差异,但由于同出一源,方言之间也存在着相当严整的对应规律。,13,一、地域方言(简称“方言”),(三)方言的发展方向 1、方言发展的方向
6、 取决于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或者长期与共同语并存;或者方言之间的分歧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或者方言分化为独立的语言。 2、共同语对方言约束力强弱的原因:社会的统一程度,14,二、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一)亲属语言 1、定义:由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形成的独立语言,由于它们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故称之为亲属语言。 2、亲属语言之间的关系: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子语 (二)语言的谱系分类 1、定义: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15,二、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二)语言
7、的谱系分类 2、语言的谱系分类: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3、语言谱系分类的实质:这个层级体系反映了原始基础语随着社会的分化而不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 4、语言的亲属关系,16,(三)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异同及其区分,1、相同点: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 2、相异点:地域的不完全分化形成方言;地域的完成分化形成亲属语言。 3、区分:标准判断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后代是方言关系还是亲属关系,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是否是统一的社会;语言认同感。 4、语言认同心理及其形成。,17,三、社会方言语言的社会变体,(一)什么是社会方言 同一地区居住的居民因为年龄、性别、职业、文
8、化程度、阶级等社会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小社团语言差异。 问题:同一语言社团的人是否固定使用同一种语言形式? (二)社会方言的种类 行业语 阶级方言 黑话(隐语) (三)社会方言差异形成的原因 社会的社群分化是语言产生社会方言分歧的根源。 1、不同社群之间具有社会距离,社会距离造成交际障碍。 2、特定的社群内形成与特定社群相关联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影响人的言语行为,以至于产生语言分歧。,18,三、社会方言语言的社会变体,(四)社会方言分歧的主要表现 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可能出现差异,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 (五)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不同点 1、从产生的根源看,地域方言同社会的地域
9、分化有关,社会方言同社会的社群分化有关。 2、从语言的结构系统看,地域方言有独立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系统,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可以大到不能通话;社会方言没有独立的结构系统,社会方言的差异一般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言语交流。故,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社会方言不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19,第四节 语言的统一,一、社会的统一与语言的发展变化 (一)社会的分化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也会引起语言的统一 1、社会统一的两种情况:原先处于半分裂状态的各个地区成为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社会单位成为一个社会单位。 2、社会统一对语言的影响:前种情况导致原先属于同一语言的各个方言统一为民
10、族共同语;后种情况导致不同的语言逐渐统一为一种语言。 3、语言统一的不同方式:不同方言统一成共同语是同一语言内部的“团聚”,采取地域方言向共同语集中、靠拢的合作方式来实现;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是不同语言的“同化”,采取一种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的融合的方式来实现。 (二)语言的统一是否会和社会的统一同时完成,20,二、共同语的形成,(一)什么是共同语 (二)共同语的形成 三、语言的规范化 (一)为什么要对语言进行规范? 避免出现分歧、混乱现象,保障社会交际正常进行,维护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性。 (二)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对语言中产生的变化作出评价和选择,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
11、些标准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三)语言规范化的原则是什么? 约定俗成;倡导、宣传、引导。,21,第五节 语言的接触,一、语言接触的原因民族间的交往 二、语言接触的结果 语言成分的借用 双语现象 语言的混合 语言的融合,22,(一)语言成分的借用最突出的表现:借词,1、借词的定义 也叫外来词,指音和义都来自外语的词。 2、借词的构成形式以及与意译词、仿译词的区别 3、借词是否等同于外语词 4、借词被借入的途径 (1)通常是伴随着一个民族引进另一个民族的事物和现象时,同时借用指称这些事物和现象的词语 (2)有的借词是两种语言融合后留下的遗迹 (3)此外,在词语的借用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借出去再借回
12、来的现象,23,(二)双语现象,1、定义: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者多种言语的社会现象 注意: “双语现象”并非仅仅局限于“双语”; 这里的“双语现象”指社会双语; “双语现象”与“双语制”不同; “双语现象”与“双言现象”不同。 2、双语现象产生的原因 (1)民族杂居 (2)外语教育,24,(三)语言的混合洋泾浜、克里奥耳、国际辅助语,1、洋泾浜 定义:又名“皮钦语”,Pidgin,是17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当地人和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特点:从语音系统上看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
13、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较少。从语言功能上看没有书面形式;适用范围窄,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来学习。 “洋泾浜”名称的由来。 性质及命运。,25,(三)语言的混合洋泾浜、克里奥耳、国际辅助语,2、克里奥耳 定义:克里奥耳语是在洋泾浜的基础上形成的混合语。 它与洋泾浜的区别:克里奥耳语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经成为某个语言社团唯一的交际语。,26,(三)语言的混合洋泾浜、克里奥耳、国际辅助语,3、国际辅助语 定义:人们设计出来的书面的人造混合语。 世界语:发明者 发明时间 特点 优点 局限,27,(四)语言的融合,1、定义: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或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又称为语言替换、语言转用。 2、语言融合的条件 (1)语言融合跟民族(部族、部落)融合密切相关。 (2)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杂居的局面,且关系密切。 (3)哪一种语言在融合中取胜,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口数量的优势地位。 3、语言融合的过程 单语双语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