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身侵权伤残赔偿计算标准绍兴 2008 人均收入 217172009 年 25418伤残等级作为赔偿标准的系数,即一至十级对应百分比系数分别为 100至 10,具体计算方式如下:一级伤残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二十年再乘以 100,二级伤残则乘以 90,依此类推,九级伤残乘以 20,十级伤残乘以 10。各种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如下:(一) 医疗费 医疗费包括当事人为治疗伤疾而支付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等费用。 (二) 误工费 误工费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三) 护理费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
2、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四) 交通费 根据当事人和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以及参与死亡事故处理的死者亲属(不得超过三人)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五) 住宿费 当事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从外地到本市处理交通事故,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六) 住院伙食补助费 参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七) 营养费 营养费是指当事人为辅助治疗或使身体尽快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所支出的费用。营养费根据当事人伤残程度参照医院意见及营养费支出凭证确定。(八) 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按照当地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
3、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九) 残疾辅助器具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十) 丧葬费 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十一)被扶养人生活费 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当地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十二)死亡赔偿金 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伤残等级作为赔偿标准的系数,即一至十级对应百分比系数分别为 10
4、0至 10,具体计算方式如下:浙江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 200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为认真做好条例的贯彻执行工作,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意义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我省自 1991 年开展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以来,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参保覆
5、盖面依然偏窄,各地的操作程序也不够规范,工伤争议案件仍在逐年增加。条例的颁布施行,为规范工伤保险工作,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对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风险,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我省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充分认识实施条例、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条例的贯彻执行列入各地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条例的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二、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规定(一)省内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其全部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个体工商户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雇工
6、工资总额乘以其缴费费率之积。统筹地经办机构应根据个体工商户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个体工商户的缴费费率。(二)鉴于目前我省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县(市)级统筹的实际,为有利于平稳实施,可以继续实行由设区的市本级、县(市)分别统筹。电力、铁路、邮电、金融、石油、交通、民航等行业单位的工伤保险统筹,按现行管理办法执行,今后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已参加省级统筹的其他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设区的市的市本级统筹。(三)全省工伤保险费由地方税务部门依法征缴。各级劳动保障、地税、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要抓紧衔接,尽快完成工伤保险费征缴的移交工作。(四)各
7、统筹地工伤保险基金现有的结余作为储备金。自 2004 年起,各统筹地从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中按 10%的比例提取作为追加储备金。统筹地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由上年结转的历年结余弥补;当年出现重大工伤事故,导致上年结转的历年结余仍不足弥补,由历年储备金弥补;历年储备金仍不足弥补的,由统筹地人民政府垫付。储备金管理、使用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共同制定,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五)五级、六级工伤职工,经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五级支付 30 个月,六级支付 25 个月。伤残就业补助金,五级
8、支付 30 个月,六级支付 25 个月。七级至十级工伤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七级支付 10 个月,八级支付 7 个月,九级支付 4 个月,十级支付 2 个月。伤残就业补助金,七级支付 10 个月,八级支付 7 个月,九级支付 4 个月,十级支付 2 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按单位所在工伤保险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已经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按照每周年递减 20%的标准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职工到达退休年龄办
9、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六)因工死亡职工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 60 个月的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七)工伤职工享受的伤残津贴调整办法,按照基本养老金调整的办法执行。工伤职工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由省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八) 职工因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伤害被认定或视同为工伤的,其待遇按总额补差的办法支付。(九)按照条例的要求,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需要行政管理、业务经办和劳动能力鉴定三套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地要加强工伤保险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健全工伤保
10、险的工作机构,充实专业人员,为条例的施行提供应有的组织保障。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条例顺利实施工伤保险涉及广大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以贯彻执行条例为契机,扎实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完善。要认真学习对照条例规定的各项条款,认真清理与条例不符的政策规定,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强化服务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条例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意识,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地税、卫生、民政、人事、编制、安全生产监管、工会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贯彻执行条例的各项工作护理费为职工日平均工资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