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418042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钻孔灌注桩施工 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一、 钻孔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处理 1.偏斜孔 钻机安装时, 支撑不好、桩孔地质构造不均匀等因素引起钻机整体或钻头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偏斜,导致出现偏斜孔。 1.1 钻机倾斜造成 先移开钻机,检查钻孔壁情况,如果钻孔壁比较稳定,则应加固施工范围内的地基或加大钻机的支撑面积,然后,重新安装钻机恢复施工;钻孔壁随时有坍塌可能的,应将钻孔回填至原地面,待地层静置稳定后重新开始钻孔。 1.2地质构造不均匀引起 先分析清楚岩层的走向,尔后采用适当的回填材料(回填材料一般为片石加黏土、纯碱、锯末等组成的混合物)将钻孔回填至计算确定的高程处,静置一段时间后恢复施工。孔中心

2、偏差小于 20cm 的,静置 1 2h 后可以继续钻孔。孔中心偏差大于 20cm 的,应根据情况静置 2h 甚至更长的时间待地层沉积稳定后恢复钻孔施工。穿过倾斜岩层过程中,应采用自重较大的复合式牙轮钻、冲击钻,以慢速钻孔。 1.3护筒脱落 由于护筒背后回填质量不好受地面流水的浸泡等因素引起的护筒失去稳定、脱落。出现护筒脱落应立即停止钻孔,尽快撤离钻机,采用透水性较好、强度较高的填料回填孔位,至少稳定一周之后方可重新埋置护筒、开钻。 由于地面流水引起的可先排除流水,在原地面上填一层黏土使地面干燥、不渗漏,而后,重新安装护筒(作好护筒 背后填筑)恢复钻孔施工。 1.4卡钻 钻孔经过岩层分界面时相邻

3、岩层强度差别较大、操作中未及时根据地质情况调整钻头的行程等原因引起“卡钻”现象。 1.4.1“探头石”引起的卡钻 可以适当往下放钻头,而后,强力快速往上提,使“探头石”受瞬间冲击缩回,从而顺利提起钻头。 1.4.2钻头穿过岩层突变处导致的卡钻 优先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整体岩层中此方法容易奏效,砂土地层中不宜采取此方法处理。 1.4.3机械故障导致的卡钻 钻头在浓泥浆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的钻头无法提升现象,应采取插入高压水管置换泥浆的方法 进行处理。 1.5缩孔 缩孔是在饱和性粘土、淤泥质黏土,特别是 IL 1.0处于流塑性状态的土层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其原因是此类地层含水高、塑性大,钻头

4、经过后钻孔壁回缩,从而导致钻孔的直径小于设计的桩直径。 针对发生缩孔的原因,采取块、卵石土回填,而后用重量较大的冲击钻冲击,挤紧钻孔孔壁的办法处理;或者采用在导向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叶片进行旋转清理的办法。 1.6掉钻 由于机械故障、钢丝绳断裂、孔壁坍塌等因素造成钻头落入孔底的现象通常称“掉钻”。发生“掉钻”后,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方法实施打捞。 1.6.1钻孔 壁稳定的情况 直接用钻机起吊“打捞器”入孔进行打捞。打捞前,先用“探针”探明钻头在孔中的位置为制定打捞方案提供依据。打捞设备和打捞操作方法必须保证在抓住钻头后尽量一次成功,避免起吊至空中再度落入孔中的现象发生。 1.6.2钻孔壁出现局

5、部坍塌将钻头埋没且大部分钻孔壁处于稳定时 应先加大孔内泥浆的浓度,将旋转钻头放入安全的深度范围搅动泥浆以加强钻孔壁,而后,采取“气举法”清除钻头上方的沉积土和淤泥,确认钻头已露出后再实施钻头的打捞工作。钻孔壁随时有继续坍塌可能时,先在孔内安装长钢护筒、搅拌桩围护或帷幕注浆等方法加固钻孔壁,而后打捞钻头。 二、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2.1封底失败 由于首批混凝土数量过小、孔底的沉碴厚度大等原因导致首批混凝土灌注入孔后,未实现水下混凝土封底的现象称为封底失败。封底失败后,应立即暂停灌注,及时对孔内已灌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 2.1.1地层稳定性较好 应采取导管内安装高压水管进行二次清

6、孔的方法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重新请示监理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可以重新开始水下混凝土灌注。 2.1.2地层稳定性差或高压清孔的方法不能奏效 应及时拆除导管、拔除钢筋笼,将钻机安装到位,将未 灌注混凝土部分钻孔回填,待地层沉积稳定后用冲击钻清除已灌注的混凝土,达到孔底设计标高后,请示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重新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 H2 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所需混凝土数量可参考下式计算: V D2(H1+H2)/4+ d2h1/4 其中 h1=Hw w/ c 式中: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 (m3); D桩孔直径( m),一般取桩径的 1

7、.2倍;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 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 m); d导管直径( 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 H2 时,导管内混凝土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 m); H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 m); 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容重( kN/m3); c混凝土拌和物的容重(取 2.4kN/m3)。 2.2卡管 因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中含有大块骨料或受潮凝固的水泥块、灌注混凝土冲击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统称为“卡管”。 2.2.1混凝土质量造成 可以少量(根据堵管前测量及计算的导管埋深结果在保证导管最小安全埋深下)提升导管而后快

8、速下落的方法或加大一次性灌注混凝土数量而后快速提升再迅速下放,以冲击疏通导管的方法进行处理。 2.2.2混凝土冲击力不足造成 应及时加长上部导管的长度,而后,以一次性较大量混凝土冲击灌注达到疏通导管的目的。 2.2.3采取“二次砍球法”进行处理 具体操作方法:将导管插入已灌注混凝土中 0.5 0.8m,而后按照水下封底的操作方法实施二次封底。 以上几种方法处理不能奏效应立即 停止,认为已断桩。 2.3断桩 由于灌注中提升导管失误、混凝土供应中断(下雨、停电、机械故障等)或导管漏水等原因导致导管中已灌注的混凝土与导管的混凝土隔断,无法继续灌注的现象通称为断桩。在灌注过程中认定发生断桩事故后,应立

9、即停止继续灌注,提拔导管和钢筋笼,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并采取以下办法处理: 断桩截面位置处于设计桩全长的三分之一以下时,一般采取冲击钻清除已灌注部分,再实施原位恢复。 断桩截面位置处于设计桩全长的三分之二以上且距离孔口深度不大于 10m时,先进行钻孔壁加固,而后进行钻孔桩的接长比较经济。 断桩截面位置处于设计桩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之间的,应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选择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墩(台)桩布置有条件变更,桩布置改变造成的损失较小的,应积极与设计单位联系争取变更设计;桩布置无法改变但可以增加桩的,最好由设计单位提供增加桩方案,实施增加基桩;不具备以上两类情况的一般应及时采取冲击钻

10、处理后原位恢复。 桩长大于 50m的桩出现的断桩情况,应对处理方案详细论证后着手,切勿盲目操作以免带来较大的损失。 2.4钢筋笼上浮 由于钢筋笼的加固不可靠或灌注过程中操作因素带来的钻孔桩钢筋笼移位现象统称 钢筋笼上浮。混凝土浇筑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减少混凝土面上升的动能作用;当钢筋笼被埋入混凝土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相应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浇筑混凝土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可防止钢筋笼上浮。发现钢筋笼上浮,应立即暂停灌注,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钢筋笼上浮在 1 倍直径以下的可以在采取有效防止上浮的措施后

11、继续灌注。悬吊钢筋焊缝脱落的,应及时补焊;悬吊钢筋弯曲的情况应增加钢管支撑。 钢筋笼上浮比较严重的必须拔出钢筋笼,比照断桩进 行处理。 三、 灌注成桩后发现的质量缺陷的处理 3.1桩全长小于设计要求 这种缺陷可分为两类:处理桩头后,混凝土顶面高程小于设计要求、钻孔底部沉积的虚碴在清孔时未清理干净导致桩全长小于设计、嵌入基岩深度小于设计。针对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桩顶高程小于设计要求的原因是混凝土灌注终孔时控制失误。基坑开挖后进行钻孔桩的接长。接长施工前,先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的浮碴和松散混凝土等,将顶面人工凿修平整。尔后,在护筒防护下开挖接长部分的桩孔。接长部分桩孔直径应大于设计钻孔桩

12、直径 40cm,深度从平整后混凝土面向下不 小于接长部分桩孔直径的一倍。开挖后,将原灌注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灌注混凝土至设计位置。接长部分混凝土的强度应比原设计提高一个等级,新旧混凝土的接合面必须作好混凝土的接茬处理。 因钻孔桩底部沉积物未清理干净造成的桩全长小于设计现象处理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的前提下,采取钻孔桩底部压浆或者高压注浆处理。 3.2桩体混凝土不连续 由于灌注过程中,发生的孔壁局部坍塌的杂物等侵入混凝土、混凝土和易性差等因素在桩体形成夹层导致钻孔桩混凝土不连续。对于此类问题,应积极与设计单位协调采取合理措施处理。 对 于钻孔桩底部混凝土夹碴的情况,采取桩底部压浆或者高压注浆方法处理。 桩体的少量夹层或不连续,用小型 钻芯取样机 钻一系列小直径的孔进行置换清理泥浆和杂物(钻孔直径 60 75mm,桩中心一个孔,其余 34个孔分布在以桩中心为圆心,直径为 450mm左右的圆周上)。清理后,进行高压注浆处理。 对于夹层较严重的,在钻孔桩中心处钻一个直径 75mm 孔探明缺陷范围。而后,以钻孔桩中心为圆心, 采用 冲击钻 钻直径为 80 100cm的孔,而后人工入孔清理,清理结束后,灌注高强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