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薪酬管理中盈余管理的手段.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396345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薪酬管理中盈余管理的手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薪酬管理中盈余管理的手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薪酬管理中盈余管理的手段1、通过操纵性应计项目来实现管理净利润的目标。(1)应收账款项目的操纵,包括:提前确认收入或递延确认收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只有在将产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的时候才可以确认收入,有时候实物虽然已经转移,但是其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如产品的规格、质量等不符合合同的要求,或是企业把实际上应该视为代销的产品在实物转移时便确认收入,或是将某些伴有退货条款的产品在销售时便确认收入,这些都属于提前确认收入。递延确认收入则是反过来,如企业有时为了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企业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依然不确认代销产品的销售收入,或是对附有退货条款的

2、产品销售在退货期满时仍不确认收入,这样便会减少当期的收入,从而减少当期的利润,在此基础上的财务报表便做出了不实的呈报,因此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不恰当地确认收入的数额。这种盈余管理主要发生在收入计量时。如对伴有退货条款的产品销售,估计一个过高或是过低的退货率从而确认自己需要的销售收入数额;在长期建造合同或是提供劳务的收入确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收入确认方式是完工百分比法,而完工百分比是需要估计的,虽然可以应用各种方法尽量客观地估计完工百分比,但企业还是有很大的余地去进行盈余管理。(2)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的操纵。最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针对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规定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

3、准备要确认为当期的损失,也可以转回以前期间的资产减值并计入当期盈余,所以,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状况,这一方面为反映公司真实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研究发现减值前亏损的公司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亏损,另一方面是为了进行大洗澡(big bath);同时有较弱的证据说明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也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利润平滑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盈余增长。2、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和管理者的会计决策进行盈余管理。由于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种做法更能公允地反

4、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于是一些企业就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来调节盈余。主要包括:折旧政策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坏账损失核算方法改变、合并政策的改变等。另外会计人员的会计决策也会影响盈余水平,如商业联合是使用联营会计还是使用购并会计等。3、采用较为隐蔽的真实活动操控来实现盈余管理目标。利用应计项目操纵和利用真实活动操纵二者的差异在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通过会计手段来实现,而真实的盈余管理会改变公司的经营活动,从而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费用项目的操纵,即利用虚拟资产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属于真实活动操纵中一种常用方式。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由于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

5、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一些公司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适时性地通过减少研发、员工培训和广告等费用来增加盈余,通过虚拟资产挂账进行盈余管理。削减费用开支,比如研发费用、员工培训费用等等,可能是公司在某种特殊经济环境下最优的决策,但是经理人员在正常经营环境下仍然异常地采用上述方式来达到追求的盈余目标,这就说明公司存在操控真实活动管理盈余的行为。但是该行为的后果是降低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公司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员工技能的提高,意味着公司以牺牲未来利益为代价来增加本期的账面收益。在这种治标不治本饮鸩止渴的操控方式下的盈余往往不具有持久性,昙花一现后,将是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