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376951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作者:郭建军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 2016,55(09): 725-727一、运动营养管理血糖 我们往往过多重视了膳食对血糖的作用,而忽视了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合理的运动营养搭配,可以大大减小运动或者膳食引起的血糖波动。血糖波动幅度过大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我们希望通过结构化运动干预模式加合理饮食搭配,达到维持血糖平稳、防治并发症的目的。结构化运动干预,是按照身体健康对运动中的健康要素的基本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并配合膳食营养形成的多种运动组合的干预。二、针对血糖的运动干预 1中等强度以下的运动:中等强度以下的运动降低血糖、血脂,而且不需要胰岛素的介入,尤其

2、适合餐后 1.01.5 h 进行(不同食物、不同人的时间不同,需要个性化)。此时大量食糜进入小肠,血糖、血脂开始升高。这种运动也符合我国传统养生方法:饭后百步走。运动的时间长些,消耗的血糖、血脂就多些,可以减轻胰岛分泌的压力,也可以削弱高血糖、高血脂对组织造成的损害;但如果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骨骼肌内肌糖原消耗过大,即使运动停止后很长时间,血糖仍然会不断进入骨骼肌,补充肌糖原,从而造成运动后血糖的过度下降。尤其是晚上临睡前的长时间运动,容易在糖尿病患者中引起夜间低血糖。这种无症状延迟性低血糖,往往被人忽视,危害极大1。陈爱荣等2研究显示,2 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 46.6%,其中 73.

3、7%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消瘦型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3,更要格外注意。2. 高强度的运动:高强度运动对于身体是一种比较强的刺激,身体会产生应急反应,反应程度与运动强度成正比。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安排在餐前进行高强度运动。因为餐前血糖比较低,如果此时进食,就会发生进食过快、摄入过饱,而且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的延迟,餐后血糖会很高,餐后又会很快发生饥饿。餐前的高强度运动,可以很快升高血糖,使身体应激激素分泌较多,此时进食,由于血糖较高,就不会有低血糖时的强烈饥饿感,可以避免过度饮食。而且,运动引起的高血糖可以导致胰岛素分泌提前。这种餐前高强度运动方法,称之为“餐前运动小点心“4。具体做法是:1 m

4、in 高强度运动(强度为 90%最大心率),休息 30 s,再进行第 2次高强度运动 1 min,再休息 30 s,重复 6遍,然后才可以进餐。高强度运动的效果不是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可以替代的:因为只有高强度运动才能对能量代谢构成刺激,从而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5,6;也只有高强度运动才能有效刺激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3高强度运动、低强度运动、食物的搭配:重点在于(1)运动有效减少饮食对血糖波动的影响:餐前高强度运动、餐后1.5 h后的中低强度运动;每天的训练计划中,热身运动后可以先进行刺激性运动(如高强度心肺耐力运动,或者力量练习),升高血糖,然后安排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这种安

5、排可以稳定运动中的血糖。如果这两种运动按相反次序进行,即先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然后进行高强度心肺耐力运动或者抗阻力力量运动,则容易造成血糖的下降、血糖不稳定7。如果这种运动安排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可以采取少量多餐、降低食物血糖指数等方式配合运动。(2)营养补充消除运动引起的血糖的波动,长时间运动要注意运动前、中、后的能量补充,防止运动中低血糖及运动后的延迟性低血糖。(3)营养补充显著提升运动的健康效果。运动时血液会充盈运动的肌肉,如果运动中及运动后半小时内血液中氨基酸浓度高,就特别有利于蛋白合成、组织的重建,有利于运动后的恢复,可以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4如何区分运动强度是高强度还是低强度

6、:心肺耐力运动的强度,可以用心率储备的利用率或者最大心率的百分比表示。由于糖尿病对植物神经的破坏,或者患者服用了 受体阻断剂,心率的变化往往难以反映心脏运动的负荷。还有其他表示运动强度的方法,如主观自我感觉(Borg 运动强度表):如果感觉较费力就可以进行,就是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果感觉很吃力才能进行的运动,就是高强度运动。还可以用谈话试验法确定运动强度:运动时可以顺畅说话,说明是低强度;运动时呼吸急促、气喘,但可以断断续续说话,说明是中等强度;运动时如果不能完整说话了,说明是高强度。同样的运动,不同的人反应不同。即使对于同一个人,不同的身体状态对于同样的运动反应也会有差异。需要反复测试,了解身

7、体对运动的反应。三、针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运动干预 1针对骨骼肌萎缩无力进行的运动: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容易萎缩。维持任何姿势都需要肌肉力量。身体的肌肉除了引起动作的运动肌(往往是跨关节的大块肌肉),也有姿势稳定肌(往往是小肌肉,不引起动作,但保持肌张力、维持姿势)。除了维持姿势,还需要动作稳定肌维持动作的稳定、减少关节松弛造成关节痛。糖尿病患者肌肉弱,弱到对体重都难以承受、对普通时间维持姿势都容易疲劳,表现就是容易疲劳。这种易疲劳感,又会引起心情抑郁,反过来加重病情进展。运动肌的抗阻力训练、针对各种姿势稳定肌以及动作稳定肌的抗阻力训练,对于缓解身体疲劳感、减轻抑郁、改善精神状态、减少运动损伤(包

8、括慢性劳损和急性损伤)都非常重要。流行的平板运动、靠墙蹲马步、俯卧燕飞,就属于姿势稳定肌锻炼方法,往往锻炼形式是静力性力量练习;而伴随缓慢动作进行的离心运动、单独针对性的拮抗肌训练可以提升动作的稳定性。对运动肌的锻炼,如弹力带操、哑铃操,既可以起到对神经系统控制身体的能力的锻炼效果、有效预防神经的退化,还是对大肌肉群的练习,可以有效改善少肌症。2心血管病预防、胰岛素抵抗、神经受损的运动干预:心脏与神经通过运动能够获得功能改善效果的机制在于运动是刺激,健康是适应。适宜强度的运动刺激,会引起身体相应对刺激的反应:(1)自体增强:表现为通过刺激抑制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如通过抗阻力练习,肌肉功能得到改善

9、;通过剧烈运动造成的心脏适度缺血,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2)代偿:当心脏或者神经中某些组织功能丧失,无法产生自身功能增强时,如果其对应的功能又被运动刺激不断需要的时候,其他组织会代管这部分丧失的功能发挥作用,如卒中后一些肌肉失去控制,通过不断康复运动,其他肌肉会代偿接管这部分肌肉的功能,表现为整体运动能力的恢复8。产生这两种适应的运动,都必须要有适宜的强度。运动要有针对性。针对心肺功能的运动,需要心跳达到靶心率的强度效果最好。此强度的精确测定,需要临床进行心肺功能测试或者平板运动试验等。对于神经功能的健康维护来讲,也需要运动的强度,但表现为运动的复杂程度或难度。比如走路,可以通过走 Z字形,走

10、坡、绕杆等方式增加难度,另外可以要求完成同样运动的速度作为一种难度,从而提升运动刺激神经健康的效果。也只有有强度的运动,才会改善胰岛素抵抗6,改善体脂分布,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在没有条件进行靶强度测试的情况下,科学锻炼的循序渐进原则非常重要:起步强度为 40%50%的最大能力,运动强度或者运动量的每次增加量控制在5%10%。每一个强度和量的适应期必须 12 周。身体弱、没有运动习惯的患者运动的增加量要更低、恢复时间要更长。3骨质疏松、跌跤风险的运动干预:防跌跤锻炼主要包括下肢的力量练习、肌肉拉伸练习、灵敏练习、平衡练习等运动。要主动预防跌倒。骨质疏松症预防,一方面要通过撞击性运动强化骨骼,减缓

11、骨骼脱钙,一方面需要强化肌肉力量,增强保护骨骼的机制。骨骼的健康,离不开撞击性运动(impact exercise)。长时间骨骼不受冲击力,骨骼脱钙会更严重9。足够的肌肉力量是预防伤病的前提。肌肉一方面包裹骨骼、保护骨骼,另一方面肌张力也是身体缓冲外力冲击的重要机制。四、糖尿病有效运动的基本要求 1保证足够的运动量:运动的量,比如每天你运动了多长时间?走多少步?或者跑步多少公里等。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每天运动至少 30 min,可以分多次完成,但每次应该至少10 min。2保证运动的强度:没有强度的运动是无效运动。一个运动是否有效,要看运动的目的是否达到。比如对于大部分心肺功能良好的人来说,慢跑

12、对于提升心肺功能是无效运动,但对于放松心理、消耗餐后血糖来说就是有效运动。不同运动健康要素的强度表示方法不同:心肺耐力运动的强度表现为速度、身体的反应,如心率等;抗阻力运动强度,以最大能够重复完成动作的次数来表示,即 Repetition Max,简写 RM。1RM 的力量是最大的力量,即这种运动负荷只能完成 1次就力竭了。高强度运动后,要有充分的恢复时间。没有恢复的运动是无效运动,因为运动促进健康的效果是在运动结束后恢复的过程中产生的。高强度的运动,应该有至少 4872 h 的恢复时间。因此,每周高强度运动安排不超过 2次。高强度运动一定要安排在身体状况最佳的时候进行,否则身体承受不了运动的

13、刺激或者产生不了适应性反应。3保证足够的运动模式:为保持更好的生活能力,需要锻炼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调能力,如有难度的走和游泳、爬山、地板上横向及纵向地爬,负重蹲起、前后跨步单腿蹲、横跨步蹲、举、推(前推、上推)、拉、抬、转腰等动作。经常练习这些基本运动模式,可以提高神经控制身体的能力、提升身体使用效能,尤其在心脏供血有限的情况下,用血用氧效能的提升对血氧的利用能力就更显得重要。4保证运动健康要素的种类要全:心肺耐力运动、抗阻力运动、拉伸运动、不同部位的平衡(重心控制能力)、协调(手眼、手脚)、灵敏、速度。不同的运动健康要素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体需要多种运动健康要素来满足不同组织器官维护健康的需要

14、。这些健康要素的合理搭配才能满足健康对运动的基本需要,如心肺功能锻炼对于心血管、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健康是必需的;抗阻力运动对于骨骼、肌肉、关节的健康是必需的。糖尿病患者少肌症的解决离不开抗阻力力量练习。拉伸运动对于肌肉关节的健康、神经和血管的健康是必需的。平衡、灵敏、协调等对于神经系统的健康维护都是必需的。长期进行单一项目的运动,而缺乏针对局部关节等重点区域的保护性力量练习,活动部位容易发生局部劳损性损伤,而另外一些活动不足部位会发生退行性病变或废用性萎缩。瑜伽重点是拉伸运动,但缺乏针对心肺功能的有强度的心肺耐力运动。全身运动一定要加上针对体质短板的运动,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体康复。5体育文化

15、是坚持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运动除了维护身体健康功能以外,还有很多其他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运动与营养都是人健康维护必需的,都是生活方式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文化色彩。只有有文化的运动,才能长久坚持,才能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体育的交往功能是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一起运动,患者有了交流疏泄情绪的渠道,有利于疾病防治。集体体育活动对于缓解心理紧张、缓解抑郁有良好作用。康复运动计划的构思设置,符合了以上 5个方面的要求,就会产生身心健康的效果。五、糖尿病运动的个性化 同样的运动,对于不同的人,甚至不同身体状况下同一个人产生的效果都可能不同。比如连续几天开会后,精神疲劳,如果此时做平时习惯做的剧烈运

16、动,可能强度就大了,可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而且运动后产生不了充分的恢复,结果就是训练无效还伤身体。餐前餐后、运动前后都要测量血糖,并记录运动的种类、强度、量、心理疲劳度等。让血糖波动最小化的运动模式,结合当时的饮食模式,都要固定下来,这样才会更有效地减少血糖波动对身体的损害。如果有条件,最好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 24 h的血糖监测。最终通过饮食和运动的调整,让血糖更稳定。晚饭后运动的患者,要测量睡觉前的血糖。如果低于 6 mmol/L会增加夜间低血糖的风险3,如果睡前血糖较低,要降低运动量或增加睡前饮食。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还体现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体限制因素、不同的运动

17、爱好等。我们不仅仅考虑患者练了没有,更要考虑练了什么?对没有练到的进行针对性训练。比如一位瑜伽爱好者或者太极拳爱好者,需要补充进行靶心率强度的心肺耐力运动。针对经常跑步的人,既要针对性强化训练足底肌肉、脚踝、膝关节周围肌肉以及核心肌肉,预防伤病的发生,也要训练上肢防止退行性萎缩。通过针对性解决局部运动限制因素,可以显著提升整体运动的能力,提升健康储备,提高身体应对各种环境变化的能力。六、糖尿病运动建议方案举例 参考目前国际糖尿病相关学会给出的运动建议10,11,我们做出一个示范的糖尿病初期患者的运动方案:每天有氧运动、中等强度,安排在三餐后1.52.0h 进行,每次 10 min。高强度的心肺

18、耐力运动,每周可以安排 2次,必须在身体状况好的情况下进行,如周末 1次、平时 1次。高强度运动后要有充分的恢复时间(4872 h),因此不能做多次。建议三餐前进行 9 min高强度间歇性运动。每次有氧运动结束后应该做 510 min 的拉伸练习,放松紧张的肌肉。在有氧运动基础上,每天必须要有大关节的力量练习,建议采用循环力量训练法:从上肢到腰腹到下肢都要活动到。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自己的短板或者需要强化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力量练习:周一、周三、周五进行上肢、腰腹的;每周二、四、六做下肢的力量练习。力量练习一定要包括离心力量练习,具体表现是抗阻力运动,但动作缓慢。对于局部关节出现病痛的患者,要

19、进行局部力量练习。比如膝关节痛的患者,必须做加强膝关节周围力量的练习,如靠墙蹲马步、弹力绳阻力下后踢腿,弹力绳环绕膝关节下的横向跨步移动。力量练习推荐每次 3组,每组 810 次。力量练习过程中,一定要自然呼吸模式,不要屏气。大关节的拉伸练习隔天或隔两天做 1次,每次至少 4组,每个动作持续 1530 s。力量练习的强度,可以采用无器械靠自身体重进行的运动,也可以采用自由重量练习,如弹力带、哑铃等,这些练习方法对于运动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动作要慢。每隔 1周或 2周,随着身体对运动强度的适应(运动耐力、最大力量、心肺功能提升),要采用循序渐进方法不断提升训练强度。每 3个月测量 1次自己的体质,结合体重、体成分、医学检查结果、自身感觉等综合分析,不断纠正锻炼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