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的故事:鞭指巷泉城路路北有一条叫“鞭指巷”的小巷,宽有丈余,刚刚错开两辆人力三轮车,北起双忠祠街,南至西门大街(今泉城路),全长 380 米,最早它是土路,后来路面全都铺上石板,从南头走到北头顶多一支烟的时间。鞭指巷在全市的街道中,它不算长,路面也不算好,可是它的名气却不小。鞭指巷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是济南最后的老巷了,巷口挂着市民评选出来的最喜欢的老巷的称号。也许不用评选了,因为候选者寥寥无几了。鞭指巷的由来自明朝设府以来,济南老城的中西部就成为当时省、府、县各级衙门的所在地,鞭指巷所在的位置邻近布政司、都司、都察院等衙署,多住有高级官吏。康熙年间,济南的手工
2、业发展很快,此巷内逐渐有了若干家经营鞭子、缰绳、马鞍等牲口用的皮具的手工作坊,也有了票号钱庄、大户宅府,形成了颇聚人气的街巷,和旧城西门外的剪子巷、篦子巷、花店街一样,久而久之这条街巷便被称之为“鞭子巷”。后该巷因一段民间传说,而脱俗附雅,故成为“鞭指巷”。鞭指巷的传说乾隆下江南,驾临济南的时候,他游了趵突泉,经西门进城,去珍珠泉畔的巡抚衙门休憩。路上刚刚观看了西门外护城河的水景,在西门内又看到城里一片繁荣景象,好不高兴。忽然,乾隆皇帝的坐骑在鞭子巷的北口停住,他见此巷特别清洁安静,不禁问了声是何街名?随员有内阁大学士刘墉,他以聪明机智、能答善辩著称,虽然知道是鞭子巷,但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气,和
3、乾隆皇帝的雅兴很不协调;而乱编地名又怕落个欺君之罪。刘墉便察言观色,瞧着乾隆皇帝手拿马鞭边指边问的样子,回答说:“此巷蒙天语垂问,御鞭所指,实为恩幸,可名之为鞭指巷。”乾隆皇帝对取名“鞭指巷 ”十分满意,为此还赏赐了刘墉。当天,那些善于见风使舵的高级官员们,包括巡抚、布政使,急忙传谕济南知府和历城知县:“皇帝恩允赐给街名,乃千古未有之幸事,实为济南全城之恩荣,速即改称!”从此,鞭指巷的名字就在济南叫开了。鞭指巷的状元鞭指巷早年间大部分住户,都是在济南府官僚或者富商,这里有很多院落都是三进的四合院,文革期间,因鞭指巷带有“四旧” 色彩,红卫兵将街名改名为云彩街,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改回“鞭指巷”。“
4、状元府”是清朝末年第 105 位状元-陈冕的府邸,是济南老城遗存最好的一处独具特色的古建筑,1948 年济南解放时,9 号大院的门额上还悬挂着光绪皇帝御赐涂金的“状元及第”匾额。可惜由于近年来的城市改造,在丁宝桢、马国翰等清代名士的故居于近年相继拆除后,状元府的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拆除,府第门楼上也草高近尺,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唯一保留比较完好的鞭指巷 9 号、11 号在巷子的北段,通过有些破败的门楼还可以看出旧时的繁华,这里就是据考证其实这两处院落只是状元府的一部分,原来状元府还包括西熨斗隅巷 16 号、20 号、22 号、24 号等院落当年也是状元府的组成部分。今日的状元府仅存有两个大院。站在鞭
5、指巷北头南望,门西有两座气势非同一般的门楼进入人们的视线,高大的门楼,飞起的正脊,衬托着蓝天白云,显示出高贵的状元府气派。谈起状元府的变迁,老人们无不充满感慨。其实何止是状元府,这条老街上有着“老济南”太多的记忆。陈冕的名人故事清咸丰九年(年),陈冕出生在济南鞭指巷“陈家大院”。出生前,其父陈恩寿梦见众百姓赠送一顶精致官帽,祝其后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故生子名“冕”,字“冠生”。陈冕自幼天资聪颖,为了使他早成才,父亲陈恩寿聘请了自己的好友、山东举人第一名的王芷庭作陈冕的私塾教师,私塾书房设在鞭指巷 9 号西八院现为西熨斗隅 20 号 ,门前曾挂有“小墨墨斋”牌匾。光绪九年(1833,24岁的陈冕
6、高中癸未科殿试一甲一名,成为清代第一百零五位状元。自此,陈家大院才被人称为状元府。据考,状元府原先有八个院落,东西总长多米,南北宽多米。这八个院落相互分离又户户相通,花园、书房、阁楼、庭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原先,整座状元府北起双忠祠街,南至将军庙街,东起鞭指巷,西至西熨斗隅巷。陈家大院主要由陈冕的祖父、曾任山东盐运使的陈显彝建造,陈冕的父亲陈恩寿历任莱阳、恩县、长清等县县令及知府,一生乐善好施,时称“山东善人”。陈冕中状元的那一年黄河决口,陈恩寿捐数万银两救灾,还命人在黄河边上舍粥赈济灾民,并亲自划着救灾船救助被困居民,终因操劳过度,于同年去世。临终前勉励陈冕“不要做空头状元衔,要多为百
7、姓做善事”。陈冕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年,却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他主张废八股,用策论,重点就黄河治理等问题向朝廷献策。年,山东再次遭遇黄河水患,陈冕毅然挑起父亲未完成的重担,奔走呼号,募捐钱财,他甚至变卖了自己在济南的许多房产,只留下几个四合院供自己家庭居住。不幸的是,陈冕也因为赈灾过度劳累引发疾病,在鞭指巷状元府中去世。陈冕出殡时,从西门到状元墓的路上,挤满了送葬的百姓。一条老街的变迁鞭指巷保留了很大一部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四合院建筑,这条街清代主要是居住区,大部分住户为官僚、富商,民国时有少部分旅店、布店、钟表店、钱庄等。鞭指巷 70 号大院,是济南少见的西洋建筑和中国传统四合院相结合的比较美观合理的建筑,大门坐东朝西,砖石结构,临街高大的西式拱形门楼,花脊高翘使门楼挺拔精神,整个院落小巧别致,房屋均为小瓦覆顶花脊,该四合院原为布行。清末民初,鞭指巷中部还有一家“熊家扁食楼”非常出名。扁食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叫的水饺。山东人吃扁食历史悠久,据目前所知,唐代已有关于扁食的史料,明代已经普及。到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作品里有 “扁食捏似月牙弯,咸上凉水锅不沸”的描写。鞭指巷的景象,很窄,很沧桑,老屋深深,貌似已经没人居住,等老巷的居民都搬走了,老巷还会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