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 集团如何面对激烈的产业竞争S 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以生产各种型号的钢板、钢管为主营业务,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钢技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是在集装箱用钢的生产供货方面,更是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据有关数据统计:1997 年,S 集团在集装箱用钢的供应上占据了中国市场 52.89%的份额, 1998 年世界集装箱生产的耗钢量为 219 万吨,其中,中国集装箱生产的耗钢量为 149.3 万吨,同年 S 集 团提供了 58 万吨的集装箱用钢,分别占据中国市场、世界市场的 38.85%和 26.48%。一、全球集装箱产销基本情况(一)全球集装箱生产情况集装箱是在 20 世纪 5
2、0 年代末为了更方便和有效地进行货物运输而诞生的。随着全球贸易量的增长, 集装箱运输量也在增加,近年来,全球集装箱的生产能力实现了同步增长。1998 年,全球集装箱产 量达到 146 万个标准箱。亚洲是集装箱的主要制造地,占据了全球产量的 84.25%,中国又是亚洲最大 的集装箱生产国,占据了其中 80.89%的份额。目前,中国集装箱产量已接近100 万个标准箱,生产能 力达到 149 万个标准箱,其中,97.9%为干货箱的产量,冷藏箱和折叠箱分别只占 2.5 万个标准箱和 0. 6 万个标准箱。中国现有集装箱生产厂家 41 家,平均生产能力为 3.6 万个标准箱。其中,达到 4 万个标 准箱
3、以上规模水平的有 17 家,合计生产能力为 92 万个标准箱,占总能力的 36%,平均能力为每家 5.4 万个标准箱。此外,每年有 10 余家企业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中国集装箱的生产正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几个相对较大的集装箱集团:中集集团是目前中 国国内最大的集装箱生产集团,产能达到 60 万个标准箱,占全部能力的 40%。进道与现代是韩国在华 的两大集装箱生产集团,直至 1999 年年初,这两个集团 100%的集装箱用钢都是从韩国进口的,1999 年后,3mm 以上的钢材才开始陆续从中国购买,其产能分别为 16.5 万和11 万个标准箱,占全部能力的 11%和 7%。1998 年
4、中国几大集装箱集团的生产用钢情况如表 1 所示。表 1 各大集装箱集团生产用钢及向 S 采购情况 集团名称产量( 万个标准箱)采购钢材量(万吨)向 S 订货量( 万吨)S 占有率中集集团 38.73 58.095 30.94 53.3%现代集团 4.9 7.35 3.37 45.9%进道集团 7.5 11.25 0.35 3.1%太平 4.5 6.75 5.5 81.5%集团其他 21.28 31.92 19.36 60.7%中国台湾和韩国的集装箱产量近年来呈迅速下降趋势。韩国从最高峰时期的 37.6 万个标准箱跌至 7.5 万个标准箱,而中国台湾则从 13.8 万个标准箱下降至 3.5 万个
5、标准箱。东南亚、南亚的一些集装箱生 产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产量也有所滑坡。中国集装箱的出口 价格较低,这使得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生产出口显现出萎缩状态。目前,全球主要干货 标准箱生产厂家的分布如表 2、表 3 所示。 表 2 全球主要干货标准箱生产厂家的分布 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 土耳其南非欧洲1 家 2 家 3 家 2 家 2 家 1 家 有一定规模 少量 少量表 3 1998 年全球集装箱产量分布中国韩国印尼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印度泰国西欧中欧和东欧南非北美中美+南美其他68% 4% 3% 3% 2% 1% 1% 7% 4% 2% 2% 1%
6、 1%(二)全球集装箱需求情况相关数据显示,在今后 5 年内,全球集装箱的需求量会呈现逐年小幅递增的态势。自 1995 年以来,全 球集装箱的更新比例每年基本稳定在 3.5%左右,预计到 2005 年,随着集装箱更新期的到来,其比例 甚至有可能上升至 4%。据此推断,今后每年新箱的需求量将在 110 万-120 万个标准箱以上,具体分布如表 4 所示。 表 4 2000-2005 年期间全球新增集装箱需求量分布 (单位:万个标准箱)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2005新增保有量需求 66 71 73 78 81 87更新需求 45.8 48.8 51 53.5 56
7、60需求估计 111.8 119.8 124 131.5 137 147二、全球集装箱用钢供需状况(一)全球集装箱用钢需求状况 集装箱生产使用的钢材包括热轧薄板、型钢和焊钢等,其中又以对板材的需求量最大,占钢材总量 的 96%以上。目前,集装箱的生产主要集中于两种规格:20 英尺集装箱和 40 英尺集装箱。所需的钢板 以 1.6-6.0mm 厚度为主,每个标准箱的平均耗钢量为 1 482 公斤,加上成材率等因素,每个标准箱的 单耗大约在 1500 公斤钢材左右。随着集装箱产量的不断增加,钢材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1998 年,全球集装箱用钢达到 219 万吨,增 长率为 4.63%,其中,中国用
8、钢 149.3 万吨,增长率为 5.29%。但由于国内一些钢厂在生产技术上有欠 缺,故中国钢材需求量中的 56.3%依靠国外进口。尤其是 2.0mm 及其以下规格钢板的进口量占了进口 总量的 50%以上。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全球集装箱用钢的需求量会随集装箱产量的增加而稳步递增(见表 5)。中国 这一全球集装箱生产的最大国在今后几年内的钢材需量也会随之相应增加(见表 6)。表 5 2000-2005 年全球集装箱用钢需求量预测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箱产量(万个标准箱) 152 156 159 162 166 170用钢量(万吨) 228 234 239
9、243 249 255表 6 2000-2005 年中国集装箱用钢需求量预测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箱产量(万个标准箱) 103 106 108 110 113 116用钢量(万吨) 155 159 162 165 169 173(二)全球集装箱用钢供应及竞争 按需求比重和技术要求程度划分,集装箱用钢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1.6mm 厚度的钢材。该种钢材主要用于生产 40 英尺集装箱的外板,占集装箱用钢总量的 15.8%。 1998 年全球需要 34.6 万吨,中国需要 23.59万吨。目前,该规格钢材在中国国内只有 S 集团公司具有 一定的生产能力,
10、其竞争对手主要来自进口产品,例如新日铁以及中钢的产品。(2)2.0mm 厚度的钢材。该种钢材主要用于 20 英尺和 40 英尺集装箱侧板、门板、前墙板等方面的需 要,占总量的 30%。1998 年全球需要 65.7万吨,中国需要 44.79 万吨。在国内, S 集团具有较强的供 货能力,此外,武钢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来自海外的竞争也相当激烈。(3)3.0mm 及以上厚度的钢材。该种钢材主要用于集装箱横梁、盖板等,占总量的 54%。1998 年全球 需要 118.26 万吨,中国需要 80.6 万吨。主要竞争集中在国内,武钢和鞍钢都具有与 S 集团相抗衡的实 力。1.6mm 和2.0mm 厚度的
11、钢材在价格上比 3.0mm 厚度的钢材每吨分别高出 2 美元和 18 美元。 表 7 S 集团公司现有市场份额地理区域集装箱产能(万个标准箱)用钢需求 (万吨) S 占有率 (%)国内市场 北方:辽宁、天津、山东的 13 家箱厂 38.4 56.5 51.4华东:江苏、上海、浙江的 15 家箱厂 40 60 54南方:福建、广东、广西的 12 家箱厂 32 60 54国外市场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年耗钢 40 万-50 万吨。S 占有率曾达 4%表 8 主要集装箱用钢生产企业的供货能力、供货特点及价格情况价格比较(FOB)生产方 供货能力 供货特点1999.1. 1999.8.SBS 敞
12、开供应,控制薄板 追求产能与市场最大化 272280 278新日铁 敞开供应以中集为目标用户,力争扩大对中集的供货276 267.5东京制铁24 万吨/年四面出击,各个击破,扰乱市场价格,但效果并不明显浦项 敞开供应营销手段灵活,价格反应迅速,供货能力受国内需求限制277 267中钢 敞开供应市场感觉十分灵敏,价格反应迅速270274 278武钢 25 万吨/每年 以低价取胜,但受规格限制 270 263根据对集装箱行业 14 家用户的随机调查,它们对主要供应商的评价情况如表9 所示。 表 9 对主要供应商的评价生产方 性能 板形 表面 尺寸 包装 服务 价格 付款方式新日铁 100 100
13、100 100 100 67 0 3浦项 100 71 71 100 86 71 20 20中钢 67 67 33 67 67 67 50 0SBS 56 20 30 20 67 67 67 60武钢 33 0 0 33 33 67 67 100在几大主要钢厂中,新日铁具有产品质量上的绝对优势,但价格较为昂贵,在价格上处于绝对劣势 ;浦项的产品在质量、服务等综合水平上处于较高水准;中钢的产品在品质上基本与 S 集团的产品相 差无几,但在价格和付款方式上的竞争力有所欠缺; S 集团的产品在质量上基本能让多数用户满意 ,最主要是在服务、价格、付款方式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板形、尺寸、表面等方面仍亟需
14、进一步 改进。集装箱用钢已进入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虽然利润丰厚,但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各 钢厂在服务领域内的表现相差不大。国内一些钢厂由于受技术制约,在薄形板领域无法对 S 集团形成巨大威胁,但国外供应商的优质产品 却会给 S 集团带来较大的挑战,它们所用的热轧机组都较 S 更先进,性能更可靠,因此在生产上有较 大优势。但由于集装箱的主要制造地在中国,所以,相对国外对手而言, S 又能占有一些地理上的 优势(见表 10)。 在 3.0mm 及以上厚钢板制造领域的竞争中,S 集团公司将面临国内武钢和鞍钢的强有力争夺,尤其是 中国的北方市场,由于地理等因素,S 在那里所占的份额非常有限。此外
15、,2003 年武钢 2250 机组的上马极大地威胁到 S 的市场领域。鞍钢在对 1780 机组完全改造完毕后, 也对 S 所占有的厚规格箱板形成挑战。表 10 各钢厂竞争力比较生产方 轧钢规格供货能力成本水平交货周期质量水平竞争程度SBS 2050、1580 敞开 较低 总体较快 高新日铁2285、2235 敞开 较高北方较快 最高全面竞争浦项 2050、2080 敞开 较低 北方较快 较高 全面竞争中钢 2050 敞开 较低 南方较快 高 全面竞争武钢 2050、1700 可敞开 2250 较高 较快 可能较高 未来竞争鞍钢 1780 规格受限 较低 北方较快 较高 部分竞争珠钢 1550 规格受限 电炉较高 南方较快 耐腐蚀性差 影响不大邯钢 1900 规格受限 较低 耐腐蚀性差 影响不大其他 由于设备较差,技术储备较少,地理位置受限,基本上不形成威胁案例分析题 1 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对 S 集团公司进行环境分析?各种分析方法的重点在哪里?还缺少哪些资料? 2 选择一种你认为更恰当的分析模型,对 S 集团公司进行环境分析。 3 根据你自己的环境分析结论,为 S 公司提供一些战略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