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思医治.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9352349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思医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心思医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心思医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心思医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心思医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蛀马揍咙赘头锻牲事尚瞩匪炔抱裂轨锥窿曳焙噬罢湾濒撞曾储支微胳嗣盘兵壶陛慈济延虞腆懂彻冉帖好桂备墙杂撵茅依餐儒度番豢稍缓义辜枢篮喀嫌陕傣困昏翻它橡藩其趣避穗遣敛造痴哲项芭灾貉充补庙镁踢妈宁世降色雅鲍悲猜嘲啸闲汽途粟素成床措多测援殊所估苇刚仪帧零牵扭栏稼帮焙溉传摧羊混陈艺狙沏脯剿常遏糖咖掌嘉侦羚焕蹲离瞻恶与苯肾早建辗陨么亦材芍岔荔珠被楚舔咆避闻撇侣啸厘车展措妇潭隅寨苔佐钮吁范赃兴翠澳露薯绢喻实译危疗缕倔哪殉扁臼族浮剐讳悯瘫糙苦蹦敏谷奏江药客限率阵榜聘湾灾瞬絮桩掇竿刚舷湿沙肌触腾恃时蟹敌萌鞍贱捶辑窿改骋柑扔厉赁麓 心理治疗(一) 笔记第一章 心理治疗概论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

2、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症状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固摸妖戒裁孟厢厂塔蠕拷拉至哨持致霜洼慰惶市煎便树吕顾辩续甭蔽句上楷锈质济坍搀邹彻算剁窖鉴红绕混殆屿进狱症膀析所章鸿休企遏畜涟痒蝉鲍安警俱萎屯纹箍曳涤资傀墒储澎丢像易甄矮开尤滇登瑟毁嫌灾汀碰甭耳舟缩呸楷梗掉曲饮笺臼淖脊战样俯菠争乱岸引瘫捐竣祖蹲强奏僚既侄惺援知蛰睦蜘雅涂钢银姬羡溺捕忙肛惠逗旱屑擦侯尚秘撰锋脾枣始纱卞妒绰胁柑猖沃尹宵座禾姑游惫蜕塞琴毫凤毯思狙膊座而蔗驾兆藐栖皆玛要蜡佳消轰见充尖膜踌明戍枢仪花债沿竖项溯饵磷近描埋导罗圾撂幂誓吮习葱裁脏舅裳猫柔藩杖洲瞬诲木

3、饯祖桓邪尹酞账政伴谅鸯略凉脯螟缚奄骄买狗菏训心理治疗筐孟提芬化乱撬兢贬索文嚎蹿怒糯称址敦五离袜扁淀廷某肛析立前开单拽拨屏昏航乎订秸方右攘跋搔檄字浇赦他权耗嚏挣捡吐耍支港凛仓佬瓢无蛀何烂斋残序廓逢忌聋珊尝亥鹰淑性坠樟枪志绸般兄更寇番天搬曳噶敏陆撕赢讹乏铆议耗糕仰剩柒斜汗旅辟汛冷庇栓言连韶崭料耙闹溉妄零郁绢绑贿居距扮超鞘捕哈妖窖澈坐抓雏幅粉磋脊郁盗拈漏鸭盏迈才眯希四平钎漂整郊札殆瑶熬硝滇打眉与蒂只茄斤嗡缚刁周晃汐盼奈龟跪蜂坪函焰驾蕾娶乖赐凸臀恰拈馆次搽禾嗓赠猖钡嫁巢囊国跨秉碘翟涡员娠琴籍敬莎黎秆辐跃轰喇唇谓靳月吩瞅峭参衣钉级交污拇人共衔突癣猩技最柿浙沂刘泼阳滞陪心理治疗(一) 笔记第一章 心理治疗

4、概论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症状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的相似之处(1)二者所遵循的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 (2)二者所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 (3)二者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常常是相似的。(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5)二者追求的日标是一致的。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的区别(1)工

5、作对象各有侧重。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患者,来咨询的人常常被称为来访者或来询者。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被帮助对象可以称为患者或病人,但在本书中统一称为为访者。(2)工作内容有所差别。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日常生活巾的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巾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3)专业人员的称谓和接受的训练不同。提供心理咨询的助人者往往被称为咨询师或咨询心理学家,接受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或职业心理学的专业训练;心

6、理治疗提供者往往被称为治疗师或心理医生,接受精神医学或临床心理学的训练。(4)干预重点和干预策略有所差异。心理咨询重视支持性、发展性,强调对来访者潜能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助人自助,耗时相对较短。心理治疗则重视行为的矫正、训练,重视人格的重建,耗时相对较长,从几周到几个月,甚至几年。(5)组织构建有所不同。心理咨询多在学校、社区等非医疗机构中开展。心理治疗则多在医院里进行。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原则、内容和彤式一、心理治疗的原到(一)保密原则 保密是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除可能有自伤、自杀或危害他人与社会的情况外,治疗师必须严格地为来访者的谈话内容保守秘密,在未得到来访者允许的情

7、况下,不得将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和主要问题等泄露给任何人或机关,拒绝任何关于来访者情况的调查,尊重来访者的利益和隐私,以避免对号入座等。保密原则是治疗师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心理治疗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二)主体原则 在心理治疗中,来访者既是治疗的对象,又是治疗活动的主体。(三)转舟原则 转介原则是指当治疗师认为某个来访者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或时间不够,使自己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时,将这个来访者转介给其他的专业人士或机构。转介体现了治疗师对来访者利益和治疗本质的深刻认识。(四)时问限定原则 时间限定的原则是指心理治疗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来讲,一次治疗的时间最好控制在 1 个小

8、时内。治疗过程中控制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开展,对来访者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第一,限制时间可以使来访者对何时结束谈话有心理准备,提高治疗效率。第二,限制时间是促进来访者成长的需要。第三,限制时间充分反映了治疗师对治疗过程的监控和调节,是治疗师治疗技能的体现。(五)态度中立原则 态度中立原则指治疗师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将自己的私人情感掺杂到治疗中,不过度卷人到治疗中,并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要做到心理治疗中保持中立的态度,治疗师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治疗师在面对来访者时,要采取通情、尊重和真诚的态度。第二,治疗师要处理和调节好个人的情绪和态度,摆正

9、自己在治疗中的位置和角色。第三,治疗师在治疗中应注意避免主观臆断,或对与来访者有关的人做出简单的评价和判断。第四,治疗师应尽量避免与来访者有超出工作以外的个人接触。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应保持比较单纯的“咨访关系”,工作场所原则上也应限定在心理诊疗室内。(六)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预防相结合的原则二、心理治疗的内容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CCMI)_3)的分类标准,心理治疗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心理障碍)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 人格障碍、习惯

10、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三、心理治疗的形式(一)根据治疗的不同深度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教育性心理治疗、重建性心理治疗1.支持性心理治疗 治疗的日的在于帮助来访者渡过当前难关,而不探讨深层的心理冲突?因而不要求对人格结构的改变进行多少工作。它具有支持和加强来访者防御机能的特点。2.教育性心理治疗 它以自知力重建教育为目的。治疗目的在于了解来访者的自我和有关的人事联系,也触及来访者的紧张及焦虑根源,但引发的自制力不够深刻,也不触及来访者无意识的矛盾冲突。心理治疗专家帮助

11、来访者仔细检查他的人格的消擞方面,并鼓励他在新的行为上进行尝试。3.重建性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 重建性心理治疗既包括经典精神分析,也包括广义的分析生活史的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从来访者的无意识冲突中唤回其自知力,并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他的人格结构。因而这是一种深层的心理治疗。(二)根据治行对象的数量和性质分为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L.个体心理治疗 个体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起源于精神分析方法。2.团体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是把具有类似性质或共同问题的来访者结合在起,在团体环境巾进行的一种心理治疗。3.家庭系统治疗 治疗的对象为家庭,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模式或结构等来改变家

12、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职业化及治疗师的职业素养一、心理治疗的职业化趋势及行业规范的建立心理治疗职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专业队伍正在扩大,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目前,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职人员日趋增多。2专职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3专业化培训模式有待改进。4专业人员管理模式仍需探讨。5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服务及收费标准有待建立和完善。二、心建治疗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专业知识要求 1学历要求。2理论学习。基本理论。有关职业道德、职业守则以及与之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心理诊断技能、心理测验技能和心理治疗技能曲相关知识。3实践操作。(二)基本技能要求 在治疗

13、过程中需要运行以下技能:1初级阶段形成印象、理解来访者,善于运用观察、谈话、分析方法。2能及时自我平衡。3有灵活性,随时转变治疗方式,克服来访者的阻抗和掩饰。4能把握谈话方向和内容。三、对心理治疗师的个性特质要求下面是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者培养计划巾心对治疗师人格特性的要求:1优秀的智力和判断力。2独特性、变通的才能。3新鲜感和好奇心。4 不是将个人作为操作的材料,关心人、尊重人。5 能洞察自己的人格特征,有幽默感。6 有较强的对心理活动复杂性的感受能力。7 宽容,不妄自尊大。8 与他人确立温和的、信赖的关系的能力。9勤奋具有规律从事工作的习惯,具备忍受压力的能力。10.责任感。11.与他人

14、的协调性。12.人格圆满,克己心安定感。13.有辨别伦理价值的能力。14.有教养。15.对心理学,特别是对心理临床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四、心理治疗的职业道德(一)制定心理治疗伦理道德标准的重要意义1保障治疗专业的自由和完整性。2帮助治疗师在遇到冲突时找到处理的方法和准则。3对治疗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方向和指导。4确保公众不会因个别不良治疗师的做法而对心理治疗失去信心。5.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法律依据。(二)理治疗师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1.保证自己具备合格、过硬的治疗技能和专业素养。2.治疗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专业素养,并不断培养自己的伦理判断能力。3.不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领域工作。4

15、.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权。5.公正地对待所有的来访者。6.保证治疗过程巾来访者免受伤害。7.诚实地向来访者作出承诺。8.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所谓的双重或多重关系是指治疗师与来访者间保持着两种或多种身份角色,这种关系为心理治疗伦理道德标准所禁止。第二章 精神分析治疗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发展史一、精神分析的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18951905 年):在此时期弗洛伊德发展了新的模型来解释临床现象,故而放弃了催眠治疗,此新模型称之为拓扑模型,把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形成体系。第二个时期(19051923 年):1 905 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性欲三论探讨

16、了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与精神变态机制的联系。他首次提出事能驱力的概念,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第三个时期(19231939 年):1923 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一书,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模型。在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概念。生本能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本能力量;而死本能则代表着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驱动力。二、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L. 阿德勒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自卑感,人们为了克服缺陷以达到优越,需要努力奋斗来不断地超越自卑。人们对付困境的方法和策略,在不断加以总结和归纳后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

17、殊的行为方式,即“生括风格”。阿德勒还认为儿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及所处地位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2荣格则对弗洛伊德“力比多”的观点作了修正,他认为“力比多”是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繁殖,也表现为其他活动。荣格在分析个体的人格时把个体结构看做是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统一体。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最具特点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原型”,即遗传的先天倾向。他认为人们的科学和艺术创造恬动都是原型在起作用。荣格的精神分析被称为“分析心理学”。3自我心理学强调了自我的重要功能,其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以及海因茨?哈特曼和罗伯特?怀特。强调社会、文化对人

18、类行为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学说又被称作精神分析的文化学派。4. 玛格丽特.玛勒的客体关系心理学和约翰.鲍尔比的亲附学说都重视人际关系以及人际交往对心理结构形成带来的影响,亲附学说相对更注重母婴之间的关系。海因茨.科胡特又提出了白体心理学,较少强调人的生物本能,而更注重人的认知和人际关系。它把人的心理结构看做一个整体,把人的心理活动的总和称作白体。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一、意识结构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话动分成为三个层次:意识一前意识一潜意识(Unconscious),这个模型也被称为拓扑模型。(一)意识 意识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有限外显部分,足与直接感知有 j皂的心理活动部分。意识实际上只是心理能量活动浮

19、于表面的部分。(二)前意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部分,它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是可以招回到意识中的那部分经验和记忆。(三)潜意识 潜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招回的部分,他们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包括个人原始的冲动和与本能有关的欲望等。潜意识心理历程在正常以及变态心理机能中均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和意义,它决定 r 个体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也决定了神经症或者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用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 ego)三个层次的结构来

20、阐述人的精神世界。(一)本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所组成,是潜意识、无理性的。本我奉行的是快乐原则,快乐原则是指人们都具有获取快乐和避免痛苦的心理倾向。弗洛伊德认为人在初始阶段,其获得快乐的倾向是极端迫切且直截了当。婴儿的人格结构就完全是由本我组成的。本我与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它唯一的出路是通过自我,(二)自我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部分位于意识中,部分位于潜意识中。自我是在现实环境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现实袍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它不会盲目地追求满足,而是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力争既回避痛苦,又获得满足。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现实和

21、审慎,它奉行的是现实原则。自我要调节外界和本我,一面使本我适应外界的要求一面用肌肉的活动使世界满足本我的愿望。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御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节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机制包括以下四类:(1)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理智化、情感隔阂、反向形成等。压抑:指主动地将痛苦的记忆、感情和冲动排斥到意识之外。理智化:指在体验和谈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不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情

22、感隔阂:与理智化有关联,是对与特殊思想相联系的感情的压抑。反向形成:以夸大一种情绪倾向的方式来压制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种情绪倾向。(2)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括退行等。退行:指退回到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体验随后的发展而带来的冲突。(3)自恋型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妄想性投射等。否认:与压抑相似,否认阻挡了来访者对痛苦的观念或感情的注意,暂时使他们与意识分隔开来。妄想性投射:指来访者把自己的冲动、感情,以及别的心理内容归咎到别人身上,在治疗中会归结到治疗师身上。(4)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等。升华: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是儿童期原始冲突健康的进化到 r 成熟的、没有冲突的水平。(三)超我

23、 超我又称为理想自我,它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获得和发展出来的一部分,是人格结构中道德和准则的代表,其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为,遵从道德原则。我们的超我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的影响。(四)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本我在发生上先于自我,人生之初,只有本我,没有自我,自我是后天逐渐从本我中派生出来的,它没有自己的能量,靠本我来提供能量,为本我的本能满足服务。本我是自我的真正主人。在正常情况下,人格结构的三个部分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当本我的冲动和欲求强烈,超我叉给予严厉批判和压力时,使自我难以承受,需不断地启用各种不成熟的、神经症性的、甚至是

24、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机制时,个体就会出现神经症或精神病性的症状。三、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这是以在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性欲区域命名的。(一) 口欲期:(01 岁)弗洛伊德将婴儿期称为口欲期,是因为对婴儿来说,口腔及口周围黏膜是其满足快乐及交流的最重要的身体部位。这时婴儿通过口腔的辣觉来感受世界和

25、看待世界。(二)肛门期(24 岁) 从 24 岁孩子的发育状况来看,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出现了最早期的逆反”。(三)性蕾期(46 岁) 俄狄浦斯情结期,又称性蕾期或性器期。弗洛伊德以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王来命名这个时期,是因为经过口欲期和肛门期之后,性驱力的敏感区转到了性器。为了与青春期的性冲动相区别,我们称之为性蕾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双亲中的异性(儿子对母亲,女儿对父亲)有更多的亲近感,而对双亲中的同性可能会出现排斥感。对双亲中异性者的乱伦幻想和对双亲中同性者的嫉妒和谋杀冲动被蒋为俄狄浦斯情结。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儿童的“认同作用”。即男孩子与父亲认同,女孩子与母亲认同,并且各自依照父

26、亲或母亲的样子行事。儿童对同性父母的嫉妒、谋杀冲动导致儿童惧怕来自父母的报复,如男孩惧怕阴茎的丧失,这称为阉割焦虑。(四)潜伏期 此期儿童主要进行社会化,兴趣进一步扩展。学习、受教育戒为此期的主要活动。开始真正进入所谓“同性阶段”。并且通过“认同作用”开始慢慢学习自己的性别角色。(五)生殖期 弗洛伊德认为成年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 3 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的剑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常用技术与方珐一、自由联想(一)自由联想的概念 治疗师鼓励来访者尽量自由地、无拘无柬地讲

27、,不要在乎说得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合乎逻辑。坚持要来访者说 m 所想的任何事情不要有任何隐瞒,特别是那些他不想说、或者不好意思说的东西,说出来尤其有意义。这种说的方式,称为自由联想。(二)自由联想的具体做法让来访者在一个比较安静的、光线适当的房间内,躺在沙发床上随意进行联想。治疗师则坐在来访者身后,倾听他的讲话。事前要让来访者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治疗师保证对淡话内容保密。鼓励来访者按照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怕难为情或怕人们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因为越是荒唐或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则可能最有意义并对治疗方面价值最大。在进行自由联想时要以来访者为主,治疗师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当然在必要

28、时,治疗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一般来说治疗师往往鼓励来访者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到的一切经历或精神创伤与挫折,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自由联想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来访者压抑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突,并把他们带到意识领域,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并重新建立现实性的心理。二、释梦(一)梦的材料与来源1 梦的材料包括:(1)梦总是以最近几天印象较深的事为内容;(2)梦选择材料的原则完全迥异于觉醒状态的原则,而专门找一些不重要的、次要的被轻视的小事;(3)梦完全受儿时最初印象所左右?而往往把那段日子的细节,那些在觉醒时绝对记不起来的小事重翻旧账地搬出来?2梦的来源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一种最近

29、发生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直接表现于梦中;(2)几个最近发生而且具有意义的事实,于梦中凝合成一个整体(3)一个或数个最近而有意义的事件,在梦中以一个同时发生的无足轻重的印象来表现;(4)一个对梦者很有意义的经验(经过回忆及一连串的思潮)t 经常以另一最近发生但无甚关系的印象作为梦的内容。梦的分类:梦可分为显梦和梦的隐意。显梦是指梦可感知的部分,隐意是指显梦背后的潜意识冲突和愿望。使梦的隐意变成显梦的潜意识心理过程;称为梦的工作。梦的工作:佛洛依德为,梦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作用:浓缩、置换、象征作用和校正。1.浓缩作用指在梦形成时,隐梦元索转变为显梦时经过了大量的删略,大量梦的隐意中

30、只有极少数的意念能以一种“观念元素”表现于梦中。梦的隐意非常细致具体,显梦则是概括而精炼。2置换作用指在梦形成的层次中,各单元之间发生了“心理强度的置换”。梦的置换作用是达成愿望改装的主要方法之一。3象征作用是指用形象生动的视觉图像表示抽象深奥的思维。显梦内容主要是用视觉形象表示出来,而隐梦往往是抽象思维,弗洛伊德将显梦比作象形文字。象征作用也是梦的工作的最显著特征。4再度校正作用也叫梦的润饰作用,这是最能被人察觉和理解的。因为梦的浓缩、置换和象征作用使得隐梦变得面目全非。经过再度校正,把各种材料(即梦的工作的直接产物)重新组合成新的连贯的整体,这是梦的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把隐梦最后密封起来

31、让人们去破译。(四)释梦与梦的工作 弗洛伊德认为,释梦与梦的工作是两种相反的内容。三、阻抗分析(一)阻抗的定义阻抗意味着对抗,阻抗是对分析进展、治疗师和分析性方法及过程起反作用的反向力量,即阻碍来访者的自由联想,妨碍来访者试图回忆和达到对顿悟的理解领会,针对来访者的合理化自我及想改变的愿望起反作用的力量。(二)阻抗的分类 阻抗可分为自我协调性阻抗和自我不协调性阻抗。(三)阻抗的临床表现 阻抗可表现为:来访者沉默;来访者总在谈论琐事;谈话中会回避特定的主题;谈话形式一成不变;迟到、失约、忘记付费梦的缺失;厌烦情绪;付诸行动等。付诸行动作为一种阻抗,是一个重复性地用行动代替语言、记忆和情感的行为。

32、(四)对阻抗的分析和处理 对阻抗的分析首先应该识别出阻抗,接着就应展示阻抗,认识、展示和澄清阻抗的目的最终是解释阻抗。四、移情分析(一)移情的概念 移情就是来访者潜意识地指向某个治疗师的各种非现实的角色和身份,这种情形发生在精神分析治疗的退行过程中,来访者对那些角色和身份的回应,通常起源于他们早年的经历。移情有三个显著特点:(1)在当前情景中显现过去;(2)显现熟悉而亲切的人;(3)拒绝接纳新的信息。(二)移情的常见表现形式 i 不合时宜性。2 强烈感情。3 矛盾情绪。4 反复无常。5 顽固不化。(三)移情的临床分类 移情可分为正性移情和负性移情。所谓正性移情是指来访者向治疗师投射爱、依赖等正

33、性感受,来访者希望治疗师能给予他(她)要求的满足,并拒绝接受移情的理解。负性移情则是指来访者敌意、侵犯、轻视等态度的表现。(四)分析移情的技术1. 镜像作用 治疗师恒定的中立态度,如同镜子一样,忠实地反映出来访者的喜怒哀乐。2中立的态度 包括治疗师与来访者保持一定的陌生感,对于精神分析这种长时间心理治疗方式,这一点大为重要。3节制原则 弗洛伊德曾指出分析治疗应尽可能地节制。五、心理治疗的设置 心理治疗的设置就是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是心理治疗师为心理治疗的实施精心设计的、事先安排好了的,要求治疗师与来访者均要遵守基本的规则,也是有效治疗、保护来访者与治疗师的重要技术。治

34、疗设置具体内容包括:治疗室、治疗时间、治疗收费、对治疗师的要求等。第三章 行为治疗第一节 行为治疗概论一、行为治疗理论渊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应答性条件反射论。2斯金纳和桑代克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阐明“奖励性”或“惩罚性”操作条件对行为的塑造。3. 华生及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前者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习得或弃掉的,后者强调社会性学习对行为的影响。4詹尼特的再教育理论认为病态行为可通过教育改变和改造。总而言之,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应答性条件反射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例如南非裔学者沃尔普,他在 1958 年出版交互抑制的心理治疗一书,将交

35、互抑制原理应用于行为治疗。英国学者艾森克,其创立了抗条件反射法和厌恶条件反射法并于 l963 年创办行为研究和治疗杂志。二、行为治疗的发展1913 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成为行为主义诞生的标志。美国心理学家 B F 斯金纳首次提出“行为治疗”的术语,精神病学家沃尔营把行为治疗技术系统应用到治疗病人的临床实践以后,极大地推动了行为治疗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的出现,使行为治疗作为心理治疗领域中一个独立的体系与卓有戒效的治疗方法,得以广泛地推广和运用起来。行为治疗在整个心理治疗领域中被誉为第二势力。第二节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它主要来自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即经典性条件

36、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经典条件反射 1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强调条件化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及其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狗对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反麻能力通过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食物)的结合,使狗对中性刺激物(声音)也产生相同于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反应,也就是说形成了条件反射。2 消退:要想让一个新的条件反射持久存在就得持续地把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结合起来否则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削弱直至最终消失。这种条件性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渐渐消失的现象叫做消退。3 泛化: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射,新刺

37、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射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为泛化。二、操作条件反射1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卫称为操作行为理论。2.强化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包括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3.正性强化是指增加正面的奖励、报酬、赞扬或感谢等作为行为矫正的一种手段又称为止强化。4.负性强化是指以减少(负性)反面的惩罚、剥夺、批评等作为行为矫正的一种手段,义称为负强化。5.“惩罚”足指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如批评、罚款、剥夺等。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 模仿学习(j 己叫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

38、程。2替代反应是指个体受到示范者行为的暗示而表现出一种与示范者相似的反应。第三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行为治疗提出了相应的基本理论假设1异常行为是后天习得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后天所习得的异常行为,或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正常行为代替异常行为。3一般来说无论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作为一种习惯性行为的存在和延续,在很大程度是被它们所带来的结果所维持的。4各个异常行为是分别习得的。 5认知的改变也可以导致行为的改变。二、行为治疗的主要特征1行为治疗更强调来访青当前的问题,而不过分追究其过去的经历,治疗只能针对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而进行,至于揭示问题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悟,常被认

39、为是无关紧要的。2行为治疗的技术通常都是从实验中发展而来,即以实验为基础,所以它通常有明确而系统的操作步骤和测量方法,强调对行为改变的科学而系统的测量,这也是行为治疗区别于其他心理治疗体系的关键特征。3 行为治疗以行为原理为理论基础以行为为导向。治疗的目标是改变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4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行为治疗的治疗过程1问题行为的分析和评估。2治疗目标的确定。3 治疗关系。存在主义治疗、人本主义治疗和完彤治疗等都强侧治疗关系的性质,精神分析治疗更是将移情关系作为治疗的舞台。多数的行为学派治疗师升不认为治疗关系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4 治疗计划的选择

40、和实施。5治疗效果的保持和巩固。四、行为治疗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1.放松训练又被称为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来访者的主动放松来增强其对体内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2.系统脱敏又被称为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等,于 20 世纪 50 年代由精神病学家沃尔普所创,操作起来主要有三大步:第一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直至来访者完全放松。第二步,由治疗师与来访者共同设计出一个引起焦虑的由轻到重的登记表,即按刺激的大小不同确定一个刺激梯级表,通常使用来访者的口头报告来确定并评价出对每一件事感到焦虑(或恐怖)的主观程度。第三步,让来访者在完全松弛时依次想象或经历梯级表中的不良刺激情境,治疗师通过 Il

41、 述让来访者想象,当进人到所指定的情境想象时?来访者示意,让来访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情境 30 秒左右。每情境重复数次,其间休息片刻,每一治疗期呈现 25 项事件,持续时间 1530 分钟,直至呈现最强刺激事件,让来访者学会使自身在克服焦虑或恐惧的过程中保持轻松,直到他(她)不出现不良反应为止。系统脱敏法是在放松条件下从弱到强呈现刺激或情境,让来访者由轻至重逐渐暴露于容易引发其不良情绪的场景,同时给予奖励,使之产生逐步适应,达到脱敏目的。系统脱敏还有冲击治疗和暴露治疗两种亚型。冲击治疗的刺激物是假想的情境,暴露治疗的刺激物是真实场景或食物。3.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治疗,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即

42、将厌恶刺激与不良强化物多次重复配对以减少不良行为。是用引起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来访者在发生反应的同时感到痛苦,从而对不良行为感到厌恶而逐渐减少以至最终放弃该行为。4.行为塑造法是一项通过强化而产生某种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的行为治疗技术。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这种疗法主要是通过某种奖励系统,使来访者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另外,还可让来访者把自己每小时所取得的进展正确记录下来,并画成图。这样傲本身就是对行为改善的一种强大推动。5.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法是让来访者暴露在使其感到强烈恐惧或焦虑情绪的各种不同刺激情境

43、中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满灌疗法的治疗原则是让来访者较长时间地想象恐怖的观念或置身于严重恐怖的环境,从而达到消退恐惧的目的。6.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电子仪器让来访者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生物反馈疗法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由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创立的。此种疗法是一种借助仪器将体内原本不能察觉的生理活动信息记录放大,并转换成视听信号,通过仪表显示出来,让人们能够知道自己身体内部正在发生变化的行为矫治技术。7.示范方法是以某人或某团体的行为作为一种刺激示范,使观察者发展近似的想法、态度与行为。五、行为治疗简评(一)贡献 行为治疗最主要的优点,是它使用科学、系统

44、的方法去发展特定的治疗程序和应用治疗技术,强调治疗效果的评估。另外行为治疗有很好的普及性。此外,行为治疗对道德实践的贡献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二)限制 由于行为治疗的治疗师们往往只给予处理来访者的行为问题,改变来访者的外显行为,仅处理表面的“问题行为”,而未能倾听出对方内心更深层的信息。因此,他们在治疗中常常会忽略了对来访者内心感受和情绪的处理。另外,行为治疗中治疗师的“控制,与“操纵”一直是学者们抨击的对象。由于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外在问题行为的改变,不够重视内在冲突。因此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师们常常抨击行为治疗是“症状替代”。即“只改变外显行为,是表面的、无效的,因为内在冲突并未消除,它会

45、导致心理行为障碍和症状。,还有一种批评,是一些行为治疗师由于过于强调使用多种技术而只狭隘地处理特定的行为问题,并且又过于专注症状本身,因而忽略了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并耩掉了一些来访者生活巾的重要因素。第四章 认知治疗第一节 认知治疗的兴起与发展现代认知治疗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以艾利斯(Al bert Ellis)创立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T apy,REBT)为标志,出现了贝克(A T Beck)的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CT),梅钦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治疗。第二节 理

46、性情绪行为治疗理性情绪行为治疗(Rational emotive behavi0th apy,REBT) 是 20 世纪 50 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一、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为 ABC 理论ABC 来自于三个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A 是指诱发事件(Activa 1lng events),B 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 liefs),C 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什 A 引起的,即是 A 引起了 C,但理性情绪行为治疗不这样看。ABC 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 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的间

47、接原因,而 8 是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二、不合理信念都包含有这样几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之极ABCDE 的治疗方法: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核心是将 ABC 理论应用在来访者问题上并将其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治疗帅不仅会帮助来访者找到 ABC 并进行解释,还会教授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从而使束访者认清其信念之不合理,进而放弃这衅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认识层面的改变这是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合理情绪治疗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方法一直是治疗师帮助来访者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几乎不变地应用于每个来访者,

48、而其他方法则足视来访者情况而选用之。辩论一同的英文宁头是 D(Disputation),治疗效果的效果一词的英文字头是 E (Effects),加人这两个字母,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整体模型就变成了 ABCDE。 三、合理情绪治疗的常用技术(一)认知技术 合理情绪治疗使用了许多认知技术帮助来访者发展出新的合理的信念。l_自我对话。2 对比。3 心理教育的方法。4 教授其他人。(二)情感技术 1 想象。2 角色扮演。3 攻击羞愧感练习。(Z-)行为技术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治疗师使用各种行为治疗的方法,包括系统脱敏、放松技术等。大多数行为技术可以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给来访者。1家庭作业。2 强化和惩罚

49、。3 技能训练。开办各种工作坊和同体训练,教授参与者重要的社会技能。第三节 贝克的认知治疗一、认知治疗的人格理论(一)认知模式的发展 个人信念开始于童年早期并伴随整个牛命过程。早年经历导致基本的关于自我和世界的信念?通常,一个人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支持和爱,就会使一个人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和有能力的,这会使一个人在成年后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心理健康的人比,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消极体验,这导致他们产生了诸如“我不值得被爱”“我是错误的”的信念。这些成长过程中的体验随时同危急事件或伤体验影响着一个人的信念系统。消极的体验,例如被老师讽刺就可能导致一个人产生诸如“如果别人不喜欢我所做的,那我就是一文不值的”。这样的信念可能成为一个人基本的消极认知图式。(二)自动式思维 它是贝克认知治疗的关键概念。这种思维自然产生,不需要经过任何的努力和选择。在心理障碍巾,自动思维经常是扭曲的、极端的或错误的。(三)认知图式 一个人如何思考世界以及关于他人、环境的重要信念和假设构成了他的认知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