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dule und Variations_E,1,博瑞印务品牌市场研究分析报告,Module und Variations_E,2,报告目录,第一部分:项目介绍第二部分:印刷市场环境扫描与企业愿景 1、市场的规模与成长状况; 2、印刷市场可能的细分方式,博瑞及竞争品牌 的供应差异; 3、印刷市场行业关键制胜因素; 4、主要竞争对手构成以及基本状况,谁是我们 的主要竞争对手? 5、企业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第三部分:博瑞印务品牌资产构成 1、品牌知名度:有利于品牌联想;因熟悉而放心,博瑞品牌熟悉 度如何;暗示某种承诺;博瑞品牌有无承诺?是否成为被选购 的对象? 2、品质认知度:提供购买的理由;产
2、品定位状况;是否产生溢价 ;提高品牌延伸力 3、品牌联想:产生差异化;提供购买理由;创造正面态度和感觉 ;成为品牌延伸的基础 4、品牌忠诚度:降低营销成本;创造贸易优势;吸引新顾客状况 ;提供充足时间对竞争对手威胁做出反应 5、其他独有的品牌资产:竞争优势,第四部分:博瑞印务形象差异化 1、重要的形象因素; 2、自身与竞争品牌在形象上认同上的差异 3、形象机会点分析 4、品牌形象与支持第五部分:品牌的其他属性 1、自身与竞争品牌在形象认同上的差异 2、驱动市场的关键品牌属性 3、品牌的优势/弱势 4、品牌的的机会和威胁 5、品牌需要改良的关键形象 6、品牌的形象是否具备被支持的程度第六部分:财
3、务分析,Module und Variations_E,3,研究背景和目的项目的具体实施,第一部份 项目介绍,Module und Variations_E,4,博瑞印务的业务主要依托成都商报的印刷,但是为了分担风险,博瑞印务拟打算开展其他商业印务。 在有效地开展其他商业印务之前,需充分评估博瑞印务现有品牌状况,即品牌影响力、品牌竞争力、现有业务的市场潜力以及对品牌的当前位置取得的内部共识,特委托专业市场研究公司针对成都的印务市场进行科学、客观、真实的数据收集和对应的数据分析。,项目背景,Module und Variations_E,5,项目具体实施,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的形
4、式,针对内外部实施了访谈。 客户群调查:82人(潜在客户50个,现实客户32个) 内部访谈: 13人 供应商: 4人 行业人士: 3人 竞争对手: 3人,Module und Variations_E,6,第二部分 印刷市场环境扫描与企业愿景,Module und Variations_E,7,1、行业生命周期,Module und Variations_E,8,1、行业关注度,利润总额,销售收入,行业关注度:一星 二星 三星 四星 五星,行业关注度模型概况,Module und Variations_E,9,1、行业发展历史,我国的印刷市场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起步,经历了起步期、成长繁荣期
5、、整合调整期,目前整个市场面临整合和创新再发展。,Module und Variations_E,10,1、行业历史及发展特点,起步期,上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是我国印刷市场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有二:,用户需求逐渐扩大,由于国内印刷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印刷市场所具有的投资少、印刷灵活快速、资金回报速度快的特点,因此不仅在文化办公领域受到欢迎,而且在商业印刷领域也有较大需求。,技术设备和工艺主要来源于国外。当时主要是从日本引进或仿造日本技术生产正因为我国印刷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外,并且以测绘仿造为主,这一方面造成我国的印刷市场在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
6、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并且,即使在国内的厂商内部,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技术壁垒的降低也为后期印刷市场的无序竞争埋下了隐患。,成长繁荣期,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02年底,是我国印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02年底,是我国印刷市场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市场的突出特点有:,用户需求的迅速扩大。印刷机械以“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交货快、价格廉”等固有的优点极大地刺激了我国中低档印刷业的市场,小型短版快速印刷在我国迅猛增长,形成了印刷市场生产的需求拉动效应。,生产企业迅速增多。用户需求的快速增长也相应带动了印刷市场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从2000年到2002年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过热现象,达到
7、了我国印刷市场发展的高峰。从整体市场而言,此阶段厂家多、品种杂、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了中国目前印刷市场无序的激烈竞争局面,从而对西南地区印刷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市场总量增长较快。19982002年我国单色印刷市场容量增长比较快。特别是在2002年,随着印刷业管理条例及印刷业资格规定的出台,更促进了印刷市场在国家政策拉动下的大发展,当年印刷市场无论在市场容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都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Module und Variations_E,11,1、行业现状1-行业规模整体现状,Module und Variations_E,12,1、行业现状2-行业规模区域发展现状,2006年7
8、月总资产大区分布,2006年7月当月销售收入大区分布,2006年7月当月利润总额大区分布,Module und Variations_E,13,1、行业现状3-各省行业发展现状,各省份销售收入排名,各省份利润总额排名,各省份资产总计排名,Module und Variations_E,14,1、行业现状4-不同性质企业发展现状,Module und Variations_E,15,1、行业现状5-行业细分市场发展现状,各类细分市场的累计销售收入比例,各类细分市场的累计利润总额比例,各类细分市场的总资产比例,Module und Variations_E,16,2、细分市场经营发展能力指标数据表
9、,细分市场2006年7月主要经营发展能力指标数据对比分析,Module und Variations_E,17,2、细分行业偿债能力指标数据表,细分行业2006年7月资产负债率同比数据对比分析,Module und Variations_E,18,2、细分市场集中度分析,各细分市场销售收入集中度百分比对比图,Module und Variations_E,19,2.1、教材、教辅印刷市场,中国出版业在在“十五”期间接二连三地遭遇教材招投标、“减负双限”、免费教科书等一系列政策强大冲击,可能在今后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上演生产关系大变革,在这次变革中,书业旧有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长期性和全局性
10、的矛盾将全面爆发并得到解决,整个过程将以上百家出版社和上千家书店的“退出”为代价,中国书业也许将为这次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支付巨大的成本。 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该市场:历史回顾和现状及趋势分析。,1993年开始,出版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移,出版市场经济的地位慢慢确立。,1993年-2003年出书码洋从136.75亿元增长到561.82亿元,增长率为310.84%,出版业在在“十五”期间总利润徘徊在50亿左右,并略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出版社的销售毛利润维持在20%左右,而同期工业企业一般为2-3%,出版社社均创利逾600万元左右,工业企业平均不到100万元.,单位:亿元,历史回顾,
11、Module und Variations_E,20,一、曾经促进教材教辅市场发展的因素,对今后教材教辅市场发展的推动力减弱。,2.1、教材、教辅印刷市场-现状及趋势,进入90年代后95年、96年达到增幅最高峰。2004年总印张为465.59张,总定价为592.89亿元.10多年来书价上涨,远远超过平均物价增长水平,这样的机会在今后20年内不可能再有.,9年义务教育,使得97年和2003年的小学和初中在校人数分别为13995.4万和6690.8万.继而出现拐点下滑.而到“十一五“期末,小学和初中在校人数测算分别为9649.7万和5463.1万人,下降比例为31.05%和18.35%.即使不考虑
12、教材招投标等政策影响,仅此一项就会让“十一五”期间的教材和教辅市场伤及筋骨。,2004年,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39150处,其中国有书店11665处,文化、教育、广电、邮政发行网点13718处,而集个体零售网点104266处。渠道和卖场的大发展,为十年间一般图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出版物市场化做出极大的贡献。当然,在“十一五”期间已不可能再现这样的“卖场扩张”优势.,价格推动,教育推动,渠道推动,资源推动,国际出版资源成为推动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巨大力量。以“九五”期间引进版权增速最快,1995年我国引进数量仅为1千余项,2001年增至8千余项,到2002年引进突破1万大关,达10235项
13、,2003年引进版权12516项,达到峰顶,2004年出现拐点,引进版权降至10020项。引进品种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文学三大类上。在诸如文学、少儿、计算机、经管等各大专业的畅销书榜上,引进版图书常常占据大半壁江山。 到了“十五”期末,中国出版业靠“引进推动”的增长模式日渐式微。一方面是引进资源逐渐衰减,2006年后的引进版权还将下滑,原创出版资源如果在质量提升和数量增长上跟不上来的话,“十一五”期间中国出版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整体性的资源瓶颈期。,Module und Variations_E,21,二、教材招投标和教材政府买单政策使教材教辅市场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步入微利时代,2.1
14、、教材、教辅印刷市场-现状及趋势,招投标在“十五”期间亮剑,事实上抹在了“十一五”的脖子上。新教材会在“十一五”期间在小学六个年级和初中三个年级完成新老更替。粗算,2004年教材占160亿码洋,如果“招投标”这一剑锋利一些,按出版社平均下降十个折扣,发行方面下降六个折扣(参照前段时间陕西招投标结果),这一剑正好腰斩中国出版业,砍掉约25亿利润,占目前总利润的50%。,“教材政府买单” 出鞘了。2005年3月7日,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暂行办法发布,办法规定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必设科目的教科书。地方如编写地方课程教材,应限页数、限价格,同时地方财政也必须出钱,对
15、这些学生免费提供这些教材。免费教科书严格在政府采购指导价下进行。文件下发后,各地均在制定相关地方政策,譬如广东2007年全省所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可领到教材,山东2007年向全省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免费教材。免费教科书估计在“十一五”内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出版业还将或正在遭遇“教材循环使用”、“教辅读物减负双限”以及“十一五”期间在校学生锐减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Module und Variations_E,22,三、庞大的现有出版库存严重影响了教材教辅出版市场的发展活力。,2.1、教材、教辅印刷市场-现状及趋势,出版社的库存不超过年销售的30%, 算是良性库存。但中国出版业
16、属于后者,2004年中国出版业图书库存为449.13亿元,而当年销售486.02亿元,比例接近11。图书库存的迅速增长,迫使社店之间实行经销包退,加上渠道的猛增和信息的不对称,更加剧了上下游之间的盲目造货和盲目铺货。,从结构上看,400多亿库存中,近两三年由于教材新课程标准实施因素,使得教辅读物库存量有所增长,但绝大部分还是一般图书。在2004年销售的486.02亿元中,其中教育类图书超过70%,一般图书市场规模大约在140亿150亿元之间。按这样的市场容量,就算这些库存书全部适销对路,基本上也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卖光。而市场上出版社每年还在以超过500亿元规模的新书投放市场。看来这几百亿的库
17、存出版社得永远得背着了,等到出版社全面改制,对不良资产进行全面核销的话,这400多亿的包袱也足以使200家出版社面临倒闭或等待重组和兼并。严重影响了教材教辅出版市场的发展活力。,单位:亿元,近年来的库存量,Module und Variations_E,23,出版业长期以来教材的高利润掩盖了大众读物的微利,少数畅销书的高利润掩盖了大多数的滞销书的亏损。,2.2、其他社会出版物(书),在国外图书的价格体系中,一般图书是与政府买单的教材严格区分开来的。而中国长期以来,一般图书定价方式是跟着教材走的,教材的高印数带来的大块利润掩盖了一般图书价格体系的内在问题。 从理论上说,在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状态
18、下,如果将教材剥离,要使出版社和书店完全依赖大众图书维持生存是不可能的,除非中国一般图书有国外那样的书价水平。管近两年在品种增加、重印率下降,库存急剧上涨的市场背景下,出版社也挣扎着提高书价以自我抵御,整体书价在2003、2004两年还保持了小幅上涨,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在整个社会“书价太贵”的舆论环境中(书价再提高就会超出价格弹性限度,极大地影响到读者的购买。,大部分出版社在经营上都以“用计划养市场” ,近几年大部分省份在推进书店连锁化过程中,信息流问题没有真正解决,社店间信息不对称又加剧了这种盲目生产。 下游局面运用教材、税收返还赚来的钱,再加上银行贷款,不断扩大卖场,把一般图书的销售支撑起
19、来。,出版社现有的利润只是账面利润,改企后,库存就是“定时炸弹” 。,书价问题,渠道问题,改企后会计原则变动问题,对出版产业的发展分析不能把出版作为一个孤立的体系看,而是应该把它放到国家产业润流动的 。 经济的整体发展中来看。近几年,尤其是全国房地产经济的迅猛发展,将给出版业的渠道建设方面带来极大的伤害。一方面是在“十一五”期间,渠道发展空间极其有限了,无论是新华书店,还是民营资本,可能都会存在造不起卖场,即使造了卖场靠卖书也收不回成本;另一方面资本总是向高利。,产业环境问题,Module und Variations_E,24,2.3、报业,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各
20、级报纸的数量分布如下,以及各类报纸在总报纸数量中所占的比例。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Module und Variations_E,25,2.3、报业,在报纸的地区布局上,2005年,全国报纸布局呈现纺锤形结构,但基本保持均衡。但六大经济区域报纸出版资源呈非均衡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动下,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出版报纸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2%。各省区布局基本均衡,报纸出版资源最多的省份仅占全国份额的5%左右
21、。但各城市布局呈非均衡布局,占全国城市比例5.5%的36个中心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集中了全国62.2%的报纸出版资源,其中4个直辖市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报纸。 在报纸的品种布局上,三级党报结构实现了党报对中央、省、地市的全面、均衡覆盖。 晚报都市类报纸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36个中心城市出版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全国同类报纸总量的49%;广播电视节目报依然在地市级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77%);全国性行业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报的分布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特大型、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布局现状。 日报的出版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周报的出版状况则与多样化的报纸阅
22、读需求有关。我国出版日报最多的省份为江苏省,共计59种。出版周报最多的为新疆自治区,共计69种,多为民族文字周报。出版日报和周报最少的为青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日报比重超过50%的省(区、市)有22个,13个地区的周报超过半数。22个省(区、市)的日报和周报比重介于40-60%之间。总体看,我国周报的发展弱于日报,表明适应细分阅读市场需求的周报在多数地区还未充分发育。,Module und Variations_E,26,2.3、报业-报纸出版的发展态势,一、报业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 1、全国报纸主要出版指标持续增长。从历年增幅情况看,我国报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增长的规律,1990年以来出现了
23、三次增长周期,分别是1990-1993年,1994-1999年,2000-2004年。其中,2000年来的这一波增长势头最为强劲。2004年,在报纸总量减少9.3%的情况下,全国报纸平均期印数增长2.31%;总印数增长5.17%;总印张增长23.55%,折合用纸量351.1万吨。各项增幅均超过2003年的增长水平。省级报纸对增长率的贡献最为突出,平均期印数增幅达8.98%。2000年以来的“厚报”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到2004年,全国平均每份报纸的印张数达到3.79印张,折合对开报纸平均每份15.16版(或四开报纸30.31版)。 2、日报出版能力大幅增强。在1990年以来的三次周期性增长中,报
24、纸日报化的趋势十分明显。2004年,我国共出版日报955种,日报占报纸总量的比例由1990年的20%上升到49.7%。据世界报业协会统计,2004年,全球日报出版总量为6580种,我国出版的日报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日报出版总量的14.5%。全国日报平均期印数达9860.39万份,比上年增长6.6%。日报出版规模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日报出版大国。日报总印数比上年增长7.4%,其中省市两级周七刊日报是主要拉动因素。总印张增长24.95%,其中,占我国报纸总数50%的日报消耗了全国90%的新闻纸。 3、千人日报拥有量增幅显著。千人日报拥有量是联合国衡量一国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
25、重要指标,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国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日报的千人拥有量继2003年首次突破70份后,2004年继续上升,达到75.86份,较上年增长6%。10个省(区、市)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增幅超过20%。6个省市的千人日报拥有量超过了100份。其中,北京、上海两地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分别增至274.2份和268.1份,已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Module und Variations_E,27,2.3、报业-报纸出版的发展态势,一、报业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 4、报纸普及率稳步提高。日报普及率是另一个衡量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04年,我国报纸普及率由2003年的户均0.25份上升
26、到0.26份,增幅为6.6%。9个省(区、市)的日报普及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日报普及率超过0.5份的省市有四个,其中北京(0.85份)和上海(0.83份)已接近每户居民每天1份日报的发达国家水平。 5、报纸定价总金额同步增长。2004年,全国报纸销售定价总金额达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约5个百分点,占当年全国GDP总值的0.19%。其中日报198.8亿元,占78.6%,周报52.32亿元,占20.7%。广东以40亿元高居榜首,其中日报定价总金额达37.5亿元。以教学辅导类报纸为出版特色的山西省,周报定价总金额达8.1亿元,位居全国周报首位。 二.党报为龙头、各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
27、成 1、2004年,全国各级党报连同所属系列报总数达1017种,占全国报纸总量的53%,平均期印数占全国总量的47.71%,总印数占67.86%,总印张占76.67%。 2、行业专业类报纸努力适应市场变化。2004年,行业专业类报纸总体保持良好出版势头。总的发展态势是:工青妇农等对象类报纸改变模糊定位,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新型财经报纸脱颖而出,北京、上海、广州成为全国性综合财经报纸的中心,地方性综合经济类报纸日渐式微,纷纷向细分的专业经济领域转移;计算机类报纸率先由“媒体中心观”的传统发展思路向“资源中心观”转变;行业产业类报纸努力挣脱传统机关报的办报模式,向市场化的行业媒体转型;在行业专业类报
28、纸的其他细分领域,市场定位更加准确,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成为普遍趋势。,Module und Variations_E,28,2.3、报业-报纸出版的发展态势,三、报业发展的发展趋势 1、未来10年,以党报集团为扩张基础的8-10家大型骨干综合性报业集团,将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报业市场的战略投资者;以10-20家品牌行业专业报为发展基础的专业性媒体集团,将在所属行业确立领先的专业资讯提供商和增值业务服务商地位。报纸出版资源将进一步向以党报为龙头的综合性报业集团集中,向以具备优质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专业报纸为核心的专业性媒体集团集中。跨地区、跨媒体发展将适时进入实质性阶段,为
29、报业集约化发展创造条件。 2、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周期性增长中,以数量扩张为主要增长方式的中心城市都市报,将难以成为第四增长周期的驱动力量。 3、未来10年中,都市报的“碎片化”将成为趋势。 4、未来10年,行业专业类报纸将放弃传统的媒体中心观,树立资源中心观,通过建构和整合细分行业或专业领域的资源平台,在资源平台上部署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内容产品,成长为行业或专业领域价值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报纸直接收入所占报社收入的比重将逐年下降,而依托信息资源平台的内容增值服务收入将取代传统收入成为这类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具有广阔前景的内容增值服务可能包括:数据库服务,顾问咨询服务,会展服务,商务代理服务
30、,定制化内容产品服务,人力资源培训服务等等。 5、未来三五年内,加快战略转型、向“数字报业”发展将在报纸出版业形成共识。报纸出版单位将顺应发展潮流,树立“数字报业”战略,加快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发挥新闻和原创内容优势,占据新兴的内容产业的制高点。传统报纸的印量将有所减少。,Module und Variations_E,29,2.3、报业-报纸出版的发展态势,三、报业发展的发展趋势 6、未来10年,海外市场,特别是海外华文市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内地报纸出版单位前往开发,海外华文报纸出版市场将出现居领先地位的中国资本背景的报纸出版商,出现在海外华人世界具备一流影响力的报纸,从而改变台湾报纸在海
31、外华文市场占据优势的局面。,Module und Variations_E,30,2.4、杂志期刊,一、2002年两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除排字量比2001年略有下降外,书刊印刷、胶印印刷,书刊装订比2001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出版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书刊排字,制版逐年从书刊印刷企业转向出版社和排字、制版专项企业,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我国跨媒体出版发展较快,这无疑给传统的纸载体出版物带来一定的冲击。但2002年全国两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的书刊印刷、胶印印刷、书刊装订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8.1%、13.21%、14.54%。这充分说明,受人们阅读和纸载体出版物特点的影响,在
32、今后若干年内,书刊印刷的绝对量还会逐年增加。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新闻出版发展规划,为满足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需要,到2010年书刊印刷生产能力将达到2000年的1.5倍,多色胶印印刷的生产能力将是2000年的2倍。 两级定点企业的生产指标 (1)期刊排字168.99亿字,比2001年下降1.23%。其中国家定点企业排字69.72亿字(占总排字量的41.28%)比2001年下降0.53%。 (2)期刊印刷6687.34万令,比2001年增长8.1%。其中国家定点企业完成3341.6万令(占书刊印刷总量的49.97%),比2001年增长8.29%。 (3)胶印印刷14190.32万对开色令,比200
33、1年增长13.21%。其中国家定点企业完成7926.2万对开色令(占胶印印刷总量的55.86%),比2001年增长20.83%。 (4)期刊装订5355.3万令,比2001年增长14.54%。其中国家定点企业完成3304.18万令(占装订总量的61.7%),比2001年增长17.48%。 (5)印刷用纸10764.37万令,比2001年增长17.91%。其中国家定点企业用纸5438.66万令(占用纸总量的50.52%),比2001年增长18.73%。,Module und Variations_E,31,2.4、杂志期刊,三、两级定点企业工业总产值中的书刊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国家定点企业的
34、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4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01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说明全国书刊印刷企业的总体效益不高。 两级定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工业总产值150.03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2001年下降1.16%。其中国家定点企业完成71.9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7.97%),比2001年下降1.02%。在工业总产值中,期刊产品产值99.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2.51%),比2001年增长4.85%。其中国家定点企业完成50.17亿元(占书刊产品产值的50.28%),比2001年增长15.31%。 (2)工业销售产值142.7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
35、2001年增长1.62%。其中国家定点企业完成69.81亿元(占工业销售产值48.49%),比2001年增长6.99%。 国家定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产品销售收入73.89亿元,比2001年增长2.33%。 (2)工业增加值(现价)32.26亿元,比2001年增长3.31%。,Module und Variations_E,32,2.4、杂志期刊,4印刷国家定点企业盈利与亏损 (1)期刊印刷国家定点企业共286家,盈利单位199家(比2001年减少6家),占国家定点企业的69.6%。利润总2.81亿元,比2001年下降30.96%。 (2)期刊印刷国家定点企业亏损85家(比2001年增加6
36、家),占国家定点企业的29.4%,亏损额1.49亿元,比2001年增长9.56%。 (3)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32亿元,比2001年下降51.29%。5、期刊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规模走向。转变目前期刊出版单位分散、规模小、实力单薄的局面,形成可以大力度开拓、大幅度流动的期刊集团组织。将要采取的做法是,鼓励质量高、实力强的品牌期刊出版更多的子期刊,或兼并办得不力的期刊,形成期刊梯队、期刊群体;将期刊、报纸、图书、音像出版单位聚合在一起,形成综合媒体集团。 高档走向。读者对期刊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高档期刊市场前景看好。高档期刊首先是内容精彩,有丰富思想内涵,能够体现世纪期刊的新创意、新理念;其次是
37、形态精美,主要体现在好设计、好印刷、好纸张上。估计两三年内我国期刊市场会有大批量全彩印刷的高档期刊涌现。 专业化走向。读者对于一般化的综合类期刊兴趣低落,越来越喜欢有性格、有特色、有趣味的专门性期刊。近两年来新办的期刊几乎都热衷于针对某一特定读者群、某一特定专业或某一特殊趣味。 数字化走向。近几年来,期刊的编辑、管理、经营运作手段数字化,在大多数期刊出版单位已经实现。将纸面内容转移到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光盘或网络上,绝大多数期刊出版单位都已经程度不同地这样做了。,Module und Variations_E,33,2.5、未来印刷市场可能的细分方式,书: 教材教辅; 其它社会出版物报: 本地报纸
38、:、机关报纸;、广播电视报;、其他 外地报纸:、机关报纸;、广播电视报;、其他刊: 本地报刊:、行业专业期刊;、大众期刊读物;、 其他 外地报刊:、行业专业期刊;、大众期刊读物;、 其他DM: 房产类; 家居类; 卖场类;如、通讯类;、零售类(超市等);、建材类;、其他等 医药类; 其他在细分市场中,得根据企业的发展和机器设备的配置状况,进入针对性的细分市场。,Module und Variations_E,34,3 现阶段行业竞争特点及企业应对策略,整合调整期,从2003年后的三到五年时间内,我国印刷市场将进入市场整合调整时期。印刷市场厂商普遍面临市场的结构调整和创新再发展问题。,用户需求对
39、市场发展的导向性突出。随着用户对印刷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其对产品和服务的深层次需求将促使厂商从过去只重视产品数量和市场份额转向更多的重视用户需求的变化上。,优胜劣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自身的调节方式将使印刷行业的市场趋向集中,其中不规范的小厂商更多地会由于自身技术、品牌和综合竞争实力等因素的弱势而走向自我淘汰。这种整合趋势在2003年就已经初显端倪。,创新再发展成为所有厂商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只有这样,厂商才能突破思维的壁垒,从而走出困境。在单位利润不断下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厂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更快发展。创新再发展不仅仅指企业产品线的简单拉伸,
40、更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思路的创新。,企业的竞争力不再以产品技术实力这种单一的形式体现,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全面体现。这种竞争力既包括内部竞争力也包括外部竞争力。内部竞争力主要是指经营优势、人力资源、技术实力、资本实力;外部竞争力主要是指营销效率 ( 分销能力、促销能力等)、营销实力(销售利润、市场份额、增长速度等)、规模实力,市场竞争将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较量。只有通过内部竞争力和外部竞争力的相互协调、配合,企业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和残酷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Module und Variations_E,35,3 行业发展趋势,传统印刷厂需要考虑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更广泛的解决方案,例如包括从彩色激
41、光打印机到黑白、彩色数字印刷机的数字化印刷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发展以数字化的方法控制整个生产流程的软件及接口。数据库将连到提供作业调度、跟踪及工作指示的管理信息系统上。,面向印前、印刷及印后的商业化的生产流程系统将与网络化的印刷厂连接到全数字化的生产系统中。,对每一个胶印公司而言,除胶印机外的直接成像印刷机将成为一个标准技术。,印刷媒体增长最强的部分将出现在包装行业、报业及杂志、广告等。,电子媒体将增加,但不会减少印刷量 。,印刷变得越来越短版化和个性化。按需印刷越来越普遍。,印刷机不会一味追求提高印刷速度,而会致力于缩短作业间的更换时间。用于单张纸及轮转胶印机的印版将在热敏型计算机直接
42、制版机上曝光并自动上版,将更加可观地减少印刷准备时间,从而增加生产时间。短版作业将通过可转印的聚酯版获得更好的效果。作业准备时的打样将作为最终打样。,Module und Variations_E,36,2、博瑞及竞争品牌的供应差异,Module und Variations_E,37,3 印务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就目前看,我国印刷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实力与国外的印刷业相比差距还比较大,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虽然印刷企业的数量众多,但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印刷厂装备水平高低相差悬殊:经济发达地区的印刷厂使用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尖端设备,而在我国经济
43、不发达的乡镇企业或个体印刷厂中,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没有使用胶版印刷机,有的地方还在使用铅印;印刷工艺的科技含量较低,很多印刷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印刷的资源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经济效益不高,印刷品质量一般;印刷业中低档单色生产能力过剩,高档多色生产能力不足。 因此对行业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排序如下: 第一、改善工艺装备 第二、提高技术水平 第三、对印刷设备更新换代 第四、以客户需求为发展导向 企业运营的中心是市场 第五、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企业的自身建设 第六、打造印刷企业品牌,基础因素是印刷企业的核心产品就是机器设备,Module und Variations_E,38,4、主要
44、竞争对手构成和基本情况,从以下二个维度(甄选标准)来区分主要竞争对手维度一、品牌竞争对手和小规模印务企业1、品牌竞争对手如下 永发印务 新华彩印 四川工人日报印刷厂 川报印务 五牛印务2、数量众多的小规模印刷厂 针对品牌竞争对手做一定的说明。,维度二 1、报纸: 四川工人日报印刷厂、川报印务2、教材:新华彩印3、期刊杂志:新华彩印、 四川工人日报印刷厂、永发4、DM单和外包装:新华彩印、 四川工人日报印刷厂、永发、五牛,Module und Variations_E,39,4.1主要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永发印务,1、设备状况:有一台凹印机,一台六色机,四台胶印机。设备主要是海德堡、三菱的。2、
45、人员状况:在成都有四百多人,都江堰有六百多人。酒盒的精品包装即手工部设在都江堰那边。整体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管理人员大体都在3040岁之间及40岁以上,销售人员在2030岁之间,车间工人在30岁左右。3、产品状况:书刊、烟包、酒盒、手机DM单和药的外包装。在整个产品系列中,包材是占有80%左右的比例。 4、销售状况:今年全年销售额2.3亿。客户是分布在省内外,主要类型包括酒厂(全兴一部分产品、泸州老窖、西凤保健酒)、烟厂(兰州的)、药厂(重庆太极、科伦、好医生、诺迪康、西藏藏药等)。 5、售后服务状况:一是看客户每年能签多少单,如果上了一定量,就会免除客户的制版费,因为制版费都是独立核算的,是与
46、营业部独立核算的。二是免费送货。三是质量的定期跟踪,客户的定期回访。这些售后服务都是免费的。没有专门的售后服务机构,统称的叫做客户服务部,包括销售人员,内勤还有工艺的研发人员。6、物流状况:自己的一个车队,有5辆大货车,而且在外面还有挂靠的车队,忙的时候会调配。,Module und Variations_E,40,4.2主要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新华彩印,1、设备状况:2007年3月份会有2台海德堡M600购进,有3条大型的生产线,有两套卫星传感接收系统 2、人员状况:一共有500多人。彩印技术工人30多岁,管理人员也在30多岁,有30-40个人。销售人员有20多个,两个层次,老的和新的。公司
47、对新人进行ERP系统培训,计算机的培训,财务培训。3、产品状况:产品是教材、杂志和期刊,还有中国石油管理局的挂历、DM单与台历。主要是教材、杂志、期刊,其他的副产品。 4、销售状况:一年是3亿多。广州、北京都有印报纸的客户。期刊在广州、陕西、甘肃,川内的成都 中国西部 四川家具。 5、售后服务状况:客户自己跟踪维护,有一个客户服务部有10个人。6、物流状况:没有自己的配送机构,用蚂蚁搬家的车 。,Module und Variations_E,41,4.3主要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四川工人日报印刷厂,1、设备状况:报纸生产线有三条、平板生产线有一条 2、人员状况: 50到60个员工。其中销售人员有5人,厂长助理1人,管理人员有十多人,其他就是生产人员。整体年龄比例为3540之间。 3、产品状况:主要提供三种产品,一是报纸及报纸夹带的广告,二是楼书,三是宣传单如DM单。在整个产品系列中,报纸印刷所占的比例最大,大约占7080%, 4、销售状况:月销售额度大概就一两百万。客户有很多种,成都这边的客户主要是行业报,包括电力系统、石油局,航空港、教育局等。平板胶印的就比较杂,只要谁有需求就做。 5、售后服务状况:送货、收集客户意见。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售后服务机构,一般是由谁联系的业务就由他来负责售后服务和客户联系。 6、物流状况:有自己的配送机构,有四台车专门给客户送货。,